高水平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助推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探析
2022-06-04刘春萍劳菁菁续芮
刘春萍 劳菁菁 续芮
摘要:东盟国家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和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公共卫生是双边合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不断深化公共卫生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不少的挑战。广西防城港市承担着建设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的国家战略使命,要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和作用,通过坚持与国内外其他园区交流合作差异化发展、推动国际和国内联防联控衔接、拓展跨境公共卫生合作范围、全产业链布局大健康产业、引进多元主体参与建设等举措高水平建设试验区,助推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服务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关键词:中国;东盟;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公共卫生合作
中图分类号:D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2)01-0066-06
基金项目:广西党校(行政院校)系统决策咨询重点课题(2020JCZX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世界和平发展大局,顺应各国相互依存大势,致力于推动中外良性互动,与时俱进提出并不断充实“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先进理念。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国会发表《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时,提出:“一个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符合亚洲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巨大发展潜力。”[1]2021年11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总结了30年来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成就及宝贵经验,强调:“中国愿同东盟把握大势、排除干扰、同享机遇、共创繁荣,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落到实处,朝着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迈出新的步伐。”[2]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加重公共卫生防御的大环境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始终保持密切合作,双边关系进一步深化,尤其在公共卫生合作领域取得了新成效。
2019年6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宣布:“我们支持在防城港市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医学创新合作。”[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委、廣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相继印发《关于支持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改革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和《关于印发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创新实践和“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两年多以来,防城港市坚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从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出发,全力推进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高水平建设,助推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2022年是中国和东盟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时间起点,也是试验区顶层设计完备之后高水平建设的关键之年,将为助推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带来新机遇,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2003年SARS在中国和东盟各国不断蔓延,暴露了中国和东盟在公共卫生合作进程中缺乏社会合作的弱点。中国与东盟在泰国曼谷举办SARS疫情特别会议,启动“中国—东盟卫生部长会议”机制,强化双方在抗击疫情方面的合作,中国—东盟双边卫生合作初见雏形[4]。此后,面对甲型H1N1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埃博拉(Ebola virus)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等重大传染病疫情,中国与东盟国家不断深化公共卫生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成效显著
1.不断深化合作,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中国和东盟通过“10+1”领导人会晤机制和“10+3”卫生部长会议机制等,常态化举办相关活动,凝聚发展共识。一是签署系列区域性公共卫生合作文件,持续深化合作机制。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防止非典联合声明》《中国与东盟防治禽流感特别会议联合新闻声明》《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等系列区域性文件,将公共卫生合作列为中国—东盟重要合作内容,提出公共卫生阶段性合作需求和方向,持续深入推进地区公共卫生合作。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边境地区跨境防控。利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专项基金、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基金、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等,初步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边境地区疟疾、登革热、艾滋病和鼠疫等重点传染病跨境防控的合作机制和疫情通报机制,探索跨境传染病防治的工作机制和方法,切实提升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机构和人员的能力。三是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与东盟国家携手共建“健康丝绸之路”。2018年和2020年分别举办的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以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为目标,与会中外各方成立了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探索建立中国—东盟疾病防控长效合作新机制。以公共卫生合作进一步拉紧中国与东盟合作关系,推动东盟国家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2.合作内容丰富,区域特色鲜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公共卫生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一是传统医药领域合作成效明显。从2009年起,广西已成功举办6届中国—东盟传统医药论坛,就传统医药合作发表《南宁宣言》,发出《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与合作倡议书》等,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传统医药交流合作。由中国、越南、缅甸、泰国、老挝和柬埔寨六国传统医药界代表共同发起建立的学术交流平台“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至今已走过15年的历程,先后举办九届学术交流会,成为区域内参与机构和参会人数最多、最有影响力的传统医药学术交流合作平台[5]。二是加强医学卫生人才培训合作。国家卫生健康委依托广西、云南等省(区)建立国际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多种形式、长短期结合的进修和培训项目,实施中国—东盟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百人计划。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批“卫生部人才中心东盟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中心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单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为老挝护理人员编写《中国—老挝北部边境地区5省医院护理适宜技术规范化教程》。三是参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的中国城市由边境地区向内陆城市拓展。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参与推动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的城市不断增加,由广西、云南等省(区)的边境城市逐渐向中国的内陆城市拓展。2018年中国—东盟医药行业合作论坛在安徽亳州召开,2019年10月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在北京成立,2021年江苏徐州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交流会,大多数交流活动主要集中在医药资源丰富或医疗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
3.加强疫情防控合作,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与东盟的相互依存度进一步加深,双方在公共卫生领域体现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一是加强沟通联系,共建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与东盟国家密切开展政策对话,发表了《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联合声明》《东盟与中日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联合声明》等文件。中国通过向东盟国家派遣医疗队、开展跨境医疗服务、捐赠防疫物资、支持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建设东南亚疫苗生产中心等方式,推动与东盟国家疫情防控合作,加快构建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二是共推复工复产,增添地区发展新动能。中国先后与新加坡、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建立了人员往来“快速通道”和物资流通“绿色通道”,恢复多个东盟国家的直飞国际航班,并积极推动探讨两大通道区域化和网络化,以稳定地区产业链、供应链,拓展疫情催生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为各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6]。三是持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拉紧利益纽带。中国和东盟国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中老铁路开通运行,越南首条城市轻轨正式投入运营,雅万高铁有望在2022年内实现通车,加快推进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中国—东盟经济逆势上扬,2021年中国—东盟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782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5%,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联系更加紧密[7]。
(二)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历经疫情防控考验,公共卫生合作不断深入,相互依存度逐步加深,成效显著。但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公共卫生合作仍然面临着疫情防控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尚未形成长效合作机制以及域外国家干扰等挑战。
1.疫情防控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联防联控能力有待提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暴露出中国与东盟国家疫情防控体系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我国云南和广西等边境地区缺少阻隔疾病传染的地理屏障,亟须提升联防联控能力。如云南瑞丽与缅甸山水相连,管控跨境人口流动难度大,境外病例输入风险高,检验检疫设施和卫生防护设施较为落后,面临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双重考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尽管文莱、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借鉴了中国疫情防控经验,实施行动限制令等控制国内民众大范围流动和聚集,并要求入境人员进行隔离观察。但是,东盟各国的入境防控政策不一,从发布时间不一致、防控要求不同等均显示出缺乏信息共享,协商合作。随着中国和东盟经贸往来日益密切,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东盟国家输入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COVID-19病例1585例,占全球输入我国病例的18.51%,对我国构成较大的输入风险[8]。可见,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疫情联防联控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合作互信和动能不足,尚未形成公共卫生长效合作机制。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面对鼠疫、疟疾等传染病和地中海贫血等区域性疾病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但中国与东盟国家纵深合作还不够,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双方公共卫生合作以举办各类论坛、发表相关宣言及对话为主,尽管活动级别较高,参与人员多为政府官员和医疗行业从业者,但尚未形成公共卫生合作长效机制。此外,联合国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2021》显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努力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不同程度的冲击,更多的人将陷入贫困。随着变种病毒的出现,东盟部分国家也再度陷入疫情泥淖[9]。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东南亚旅游业遭到重创,经济发展受限,亟须完善可持续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促进公共卫生合作可持续开展。
3.域外国家对区域内公共卫生合作的干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对全球经济、政治的冲击,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全球及地区秩序、国际格局走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国关系调整与地区秩序变动进一步加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公共卫生合作。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些域外国家仍坚持零和思维,将公共卫生危机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手段[10 ],将干扰区域内开展公共衛生合作政策对话,不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达成深度合作,容易产生冲突和不信任,影响区域内公共卫生安全。
习近平主席亲自宣布支持在防城港市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使防城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建设试验区是积极践行“健康丝绸之路”理念,开拓生命健康之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新实践。
(一)持续释放公共卫生合作潜力,与东盟国家共享发展机遇
防城港市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人文相通,有相似的疾病谱,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和合作环境,有助于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
1.区位优势突出,跨境医疗合作基础好。防城港市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河相连的城市。早在2016年防城港市就与越南合作开通“1369生命直通车”跨国医疗救助服务,共同建立出入境紧急救助机制。因此,越南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可以直接入境就医,跨境就医人数仅2016年就超过1万人次[11]。自2020年起因疫情防控需要,就医人数才有所减少。
2.传统医药资源丰富,中药材贸易活跃。防城港海洋资源丰富,中草药覆盖广、种类多,富集多种优质药用资源,是国内重要的八角、肉桂主产区。壮族、瑶族和京族是当地世居少数民族,形成了丰富多样且极具地方特色的壮药、瑶药和京药。东兴中药材进口通关口岸,中药材交易活跃。
3.人文交流密切,医药产业合作互补性强。防城港市聚居着全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通过哈节等活动经常与越南开展传统医药人文交流。此外,东盟有半数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中医药发展无论从临床、教育、政策还是科研方面都发展得比较好[12]。可见,试验区与东盟国家在合作开发传统医药产业方面有很强的资源互补性。
(二)坚持扩大开放,深化国际公共卫生交流合作
防城港市以试验区医学人文交流为纽带,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区域合作,深化国际公共卫生交流合作。
1.搭建合作平台,常态化开展公共卫生交流合作。试验区将促进国际医学人文交流,开展区域医疗卫生合作列为建设主要任务,明确提出了“重点扩大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东盟国家合作,提供公共健康产品,共享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13]。试验区通过举办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中国—东盟药品合作发展高峰论坛、中国—东盟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合作论坛等,不断加强医学、药品、传统医药、食品健康等领域技术交流,构建与东盟国家信息共享合作机制。
2.创新外事交往方式,推动对外合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防城港市利用视频方式与越南广宁省会晤签订了《防城港—广宁卫生合作框架协议》,与俄罗斯茹科夫斯基市正式签署了国际友好城市协议书,与韩国、泰国等国家的国际友好城市互致慰问与交流,不断推动对外交流。
3.发挥侨胞优势,助推试验区建设。民间外交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国家外交,具有灵活机动、形式多样、渠道多、覆盖面广等优势。防城港市侨联多次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举办海外华侨、华人联谊大会等活动,号召侨界发挥资源优势,推动试验区建设。广大海外侨胞通过参与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大力宣传推介等多种方式,广泛参与试验区建设。
(三)努力打造国家战略承接地,提升区域公共卫生联防联控能力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亟待加强。”[14]试验区通过政策设计和规划编制,分阶段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和项目布局,助力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公共卫生联防联控能力。
1.布局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提升边境应急救援响应能力。在试验区布局建设防城港国际公共卫生合作保障基地、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库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不断提升应急救援响应能力。当前,东兴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项目已建成使用,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等正在加紧建设,努力筑牢“疫情防控长城”,助推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
2.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试验区布局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有利于借助输出医院优质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目前区域医疗中心主体工程已封顶,并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就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达成战略合作。
3.深化区域利益交汇点,促进产业合作。试验区从防城港和东盟国家对培育实验动物、开发传统医药资源、发展食品产业的共同需求出发,借助国家赋予试验区简化食蟹猴进口流程、创新开发传统医药资源、发展营养健康食品产业等政策,支持中国与东盟国家拓展产业合作领域,进一步深化双方利益交汇点,拉紧利益纽带。
国家在广西部署了一系列面向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大战略,包括: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防城港要充分释放叠加政策红利,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高水平建设试验区。通过坚持与国内外其他园区交流合作差异化发展、推动国际和国内联防聯控衔接、拓展跨境公共卫生合作范围、全产业链布局大健康产业、引进多元主体参与建设等举措,打造国际医学开放合作新高地,助推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服务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一)坚持与国内外医学园区交流合作,推进差异化发展
国家从试验区政策设计阶段就肯定并支持试验区以实验动物繁育、传统医药开发和药物临床前研究为三大主导产业,鼓励试验区与国内医学园区差异化发展。试验区可以学习借鉴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国内同类园区在项目审批和管理机构设置等方面的经验,打造全国大健康产业园共同体,夯实园区共建共享的基础。此外,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大部分集中在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试验区可以学习这些国家具代表性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市场化运作、服务配套、园区推广、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秀发展经验,推动试验区建设。同时,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组织的论坛交流活动,加强和国内园区在产业发展、政策设计、规划实施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试验区的创新发展。积极邀请国内外专家参加试验区医学人文交流活动、行业论坛、项目论证会等,吸纳各方对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建议,高水平推进试验区建设。
(二)健全工作协同机制,助推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联防联控衔接
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协调推进机制通过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指导支持,自治区协调支持,防城港市发挥主体责任的工作模式,圆满完成试验区顶层设计,探索出国家—自治区—防城港市协同配合三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力争高质高效推动试验区建设。同时,试验区要借助防城港市与越南广宁省签订的《医疗卫生合作框架协议》《关于建立定期会晤机制的协议书》,推动两地务实合作,提升边境口岸防控能力。此外,试验区要联合云南、贵州等省与东盟开展有公共卫生合作的市县加强横向联动,加强与东盟国家开展公共卫生合作,推动加强联防联控合作,助力促进中国—东盟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机制的有序运行。
(三)整合平台建设资源,拓展与东盟国家跨境公共卫生合作范围
国家为支持试验区建设在防城港布局众多高质量平台,试验区要统筹推进食品安全与营养创新平台、区域医疗中心、综合保税区、药品进口口岸、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一批平台申报建设前期工作。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支持下,结合试验区已经布局建设的区域医疗中心,加强医防融合,绘制区域食品安全风险地图,提升监测预警能力,预防食源性疾病,逐步拓展与东盟国家公共卫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此外,试验区要抢抓广西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的战略机遇期,深入研究《广西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积极争取建设资金,提升基层医疗防控救治能力。加强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沟通合作,学习借鉴其建设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的经验,加快防城港公立医院开展公共卫生信息化能力建设,实现跨国数字化医学影像数据共享和远程教学,提升公共卫生防控和救治能力,筑牢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防线。
(四)全链条布局大健康产业,打造区域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
试验区着眼于国际医学开放合作,发挥对区域医药产业的带动作用,科学合理统筹利用广西医药资源,全链条布局大健康产业,形成医药产业集群,推动中国医药资源和东盟各国的医学需求有机衔接。利用南宁和桂林的医学院校资源,建立分享共担机制,订单式培育国际医学人才。积极与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林科院、京族医药研究室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创新开发传统医药全线产品,拓展与东盟国家传统医药创新开发合作渠道。依托滨海生态和资源优势,打造一批滨海型、气候型、生态型的国际健康养生基地,服务中国和东盟国家中老年群体度假休闲需求。同时,要充分利用好东兴长寿资源,引进国内品牌医院、医疗机构等,推动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推动国内的健康产业走出去,将东盟国家的消费群体和丰富医药资源引进来。
(五)加大对外宣传推介,扩大多元主体参与试验区建设
充分利用高层互访、外宾接待、友好互访等机会,加大宣传推介、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努力将试验区打造成国际医学人文交流新高地。聚焦试验区发展实验动物繁育、药物临床前研究、传统医药开发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深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到试验区投资。继续发挥好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平台的纽带作用,吸引侨胞侨眷回国参与试验区建设。可参照广东江门“侨居特区”、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经验,给予侨胞创新创业提供硬件基础设施、优惠政策和人才配套等支撑,吸引华侨华人资源汇聚试验区。积极开展妇女民间外交,主动加强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妇女组织的友好交往,发挥女性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促进巾帼力量推动国际医学人文交流。
[1]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10-04(2).
[2]习近平.命运与共共建家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11-23(2).
[3]习近平.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共创上海合作组织美好明天——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6-15(2).
[4]罗圣荣,马晚晨.公共卫生合作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J].国际展望,2020(4):60-78+ 151-152.
[5]郑进,陈计智.深北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N].中国中医药报,2015-09-14(3).
[6]鄧锡军大使在2020年第三次中国—东盟关系雅加达论坛加强疫情之下经济复苏合作研讨会上的讲话[EB/OL].(2020-11-02)[2022-01-12].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9820123.
[7]2021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简况[EB/OL].(2022-01-29)[2022-01-30].http://bn.mofcom.gov. cn/article/ztdy/202201/20220103265625.shtml.
[8]杨栋,陈秋兰,王哲,等.东盟国家输入中国大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21(6):561-564.
[9]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1[R/OL].(2021-04-31)[2021-12-13].https://unstats.un.org/sdgs/report/2021/.
[10]任晶晶.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合作是早日战胜疫情的唯一出路[EB/OL].(2020-08-16)[2022-01-05].https://news.gmw.cn/2020-08/16/content_ 34090631.htm.
[11]防城港市加强边境卫生健康领域合作交流[EB/OL].(2017-03-23)[2022-01-06].https://v.gxnews. com.cn/a/16044319.
[12]焦宏官,奚锦,杨柱,等.东盟地区中医药民族药现状分析[J].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99-103.
[1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桂政发〔2021〕22号)[EB/OL].(2021-09-02)[2021-11-23]. http://www.gxzf.gov.cn/zfwj/zxwj/t9983100.shtml.
[14]习近平.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N].人民日报,2021-01-26(2).
责任编辑王彩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