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记领袖嘱托 勇担历史使命 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2022-06-04本刊编辑部

桂海论丛 2022年1期
关键词:香米耕地广西

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关注“三农”工作,亲自部署、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对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2021年秋季学期主体班学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调研活动,撰写建言文章。本刊对部分学员的文章予以选登,以飨读者。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2)01-0104-11

李国平

(第29期自治区党委管理干部进修班学员,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二是要加快推进“广西香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坚持“广西香米”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以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新发展理念,将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到“广西香米”产业发展全过程和各环节,蹄疾步稳地推进“广西香米”产业发展。第二,坚持强化政府引导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强化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监管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建议政府继续设立优质稻品种推广专项资金,完善广西“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引导市场主体充分参与粮食产业发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农户创新动力。要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机制,进一步优化粮食市场的营商环境。第三,提升“广西香米”产业综合竞争力。要扶持和推动“广西香米”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坚持“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广西香米”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扩大产能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创立企业产品品牌,培育多样化、个性化、优质化“广西香米”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丰富、多元的需求。第四,健全“广西香米”全产业链。要树立“大粮食”“大产业”理念,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导,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鼓励重点“广西香米”企业建设“广西香米”产业发展基地。要打造“产购储加销”的香米全产业链,推动“广西香米”向精深加工转化,加速“广西香米”产业链条向上下游延伸,上连农业生产,下接消费领域,中间搞好加工业,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济体系,促进供给和需求结构转型升级,形成“广西香米”品牌发展模式。第五,全面推动第三产业创新发展。持续开辟“一地多用”“粮食+文旅+N”等新业态,通过新业态促进自然资本增值,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广西香米”公用品牌价值链升级。

三是要持续完善“广西香米”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第一,完善“广西香米”产品的质量监控与监管体系。要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的粮食绿色仓储、粮食品种品质品牌、粮食质量追溯、粮食机械装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等“六大提升行动”方案,加快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广西香米”产品安全保障体系。要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与监管体系,提高“广西香米”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要落实香米市场企业主体责任,健全“广西香米”产品质量管控网络。第二,强化“广西香米”产品的收储引导。围绕推动“产购储加销”协同发展,重点在“收储”上下功夫,做好科技储粮减损工作。加强广西粮食产后烘干设施建设,加大推广绿色热源烘干设备,引导农户科学储粮,减少农户粮食产后损失。推进仓储设施节约减损,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并推动广西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建设。第三,完善“广西香米”产品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广西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部门要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严格贯彻执行《“广西好粮油广西香米”团体标准》《广西好粮油广西香米生产质量控制规范》,积极开展“广西香米”产品的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安全风险监测,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为实现“吃得饱”向“吃得营养健康”转变提供质量支撑。第四,建立“广西香米”产品的追溯系统。紧密对接国家优质粮食工程质量追溯平台,搭建广西互联互通、源头监管的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粮食质量动态信息数据库,不断完善“广西香米”溯源防伪体系,探索融入广西粮食信息综合监管平台,制定“广西香米”追溯规范,提升粮食质量监管效能,提高风险预警管控能力。第五,建设和完善粮食质检机构。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点,初步建成以自治区级机构为重点、市级机构为骨干、县级机构为补充的广西粮食质检体系,为“广西香米”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基础。第六,完善“广西香米”产业联盟。加快公用商标的注册,积极制订《标识(商标)使用管理方法》等制度,出台监管办法,强化约束。加强联盟成员单位与国内外同行沟通交流,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大对“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的督查和监管力度,建立“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使用和退出机制。

四是要大力做好“广西香米”品牌宣传和推广工作。第一,鼓励企业发掘广西地方特色优势,加强“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第二,加大对无公害、绿色、有机粮油产品的推广和认证力度,积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申请办理“广西香米”图形商标注册,争创广西名牌产品、广西优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通过质量管控、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等手段,做优、做强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现代优质粮食产业。第三,通过广告宣传、电商对接、直营体验等方式,加大“广西香米”品牌推广。持续在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推介“广西香米”,充分发挥冠名“广西香米”号动车的传播作用。当前直播电商发展迅速,建议广西各级政府给予相关政策扶持,整合网络快销产品、网络带货主播、物流配送,实现商品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融合互通的战略布局,重点打造电商直播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突出发挥直播电商在“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第四,融合線上线下资源,依托展会推介平台,促进企业和品牌抱团发展。每年适当安排专项资金,积极组织“广西香米”产业联盟企业参加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优先支持“广西香米”品牌宣传、专场展销推介等活动。同时,发挥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名特优农产品(广州)交易会等大型展会平台作用,进一步扩大“广西香米”品牌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国家影响力和辐射力。

注释:

①②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的重要讲话的内容。

③④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

何世恰

(第29期自治区党委管理干部进修班学员,中共梧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一是要大力推进广西现代茶园建设。广西茶类品种多,有茉莉花茶、绿茶、红茶、黑茶,是全国重要的茶消费市场和中国茶文化走向东盟的桥头堡。第一,科学优化区域布局。茉莉花茶以横州市等适宜区域为优势产区,六堡茶以梧州市、横州市、桂林市等适宜区域为优势产区,红茶以百色、南宁、贺州、柳州、来宾等市为重点产区,绿茶以柳州、贺州、贵港、南宁、百色、钦州等市为重点产区,因地制宜发展桂花茶、金花茶及其他茶类。支持适合茶叶种植加工的地区发展茶产业。建议广西各地根据特色茶产业发展现状,科学制定茶园种植规划,将其列入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支柱产业来统筹推进。按照地域布局和产品种类不同的特点,可考虑打造“一县一品、一品一特色”的科学规划茶园建设。目前,梧州市致力于把六堡茶发展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来抓实、抓好,制定发布《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提出以苍梧县为主战场,加大全市茶园建设力度,不断扩大六堡茶种植区域。第二,加快建设绿色、生态、有机产业融合度高的标准化茶园。建议普及低碳安全、高效優质、生态绿色栽培技术。通过改造提升低产、低质的老茶园,改种换植广西适制性良种,大力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推广低碳安全高效生态栽培技术。通过加强茶园机耕、平衡施肥、农药减量化、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新技术应用,推动茶园耕作、修剪、采摘机械化。通过加强新茶园的路、林、渠、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一批绿色、生态、有机产业融合度高的标准化茶园。第三,支持良种繁育推广。鼓励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茶园,在广西重点产茶县建设新茶园示范点。加强品种适制性推广,如在绿茶和茉莉花产区重点推广福鼎大白、中茶系列品种、乌牛早、桂绿一号、凌云白毫等绿茶适制性品种;在六堡茶产区重点推广桂青种、云南大叶种等国家良种;在红茶产区重点推广凌云白毫、英红九号、金观音、金牡丹等国家良种;在富硒茶产区大力推进富硒茶园建设,普及富硒茶栽培管理技术。

二是要大力提升茶叶初制和精加工能力。第一,培育壮大茶叶企业。通过实施“产业兴龙头、龙头带产业”战略,对现有企业、茶厂、合作社、家庭作坊进行整合重组,打造大型重点茶叶龙头企业。第二,标准化建设茶厂。通过推行清洁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现代加工模式,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大投入,改善加工厂房生产环境,更新机械设备,支持农民合作社、种茶大户建设小型标准化加工厂,提高生产效率和茶叶品质。第三,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完善横州市茉莉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梧州市争创六堡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第四,不断推出深加工产品。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研发推出深加工新产品。利用大宗茶和夏秋茶资源,开发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深加工新产品,满足消费多样化需求。第五,完善茶叶仓储设施。推进仓储设施节约减损,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并推动广西茶叶仓储标准化建设,提升仓储设施储备能力。

三是要大力推进茶叶全产业链建设。第一,加快茶产业融合发展。结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引导茶产业与休闲文化旅游、科普教育、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深度挖掘茶产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茶+康养+旅游”模式,推进茶产业与生态乡村、健康养生及文化旅游建设相结合。推出系列广西茶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健康养生茶系列产品,建设一批茶产业康养与教育基地。通过招商引资、融资等多种途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兴建茶叶博物馆、茶文化休闲园、茶生态旅游公园等各类园区。充分挖掘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及现代工业旅游资源,开展茶旅融合运营,发展客栈、餐饮、采茶炒茶体验区等茶园观光旅游及茶企工业旅游。第二,大力发展新业态。支持茶叶采摘、加工与品茶、赏茶、茶事体验等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直供直销、个性定制、加工体验、茶园认领等互动式茶产业新业态。第三,建设茶产业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通过建设茶产业(核心)示范区、以产城融合发展为核心的茶叶小镇、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田园综合体,打造一批发展茶产业的村集体经济园,有力带动茶农致富、茶企增效,不断助力乡村振兴。

四是要凝心聚力构建“广西茶叶”品牌体系。第一,加快构建产品标准体系。制定广西茶叶产品分级制度、分级标准、使用及管理办法,指导和扶持有资质的机构负责检测,指导行业协会等机构具体负责推广。以绿色、有机为目标,完善高质量标准化茶园建设管理体系标准以及茶树生产环境、种植管理和茶叶初制精深加工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制定广西茶叶品质评价体系,对不同品牌、不同品质茶叶分别制定统一的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包装、贮运等标准。第二,加强品牌整合。努力打造优势品牌“广西花茶”、传统品牌“广西六堡茶”、特色品牌“广西红茶”和“广西绿茶”、健康品牌“广西富硒茶”等区域品牌,以“一花”(茉莉花茶)、“一黑”(六堡茶)、“三红”(昭平红、三江红、百色红)、“四绿”(桂平西山茶、覃塘毛尖、南山白毛茶、昭平绿)为基础,筛选一批优秀区域品牌形成广西茶品牌框架体系及品牌效应。第三,构建品牌体系。推动“广西花茶”“广西六堡茶”“广西红茶”“广西绿茶”“广西富硒茶”等广西茶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保护和申请工作。鼓励广西各地、行业协会、企业以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为抓手,打造茶叶知名区域品牌,加强原产地保护。加快构建“公共品牌+核心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体系。

五是要加强宣传,提升广西茶叶知名度。第一,讲好茶文化故事。挖掘、整理广西茶文化,讲好广西茶故事,打造广西茶元素文化标志。培育茶文化精品,创作广西茶历史文化歌曲、电视剧、短视频等,发展茶文化经济。第二,积极开展推介展示。在电视、报纸、网络、博物馆、展示中心及自媒体等开辟本土茶文化栏目,编印茶文化书籍,在全国茶叶专卖店植入统一的广西茶元素。第三,积极参与产品交流活动。积极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大型茶博会、茶叶展销会,组织优秀企业、知名产品在国内以及到东南亚、日本、韩国、欧美等地进行产品及文化展示。

六是要加强科技人才支撑,助力广西茶产业转型升级。第一,培育茶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合作平台,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機制。第二,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通过引将才、培匠才、借外脑等方式,引进国内茶学拔尖人才,培育本土专业队伍,借脑借力,建设广西茶产业科研人才小高地。从国内著名高校引进茶学及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柔性引进茶学及相关专业的院士(教授)专家等,打造一支茶学专业人才队伍,提升科研水平,为打造高品质茶产品注入科技含量。同时,加大对中国制茶大师、广西茶叶大师、广西工匠制茶能手、广西技术能手等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选拔,培养一批具有核心带动作用的能工巧匠。培植一批茶艺师,评选认证一批中高级茶艺师,壮大茶艺师队伍。第三,强化科研力量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引进和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注释:

①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讲话内容。

侯宗毅

(第29期自治区党委管理干部进修班学员,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一是要牢牢把握服务“三农”的育人导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将涉农专业的课堂开设到广袤的田野上,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是要提高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制定出台广西涉农院校工作条例,工作条例中规定涉农院校教学应当突出涉农学科专业的主业主课地位。在教学安排中涉农学科专业比重不低于总开设学科专业的70%,确保涉农院校真正姓“农”。

三是要扩大人才培养的范围。涉农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现代技能的农业劳动者、农业后继者,提高农业劳动者的各项现代技能,不是培养跳出“农”门的人。第一,要培养关切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农林学科专业的技术型人才。第二,要以现有农民为主体,积极开展农业现代化培训、乡村职业经理人培训,培养有知识、有理想、懂现代信息技术的新时代农民。第三,要主动向非农专业的人员提供培训。当前,乡村电商、乡村旅游、智慧农业等新兴业态在乡村蓬勃发展,涉农院校还应主动将“懂农业、惠农村、爱农民”的培养理念融入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非农专业人才培养中,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建设。

四是要构建涉农学科专业的教育课程及教材体系。加强涉农学科专业农业文化教育,编写涉农学科专业教材。在教学和教材中强化有关中华农耕文明、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治理课程。加强农业特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和教材中充分体现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变化,构建“农业+”专业集群,开发“农业+”课程群,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三农”情怀,全面提升人才综合素养,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五是要构建教学与实践有效促进的培养方式。第一,打造“涉农院校+行业企业+乡村农舍”的联动育人方式。建立乡村农商集团、涉农职教联盟等新模式,形成校企合作育人、校乡共建育人、企乡共生发展的联动人才培育格局。第二,设立“项目+实践+创造”的联动育人平台。涉农院校与企业、乡村共同承担农业技术改造工程,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项目中,使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在学习中做项目,提升学生的农业实践能力和农业创新思维。第三,构建“学校+田野+庭院”的联动育人空间。涉农教育要主动多渠道拓展教学与实践的场所,打破“黑板上种地”的培养模式,让学生走进田野与庭院,培养学生的农业实践能力,推动学生知行合一,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六是要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第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三全育人”工程,开展“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建立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师德教风监督体系。第二,选优配强师资队伍。大力引进高水平、高职称、高学历和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第三,加强师资培训。选派专业带头人到发达国家的知名农业院校、企业培训学习。推动涉农院校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依托中心开展乡村振兴教育专项培训,提高教师服务乡村振兴的育人意识和专业化水平。第四,构建教师培养、教师培训、教师服务“三位一体”的教师发展平台。统筹做好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选拔推荐、重点培养等工作,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七是要加强耕读传家校园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将中华耕读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第一,突出思想引领,以“名师讲堂”“博读经典”等活动形式,推进耕读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让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第二,注重文化熏陶,将农耕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美育实践中,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环境中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强化榜样带动作用,以师生、校友中的优秀典型人物激励师生践行“勤耕重读”的理念,引导和鼓励学生激扬青春、报国奉献。

注释:

①2019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内容。

②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内容。

吴坚1,尹继承2

(1.第77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广西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正高级经济师;2.第22期师资班学员,中共钦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一是要创建党领导下的村社组织体系。第一,创建“村社一体”的集体经济组织。“村社一体”是指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与合作社是一个有机整体。村“两委”成员应为合作社的股东,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应是合作社理事会的主要成员。合作社理事长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保证党对合作社的领导。第二,创建“一社四部”组织体系。“一社”是指法定的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四部”是指合作社内设的资金互助部、土地合作部、房宅合作部、购销合作部。资金互助部由乡贤社员、老人社员、投资社员、集体社员和社会社员发起成立,社员为合作社投入入股资金,合作社资金互助部为社员提供资金借款服务。资金互助业务又称村社内置合作金融,支持社员生产生活资金的需求,所得收益属于合作社,并支持合作社开展产业合作、消费合作、互助养老等业务。土地合作部由土地入股社员构成,社员将土地出租给合作社,合作社开展土地集中平整,完善水利和田间道路等设施,然后倒包给社员耕种,实现土地规模流转和有效经营。房宅合作部由房屋入股社员构成,社员以闲置农房入股,合作社修整后对外经营。农户土地承包权、房屋财产权可以通过合作社抵押借款的形式自由选择是否变现。购销合作部一方面开展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集中采购,开展汽车等消费品、日常消耗品、保险产品的统一购买,尽可能地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对村社内农产品进行统一销售,不断推进农产品的品质提升和品牌增值。第三,创建联合社组织体系。联合社是指把试验区内各村联合起来,通过联合社组织体系,更广泛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更大规模地整合资源、资产、资金,实现集约经营,实现更高水平的活化农村土地、房屋等资源资产的价值。

二是要推进中心村和小镇升级发展。第一,研究出台支持村与村之间置换土地的政策。允许空心村在保持土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与中心村、小镇所在地的村(居)委会置换土地,把空心村分散的、不利于交易的、未标注交易价格的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土地的空间置换方式向中心村、小镇集中,实施统一规划。第二,推进以股份合作制方式共建小镇,促进人口集中,促进城乡各种要素流动到小镇。第三,推动小镇基础设施建設、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消费、收入结构和人口规模升级。第四,通过村社内置合作金融支持小镇的土地、房屋等自由交易,促进产权交易和资产变现。

三是要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更多的发展权利。第一,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实施政府投资的土地整理、村庄整治、植树造林、小型交通水利建设等项目的主体。第二,规范项目实施。乡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申报及立项,指导合作社竞价议标,监督项目开展进程,验收项目成果。第三,县级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造林、道路施工、土木工程施工等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和提升农户素质。第四,要把集体建设用地平等入市及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建工厂、建房子的权利和收益处置权归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把各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置换土地及合作集约利用土地的权利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第五,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开发建设厂房园区、住宅小区、特色小镇和共享农庄。第六,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合作金融、合作保险、产权交易,发展土地整理开发、农资统一购买、农产品统一品牌和销售等服务业。

四是要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折股量化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第一,试验区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是资产经营管理的主体。市、县级政府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将除公益性基础设施资金外的财政支农资金量化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金,集中投入合作社的资金互助部,让村集体经济组织从资金互助合作收益中按入股比例分红。第二,试验区要积极向上级争取给予村级经济合作社平等的市场主体资格,即给予村级经济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

五是要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第一,通过“农户—合作社—联合社—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市场”之间的“四次定价、四级市场”交易制度创新,把试验区各村社内分散的、无法同外部有效交易的资源资产进行内部整合、定价和交易,变为有价格的产权产品,入市交易。“四次定价、四级市场”交易制度创新具体内容是:一次是在合作社内部建立农户与合作社之间交易的一级市场,实现农户的资源资产在合作社内部的交易变现,形成农户资源资产的一次定价;二次是在合作社与联合社之间建立交易的二级市场,实现农户的资源资产在联合社内部的二次交易和二次定价;三次是在联合社和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之间建立交易的三级市场,实现农户的资源资产在产权流转交易中心的三次交易和三次定价;四次是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交易,实现农户的资源资产在市场上的四次交易和四次定价。第二,在试验区内,中心村和小镇的农民和城镇居民住房同权。城镇居民可以在中心村及小镇社区拥有居住权和房屋使用权,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股权、收益权等都可以入市交易。村社内置合作金融为农民之间的产权交易提供服务,也为城镇居民获得农村产权及产权转让提供服务,例如为城镇居民到农村租用农庄提供按揭贷款业务等。通过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农村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让城乡真正实现融合发展。

注释:

①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的讲话内容。

张雁

(第25期县处级女干部进修班学员,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第一,广西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严格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第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第三,要认真履行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总责。耕地保护实行网格化监管,严格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田长制工作履职情况考核并落实奖惩措施。将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开展绿化造林、挖湖造景、非农建设等耕地“非农化”和良田“非粮化”行为纳入考核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广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促使各市、县把耕地保护摆在突出位置。综合施策,强化监管,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做到“止住新增,消化存量”。第四,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在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导下,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与各级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水利、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林业等部门齐心协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遏制耕地“非农化”,管控耕地“非粮化”,真正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

二是要坚持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第一,要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和管控,守住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一方面,摸清永久基本农田家底,对广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进行全面核实,实事求是厘清广西永久基本农田实际利用情况,找准划定不实、违法占用等问题,制定分类处置措施,尽快组织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工作,巩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科学布局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统筹划定好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另一方面,加快转变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方式,节约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强化用地预审“闸门”作用,严格永久基本农田占用与补划管理,建立健全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制度。第二,要严格耕地用途管制。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对所有国土空间分区、分类实施用途管制。首先,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将永久基本农田作为核心要素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强化永久基本农田、长期稳定利用耕地以及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对各类建设布局的约束,严把非农建设占用新增耕地审批关。深化用地審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用地审批效率,减少程序性违法用地发生。其次,在加强对农业空间转为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监督管理基础上,要切实加强对农业空间内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管控,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永久基本农田是依法划定的优质耕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对于原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植油、糖、菜等非粮食作物的,可以维持不变,也可以结合国家和地方种粮补贴有关政策引导向种植粮食作物调整。一般耕地应主要用于粮食和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耕地在优先满足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生产基础上,适度用于非食用农产品生产,对市场明显过剩的非食用农产品,要加以引导,防止无序发展。第三,要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全面落实“以补定占、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耕地占补平衡要求。从加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调剂和置换方面下功夫,强化自治区级统筹调配能力,有效解决新增耕地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提高各地垦造新增耕地的积极性。加大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提质改造实施力度,多途径补充耕地,做好新增耕地核定入库,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得到有效落实,保障项目及时落地。

三是要严格规范耕地上的农业生产活动。第一,开展永久基本农田质量建设。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永久基本农田质量,提升永久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制定印发广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逐级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优先在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储备区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上图入库,实现在线监管,统一评估考核。第二,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强化耕地种植激励引导,降低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发生的概率。创新补贴扶持政策,从严落实精准补贴,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鼓励地方探索与推广“稻渔”“稻虾”“稻螺”“稻蟹”等复合型农业生产模式,提高种粮收益。第三,全面实行耕地进出平衡。县级人民政府强化县域范围内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和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统筹安排和日常监管,确保完成本行政区域内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同时,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本级政府承担的耕地保有量目标,组织编制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对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实行年度“进出平衡”,即除国家安排的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难以复耕、河湖水面自然扩大造成耕地永久淹没外,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应当通过统筹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整治为耕地等方式,补足同等数量、质量的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第四,加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首先,健全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评价制度,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强化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评定与年度更新评价工作衔接,确保新增耕地评定结果及时上图入库、汇总分析,定期对广西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发布评价结果。其次,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体系和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开展耕地质量年度监测成果更新。最后,建立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信息化平台,统筹各类遥感影像和管理数据,利用天空地人网立体监测网络,开展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及时掌握耕地变化情况,形成“早发现、早制止”长效管控工作机制。

注释:

①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的重要讲话的内容。

莫卉冰

(第25期县处级女干部进修班学员,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富硒米”特色品牌的建设目标。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指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经济新业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一批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发展富硒农业是广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①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十四五”时期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硒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癌变等功效,被誉为“生命火种”“长寿元素”。科学研究表明,最安全、最有效、最科学的人体补硒方法是食用富硒农产品。广西拥有丰富的硒资源,根据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发布的广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统计数据,初步汇总发现广西富硒土壤分布面积7.57万平方公里,圈定绿色富硒耕地0.76万平方公里、无公害富硒耕地0.89万平方公里,圈定的富硒土壤面积为全国之最。利用广西丰富的土壤硒资源,开发富硒健康食品,推动富硒农业快速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议按以下路径实施。

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富硒农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编制富硒农业发展规划。广西各地要积极谋划富硒农业发展,制定富硒农业发展规划,厘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已开展富硒资源调查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的沟通联系,获取富硒资源调查数据,结合本地特色农业发展布局,加快编制发展规划,引领富硒产业科学有序发展。争取本级党委、政府将富硒农业发展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安排项目和财政资金支持,扶持富硒农业发展。例如,2021年12月,钦州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印发《钦州市富硒农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引导和推动钦州市富硒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第二,加强政策配套保障。广西各地要找准富硒产业优势与国家政策的结合点,形成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充分把政策优惠效应落实到具体产业和项目上。用足、用活现有政策,积极对接自治区和各市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现有支持优惠政策,制定符合富硒产业发展需要的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为促进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三,强化服务支撑。围绕富硒产业,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广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富硒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积极开展富硒農产品产地认证、产品认证和市场监管工作,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严厉惩处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良好生产经营环境。加快发展技术市场,强化科技服务能力,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机制。建立健全富硒产业企业信用动态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涉农企业参与富硒产业项目,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建设产业技术顾问团队,组织好专家团队开展科研、指导、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支撑作用,为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二是要壮大富硒产业,提升富硒产品开发力量。第一,培育和壮大富硒龙头企业。广西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大企业的发动力度,广泛动员自治区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富硒农业,对从事富硒开发的企业在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产品特色鲜明、品牌定位准确、市场前景好的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效应。重点争取引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投资广西富硒产业,壮大富硒产业开发力量。广西各地要积极谋划,以富硒资源与产业基础进行项目整合包装,开展富硒招商引资,吸引强优企业投身广西富硒产业开发,带动富硒产业跨越式发展。第二,构建富硒产业集群,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广西各地要通过项目扶持,引导和支持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建立优势特色富硒农产品基地,开发一批高附加值的特色富硒农产品,重点开发富硒优质稻、富硒茶叶、富硒水果、富硒中药材、富硒食用菌、富硒畜禽、富硒水产品等。结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及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平台和资源,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富硒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高质量建设一批以富硒农业为主题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园)和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富硒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三是要加强富硒生产技术研发,强化富硒农业技术创新。第一,加快富硒技术研发体系建设。整合广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相关科研力量,健全硒学科基础科研体系,组建一批富硒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构建富硒产业技术体系。依托科研机构,建设一批富硒产业技术集成基地,孵化一批“集成度高、系统化强、能应用、可复制”的富硒产品加工成套技术装备,提升富硒产品加工集成创新与熟化应用的科研能力。第二,加快富硒核心生产技术攻关。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力量合作,整合区域内科研力量,围绕广西富硒产业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组织实施联合攻关、集成攻关,形成一批行业发展亟须的科技创新成果,提升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富硒肥料、富硒饲料等技术水平。加强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推进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节能干燥、清洁生产等技术的应用,推广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富硒农产品加工装备。

四是要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第一,加快富硒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一批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推广普及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发挥示范基地的标准化作用,制定富硒种植、富硒畜禽养殖、富硒水产养殖、富硒产品加工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实行广西富硒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与管理。第二,推动富硒产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各种富硒产品质量标准。第三,建设全过程质量溯源体系,积极加强追溯码建设,富硒产业投入品互联网建设,实现富硒农产品生产、流通全程追溯。第四,建立完善的富硒产品检测系统,并基于全过程质量溯源开展富硒产品认证系统建设,逐步实施富硒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五是要创建广西富硒品牌,加大富硒产品市场开拓。第一,打造广西区域性富硒公共品牌。引导企业注册商标并进行包装宣传,增强富硒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动企业申请认定富硒农产品、申报“广西好嘢”认定、参与广西名优富硒产品评比,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富硒好米、好茶等国家级的评比活动,推出一批广西名优富硒农产品。鼓励已获得富硒认定的企业积极申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提升广西富硒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广西优质的富硒产品在全国市场名声響亮。第二,加大富硒产品市场开拓。积极举办展销会、对接会、推介会、品鉴会等精准产销对接活动,定期举办广西富硒农业专场推介会、广西富硒农产品博览交易会,积极参与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农产品交流对接会等,积极组团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各类高规格、综合性、专业性会展,展示推介广西富硒产品,拓展广西富硒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六是要挖掘富硒产业文化,扩大富硒农业宣传范围。第一,塑造富硒长寿养生文化,要善借广西富硒长寿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富硒产业,拓展富硒健康养生、富硒生态旅游、富硒休闲体验等各种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二,探索建设具有广西特色的富硒小镇、富硒产业强镇、富硒养生基地,使富硒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第三,要开发富硒美食,说好富硒长寿故事,提炼富硒文化,增强富硒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让富硒成为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创新元素。第四,要进一步加大富硒农业宣传力度,在《人民日报》《广西日报》等各类媒体上宣传富硒农业发展成效。全方位、多视角、多途径宣传富硒农业,扩大宣传范围,注重发挥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和各类社交平台的传播效应,宣传富硒农业的重要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富硒科普活动,举办富硒健康讲座,倡导科学补硒,让硒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疗养院等,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硒的作用,营造有利于富硒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七是要构建金融服务体系,强化资金保障。加强财税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富硒产业相关领域。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针对产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建立富硒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的扶持,坚持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风险可控的现代产业金融体系。围绕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积极推进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造血型的重大项目建设,并纳入自治区、市、县(市、区)农业农村专项规划加以重点推进建设。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循环发展态势。

八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结合实际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引智”实现产业提升。进一步拓宽智力、技术、管理下乡渠道,聚集一批基层急需的产业紧缺人才。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培育一批高素质富硒产业职业农民。加强对农村干部、农民企业家和新型主体的培训,培养一批“领头雁”。大力吸引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优秀青年农民参与创业。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工作责任,整合社会资源,抓好宣传引导,确保人才培养工作达到既定目标。

注释:

①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西期间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的内容。

责任编辑陈巍

猜你喜欢

香米耕地广西
首届绥化“北林香米”节签约40 亿
为什么我国会选择杂交水稻?泰国香米因抗病能力差而被放弃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你是个好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