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媒体深度融合路径探析
2022-06-04吴晶
摘要:近年来,新兴媒体的发展势不可挡,尤其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媒体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发展所向。在此种情况下,学术期刊不能再沿用传统的媒体发展模式,而应当积极顺应媒体融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当前的媒体融合方式进行完善和创新,以突破发展瓶颈。文章对国内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概况和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学术期刊媒体融合路径提出几点建议。当前国内学术期刊媒体融合主要存在媒体融合流于形式、内容产出复制纸刊、资源匮乏与人才短缺等不足之处,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实现跨媒体交融与数字网络共享、施行结构化整合以及资源性融合、以市场为目标进行服务升级创新、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实现融合发展等途径,制定符合期刊定位的目标与计划,实现媒体深度融合,获得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现状;路径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5-0233-03
媒体融合是指各种不同的媒介形态、要素等融合为一体,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主要表现为电子书、线上即时新闻等。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果不寻求任何变革和创新,传统纸媒必然面临着被时代抛弃或被市场淘汰的命运,新闻类、大众生活类报刊首当其冲,学术期刊也无法置身事外。为摆脱当前的生存困境,国内学术期刊已开始着眼于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对互联网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融合,以此突破生存发展的瓶颈,在信息时代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与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当前国内学术期刊媒体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对媒体融合进行优化与改进。
一、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概况
对媒体融合的探究,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但我国的现代媒体行业发展相对较晚,业内对媒体融合概念的探究也相对较晚。2010年以后,我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并在短期内覆盖了社会的各个行业和角落,这意味着数字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了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因此大受冲击,不得不进行转型和变革。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廣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传统出版业将不再拘泥于纸质出版模式,而是积极与新兴出版业融合,走上出版电子化、数据化的道路。由此,我国的传统媒体正式走上了媒体融合的道路[1]。
学术期刊是读者较为熟悉的媒体形式,主要刊载、传播业内优秀学术成果,系较为典型的传统学术媒体。在纸质传媒时代,学术期刊有较大的发展优势和空间,高校师生、业界学者等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都不免要查找和阅读相关的学术期刊,这为学术期刊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和阅读的方式,传统的学术期刊传播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阅读要求,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势所趋,而较强的专业性、理论性特征使学术期刊的市场进一步缩小。因此,媒体融合成为学术期刊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国内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现状
(一)媒体融合流于形式
近些年来,学术期刊与新兴媒体融合已渐成主流,部分学术期刊也确实因此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学术期刊媒体融合指明了方向,互联网的日益成熟和迅猛发展为学术期刊媒体融合提供了平台。
在此基础上,我国学术期刊整体应当获得更好的发展,但事实上,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并不如预想那般顺利。与报纸、时尚杂志、少儿期刊等大刀阔斧地进行媒体融合相比,许多学术期刊对媒体融合的发展方向不以为意,媒体融合流于形式,具体表现在有些学术期刊的发展重心仍然放在纸刊上,拘泥于传统的收稿、审稿—编排、校对—出版、发行模式,对媒体融合持消极或傲慢的态度[2]。同时,有些学术期刊虽然已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建立起期刊网站,但网站的内容相对简单,不仅没有查询检索功能,而且还存在期刊更新速度慢、期刊内容不全面等问题。此外,有些学术期刊虽然已经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号进行期刊数字化传播,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编辑和运营人员,账号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推文内容难以满足读者需求,关注和订阅的人相对较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较难体现出来,媒体融合发展效果不理想。
(二)内容生产复制纸刊
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目的是为作者和编辑交流提供更便捷的渠道,使作者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术成果进行完善和创新,加快学术成果出版和传播的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学术期刊在媒体账号上推送和传播的内容与纸刊内容并无二致,新媒体内容产出完全复制纸刊。例如,新媒体账号发布的内容还是长篇大论,排版布局不符合新媒体受众的阅读习惯等,没有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和受众的喜好等进行优化和调整,反而降低了传统内容的质量。
在当今时代,人们每时每刻都能获取大量的信息,在阅读信息的过程中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在此种情况下,学术期刊需要重点思考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如果不考虑到这一点,只是简单地将纸刊上的内容搬到媒体账号上,传播效果将难以达成。
(三)资源匮乏与人才短缺
毋庸置疑,在知识信息趋向于数字化、电子化的今天,传统学术期刊媒体只有顺应和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刀阔斧地进行媒体融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形式呈现出丰富化与多样化的特征,不同传播媒介既紧密联系又相互融合,这对学术期刊的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编辑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应的数字化知识,重点了解当前数字技术对学术期刊出版和传播的相关要求,确保在进行媒体融合时做到游刃有余。其次,编辑需要扭转传统的观念和认知,积极融入媒体融合市场,了解当前信息传播的特点,把握受众的阅读喜好和习惯,打造全新的学术期刊品牌,从根本上提高学术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术期刊尚未设立专门的新媒体运营部门,媒体融合工作由传统编辑负责。由于缺乏优秀和专业的新媒体人才,许多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三、学术期刊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
(一)实现跨媒体交融与数字网络共享
学术期刊想要成功实现媒体深度融合,需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着力实现跨媒体交融与数字网络共享。具体而言,学术期刊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媒体融合。
第一,活用采编发系统。采编发系统契合媒体融合基本要求,汇聚了作者在线投稿、编辑在线审稿、查重检测及网刊发布等一系列功能。对刚开始进行媒体融合的学术期刊而言,采编发系统可以提供相应的引导,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媒体融合的难度,尽快为学术期刊找到合适的融合方式和渠道。
第二,搭建出版平台。当前我国发展较为成熟、具有一定实力的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平台基本上都是第三方出版商,这些出版商通过与杂志社、出版社等进行合作,为受众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人们非常熟悉的中国知网、维普等都属于第三方出版商。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如果想要摆脱对出版商的依赖,可以搭建专业的网络出版平台,如学者在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都走上了搭建出版平台和专业化办刊的道路,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实现了长远发展。但并不是所有学术期刊都具备搭建出版平台的实力,在此种情况下,学术期刊可与第三方出版商进行合作。例如,加入某些出版商的学术期刊联盟,先借助出版商的平台优势进行数字出版,再慢慢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媒体融合发展模式。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学术期刊采用的方式。
第三,善用社交平台。社交平台可以为受众提供便捷化、共享化的应用服务,人们非常熟悉的微博、百度贴吧、豆瓣等社交平台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为受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自在分享和交流的平台,性格爱好相似或相同的受众甚至可以在其中形成自己的圈子。由此,学术期刊可以充分利用社交平台的特点和优势,搭建学术平台或学术圈子,为业界同人分享和交流专业知识提供良好的学术平台,并逐步建立专业化的学术圈,形成凝聚力较强的学术共同体,为学术期刊实现媒体融合搭桥铺路。
(二)施行结构化整合以及资源性融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也属于产业融合的内容,从传统媒体到媒体融合,需要进行结构整合与资源融合,如此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具体而言,学术期刊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施行结构化整合以及资源性融合。
第一,内部孵化。从学术期刊角度而言,内部孵化是指主办单位将各编辑部的所有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例如,上海大学期刊社对内部的专业类、科技类及翻译期刊等进行整合与管理,汇集成大型的学术期刊集群,并以此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通过内部孵化的方式实现整体提升与发展。当然,内部孵化并非易事,只适合一些专业实力和权威性较强、内容资源较为丰富的学术期刊。一些社办期刊也可借用整个出版社的力量,整合全社相关资源,孵化新选题或新形式,实现创新发展。
第二,集群化发展。从学术期刊角度而言,集群化发展主要指的是将水平和实力不相上下的期刊联合起来,通过抱团取暖的谋求共同长远发展,或者以虚拟网络平台为依托,将编辑、出版以及发行等服务通过网络平台完成,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学术期刊经营和管理成本,简化不必要的出版程序,提高经营出版的效率。当然,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发展和繁荣,集群化发展的内容和形式也得到了一定的丰富。时至今日,服务项目拓展等是集群化发展的题中之义,现在已经成为一些学术期刊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一些实力相对较差、资源相对紧缺的学术期刊而言,走集群化发展道路不失为一条良策,毕竟现代媒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抱团取暖、借树遮阴也未尝不可。除此之外,集群化出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就是在对信息资源进行融合、出版结构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并有效避免媒体市场的恶性竞争,为小型学术期刊提供一个相对良性的发展空间,降低单打独斗的风险。
(三)以市场为目标进行服务升级创新
面对媒体大环境的百花齐放,传统的纸刊呈现出了严重的滞后性,一味固守传统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机。由此,学术期刊也应适当对自身的服务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升级,为受众带来更丰富和有趣的阅读体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在线翻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在出版界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运用,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也应当不断丰富传播的形式,赋予受众不同的感官体验,提高服务的质量。
众所周知,学术期刊为大众所提供的内容为知识型内容,提供的服务为知识型服务,但如何进一步对服务进行创新升级,使得媒体融合更加彻底,是学术期刊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以中国知网为例,该网站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纸质出版模式,着力发展和推广电子化出版模式,对网站的内容不断进行优化升级,对不同专业和范围的学术期刊进行分门别类地归整,并完善期刊检索系统,让用户在查找相关期刊文献时更加容易和便捷。除此之外,中国知网还借助大数据对用户的阅读喜好、学习专业等进行分析,由此为用户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知识服务,故而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取胜。因此,学术期刊或许可以借鉴或学习中国知网的经验,在进行媒体融合的时候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以受众的需求和思维为重点,以媒体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方向为导向,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价值,实现从内容编排到知识服务的完美转变,竭尽全力打造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如,汇集不同主题,制作相应的主题课程产品;延伸主题,增加主题拓展方向;联合上下游产业,提供后续科研服务。
(四)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实现融合发展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学术期刊而言,最为珍贵的资源仍然是人才资源,无论是学术期刊的创办发展还是改革創新,都需要以优秀人才为支撑。编辑是学术期刊重要的人才资源之一,高水平、高素养的编辑人才可以为期刊的稳定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因此,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保证媒体融合达到预期的效果[3]。
一方面,学术期刊应积极对编辑进行培训,尤其是进行新媒体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培训,让传统编辑在不断培训和学习的过程中尽快掌握相关技能知识。当然,学术期刊也要注重引进和招揽优秀编辑人才,以进一步壮大编辑队伍的力量,为媒体融合扫清人力方面的障碍。
另一方面,学术期刊的管理者必须积极转变思维观念,积极优化资源配置,全力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要想方设法留住和培养一些优秀人才,适当提高优秀人才的福利待遇,提高人才的忠诚度,增强人才的责任感,确保人才队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保持较强的稳定性,为学术期刊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实现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四、结语
在媒体深度融合时代已经到来的风口浪尖上,学术期刊不能再固守以往的经营发展模式,而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直面当前经营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市场为目标,通过跨媒体交融与数字网络共享、结构化整合及资源性融合、创新服务等路径,尽快实现从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的华丽转变。
参考文献:
[1] 吴珂.融媒体时代下传统期刊的破局与重生[J].传播与版权,2021(4):81-83.
[2] 李亚辉,徐书令,柯颖,等.学术期刊编辑在融媒体时代的能力提升分析[J].传媒论坛,2021(23):112-113.
[3] 张志巧.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青年编辑核心素养的提升探究[J].河池学院学报,2021(3):110-114.
作者简介?吴晶,硕士,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