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2022-06-03邬艳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9期
关键词:绿化带人行道海绵

邬艳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1 引言

在城市升级改造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排水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确保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海绵城市理念作为新型理念与方法,在市政排水系统中的应用能强化雨洪管理,提升城市的洪涝应对与防控能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未来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蓄水、排水、渗水与净化等功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为市民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2 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现状

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极大地缓解了城市发展中的弊病,并且被运用在城市发展的多个领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1]。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现状主要表现为:

1)在建筑中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并且集中在绿色节能、给排水系统中。在应用时既要平衡地下空间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还要加强建筑绿化与雨水的收集。

2)在道路中的应用。在道路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主要体现为施工材料的选择,如透水沥青、PC 路面、网格砖等。设计透水路面,能有效提升渗水性,避免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3)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城市景观的应用中主要表现为下沉式绿地、人工生态景观公园中,能起到良好的蓄水调节作用[2]。

3 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问题

3.1 排水设施不完善

城市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市政排水设计,但是由于很多城市的排水设计年代久远,并且由于设计理念、技术、规范、材料等方面的限制,原有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比如,原有排水系统老化、覆盖范围小等问题,难以支撑不断扩张的城市发展。在城市人口增加的过程中,道路不断扩张、建筑物增加,城市生活与工业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原有排水设计难以为城市发展服务[3]。

3.2 水资源利用率低

水是不可再生资源,但在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消耗也不断增加。由于目前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另外,城市土地硬化程度较高,地面渗水能力下降,无法及时排出地面积水,导致降水流入排水管成为死水。

3.3 缺乏先进理念

市政给排水设计是改善城市运行质量,提升城市整体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并未使用先进理念与方法,如海绵城市理念,该排水设计系统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无法与时俱进,无法实现“绿色发展”要求及“双碳”目的[4]。

4 海绵城市对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启示

海绵城市也叫作弹性城市,属于城市雨洪管理范畴,能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与雨水带来的灾害。海绵城市的建设并非将之前的全部拆除重新再来,而是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借鉴下,综合使用多种手段,实现对降水的蓄存与释放。城市海绵体有各类水系、绿地与花园、可渗水路面等,利用海绵体对城市内涝压力进行有效缓解。海绵城市带给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启示,绝不仅仅局限于如何做好规划水,而是要统筹规划,将海绵城市理念、方法、技术、材料、设计等元素融入给排水设计中,合理敷设管网、强化雨水存储与释放、使用渗水材料、雨污分流等措施的实施,能在城市形成一种海绵生态网络,实现城市的绿色发展[5]。

5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中的应用

某市对高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的道路进行给排水设计。路段呈南北走向,长3 km,道路原状机动车道宽7.5 m,人行道宽3.5 m,绿化退线宽8~10 m。在本次给排水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不仅能实现雨水的有效收集,还能控制面源污染,强化排水防涝。本项目设计中需实现对雨水年径流总量的有效控制,确保控制率在70%以上。对雨水年径流污水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也要满足排水防涝标准,设计为50 a 一遇暴雨。

5.1 合理设计人行道给排水

给排水设计中,人行道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影响整个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关键。所以,在设计时需结合原有系统,创新设计理念,对排水系统布局予以优化。在设计时,使用渗水性强的新材料,减少路面积水[6]。要选择透水性与透气性更好的新型材料,不断提升雨水渗透效果,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为提升人行道的透水能力,实现节能环保,可以通过铺设透水性硬化地面,对现有地面材料进行优化。在人行道铺设透水砖,便于雨水下渗,有序补给地下水。透水砖具有较强的透水性,且十分环保,铺设时,由上到下的结构分别为联锁透水砖、中粗砂找平层、土工布、无砂透水混凝土、碎石,其中,联锁透水砖与中粗砂找平层的厚度分别为8 cm、3 cm;土工布的规格为400 g/m2;选择C15 无砂透水混凝土,厚度为15 cm;级配碎石厚度为12 cm。透水铺装地面还能对污染物进行有效防控,且效果显著,能让地表水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5.2 有效设计车行道给排水

市政给排水设中需科学规划设计车行道,进行车行道给排水设计时,与人行道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车行道车流量较大,设计时需从车行道的特殊情况出发,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密度,在保证路面安全性、稳定性的基础上,通过新型材料、防滑设计理念的应用,确保海绵城市在车行道给排水设计中的作用[7]。

道路横断面设计时,需坚持海绵城市理念,在保证道路功能性的同时,适当增加绿化带,可以让雨水快速汇集到绿化带,减少车行道地表径流,绿化带的增加能提升道路的渗水、蓄水性能。车行道路面的选择要以透水沥青混凝土为主,这样能让车行道路面具有良好的透水与抗滑性能,还能具备较高的透水性[8]。进行透水沥青路面设计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全透水式沥青路面和半透水式沥青路面。全透水沥青路面,就是不用设置防水层,地表水能快速渗透到地下,与地下水汇集在一起。

另外,应按照一定距离将急流槽设置于行车道外侧,将雨水排入绿化带内的集水沟内。

5.3 有效设计绿化带给排水

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重点是绿化带,因此,要求设计者结合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以及绿化带的现有情况,使绿化带设计不仅要满足整体性能,还要具有超前性,能提升绿化带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作用[9]。

基于海绵城市的绿化带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发挥绿化带的雨水收集功能,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强化各方面指标的有效控制,提升绿化带的海绵效应;对雨水进行净化与过滤,提升雨水的利用率,发挥绿化带对雨水的蓄水效果,防止城市内涝的发生。

在设计时需加宽绿化带,设计为下凹绿地,能对车行道及人行道的雨水进行收集。在海绵城市理念下,本次设计采取的方法为生物滞留设施设计,对于地面径流初期,污染物能在化学、物理与生物处理下,实现有效防控与处理。生物滞留设施结构从上到下分别为雨水溢流井、种植土壤层、砂滤层、卵石层。要求种植土壤层、砂滤层及砾石层的最小渗透系数分别为1-5m/s、10-5m/s、100-5m/s,最小孔隙率分别为3%、3%、4%。

在景观带需种植绿植,可选择种植钱根乔木,种植土壤层在本次设计中厚度需确定为120 cm。通过下凹式生物滞留设施的设计与运用,能对相邻车道与人行道的雨水进行收集与处理。生物滞留设施植物不能长时间被雨水浸泡,否则会影响绿植的健康生长,所以,需要科学计算绿地的淹水时间,发挥绿化带在雨水收集与处理中的作用。

5.4 合理设计附属设施

传统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并未重视附属设施的作用,但是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给排水设计要从整体出发,强化给排水系统的整体协调性,确保在设计时各项指标符合标准[10]。下面对附属设施的设计进行介绍。

5.4.1 路缘石豁口

在生态滞留沟中,生态滞留沟入流系统是主要组成部分,生态沟的净化与使用效果都会受到其结构影响。目前,较常使用的方法是在路缘石上预留豁口,采用式(1)对路缘石豁口进行计算:

式中,L 为豁口长度;Q 为设计径流量;K0为经验常数;S 为纵向坡度;n 为曼宁系数;i 为路面横向坡度。

在本项目中需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对缘石豁口的开口长度进行合理确定,最终确定路缘石豁口长度为1.5 m,间隔距离为15 m。但受到道路坡度影响,在雨水收集时难度较大,所以雨水收集需采取环保雨水口收集的方式。花岗岩为路缘石材料,后背为C15 混凝土,确定设计规格为15 cm×80 cm×130 cm。同时也要对路缘石开口尺寸合理设计,确保能有效收集雨水,其尺寸可确定为80 cm×7.5 cm。

5.4.2 溢流雨水口

溢流雨水口设计在海绵城市中十分重要,需将溢流雨水口合理设置于生物滞留设施中,间隔距离为20~30 m,当海绵城市无法承受更多雨水时,可以在溢流设施的帮助下,有效排入市政管网。模块混凝土为溢流雨水口的结构,确定规格与最大过流流量分别为680 mm×1 300 mm、30 L/s。

5.4.3 沉泥槽与挡水堰

沉泥槽将沉泥槽设置在路缘石后侧,沉泥槽规格为8 cm×20cm×12.5cm;钢筋混凝土为沉泥槽的底座,其规格确定为130cm×30cm×20cm。

挡水堰卵石是挡水堰的主要材料,通过堆砌而成,设计的顶宽、底宽、高度分别为20 cm、40 cm 与20 cm,垫层为50 cm细石混凝土。在雨水溢流口下游设置挡水堰。

6 结语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城市人口快速增长背景下,做好给排水设计尤为重要。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时需做好各个方面的细节,优化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及附属设施的设计,统筹优化给排水系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让城市真正成为海绵城市。在设计时,需结合原有给排水与地貌地质等情况,综合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严格控制材料、结构等细节,确保给排水系统的可靠性与合理性,能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

猜你喜欢

绿化带人行道海绵
最美城市“绿化带”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跟踪导练(一)
种子
世界最宽人行道:40米
海绵是植物吗?
风景
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