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节日我做主

2022-06-03娄芬云

考试周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园本特色幼儿园

摘 要:如何创建一些具有幼儿园特色又与幼儿发展紧密相连的节日,开展真正意义上幼儿园特色节日,使这些特色节日富有幼儿气息呢?我们试图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依托生活、关注童心、倡导体验、定位可行”为设计原则,构建园本特色节日“三三三”操作机制,即确立以“畅想快乐、我爱自然、共筑关爱”为主题的、适合儿童心理和天性的三大内容版块,以环境烘托、有效指导、家园协作为三大保障,通过精心策划、灵活组织、多维展示等三大策略,组织和引导幼儿去体验、去发现、去分享,从中感受园本特色节日独有的快乐和自主,从而有效地促进孩子、教师以及家长的成长。

关键词:“节”“日”;园本特色“节”“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4-0155-04

节日在现实生活中和孩子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各种节日有着它特定的教育功能。但围绕孩子们的都以传统节日为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贴近生活的节日相对较少,根据幼儿园特色独创的节日那就更少了。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节日这个契机,不仅让孩子不忘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外,还应该充分挖掘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的幼儿园园本特色节日。

所谓园本特色节日就是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需要为出发点,以利用节日资源为切口,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设计开发的节日系列活动。园本特色节日追求的不只是要有属于幼儿园自己的节日,而是更要有适宜于幼儿的节日活动。因此我们以“快乐体验、快乐成长”为操作理念,构建园本特色节日“三三三”操作机制,即三大活动版块、三大活动策略和三项活动保障,設计及开展一些与幼儿发展紧密相连的幼儿园园本特色节日,挖掘节日的教育内容,让园本特色节日教育更富有幼儿气息,让幼儿的成长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 三大活动版块:畅想快乐、我爱自然、共筑关爱

(一)依理而筹:园本特色节日活动的设计

园本特色节日活动的设计确定必须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只有适合的才会受到欢迎,只有需要的才会得以发展,因此,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思考对园本特色节日的设计与内容确立有较大启发和影响。

1. 关注童心

我们的园本特色节日要尊重儿童的生命自然状态,依归童心,从孩子的兴趣入手,选择孩子喜欢的活动,创造一个属于孩子的、充满快乐而富有童趣的教育情境,真正把童年的幸福、快乐还给孩子。

2. 依托生活

生活是最大的课堂,来源于孩子的生活,依托于孩子的生活,我们的园本特色节日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受到孩子们的追捧和喜欢,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促进与保护的作用。

3. 倡导体验

体验不仅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更是孩子探索新知识、学习新技能、获得新情感的过程。园本特色节日的实施必须得到孩子及家长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4. 定位可行

在园本节日特色活动中,我们从活动材料的准备、活动节日的含义以及节日活动的场地、准备等都要求结合幼儿园实际,结合孩子的发展实际以及家长的参与实际,这样贴近孩子的设计才能确保特色节日的有效开展。

(二)依需而设:园本特色节日活动的体系

我们从幼儿需要、兴趣出发,关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将幼儿生活中的需求及相应的行为特征、活动倾向与教育目标联系起来,作为幼儿园园本特色节日的出发点和依据,活动从节日内涵中“取意”,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创意”。利用节日的典型习俗(活动),由幼儿的视角层层展现不同活动中对核心意蕴的理解,从幼儿关心的、感兴趣的事件中,创设幼儿自主生存的节日,形成了园本特色节日“畅想快乐”“我爱自然”“共筑关爱”三大版块活动,通过“读书日、想象日、丰收节、花卉日、分享日、爱心节……”等活动让孩子们以过节的形式体验快乐、发现快乐、分享快乐(图1)。

(三)依性而定:园本特色节日活动的内容

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要,分别就各版块的活动内容进行了细化,明确“节”“日”的活动目标,设计具体的活动事项,使园本特色节日的操作更加有序而科学(表1)。

1. “畅想快乐”——放飞快乐童心

主要目标:让孩子在节日活动的开展中充分发挥想象,主动参与节日活动,通过相应的活动平台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并从中体验快乐、发现快乐,分享别人的快乐。

主要节日:读书节、想象日、寻宝日、狂欢节。

2. “我爱自然”——遨游和谐之路

主要目标:引导孩子在与自然界的接触中,发现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关注自然、亲近自然的欲望,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主要节日:丰收节、花卉日、采风日、动物节。

3. “共筑关爱”——沐浴暖暖爱心

主要目标:引导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交流、实践学会关心他人,尊敬他人,并感受亲情、友情及师生情的可贵,在分享中体验关爱与付出的快乐。

主要节日:分享日、爱心节、拥抱日、心愿日。

二、 三大活动策略:精心策划、灵活组织、多维展示

(一)精心策划,积极准备

园本特色“节”“日”的创设既要满足幼儿不断的成长需要,又要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兴趣爱好。为此,在每一个“节”“日”举办前,我们会采取师生协商、家园交流等手段详细而具体地制定节日活动的方案,收集各种活动所需材料,做好活动相关信息的了解和咨询工作,如哪些地方适合孩子去踏青、采风?去的路线怎么方便安全?我们所需要的场地是否另有安排?有哪些家长能够为活动提供帮助等,同时,我们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如班级群、公众号、邀请函、宣传单等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我们的特色节日活动,从而让我们的园本特色节日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

(二)灵活组织,快乐实施

经过充分地准备,我们的园本特色节日活动在教师、幼儿、家长的积极参与、支持下顺利开展。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如依托于教学的主题性节日、着眼于娱乐的游戏性节日、关注于家园的亲子性节日等;注重组织方式的灵活,如特色“节”一般维持时间为2日或2日以上,“节”的间隔时间较长,一般为每学期一次或每学年一次,而更多的特色“日”因为主题单一,操作简便,则以“日”来算,当日活动,当日过节。有的节日有固定的时间安排,有的节日则依据主题教学的进度而适时进行,有的节日则依据幼儿的活动特点和来园情况依需而定。这样的安排让园本特色节日不仅有别于传统节日,更让特色节日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和意义。当然,在活动中我们也注重内容的灵活,一些大型的特色节如读书节、丰收节、爱心节等活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联的活动内容串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大型的特色节。如“读书节”就由“我爱讲故事”“我喜欢的好书”“亲子读书沙龙”“每日一读”等活动组成,“丰收节”的主题内容更多涉及累累硕果的快乐,活动由“丰收的果实”“水果串烧会”“我的好朋友”“珍惜粮食”“种子的秘密”等组成。而组织相对较多的特色节或特色日则更多考虑一些实际因素,如孩子的兴趣、孩子的需要以及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等,同一节日的活动在不同时间举行会有不同的活动主题,如“想象日”中的“快乐涂鸦”“圈圈变形记”“故事大比拼”“采风日”中的“春日踏青”“捡落叶”“放风筝”。总之,不同的活动主题让孩子们体验到了不同的特色节日氛围和乐趣,也让我们的园本特色节日更加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

(三)多维展示,多元反馈

园本特色节日的开展仅凭借各种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有完整而显而易见的平台、多元多维的手段进行展示和反馈,这样特色节日的开展才会更加烘托特色节日的气氛,才会有进一步的教育效果。我们创设“快乐瞬间”专栏,把孩子参与活动的每一个场景如开心快乐的笑脸、滑稽有趣的场景、认真探究的身影等拍摄下来打印成照片张贴在墙上,再现节日活动的精彩。我们布置“精彩涂鸦”区,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画笔,将自己的活动情况或别人的活动场面描绘出来,如在“丰收节”中,有的孩子画了各式各样的水果,有的孩子则用一大片的黄色画出了丰收的稻田,也有的画了田埂、小路等,这些都是“丰收节”中孩子们实践体验过的场景。一幅一幅略显稚嫩、粗糙而又充满快乐、童趣的作品不仅使园本特色节日的激情再一次得到释放,也让孩子们的成就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我们组织“开心畅谈”时间,让孩子们讲述活动中有趣的场景,或有趣的语言,及时反馈和评价,也让孩子们再一次品味节日的甘甜。我们更注重节日活动教师的反思,在反思中,教师不仅考虑活动的成功之处,也会深入地分析节日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这样就为下一次的特色节日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之处,也避免下一次节日活动重蹈覆辙。可以说,在一次一次的反思和小结中,教师对园本特色节日组织也更加得心应手,活动的组织也更加顺利精彩。

三、 三项活动保障:环境烘托、有效指导、家园协作

(一)环境烘托:营造园本特色节日的浓郁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我们的孩子,正是在某种环境的变化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和成长的。因此,在节日活动来临之际,我们努力为幼儿创设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发动幼儿亲身参与环境的布置中,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充分感受不同节日的特点及其传递出来的快乐。我们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根据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反思、调整和改进心理环境,使幼儿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我们为孩子们提供材料丰富的操作环境,搭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活情境,让不同发展速度和认知风格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力来自由探索,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二)有效指导:提升园本特色节日的快乐根源

教师的支持、启发和引导是实现教育价值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特色节日活动的实施中教师的指导应是一种支持性的指导,它以间接指导为主。这种指导首先是依靠环境、材料为媒介,采取尊重、信任的原则,尽可能让幼儿独立开展活动,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可以适时转换角色,以多重身份指导活动,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活动,采用建议、协商的口吻,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观察者、记录者、欣赏者等。给予启发、点拨,依靠幼儿的积极活动帮助幼儿达到节日活动的快乐高潮。在活动中,老师们关注现场情景,关注活动群体,关注活动内容,积极做好孩子节日活动中的引导者、支持者、促进者,从而真正促使孩子在活动中去获得成长与发展。

(三)家园联手:构建园本特色节日的协作平台

为了提高节日活动教育的有效性,我们采取家园合作的教育形式,家庭和幼儿园为着同一目的,让孩子在特色节日活动中快乐游戏、快乐成长。为此,我们努力做好幼儿家长工作:在开展节日教育时,除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外,我们注意发挥家长的配合指导作用。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园地、宣传栏、调查问卷、育儿知识问卷等让家长了解园本特色节日的主要教育内容,做好园本节日特色活动宣传,我们鼓励家长积极参与特色节日活动,如以分享日中“亲子快乐图书分享”,拥抱日中“和爸爸妈妈一起拥抱”,寻宝日中“亲子寻宝大行动”等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为亮点,进一步增进亲子交流,家园沟通,在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下,我们的节日教育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意义也更加深厚。在园本节日活动进行了一个阶段后,我们会与家长共同反思,家长们根据孩子的表现和自己参与活动的情况,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的家长还通过文字和信息的形式参与了活动,这种家园互动、相互交流的反思让我们的园本节日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家长对园本节日教育的认识,也使家园双方在幼儿园本节日教育培养目标上更趋一致,大大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在园本特色节日的实施中,师生及家长们在欣喜和期待中度过了一段段美好的时光,孩子们学会了分享与合作,学会了关爱和自信,家长们也仿佛回到童年,再次感受亲子间的浓浓甜蜜,而我们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锐意创新、勇于突破,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提高了综合素质能力,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邵芝楠.美国幼儿园的节日教育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3(1).

[2]史秀芳.对幼儿园节日主题活动设计的研究[EB/OL].http:∥www.age06.com/Age06.Web/.

[3]张冬梅.浅谈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设计[J].学前教育研究,2004(7).

作者简介:娄芬云(1974~),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幼儿园,幼儿园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园本特色幼儿园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特色种植促增收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中医的特色
爱“上”幼儿园
完美的特色党建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