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级管理组织劳动教育的可行方法研究

2022-06-03刘宗颖

考试周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劳动教育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相比文化课程而言,劳动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不过以往很多学校忽略了劳动教育,导致小学生缺乏良好的劳动观念,因此小学劳动教育仍然任重而道远。简单来说,劳动教育核心大多在于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并掌握生活中最基础的劳动技能,当下必须加快推进小学班级管理组织劳动教育,以此来完善小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通过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劳动教育,促使学生获得综合发展。文章对小学班级管理组织劳动教育的可行方法进行分析,积极推动小学劳动教育,改善学生劳动观念差等问题。

關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劳动教育;可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5-0139-04

作者简介:刘宗颖(1986~),女,汉族,甘肃白银人,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镇郭城小学,研究方向:小学劳动教育。

一、引言

素质教育时刻影响着我国少年儿童发展,所以现阶段小学倡导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其中劳动教育往往是最容易忽视的环节。教师应该加强班级管理,通过组织劳动教育活动内容,从实践过程中改善学生自身观念,加强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目前来看,很多小学不得不面临劳动教育缺失的问题,学生无法理解劳动的辛苦,甚至嫌弃劳动中的脏、累,对自身品德意识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少年,小学应全面落实劳动教育,通过统筹规划班级管理活动,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平台。

二、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劳动升华情感,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在素质教育方针的落实下,小学劳动教育重视度有所提高,将智力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同时摆正自身的劳动态度。劳动教育会在潜移默化中刺激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在劳动实践过程中需要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且劳动教育涉及的范围广,对激活学生创造意识有很大帮助。劳动教育会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例如形成吃苦耐劳的精神、乐观积极面对生活等,真正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责任意识也会提高,能够为班级做出力所能及的劳动事务,这就是责任感的主要体现。在小学阶段有很多学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所以并不理解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概念,而劳动教育无疑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劳动与财富密不可分,这样学生才会在意他人的劳动成果,渐渐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品质。此外,劳动教育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身体发育上,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无论在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都会照顾自己与他人,可见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性格影响十分明显,劳动成为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劳动提升技能,提高学生创造精神

作为培养学生积极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必须充分融入劳动教育,尤其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只有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才能获得较高的劳动素养,成为品行兼优的人才。另外,劳动过程中会形成正确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等,对推动学生发展有着显著作用,最重要的是劳动教育可以教会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在劳动中掌握生活规律和常识,这也是自理能力的来源。劳动教育是学生发展的需求,无论身体素质还是思想品质,劳动过程中既会动脑也会动手,学生也能从蛮干变为巧干,这也是形成创造精神的重要表现。

三、小学班级管理组织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价值观存在偏差

目前小学教育实践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的劳动观念存在偏差,造成该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家庭中劳动教育缺失,或班级管理没有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学生很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家庭教育中养成的,如果家长过度宠溺忽略劳动培养,必然会导致学生价值观偏差,甚至形成享乐主义、主观主义观念。班级管理中劳动教育同样至关重要,在日常值日过程中没有严格的制度保障,学生总是应付了事,甚至抱怨上学还需要劳动,逐渐丧失劳动意识和能力。

(二)劳动安排缺乏合理性

无论家庭还是学校对劳动教育安排都缺乏合理性,家庭方面过度重视文化课程,忽视劳动意识与习惯培养,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劳动意识往往不足,尤其是部分家长十分宠溺孩子,基础的家务劳动都不让做,最终学生表现出懒惰、懒散等问题。另外,班级内没有合理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学生的劳动任务大多为值日,或者在校园内捡垃圾,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教育意义,而且教师没有严格要求,学生自然会想办法偷懒。由此可见,应针对学生特点,结合班级管理组织劳动教育,积极渗透劳动观念和意识。

(三)劳动教育流于形式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虽然当下逐渐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贯彻落实在小学教育中,但实际上仍然有不少小学缺少劳动教育,或没能重视劳动教育导致流于表面形式,这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劳动教育对促进小学生发展有着显著作用,所以这些年也在积极强调小学劳动教育,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并且以课本知识讲解的形式灌输,在教学方法上同样不乐观。劳动教育必须要贯彻在班级管理、日常生活中,如果当作杂课、副课,就会导致劳动教育流于形式,所以要获得学校管理者的重视,避免可有可无的实施,应该将劳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四、小学班级管理组织劳动教育的可行方法

(一)案例讨论,弘扬正确劳动价值观

在小学阶段中落实劳动教育,不仅是为了掌握生活技能,同时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并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清楚认知劳动对生活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其中,不断提高自身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关乎着学生的成长,但以往小学劳动教育并没有得到重视,这也导致班级管理缺乏组织,学生不仅躲避劳动任务,还会随意丢扔垃圾破坏他人劳动成果,出现错误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基于班级管理,利用案例讨论的方法,为学生弘扬正确的劳动观念,带领学生分析劳动的意义、价值所在,例如定期举办劳动主题班会,并借助这个平台去宣传劳动思想,这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不断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教师还可以在班会中准备丰富的劳动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中的行为展开分析判断,让学生能够正视基层工作者在劳动过程中的付出,避免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或理所应当去享受他人的劳动成果,真正改变学生思想观念,对个人行为习惯进行有效约束。案例可以选择常见的公共场合清洁人员、服务人员,通过与生活建立联系引起学生反思,切实改变轻视劳动、忽视劳动等错误行为。学生看着真实的视频资料,了解城市清洁人员不畏烈日、不惧严寒,仍然坚持完成工作任务,让城市看起来更为干净清洁,从而尊敬每一位辛苦付出的劳动人员,并在班级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二)思想教育,改善学生的劳动行为

很多小学生不具备劳动能力,大多与自身的思想有关,其实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就能看出,是否具备良好的劳动意识和观念,教师应注重分析学生的问题所在,并展开有效的劳动教育计划,基于思想观念入手,不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劳动。当下小学班主任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分析学生存在的劳动问题,包括有些学生逃避劳动、轻视劳动等,都需要加强教育,通过指出学生的错误行为,能够强化其劳动观念,为学生的成长带来更多积极影响。例如,班级内有些学生日常劳动时较为懒惰,尽管会按照班级值日计划劳动,但过程中马马虎虎,没有认真完成劳动任务,为了快速结束敷衍了事,最终引发了不良的班级风气。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与学生深入谈话,当然并非严厉苛责对方,而是让学生自主反思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任务,同时观看其他学生是如何做好值日工作的,并教导学生即使心里不愿意,但是为了班级应认真负责,不能享受其他同学的劳动成果,如果肯认真负责地完成值日劳动,其他学生也会对你刮目相看、赞赏有加。通过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自身错误,同时认真思考、反思,这时教师可以委任其为班级值日小组长,并告知该学生应主动承担脏活、累活,以身作则带领其他学生共同打造良好的班级风貌,为其提供良好的改变机会、平台。

(三)实践活动,体验中获得劳动教育

在小学劳动教育过程中,实践活动往往是最能加深学生体验、感受的环节,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应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打造利于学生成长的劳动教育平台。劳动是为了服务于生活,而掌握劳动技能则是劳动教育的核心,当下应加强劳动实践,促使学生对劳动有更多感触,在经历中明白劳动的辛苦,同时懂得如何借助劳动建立幸福生活,就此建立良好的劳动观念。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制定大扫除活动,可以三天一次或每周一次,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劳动内容。除此之外,应加强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在学校空闲区域设置小型种植棚,教给学生正确的养护方法,在秋收时节去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感知种植的不易,自己不应该随意浪费食物,这会让辛劳的农民伯伯感到伤心,促使劳动观念走向正轨。

(四)家校共育,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当下应鼓励开展家校联合,共同对学生进行良好培养。对劳动教育来说,光依靠学校肯定不够,如果家庭参与到其中必然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学生也需要实践证明。以往很多家庭过于宠溺孩子,很少要求其参与家庭劳动,这导致其形成了错误的观念,甚至无法掌握基础的劳动技能,很多学生过于懒散就是因为家庭劳动不足,因此家校共育才能合理引导,逐渐改善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例如,可以组织一次身份互换活动,要求学生负责完成日常家务劳动,并主动照顾父母的生活,让父母能够获得更多休息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给予信任、支持,即使出现错误也不要指责或终止,应给予正确引导、启发,这样学生才会积累更多劳动经验。

(五)打造良好的班级劳动教育风气

目前来看,劳动教育应该渗透在班级管理中,这也需要打造良好的班级劳动教育风气,为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很多学校并不重视劳动教育,不断加强文化知识积累,这也导致班级的劳动氛围较差,学生一味地逃避、躲避,因此教师要做好日常班级管理劳动规划,比如每天卫生轮值制度、每周班级大扫除制度,还可以每个月参与校内卫生劳动服务,打造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劳动氛围下获得成长。除此之外,家庭中也要形成良好的劳动风气,不能因为宠爱就拒绝孩子劳动,这样只会对其成长造成负面影响,教师应提醒家长要重视劳动教育,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内,都应打造热爱劳动的风范。由此可见,优秀的劳动风气对学生影响巨大,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并做出正确示范与指导,学生一改逃避劳动的问题,切实参与到班级劳动中。

(六)劳动比赛中渗透正确思想观念

对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培养来说,积极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学生积极性较差,劳动过程中只会应付了事,难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为了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教师应开展劳动技术比赛,例如要求学生通过闲置材料,设计日常劳动中可以应用的小道具、小工具,像废弃的衣物剪裁后成为抹布、拖布,或利用矿泉水瓶制作浇花器具,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使其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其中,甚至设计出教师要求以外的作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在学生制作劳动用具后,可以在班级内部进行展示、应用,甚至由学校方面开展此类活动,并置于校内展示,让学生获得更多满足感、成就感。劳动比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并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可以定期在班级内或校园内开展。

(七)规范化评价制度,共享劳动成果

在小学班级管理组织的劳动教育中,应注重加强规范化评价制度,由于劳动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评价体系自然要随之改革,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在评价过程中应该细化指标,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劳动态度、劳动能力以及劳动次数等都是比较关键的考核内容,并基于评价结果调整劳动教育,确保与班级管理更好融合,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教育评价往往具有导向性、激励性作用,同时能够作为衡量学生综合发展的依据,除了班级内的评价外,应注重收集家庭、校内以及社会劳动实践等多方面信息,更为公平客观地展现出学生劳动成果。另外,应该将劳动评价作为评优的参考,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劳动参与度,通过劳动中表现出的真实情感、态度等因素,培育优秀的新一代青少年。

(八)丰富劳动内容,增强劳动体验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劳动教育,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劳动内容,这样才能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且不同的劳动教育形式会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根据节日组织开展相关劳动活动,劳动节时带领学生进行班级大扫除,植树节在校园内开展除草植树活动,以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节假日,開展各种各样的义务劳动、公益劳动,都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充分体会到劳动过程的艰辛。因此可以带领学生广泛参与劳动活动,并在过程中相互帮忙、团结友爱,增强合作意识与精神。

(九)转变劳动教育观念,加强理解

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劳动教育,主要是转变学生的劳动观念,加强其对劳动本质的理解,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全面成长。目前来看,劳动教育在内涵与实质上都有明显变化。在现代社会中体力与脑力劳动相结合,不过仍然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而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将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传递给学生,真正推动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同时树立正确且牢固的劳动观,熟练掌握劳动技能,最终成为品行兼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五、结语

在小学班级管理组织劳动教育中,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味地感受艰辛,而是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同时在劳动教育中体验生活乐趣。因此劳动教育实践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我国很多教育学家都曾提出过,在实践操作中完成能力强化,尤其是与生活相关的劳动内容,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下教师必须肩负起育人的职责,通过打造优秀的劳动氛围,鼓励所有学生充分参与到其中,这样学生才能犹如花朵般绚烂绽放。劳动教育是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强化其劳动观念,促使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兵.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式方法研究[J].学周刊,2020(3):165.

[2]李红婷.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定位与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1):11-13.

[3]陈林,卢德生.小学劳动教育的路径及保障[J].教学与管理,2019(17).

[4]陈惠仪.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劳动能力[J].好家长,2018(65):40.

[5]王庆梅.“新劳动教育”需要班级“新劳委”[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十一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2019.

[6]金晓燕.劳动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以“德善”品格教育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1(4).

猜你喜欢

小学班级管理劳动教育
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关于小学班级管理的理念和策略心得体会
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