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整合方法研究
2022-06-03许友福
摘 要: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学校和家长更加关注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秉承着教书育人的理念,通过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将课外教学资源积极地引入课堂当中,通过多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更多的感知能力。通过更加直观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认知能力。通过合理、科学地开展游戏教学活动以及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在切身实践当中获得更加直观的体验。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5-0135-04
基金項目: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开放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读思达教学法实践研究》(课题编号:KCZ2020077)。
作者简介:许友福(1975~),男,汉族,福建永春人,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教学。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社会主义责任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肩负着传递社会思想的责任,通过体验式的教学形式,帮助初中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体验感,从而确保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断地进步。合理地运用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不但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还能够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认知程度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帮助学生逐步养成高水准的道德以及完善的法律意识。文章从体验式教学在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开展的有效方法进行探析,以供参考。
一、体验式教学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必要性简析
在初中阶段有效地开展体验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要清楚地知道体验式教学在学科中存在的重要意义。体验式的先进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起到纽带的作用,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智慧课堂教学的必要措施。
(一)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体验式教学方式,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当中,可以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主体学习感受。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能够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参与学习模式下,获得自我成就感。体验式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既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又能让学生在学习和吸收过程中,变得相对容易一些。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深刻感受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乐趣,萌发出由衷的想要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欲望,从而产生要了解更多道德事迹,以及学习多种法律知识的想法。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可以广阔探索、实践体验的感知空间,发挥出了初中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建立在课堂探究中的主体地位。
(二)构建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
师生作为课堂的双主体,和谐、共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要素,任何学科的高效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和教师的双边和谐共处的基础之上。在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交往关系中,科学、和谐的氛围是确保课堂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良好的课堂关系,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准确地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在这种比较自由的教学环境中,也能更加高效地吸收和学习,对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验式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避免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专治教学的弊端。体验式教学强调民主、平等的原则,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构建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亲密度,帮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实现智慧课堂的有力途径
体验式教学方式对构建智慧课堂有着积极的影响力,传统课堂模式以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为主,往往忽略学生的身心感受。通过合理地安排体验式的教学,可以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以最为真切的感受进行自主、探究、主动地学习。体验和探究是确保学生知识体系自主生成的过程,同时加快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速度。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能够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从多方位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强有力的课堂学习体验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体验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对提高学生思维的认知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增加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提高智慧课堂教学效果。
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有限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只有结合大量的学习资源,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堂的教学内容,加快自身道德素养体系构建的速度,提高法治意识。在目前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在课堂上以“填鸭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综合发展。教师在课堂上所呈现的资源丰富度不够,不利于学生借鉴和学习,导致学生以被动学习为主,死记硬背课堂教学内容,阻碍了学生在课堂当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容学习下仅仅能够了解教材内容的表面意思,不能灵活地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和自身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不利于自身综合素养的形成。
(二)教学形式单一
研究发现,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人,通过讲述和板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以笔记为主被动地进行吸收学习,这种教学形式虽然能够让学生通过记忆获得一定的学习成绩,但是不利于学生以兴趣为导向进行高效的课堂学习,使得学生对课堂知识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差。教师要结合教学现状,重视起课堂教学形式的研究,确保教学课堂能够真正地带动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将教学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有效降低知识点难度的同时,加大教材内容的传递效果,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时间内,更加自主地进行探究和学习。
(三)课堂气氛沉闷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强调以知识点的良好输出作为教学根本。教师合理地讲解内容,能够让学生在清楚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获得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思想,帮助学生顺利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全面人才。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因为教学方法不佳,使得课堂整体教学氛围比较沉闷。课堂知识点的传递缺乏趣味性,造成学生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兴致不高,从而不能深刻地意识到良好的道德素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严重阻碍了学生以发展的眼光进行高效的学习。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有责任帮助学生打造一个高效的教学场景,让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活跃起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和谐、有趣的,让教师和学生之间毫无障碍地进行沟通,增强学生课堂探究的主动性。
(四)学生体验感差
单纯凭借被动听讲的方式,学生很难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意义和本质,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在真实情景中的感悟和体验。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经常被动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和理解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很少融入自己的主观思想,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严重束缚思想。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少表现出自主学习的状态,这种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其思维逐渐变得固化起来,在接受新知识时会缺少灵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体验感非常差,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丧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热情,慢慢减弱了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行动力,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吸收能力变差,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体验式教学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方法研究
(一)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加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道德與法治学科教学内容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仅仅课本上的知识,难以满足学生现有的学习需求。在先进的新时代教育理念下,教师和学生可以从多元化的渠道获取教学资源。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编制的过程中,给学生和教师留有很大的开放性空间。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内容,结合现有教学材料,多方位收集教学辅助资料,这样可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更加丰富的角度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同时,学生能够及时打开自己思维上的开关,以接纳、吸收的方式看待当下的问题。从广泛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对学生自身感知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地收集有关的新闻资料和奇闻逸事,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最佳体验感,可以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进行充分的准备。接下来,在实际的课堂讲解当中,教师在上课之初通过先给学生传递有趣的新闻时事的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教学当中,然后寻求合适的时机抛出问题。先让学生自由地举手回答,教师对答案不做评判,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寻找答案。最后,在课堂结束的时候,教师进行合理的解答和归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用有趣的事例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利用问题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能够在得到良好学习体验感的同时,萌发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直观展示教学,切合学生的思维特性
学生喜欢以最简单和直白的方式进行学习,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采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基础法律和道德知识。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接触新知识点的时候,更喜欢用具象化的方式进行学习,从强烈的视觉刺激中,加强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良好体验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研究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多元化的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通过画面、声音等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展现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直接的观看,以及美好声音的体验中,能够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认同感,加强对知识点背后影响意义的认知,提高对崇高道德与严谨法律的认可程度。
例如,教师将授课内容转移到多媒体上,通过播放短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先自主地进行观看。等播放完毕后,学生的心中就会对课堂内容有了简单的评判,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指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多媒体教学形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当中的弊端,改变了学生被动化学习的状态,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要的参与者。学生一边享受视觉和听觉的同时刺激,一边引发更高层次的思考,从而对当下道德与法治社会现存问题做出独到的见解。教师在这一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状态,及时帮助学生将思想转移到正确的思考角度上,这样学生才能知道道德准则和法律边缘都是哪些,对学生自身形成正确的道德和法律观念有着督促作用。
(三)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褪去了小学生的稚气和天真,有着自己的独特思想和个性化看待问题的眼光,但其本质上仍然脱离不了学生阶段喜欢参与游戏活动的天性。为了强化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强烈思想体验感,教师通过组织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全体学生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到游戏当中,以学生亲自参与的方式,加强其对正确理念的感知能力。学生在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以主人翁的意识进行学习和探究,从主动体验中获取知识,对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引领学生有效开展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纽带的作用,将学生个体、游戏和知识点贯穿起来,让学生在欢快地参与游戏活动的同时,既能通过游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放松,又能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榜样的力量”的主题游戏当中,教师首先将学生合理地进行分组,确保每组成员之间实力相当。然后通过“你画我猜”的接力形式来描绘出榜样人物,以及榜样的英勇事迹。最后由教师通过公平的方式进行打分,评选出胜出的小组,并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教师组织学生全部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达正向道德精神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在实际游戏当中的体验感,有利于学生无形中形成良好的感悟,让学生提高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通过合理的游戏设定,能够让学生建立起崇高的道德感,以及严谨的法律意识,对个体的约束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此外,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接下来顺利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高整体课堂教学质量。
(四)采用实践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的体验层次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体验式教学,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更多的感触,了解到知识的传达精神。仅仅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容,很难让学生把握住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精髓,学生的体验感也仅停留在浅层次上。通过合理、科学地安排实践教学,教师能够带领学生自主地融入课堂知识学习当中,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亲自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感受,能够积极地开动脑筋,增强动手能力,真正在实际探索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增加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自信心。基于此,教师要寻找合适的时机,带领学生走出固有的课堂教学场景,安排学生进行实践任务,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当中获得更加真切的体验,从而打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
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够亲自感受到道德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影响力,通过举办“做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人”的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从固有的教室空间,走到实际社会中去,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成员可以用眼睛观察社会中人们存在哪些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有哪些对社会危害的行为,并用笔进行简单记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生成观察报告,在接下来的课堂上进行分享。在这一实践活动当中,教师要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实践观察当中,不做任何干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更加高层次的情感体验。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对学生个体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力,有利于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认知的重要课程,其包含的道德基准以及法律知识,是指引学生在后期学习中正确成长的向导。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经过课堂学习之后,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良好品质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教师需要深刻地了解体验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存在的必要性,通过大量地引进课外教学资源,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结合组织学生参与游戏和实践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法律意识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学生才能深刻地知道社会需要受到法律约束的意义,同时明白需要具备高尚品质的社会责任心,朝着更加全面、健康的方向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學),2019(6):108,110.
[2]张顺发.关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与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9(3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