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整改对策分析
2022-06-03赵玲玲
赵玲玲
摘 要:小学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对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但滞后观念与固化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作用价值的发挥。文章主要对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与整改对策进行阐述,希望对学校管理模式的重构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关键词:学校管理;德育教育;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2-0014-04
小学管理普遍存在形式化与粗放化及僵硬化等问题,在实施安全管理计划与渗透德育思想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被重视,更不利于学生健全品格的养成。要想解决小学管理中的德育和安全管理问题,还需在育人观念与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加强实践经验总结的同时,引入先进的做法和优秀的经验,促使小学学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与优化。
一、 小学管理中的德育和安全管理的意义
对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来说,我们从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管对小学的教师来说,还是对小学生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一,对学校中的管理者和教师来说,通过探讨小学管理中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的问题,能够使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小学生普遍的道德素养水平,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辅导,这样也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和管理效果。除此之外,学校的管理者也应当仔细分析学校中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这样就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教学管理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进行优化和解决,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小学阶段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这样才能够让家长放心地将学生送到学校。其二,对小学生来说,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能够通过合理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教育,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许多小学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安全管理和德育教育的问题。
二、 小学管理中的德育和安全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
小学的管理制度正在逐步优化,部分学校虽然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上普遍存在形式化的问题,教务人员有敷衍了事的态度和形式主义思想,不认真落实相关制度,导致制度制定缺乏针对性与连贯性,教学评价也无法被有效地反映在教师的绩效考核内。目前依然有许多小学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他们认为学生在学校中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在这样的理念下,许多教师都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教育。
(二)教师队伍建设不到位
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模式及方法滞后,教案设计不合理,备课时过度依赖网络资源,脱离班级的实际情况,导致教学效果不尽理想。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的职业光荣感与历史使命感及社会责任感严重缺乏,无法发挥自身的表率与榜样示范作用。因此,整体师资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忽视德育工作
小学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开展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许多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教育的过程中,依然会选取口头讲述的方式,但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是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与其他学科文化知识的教授性质并不相同,如果教师依旧采取口头讲述的方式,那么并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当前的小学管理中,对师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展开相对忽视,德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单一,课上融入德育教育的意识不足,俨然与时代发展要求不符。
(四)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考评不到位
小学在进行德育教育以及安全管理活动时,经常因为学校不重视考评,而将本应常态化的工作内容变得形式化,没有达到进行德育教育的教学目的,从而也增加了校园活动安全不稳定性。一部分规模较小的学校,其学生数量也相对较少,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也比较好管理,正所谓“人少,冲突少”;但对一部分学校规模较大、学生数量较多的小学来讲,其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的环境、实际情况以及相关要求也更为多样化,若不重视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的有效考评,只会促使小学进行形式上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导致小学在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活动开展中处于被动状态,一些教学中出现的实质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并解决,从而导致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形式过于单一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推进,小学对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也开始重视。但传统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形式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学校会定期组织各种类型的专家讲座或者教师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强调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这种形式虽然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施行方式,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功能,但因过于机械化、常规化,学生对德育教育和安全内容不感兴趣,最终导致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目前,这种教育与管理形式已经成为各中小型小学的主要开展方式,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形式过于单一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小学若不改变这种单一模式,有可能会导致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活动的有效性进一步降低。
三、 小学管理规范化的应对策略
(一)滲透德育教育与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往的教育工作通常采取硬性管理的方式,在与时俱进与自主性等方面严重缺乏,管理人员通常按照工作经验主观性地制定与落实管理计划,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见想法被忽视,只能遵守命令并且执行。在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逐渐渗透,传统硬性管理工作的弊端逐渐显现。因此,学校管理工作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德育教育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并更加关注教师在教学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管理人员应尊重教师的发言权与自主选择权利,以切实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深入挖掘学生的特异性优势,以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在用人方面,相对于发现与纠正其自身的不足,更应当注重人才的优点。因此,相对以往的硬性学校管理,德育教育主要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品德修养的方式,引导师生主动配合与参与学校管理工作,而不是被动服从管理领导者的命令。利用人性化的德育教育方式,更利于建立融洽的教学氛围,促使师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以此作为校园管理模式和体系逐步调整的依据,确保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加强制度建设,施行民主管理。教学工作的展开与改革发展,单纯依靠教师的工作经验与管理者独裁式的施行管理模式,往往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建议采取民主性与科学性及人文性的管理模式,规范展开各项学校管理工作。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对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具备管理的专业知识技能,还需灵活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加强实践经验总结的同时,本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原则,引入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方法,更利于管理者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应加强思想观念的转变,立足于教师的发展需求,积极引导教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支撑教学活动与改革工作的顺利展开。制定民主化的教学管理制度,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德育教育工作与民主化思想理念的有机整合,更利于推动小学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从而有效解决以往管理模式的不足。
(二)加强安全管理,优化校园环境
小学管理要将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因此,不能忽视学校的安全管理,任何学习活动的展开,都应当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不足,有活泼好动等年龄特征,所以更应当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应要求学校的管理人员注意安全管理措施的规范落实,加强防范教师体罚学生与食物中毒及踩踏事件和火灾等校园安全问题,不断放大校园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和可靠性及人文性。发生任何校园安全事件,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家庭、社会的和谐度。因此,学校管理人员应当更加关注其他学校的安全防范失误情况,时刻提醒与警戒,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细节问题的把控,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同时,使学生健康与快乐地成长。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落实:一是加强校风建设,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与解决打架斗殴等校园暴力事件。校风建设与学生的思想行为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良好的学校风气建设,对学生的健全品格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可降低校园暴力等事件的发生。针对存在暴力倾向的学生,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其了解生命安全的重要意义,能够自觉控制好斗的思想行为。二是完善纪律奖惩体系。明确奖惩的制度和执行标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强化学生对自身行为负责的意识和法律观念。针对威胁他人人身安全和触犯行为准则的学生,管理者应及时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加大处理的力度,对其他学生遵守行为准则起到警示作用。三是完善安全预警系统。学校内人员密集,引发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不可预测,发生安全事件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需尽快建立完善的安全预警系统,帮助管理人员预先掌握事故,在事故发生时得以及时展开撤离和营救。如火灾防御系统,包括在墙上粘贴火灾安全宣教资料与楼道布置灭火器及标识逃生路口和火灾演练等,切实提高校内人员的消防意识,降低意外火灾的发生率,在发生火灾时,也可尽可能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和状态,是学生各种活动展开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管理者应当加大安全巡逻的力度,首先要保证小学的正常运行,及时、反复地对学校进行安全巡逻,及时发现与解决不利于学校发展的因素。增加校门口的警卫人数等,严格审查校园进出人员,避免出现社会人群伤害校内学生的安全事件。
不能忽视因小学基础设施缺乏日常维护而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往往会受到相应的伤害。因此,应当加大对基础设施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问题汇报机制,通过校工作会议等途径,将安全管理问题的应对活动落到实处,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尤其是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应带领学生参与各种校内外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当加强与校园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与解决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强化教师与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有效应对安全隐患的同时,确保德育教育的整体成效。
(三)德育知識学以致用
各学科的教师与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班会与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安全知识及德育知识,以此作为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形成全员参与、支持和配合校园管理的良好氛围。校园安全问题频发,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下,校园安全事件相关的舆论可在短时间内发酵,学校与当事人必然会受到网络媒体强大的舆论谴责,不利于学校的正常运行,也会影响当事人的心理健康。因此,学校全员应当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阅历不足,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容易受到相应的伤害。尤其是出了校园后,没有校园避风港的保护,学生的处境将会更加的被动。针对校园常发的用电与食品安全及打架斗殴等事故,应当定期展开安全教育与德育教育,将德育知识和安全知识渗透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应用和深入讲解,让学生深入认识相应的问题及其严重性后果,促使安全教育与德育教育的途径逐步拓展。引导学生将课本上的德育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来,与教师和管理者等主体共同打造和谐及平等的校园环境。展开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和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客观看待问题,并本着清醒的认知和坚决的态度去合理解决问题,促使教育教学工作取得预期的成效。教师与校园管理者应当把握德育教育和校园管理的各种时机及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对安全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的认知,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校园建设的活动中来,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巩固,帮助其尽快形成生命安全大于一切的思想观念。
(四)构建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考评机制
只有有效地构建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考评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实施的有效性,确保小学开展德育和安全相关活动开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小学无论规模大小、数学人数多少,都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定位、活动目标。小学通过建立独立的考评小组,设定专门的部门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活动开展监督,确定基本的考评要求与考评标准,首先对班主任教师、道德与防治教师以及德育教师等直接实施责任人进行全面考评;其次,对想要达到的教育活动目前实施状况进行定时、不定时考评。通过对以上两方面进行考评,了解小学近期开展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活动的实际情况。只有保证考评机制是确实有效运转的,才可以在活动中发现许多被隐藏、忽略的德育安全问题,从而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最终有效解决。这个不断改进、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推动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不断进步提升,更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五)依靠实践活动多元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形式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实践活动更能有效地促进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收到真实有效的良好效果。因此,小学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实践活动,依靠实践活动进行多元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活动。首先,学校内日常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活动正常开展,但在开展过程中,增加学生模拟实践活动,激发小学生对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活动内容的兴趣;其次,学校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例如,学校组织去当地敬老院慰问、劳动;学校与消防机构合作在学校进行真实安全逃生演习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实践活动,帮助学校与教师掌握更多真实资料进行日常德育活动开展,引导学生对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小学生。
四、 结语
在小学管理中高效落实德育教育与安全教育工作的意义重大,是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等主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工作者应当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深入研究德育教育与安全管理问题,多角度思考学生成长中的具体问题。丰富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的途径和手段,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生活环境,消除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各教育工作人员应当加强自身工作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促使校园管理的制度与流程和体系更加优化,以实现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作用价值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张堂民.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J].祖国,2019(13):254.
[2]李海.浅析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18):84.
[3]罗学华.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