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出新 笃行致远
2022-06-03胡利军
胡利军
摘 要:规则是学校立德的基本,学校要教育合格公民,面对“熊孩子”现象,面对应试体制的压力,学校教育立德树人需要给孩子重塑校园规则。文章从对规则的阐述到对规则的内容界定,再到规则的建构(由不懂到懂)、巩固(不忘记,形成习惯)、运用(会不会)三个层级的确定,明确了规则教育的方向,同时通过明确宗旨目标、构建内容体系、制定评价机制、嫁接美丽学生等实践举措,从而让校园文化变得有迹可循,让美好引领学校教育,让“立德”形成一种归属的良性校园德育。
关键词:规则;小学;校园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2-0006-04
一、 问题的提出
(一)“熊孩子”现象的启示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备受宠爱,家长打不得骂不得,诸多成长中的“熊孩子”让人屡见不鲜。有迷恋手机而不愿来校;有对老师不尊重课堂纪律欠缺;有学习习惯缺失不愿意做作业;有规矩意识淡薄,校园乱扔垃圾;甚至有公共场合不守公德,在网络被人喊打,追责家庭……许多成长中的“熊孩子”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负面效应,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惑。作为学校教育一方面在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缺少了我们小时候对老师、对校园的敬畏之感?另一方面是否也该寻找其缘由,探寻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途径呢?
(二)“重智轻德”的恶果
多年的应试体制压力形成了一种“重智轻德”的共识,只要成绩好,什么课堂随意讲话,什么自私自利,什么破坏班规校纪到了成绩一出来就什么都不是问题。只要学习好,不会穿衣端碗,不懂关爱他人,不守公德良序,家长一句“他还小不懂事就过去了”。如此荒谬的景象,扭曲了正常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让长期的“重智轻德”酿出了恶果,德不归位、德育缺失成为教育的短板。
(三)“立德树人”的需求
规则是德育的核心构成,没有基本的规则,校园立德便无从谈起。规则是学校立德的基本依据,纪律则是学校立德的基本手段。学校教育要培养身心健康、品行高尚、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素质全面的合格公民,需要有基本的教育责任,因而,最基本的德育应该是从小进行规则教育。
二、 规则教育的思考
孩子成长需要明确价值导向,需要知道对与错,通过校园规则教育让孩子明是非分善恶。那么我们需要给学生塑造的是哪些规则呢?我们所说的规则又是什么呢?
(一)何谓规则教育
规则即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包括口头约定,书面规定,还有社会风俗等。规则意识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要依靠学校、家庭、社会的逐渐培养,才会展现出一种自我约束力和良好的公德良俗。
小学阶段是立德树人的关键阶段,是规则认知和意识形成期,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古人在《礼记·内则》中就有:“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可见规则需要从小培养。规则教育需在教育中认知并成习惯。小学阶段可以《小学生日常规范》为蓝本,通过规范外化行为,内化素养认知,构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机制。
(二)规则教育内容
作为规则教育的内容又有哪些呢?《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大力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公民美德,发扬社会公德,增强国家认同,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要认真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养成遵纪守法、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认真落实《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孝敬感恩、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在以上意见中已经涵盖了学校规则教育的大致内容。
(三)规则教育层级
学校德育,从规则养成入手,架构立德树人的德育框架,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角度,无非就是知行合一形成自律。规则教育需要有一个怎样的标准或者是目标呢?规则教育从低到高有一个必然的教育层级,或者说这个目标由浅入深,是有梯度的。第一个层面是规则的建构(由不懂到懂),要提高认知能力,从大处着眼,着眼于帮助学生提高分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和进行道德选择与行为评价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同时要从小处着手,从最平常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使之逐漸成为稳定的良好行为习惯。包括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校规班纪、讲卫生、有礼仪、热爱学习、不违法乱纪、爱国爱家等。第二个层面是规则的巩固(不忘记,形成习惯),要树立遵守规则的愿望,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通过他律、感化、内悟形成一种自律。第三层面是规则的运用(会不会),就是敢于维护规则,通过自己参与监督、实践,通过榜样和评价,升华规则教育成果,形成一种敢于指出和纠正不遵守规则的素养。
三、 校园规则教育的实践
(一)明确宗旨目标,让“规则教育”助力美丽校园
校园“规则教育”,通过校园教育主体把立德树人的规则融于校园真善美的形象教育中,并使校园建立审美磁场、意境,使学生在守规则的教育过程中获得“美”的认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方式养成的需求。“规则教育”需要培育孩子“为民、为人、为事、立身”的美好素养,使其形成一种“外有规——学生服从学校管理;内有德——规范行为源自他们的自发行为;学有成——学习态度、个性能力培养和成绩提升”的校园德育新景,从而弘扬校园正气,重塑校园传统美德精神,锻造孩子健全人格,形成一个美美相善的校园氛围,最终成为“美丽学校”的一个基点。
(二)构建内容体系,让“规则教育”糅合校园德育
“规则教育”在校园实践需要通过一定内容与途径糅合校园德育。
1. 给“规则教育”定位
什么是规则?对孩子我们不能仅仅只告诉其规则即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让规则使校园生活变得更美。在校园中会有许多的美,但每一刻的美好都需要留存于对规则的共同维护中。要给“规则教育”定位:清晨,怎样让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产生一种“美”;出操的时候,怎样形成一种共同的习惯,使得同学们和着音乐,精神抖擞;就餐的时候,怎样通过规则的遵守而使得就餐有序、节俭;弯弯腰,捡起角落的果皮纸屑、为同学撑起一把雨伞、为贫困伙伴捐献一份爱心、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的关心和问候……每一个温暖细节都需要日常持之以恒的规则导引;运动场上奋勇拼搏、学习场上持之以恒、面对生活永远满怀自信,那更是一种成长品性人格规则的磨砺……因此,只要能够弘扬校园正气,符合传统美德,跟当代主流文化相一致,我们都可以通过校园凝练出一种规则,都可以成为校园“立德树人”的素材。
2. 给“规则教育”串线
为了全面推进校园“规则”培育体系的成形,我们统筹架构校园规则体系,全面推进学生思想行为的跟进:
(1)统筹规则教育分段目标
作为规则教育需要给学生明确规则教育的方向学段目标,作出学校层面的顶层规划,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学校“各年段规则教育实施体系”,进一步明确细化相关年段规则德育规则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任务。
(2)辟建规则教育实施路径
①塑造校园精神。注重规则的宣传教育,克服师生在规则教育认识的误区,结合教师会、旗下讲话等途径统一师生认识,促使学校规则文化内核内化于师生。
②提升育人队伍。提升班子、班主任、教师育人涵养是我们提升队伍的三个基点。通过学习、德育例会、考核的价值观评价等,形成规则教育的合力。
③构建制度载体。通过制定细化的学生一日常规,细化学生从进入校园到离开学校一天需要遵守的相关规则,从学习认知再到成为习惯,塑造完美校园。
④设置德育课程。规则教育是硬性的要求,了解并牢记德育相关内容,达到知行合一,需要通过各类课程落实。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调整课程设置相关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技能,体验知识,学会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初步具有学业规划和人生规划能力;通过点滴入微的细节管理,锻炼学生的良好习惯;在潜移默化的校园实践中达成美好育人氛围。
(3)推进规则教育实效平台
①美化校园环境,拓展德育空间。学校德育需要营造“处处皆育人,时时皆育人”的观念,以规则为基点让校园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将以上观念融汇到育人的浓厚氛围中,丰富校园德育潜移默化的资源。通过班级文化布置、校园物资文化打造等途径促进校园规则打造。如校园内时时可见的德育故事、传统家风家训及温馨习惯提示小标语等诸如此类充满生活情趣的育人文化、充满童趣的提示将冰冷的校园规则融入温情的校园生活。
②加强日常管理,夯实长效机制。规则的培育不是一日形成,而是需要形成一个长效机制。为了推进规则教育,让孩子在道德实践中认知自己、认知他人、认知世界,从而懂得如何做人做事,这是一个从知道到做到的过程,最后达到知行合一。通过强化日常管理(文明班级管理、组建学生德育积分管理体系)、规则教育每周一课(侧重中华传统文化)和精品资源推介(立足于规则提升的相关视频学习材料、榜样内容等)、德育主题活动(按照既定计划定期开展相关主题实践)、家校共育(开启家校“5+2”规则共育,开展习惯养成训练场,让点滴行為汇集习惯)以及规则评价营(以评促管、评管相济)。
③架构德育体系,践行一月一事。为促进规则教育,将德育实践以主题月形式予以总体呈现,从月初主题启动、旗下讲话方向到主题月实践,都在“方案”中呈现,将“规则教育”内涵赋以教育实践形式,潜移默化至师生日常生活方式,促使师生思想境界有效提升。通过选主题,行主题(包括主题阅读、主题实践、道德讲堂等糅合为一体),评主题(评选活动之星)等内容,构建起基于基本规范及素养养成的德育课程,围绕一个主题,下发活动方案,下发相应主题的推荐书目、推荐电影等,开发并丰富故事、文章、诗歌、图片等为孩子的习惯养成奠定扎实的知识背景。同时创设多元的实践活动体验,将知行结合成为校园德育实践的主体。比如以习惯主题月为例,安排文明礼仪习惯(如选择校园行进、校园用餐、课间活动等这样一个点的习惯培养)的指向性规则要求学习、评比,把规范要求落实到具体行为上。再细化到校园行进习惯,引导学生在校园队列行进时靠右行进,路吟《弟子规》《三字经》等规则要求,让孩子的行走成为一道文明的校园风景。
(三)制定评价机制,让“规则教育”嫁接美丽学生
规则教育要让孩子亲力亲为,充分享受到规则的成效,通过规则塑造校园“仪表美、语言美、文字美、学习美、和谐美、环境美、道德美、人格美、诚信美、自律美”等十美形象,通过“打造完美教室”“寻找校园光盘达人”“寻找校园最美出操人”“寻找校园最美礼仪生”“寻找校园最美小书虫”“寻找校园最美感恩少年”“寻找校园最美学习标兵”等规则教育的系列评价活动,让“规则”深入孩子心田,让校园的每一个课堂、每一次实践活动,都品味出“遵守规则”的元素。通过“美丽星期一”嫁接传统升旗仪式,不断塑造校园规则遵守的榜样,开设“校园美丽之音”讲述美的故事,开设“道德讲堂”传递崇德尚善,分发校园欣赏卡……让“遵守规则”在一个个有形的校园平台中无形地传递,与校园美丽的童真交相辉映。
四、 研究的成效
(一)“规则教育”让校园文化变得有迹可循
有了整体的谋划,有了领衔的主题,有了物化的呈现,有了活动的平台,让原本被动的规则成为“事实性”的学生行为,一种呈现型的学校文化。规则教育,不仅仅只是“制度”主题下校园物化环境的改观,育人制度的一点点积淀,更多地显现在师生校园活动的点点滴滴。从学生进校的彬彬有礼,到校园队列的精神抖擞,课堂书写的有板有眼,课堂书写的行俗有序,再到每周发生的校园一次次美好,同学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一幕幕画面,各个社团训练学生的持之以恒的坚守……作为因“规则教育”而兴盛的良性校园文化已经变得有迹可循。
(二)“规则教育”让美好引领学校教育
美好教育学生为先,而培育学生德育为先,通过学校“规则”的整合与重新构建,使学校的制度、空间环境、物质设施、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都合理正确地诠释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承载和体现学校价值诉求、思想理念和意蕴并折射学校的精神文化。由此,以“规则重塑”为学校德育的一个契机,成为学校内化精神气质的一项标识、符号和行为方式的整体表征。通过本案的推进,“规则”成为唤醒校园人性的催化剂,它尊重了我们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活生生的人生体验和智慧,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爱好,都在教育中得到尊重,以“规则教育”架構为嫁衣,践行校园至真至善的文化精神,促进校园德育实践活动体系的构建。在“规则重塑”中,为了寻找“校园每月之星”,给校园搭建一个传递美的舞台,“感动星期一”和“校园美丽之音”,每周有哪位学生感动了你?为什么打动了你?可以在“感动星期一”或“校园美丽之音”中成为校园榜样的主角,而为了能够挖掘到更多的感动故事,我们又开设了“德盛美丽邮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成为寻美的邮差,或者成为美丽故事的主角。而这些美丽故事,几乎都是身边模范遵守规则的小事,让一个个孩子成为遵守规则的“月度之星”。在榜样的带动下,孩子们内心最美的一面被激发了出来,文明礼仪、合作谦让等,成了校园孩子的一种积极状态,而这根源就来自对规则的深度认知,校园给予他们搭建的一个个最为朴素的实践平台。
(三)“规则教育”让“立德”形成一种归属
在“规则教育”的践行中,有校园德育的历史积淀更有重塑整合,在多元的校园德育构建中教师和学生是主体,他们在构建的进程中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渐渐地显现出一种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融入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新亮点。在“规则教育”的践行中,我们看到没有纸屑的校园、没有果皮的楼梯、没有蜘蛛网的墙角、没有刀刻笔画的课桌、没有哗哗白流的自来水……教室里书香浓浓,师生之间的彬彬有礼,与家人间的暖暖感恩亲情,课堂之中的自由快乐,校园队列的严谨有序……一次次“规而有距”的校园德育实践,竟然激起了全体学生的共鸣,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校园精神氛围,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盼头,有正气,“规矩重塑”已然悄然成为学校的一种生活气质。
规则教育既要让学生认识到善,也要让学生认识到恶,这样的教育才更为健康,也更为全面。作为规则教育需要由表及里,直抵心灵,既是一个递升渐进的校园德育过程,也是一个孩子成长的风景。学校只有真正重视并持续开展规则教育,我们的校园才能造就人格健全、情感丰富、积极向上、坚韧不拔、信念坚定的全人。
参考文献:
[1]康红舒.学校德育的真正内涵[J].校长传媒,2021.03.22.
[2]谢翌.规则教育:守护社会文明的底线[J].中国德育,2018(6).
[3]谢翌,丁福军.寻根、聚魂与布道:基于“听见”的学校文化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