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措施微探
2022-06-03戴海洋
戴海洋
【摘要】从古至今,德育在我国教育界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学生的价值观念多样化,传统的小学德育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小学德育的有效性,刻不容缓。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了三点措施:一是明确小学德育的定位。二是教师的个人魅力。三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方法。从而探究如何提高小学德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德育;有效性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教学就是养成学生求知的习惯,德育就是养成学生求善的习惯,使学生的求善倾向不断定型化,形成特有的道德品质。”这足以证明德育的地位与其必要性。德育的侧重点主要是政治思想教育而不是道德品质的养成。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学生的价值观念多样化,传统德育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怎样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小学德育的有效性呢?
一、明确小学德育的定位
明确小学德育定位是提高小学德育有效性的基础,同时也是小学德育的“引路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定位呢?小学的德育更应当把“育德”放在首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二、教师的魅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的引领作用显得至关重要。”德育的有效与否,跟教师的个人魅力有莫大的关系。不仅是德育教师,而且只要是教师就应该有感情、有智慧。学生是人,并不是机器,他们所渴望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我们的学生都是注重感情的,学生跟教师应该相互尊重,要学生尊重教师,教师先得尊重学生。如果我们一上课或下课都摆出一副高傲的表情,这样的教师,我们谁会尊重呢?他(她)讲的课,又有谁会听呢?那更不要说是有效教育了。
作为教师,言传身教也尤为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学生们的注意,如果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行为,那么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因此,教师的个人魅力对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三、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方法
(一)严肃校规校纪
校规校纪是从严治校的“法宝”,是德育的规范,是学生工作的天平。
(二)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除了德育教师之后的第二个德育教师。为了提高德育的有效性,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家访。因为在刚接触学生时,学生一般不会直接把自己的情况告诉班主任。通过家访,班主任能从学生的父母中了解到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为学生的德育打下基础。
2.说服法。就是启发学生自主接受社会道德,改变错误的道德,尤其在学生不理解的基础上,更不能压迫,否则会影响教育效果。所以,说服法很重要也很必要。
3.实践法。各种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品德养成、提高,还有利于激发道德情感和锻炼意志。
(三)推行第二課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喜爱而又传统的活动。有效地开展第二课堂,能增强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各种体育竞赛、书法比赛、校园文化节,还有各种捐款捐物的公益活动和公益劳动等。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及社会责任感,充实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是增加德育有效性的途径之一。
(四)开设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服务的开设是必须的。因为现在仍有大部分的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心理咨询服务,提供了一个学生与教师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详细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他们心中的顾虑,从而增强德育有效性。
(五)教师要适应形势的发展,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1.学透教材。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特点,把知识运用到德育课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中。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很快,教材知识的更新速度也随着加快,而且不断有新的实践和理论问题。这必然导致新编教材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另外,由于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大大增加,新问题随之增多,如果德育教师不多学习,不解放思想,就难以发挥德育课的作用。
3.要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强调突出教学的主体性,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出发点;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教法和学法的统一,强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德育教师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研究学科的教育规律,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知识结合实际的教学
1.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列出每章书的基本框架图。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整体思路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实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德育课的特点、教材里的知识点学生都能明白,但最难的地方却是要让他们领悟。所以,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
总而言之,德育是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修养,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因此,要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提高小学德育的有效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魏树军,于伟.践行育人理念 打造德育特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 (8):94-95.
[2]韩震.浅谈小学道德教育的工作路径[M].中小学校长,2011(7):29-31.
[3]黄健,管宏斌.教师人格魅力:德育的无形资源——对德育工作中教师人格魅力的思考[M].青年教师,2006(7):25-28.
责任编辑 温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