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等职业学校制造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2022-06-03周仕敏李春鹏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造业

周仕敏 李春鹏

【摘要】本文针对广西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占比较低等现象,从政府、行业、高校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广西制造业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 制造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6-0043-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体,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体经济要做大做强,不仅需要高科技人才,而且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正是面向生产、服务一线,以应用型人才为重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服务好广西制造业发展,本文针对制造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困难展开調研,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广西制造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困难

(一)企业技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缺失

从类型构成来看,调研的广西35家主要制造企业总共拥有各类人才40 39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8 832人、经营管理人员9 024人、技能人员23 079人。由统计数据看出,技能人员占到56.38%,经营管理人员占22.04%,工程技术人员占21.58%。仔细分析调研问卷发现,即使像广西玉柴专用汽车有限公司(16.9%)、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14.2%)、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17.9%)等大型国有企业,工程技术人才比例也不足20%。据统计,发达国家的工程技术人才约占技术工人的40%,中等发达国家超过30%,全球平均水平为25%左右。可见,广西现代装备制造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反映了企业研发人才不足、创新能力较弱的现状。

从学历构成来看,技能人员中职技校、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到64.37%,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6.85%,高学历技能人才占比较少;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中本科学历占比达到50%以上,可见这两类人才的素质要求较高,才能适应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但同时这两类技术人才中硕士以上学历的占比不足5%,尤其是作为企业产品生产和研发核心的工程技术人才,硕士以上学历的只占6.27%。这反映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学历人才偏少,导致研发能力不足,二是研发经费投入不多,导致高学历人才储备不足。对现代装备制造业尤其是以自主研发产品为主的企业而言,将大大制约企业的创新和研发能力,在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中将会丧失主动权。

从职称结构来看,经营管理人员中初级职称的占到62.18%,这不符合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4.8%,明显不足,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缺乏将会大大影响企业的研发能力,直接影响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核心竞争力。

从技能等级来看,中级工及以下等级人员占到72.99%,而技师及以上等级人才只占7.65%,可见广西装备制造企业的技能人才等级普遍较低,知识技能水平不高;另外,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程度中等偏高的占77.14%,生产设备现代化程度比较先进的占45.72%,说明企业的硬件水平较高,而软件水平则大大落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水平已成为制约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发挥生产优势的核心因素。

(二)学校专业布点数量不平衡,人才供给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广西现代装备制造业高职招生的专业数有56个,专业布点达1 840个,覆盖面较广,但专业布点数不尽合理。例如,各高职院校装备制造业类专业布点数仅1个的专业占比达25%,布点数仅2~3个的专业占比达23%,布点数在5~10个的专业仅占比30%,专业布点数在15个或以上的仅占比13%。

近年来,高职制造类专业的招生总数呈现上升趋势,增幅达19.6%;毕业生总数略有上升,增幅达6.9%;在校生总数呈现上升趋势,增幅达15.6%。从人才培养数量的整体情况上看,近三年高职人才培养的数量处于上升的趋势,但是细分到具体专业时可以看到,各专业培养人才较不均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等专业的人数较多,基本都达到3 000人以上,而机械制造生产管理、工业网络技术、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等高端制造业专业人数则不到200人。

因此,广西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失衡。以现代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例,就广西现代装备制造业相关专业近几年的变动状况来看,虽然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接受过系统职业教育的人才,就现实而言,高职相关专业招生数量的增长率目前还是低于中职;在高职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的情况下,一部分相关专业的专业点数却在下滑,与产业发展和需求增速不相匹配。诸如此类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会导致职业教育服务和支撑广西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能力不能充分彰显。

(三)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水平有待提高

根据调研,广西现代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素质能力要求正在发生变化(如图1),主要体现在:“工匠精神”“爱国的责任担当”“职业态度”等职业素养要求超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文化基础素质”等知识能力要求,成为企业优先考虑的能力要素。

从近几年对广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的统计与分析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普遍达到90%以上,但有部分企业反映,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流失率高。很多学生不能做到爱岗敬业,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与热情,所以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职业态度的养成不够重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学校往往只关注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部分企业接受顶岗实习时重点解决岗位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只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实操培训,考虑学生的长期职业发展较少。这些都说明,目前很多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都存在仅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关注工具性一面较多,而对其职业精神、职业态度及长期的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的关注不够,学生缺乏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F0BA96D4-13C4-4066-8AA5-3209E534CB09

(数据来源:调研数据)

(四)对制造业人才激励不足,社会地位不高

根据调研(如图2),广西制造业人才选择企业主要考虑的三个因素是:1.薪酬高、福利好;2.有较好的激励制度(升职、发展空间大、对工作的满意度等);3.成熟的管理制度。

(数据来源:调研数据)

从数据可以看出,导致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工资收入、升职(发展)潜力、工作的成就感、工作的稳定性、工作的氛围等,正好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生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

但据调研分析,制造业人才对激励和保障机制的总体满意度不高,比如,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可度不高,有64.4%的人不满意,更有43%的人认为绩效考核是形式主义,薪酬激励体系设计不够合理;员工认为单位福利项目少、未能与业绩挂钩,存在不公平现象,其中,63.7%的员工对福利项目少表示不满,认为基础保障机制缺乏公平性;多数员工表示自己的能力在企业中未能得到发挥,未能获得工作成就感,其中,57.7%的人表示未能完全发挥,12.4%的人认为自己被埋没了,认为人才激励机制缺乏差异性,晋升通道狭窄。

二、广西促进制造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现代装备制造业对实现广西工业强桂战略目标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在广西现代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导、监督和保障作用,切实加强人才培养的统筹规划,并把现代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点突破口,推动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行业、企业、院校在现代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不断完善企业主办及参与办学的鼓励、奖励制度,重点解决制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问题,构建适应广西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针对数字化设计制造、智能控制技术、产品创新设计等关键领域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问题,策划并组织实施若干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工程建设,引导广西现代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发挥现代职业教育对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二)行业组织切实发挥咨询指导作用

广西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行业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组织,以及广西机械工业联合会等相关协(学)会,要把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聚焦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要求,根据广西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及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广西现代装备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预测,对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和质量及时提出咨询指导性意见。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积极性,动员和鼓励行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根据产业发展的新需求,针对当前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面向现代装备制造业组织实施行业重点观测专业创新建设、新型“双师”专业素养与能力培养,更新现代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开发配備教学资源等。积极构建基于现代装备制造技术标准、岗位能力要求的多元人才培养评价制度,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切实加强行业指导能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履行好指导和促进现代装备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责和使命。

(三)企业积极发挥人才培养主体作用

职前教育是基础,岗位成才是根本。企业应主动承担起培养现代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主体责任,依托优势资源建设代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当前,现代装备制造业相关企业应切实摒弃“拿来主义”的人才观念,坚持“人才强业”和“一体双责”的产教协同发展理念,从本企业发展的需求出发,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构建职工教育培养培训工作体系和保障机制,夯实企业人才资源基础,抢占发展先机。现代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设立专门机构及人员负责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现代装备制造业相关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将合作人才培养工作适当前移,深入参与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按照“共建、共管、共用、共享”原则,建设一批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校企协同创新基地。

(四)职业院校提高服务装备制造发展能力

职业教育作为当前代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要更加强化服务广西工业化战略的意识,切实把提升代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围绕代装备制造产业链、产品线和价值链的优化,遵循“宽基础、大专业、小方向”的基本思路,优化职业教育“机械-电气-控制-管理-服务”专业类别结构比例,从专业建设的精细定位和优化设计入手,合理调整一批“传统专业”、创建一批新专业;以现代装备制造业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为重点,更新专业教学内容,积极构建专业内涵定期更新机制;强化产教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产教融合、系统培养及技能人才的创新平台;强化以“工匠精神”培养为重点的职业素质教育,注重诚信道德及严谨作风的养成,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学习能力,努力使现代职业教育成为广西制造业发展的强大支撑。

(五)社会营造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

政府、行业、企业、院校齐心协力,共同推进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宣传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作用,形成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大环境。逐步提高生产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对生产实践和技能竞赛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优异成绩的技能人才给予重奖,授予荣誉称号,形成技能高超者获得荣誉、得到实惠的导向和社会风尚。政府与社会各方协同推进人事、教育、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开拓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并立且地位、待遇相当的技能人才发展道路。

(责编 秦越霞)F0BA96D4-13C4-4066-8AA5-3209E534CB09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