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低段朗读训练的指导策略
2022-06-03宁婷婷
宁婷婷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指学生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思考、有方法的指导下进行朗读训练、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在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基础,因此本文主要谈谈小学低段朗读训练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
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通过熟读成诵增强记忆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以说小学低段朗读训练的重点就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指的是读音准确,吐字清晰,不添字,不丢字,不颠倒顺序;流利指的是不破句,不顿读,不唱读,连贯地读,语速合适。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小学低段朗读训练的指导策略。
一、读好长句子
一年级下册《端午粽》的课后题中明确提出要求: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彩虹》的课后习题中也有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的要求。可见,读好长句子对于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来说十分重要。
读好长句子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长句子难读主要在于把握不好该在何处停顿。有些学生在读时该停顿时不停顿、不该停顿时停顿,导致学生读起来很不舒服,老师听起来也很别扭。以《端午粽》为例,文中的一个长句子“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有的学生会这样读:“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读长句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入手。以上句为例,教学中我先告诉学生:可以把这个长句子化为两部分,前面是一个分句,后面是一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有一个逗号连接,有了一个逗号,我们在读的时候就应该稍微停顿一下。这样指导后,学生读得流利了许多,也没有错误停顿了,学生对逗号的作用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另外,也可以从句子的结构入手,前半句“外婆一掀开锅盖”说的是谁做什么,那么在“外婆”与“一掀开锅盖”之间应该有一个停顿;“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说的是什么怎么样,那么在“煮熟的粽子”与“就飘出一股清香来”之间也应该有一个停顿。最后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练读几遍。这样练习,读好长句子对于学生来说就没那么难了。
二、读好不同语气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语文课本中对学生要读好感叹号、问号的语气也有具体要求,如《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要求就是“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本篇课文中连续出现了两个带感叹句:
“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在老师指导之前,大部分学生虽然能读音准确、语句流利,但是没有读出感叹号所要表达的强烈情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回归课文,层层铺垫:这里的两个感叹号包含着文中的“我”对雄伟的天安门、壮观的阅兵仪式、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强烈的向往之情,然后让学生做填空练习“我是( )地想去看看”,学生填写“非常”、“特别”。学生通过填空了解了这种想去看看并不只是一般的想去看看,而是特别、非常想去看看,再读时感情比第一遍时更强烈了。接下来老师示范读“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读后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句子中两个“我多想去看看”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第二个分句多了一个感叹号。接下来的检查读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读好感叹号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读好感叹句,还明白了感叹号中包含着强烈的情感,这样就为今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了铺垫,也为今后在写话中运用好感叹号打下了基础。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的题目:读一读,加上标点“小鸟飞得真低呀( )”,有了对感叹号的了解以及读好感叹号的训练,学生很容易就做对了。
三、分角色朗读
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分角色朗读是朗读训练中的又一重要内容。对于分角色朗读,教材中也有明确要求,如一年级下册《小公鸡与小鸭子》中要求“朗读课文,读好小公鸡与小鸭子的对话”;《要下雨了》中要求“说说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再分角色读一读”;《棉花姑娘》中要求“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对话”;《小壁虎借尾巴》中选做题要求“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等等。从这些课后题目要求中我们不难发现对分角色朗读的重视。
分角色朗读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它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体会角色的不同心情和不同情感,然后读出来。例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文中小壁虎在和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过程中人物情感是处于变化中的,因此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课文内容,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情感。在指导读好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时,最重要的是感知小壁虎的懂礼貌。通过比较朗读这两句话:
“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说说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一句好。学生通过朗读,发现第一句是疑问句,而且多了“姐姐”“您”“行吗?”等礼貌用语,是商量的语气;而第二句是陈述句,语句简短,读起来好像是在命令别人,很不礼貌。通过这一对比,那接下来小壁虎与老牛、燕子的对话就不难读了。接着我让学生两两一组,互相读一读小壁虎的话。尽管小壁虎十分有礼貌,可是小鱼、老牛和燕子却不能把自己的尾巴借给它,因为它们的尾巴对它们自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时指导学生读出人物十分为难的语气:
“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学生可能还读不出人物的语气与感情,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范读,范读后再指名读,之后再进行男生女生分角色读。这样层层铺垫,人物为难的语气就能很自然地读出来。接下来要引导学生:当小壁虎借不到尾巴的时候它的心情怎么样?学生回答“伤心,难过,忧伤,闷闷不乐……”学生体会到小壁虎的难过心情之后,再让进行练读,读出难过的感情。最后指导:当小壁虎长出新的尾巴时,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激动,高兴,兴奋,开心……”这时出示最后一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了!”再指导学生读好感叹句,并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这样通过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学生就能把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情感读出来了。3D200AA2-3FAD-40FE-B4BD-C8EC9C04ABA7
四、指导朗读技巧
小学低段学生刚接触朗读,而这一时期又是学生知识技能获取的启蒙阶段,所以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对今后学习朗读课文十分重要。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低段学生由于缺乏朗读技巧,要他们读准轻读音节、儿化音、拟声词的确很难,一些刚接触拼音的学孩子甚至二声、四声都读不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恰当的朗读技巧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級课文中的生字都是注有拼音的,这对于刚学习拼音的孩子来说非常有利。教师可用教材作范本,教学中先带领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指导学生读准轻读音节、儿化音。例如,在讲授“奶奶”“妹妹”这一类的叠词时,老师要适时讲授每个叠词后面的生字需要轻读,要读得又轻又快。又如,在学习课文《雨点儿》时,对课题“雨点儿”不少同学朗读时遇到了困难,这时老师要告诉孩子这是儿化音,需要连起来读,读得又轻又快,并通过示范朗读、带读、指名读让学生读准“雨点儿”这个词。在学生能读准课文上的儿化音后,再出示一些“花儿”“麻花儿”等词语,进行巩固练习。
(2)掌握停连的技巧。没有朗读技巧的低段孩子朗读课文时容易出现唱读、拖音等现象,以我教授的班级为例,一些学生会在每个字后面都停顿一下,有些学生则每个词后面就要停顿一下,有些同学干脆不停顿而一口气读完一个句子。所以,在教学朗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如出现逗号要少作停顿、出现句号停顿的时间就要长一点。
(3)读准重音。在朗读课文时我们会发现有些字需要突出强调,在不改变字词原有声调的情况下,通过加大音量、拖长字音等方法予以强调,就是重音。如二年级课文《找春天》中的句子“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教学时就要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再说一说应该重读哪些词语,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体会到要重读“脱掉、冲出、奔向、寻找”等动词来表达“去寻找春天”的激动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在读准确的基础上朗读得有感情,是对朗读的进一步要求。而要想“读得有感情”,需要首先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会各种角色的不同情感,从而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对教材内容的体会,更是一种语文能力的提升。以统编版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为例,课文中出现的角色较多,读好不同人物的语气与情感对一年级孩子来说存在困难。因此,在实际朗读教学环节,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圈画出文章里的主要角色。接着,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关注特殊的标点符号,读出不同的语气;注意文章前面的提示语,读出人物的不同情感;观察课文插图,体会角色当时的语气与情感。这样下来,学生的朗读比之前自由读时有明显进步。
在小学低段朗读教学中,教师在给予学生正确的方法指导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朗读不是技巧问题,而是理解问题。如果学生不理解所读的内容,那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文章更深层次的体会便无从谈起。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朗读训练时,不能仅仅停留于外在的技巧上,比如这个词要读重一点、这个地方要读得慢一点。并不是说这样的训练不需要,而是我们教师的指导应更多地注重学生对课文意义的理解以及对文章人物情感的把握。
第二,教师的示范朗读很重要。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学生模仿的典型。”老师正确的范读可以带给学生直观、形象、感染的效果,对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第三,朗读需要长期、反复、系统训练。要想达到理想的朗读效果,就不是读一两遍的问题,也不是读一两天的问题,而是要进行长期的、反复、系统的训练。这种训练就在我们每天的教学中,就在每一堂课中。
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老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学生的个性化朗读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尊重,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运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朗读技能,让他们感受朗读的魅力,进而真正爱上朗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曾凤鸾.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09(6).
[3]汪芳.浅谈低年级朗读评价的语言艺术[J].小学教学研究,2008(12).
责任编辑:黄大灿3D200AA2-3FAD-40FE-B4BD-C8EC9C04AB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