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书房运营实践研究与创新发展探索
2022-06-03平嘉捷
摘要:城市书房是一种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态,搭建起全民阅读、文化共享的平台,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普惠的公共文化服务。文章以绍兴市城市书房为例,从树立城市文化品牌、采用多元建设模式、开展多样阅读活动、打造精品主题书房和做好文旅融合等五个方面介绍了绍兴市城市书房运行模式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新形势下城市书房的优化与创新提出了发展愿景,以期为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繁荣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城市书房;运营实践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2.0019
城市书房作为公共图书馆传统阅读阵地的延伸和补充,旨在为市民提供普遍、均等、免费、无障碍的公共文化服务。2014 年,温州市图书馆建立了第一个24 小时自助图书馆“城市书房”,开创了图书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城市书房建设呈现出了迅猛的增长态势。城市书房已逐渐成为城市一个亮眼的文化符号。
1城市书房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
笔者经CNKI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整合、分析,发现城市书房相关论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城市书房服务模式的研究。胡海荣[1]提出,城市书房建设中采用图书馆与社会合作建设、“连锁”运营、规范管理,形成共建的良好格局。二是对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研究。赵斯霞[2]提出,城市书房通过精准服务、社会共建、加强宣传、强化考评等策略,可保证城市书房长效发展。陈诺[3]提出,盘活地方性文化资源、明确公益化定位、实施差异化战略、构建赋能化业态可推动城市阅读空间良性建设。
温州市是最早以“城市书房”来命名这一公共阅读空间的城市。2014年,基于越来越多的读者希望适当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的现实,温州市图书馆在县前头分馆馆舍基础上建设了馆外场馆型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其迅速成为市民看书学习的理想场所。因社会效果良好,当年市图书馆又与社区、企业合作再建了4家自助图书馆,同时面向全市公开征名,统一更名为“城市书房”[4]。温州城市书房项目于2014年提出,2015年探索实践,2016年全面提升,连续多年被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国内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城市阅读空间建设新模式。
继温州市后,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由总分馆服务体系作为支撑,迎来了“城市书房”建设热潮。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至少29个省(市、自治区) 的193个地级市建成了3 300多个城市书房[5],改变了“一城一馆”的行政化布局,充分利用和融入了社会资源,是公共图书馆破解市民公共文化供需难题、激发社会活力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绍兴是著名的文化古城和文学名城,城市书房建设方兴未艾。在城市书房“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过程中,绍兴不断探索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新路径,在品牌树立、主题开发、文旅融合等多个方面形成了新的绍兴经验,其发展历程以及运营、服务模式值得分析和借鉴。本文以绍兴市城市书房为例,分析现有城市书房建设的成效及特点,探索城市书房未来的发展方向。
2绍兴城市书房的运营实践
2015年,绍兴市第一家城市书房在镜湖新区建成。此后,各市区县积极探索建设城市书房,打造市民家门口的文化阵地。2019年,绍兴市文广旅游局发布《绍兴市城市书房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构建传承地方文脉、弘扬时代精神、符合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都市15分钟文化圈”,城市书房建设全面铺开。方案自2019年起开始实施,建设周期为3年。到2022年2月底,全市已累计建成城市书房85家,覆盖60余個乡镇(街道),书房总面积达20 000余平方,总藏书近100万册,阅读席位8 000余座。已建成的城市书房设施网络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日常管理高效,形成有效的服务半径和覆盖面积,基本建成覆盖中心城区、集聚引领作用显著、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城市书房文化圈。
2.1树立城市文化品牌
绍兴各市区县的城市书房采用统一名称及形象标识,有利于绍兴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打造和影响力的提升,有利于把城市书房建构成具有文脉传承和情感依托的城市空间体。
“树兰书房”,是越城区城市书房的统一名称,取名于徐树兰先生。徐树兰先生于1902年捐资创办了古越藏书楼,是我国首座向公众开放并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的私人藏书楼,也是绍兴图书馆的前身。以“树兰”命名是为了纪念徐树兰先生为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传承徐树兰先生“变一人书为万人书”的初心,续写“存古开新”的篇章。
除了越城区挂牌“树兰”外,绍兴各地的城市书房也有统一的命名。诸暨“浣江书房”、嵊州“剡溪书房”、新昌“天姥书房”的取名也都是来源于三地的重要文化地标,以此命名更能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城市的文化品牌,在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的同时引领崇文尚读的社会风尚。
2.2采用多元建设模式
城市书房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积极探索健全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的多方共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以民办公助、民办自助、跨界融合等方式参与建设。绍兴市文广旅游局制定城市书房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对完成情况进行实地验收认定,实现动态管理。各市区县图书馆通过调研读者需求、勘察实地情况、寻求多渠道合作、协调各方力量等方式,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落实场地及资金,完成区域内的城市书房建设。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学规划、合理布点、统一标准、自助服务”的建设机制,绍兴城市书房的建设可分为三种建设模式:一是以当地文旅局或者图书馆负责主导建设,如绍兴柯桥城市书房·龙湖原著;二是图书馆和街道社区共建,这类模式在其中的占比最大;三是企事业单位参与建设,如绍兴天姥书房·万丰。到2021年底,社会力量成为城市书房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变“要我建”为“我要建”,书房所在住宅区及周边商业价值得到提升,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E664AFBE-E97F-4350-86FA-827FA0F8AE6E
2.3开展多样阅读活动
作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延伸空间,城市书房也承担着阅读推广的重任。在打造品牌城市书房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书房本身的建设,更要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推广活动使其“活”起来,塑造出一个个有品位有生机的文化交流空间。
各市区县公共图书馆及阅读组织将读书沙龙、亲子阅读、电影赏析、科普讲座等活动安排在城市书房中开展,将阅读推广活动做成“内容生动、形式多样、浸润体验”的分享会。如第四十期“笛扬读书会”就把诗歌、音乐、读书活动都搬到了瓜渚湖畔的城市书房外庭院举行。活动当天,多位音乐人用吉他、古筝、竹笛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文学爱好者原创诗歌的朗诵、知名作家的作品分享……用文学和音乐吹响阅读的集结号,以多种艺术融合的方式,富足当代人的精神世界。树兰品读《讲理》分享会、“静心止语 醉墨龙华”抄经活动、暑期阅读公益课堂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均在各地城市书房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城市书房的文化内涵,使读者能借助城市书房这个平台学习技能,相互交流,以书为媒,以文会友,将阅读延伸到生活,把阅读作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
2.4打造精品主题书房
近年来,新建的城市书房在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特别注重融入外部环境,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和读者实际需求,建设不同主题的城市书房,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书房的作用,为读者提供多元化体验的精品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阳明文化”主题城市书房是绍兴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空间的成果。绍兴是“阳明心学”的发端地、成熟地和传播地,书房从装饰风格到图书配置,到处都体现着“阳明文化”元素,配以研学游、一书一品、文化讲座等活动,让阳明文化更好地接地气、续人气[6]。
建设中的科技主题书房是绍兴主题城市书房建设的另一个样板。科技主题书房位于水木湾区科学园,园区引进大数据、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人才,打造杭州湾大湾区“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示范中心。为了让公共文化更好地服务高新产业,根据创意园产业特色和科技人才实际需求,书房的图书配置和文献数据库也突出了科技特色,并在一楼设置了休闲水吧和沙龙活动区,旨在将其打造成集专业性、生活型、全开放的科技服务中心和文献保障基地。
截至当前,绍兴已建成10余家主题城市书房,涉及金融、科技、文创、阳明文化等多个主题,更好地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为读者提供了更多样的空间选择和更精准的文化支持,提升了城市的文化韵味。
2.5做好文旅融合文章
绍兴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两千五百年文脉延绵。在城市书房建设过程中,绍兴各公共图书馆综合规划文旅融合方案,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城市阅读服务新模式,建设了一批集图书借阅、阅读推广、文化展示、旅游服务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书房,将城市书房打造成绍兴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擦亮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
讲好绍兴的文旅故事,是“景区+图书馆”等创新模式的一次新探索,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的有机、深度结合。“大先生书房”位于鲁迅故里景区游客中心内,由绍兴图书馆、绍兴鲁迅纪念馆联合建设。在设计上,通过结合鲁迅先生的经历、创作、思想来突显文化性,旨在让游客在游览景区的同时,加深对鲁迅的记忆与理解,感受到鲁迅生长地的浓厚文化传统。通过鲁迅故里建筑、风景与思想精神的结合,更好地弘扬鲁迅精神。
此外,柯岩鲁镇景区城市书房、安昌古镇景区城市书房、稽东雪窦岭景区城市书房等空间的建成,意味着城市书房融入景区已日渐成为一种趋势,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品位,推动文化与旅游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
3城市书房运营的现实困境
笔者通过线上相关资料查阅及绍兴本地城市书房的走访,从众多城市书房建设案例中发现,全国各地的城市书房在实际运营和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共同的难题。
3.1日常管理存在漏洞
城市书房的日常维护主要由公共图书馆、街道社区和共建企业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图书流通、秩序维护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力财力方面的负担。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部分城市书房在实际运营中存在管理松散等问题,一些运营方对城市书房这一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缺乏关注,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另外,能长期坚持参与城市书房管理的志愿者短缺,甚至有部分志愿者将城市书房视为完成学校任务、摆拍作秀的平台。如何构建“有情怀、懂运营、能坚持”的管理队伍,实现多方共赢,是城市书房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一道难题。
3.2服务内容有待丰富
目前,城市书房服务以图书借阅与自习为主,阅读活动仍以传统的读书沙龙形式居多,缺乏交互性。书房的内容服务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在布局、资源及阅读推广活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不够显著的问题,服务形式较为单一。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是对建设城市书房所耗费人力、物力的变相浪费,也会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市民实际需求之间出现“错位”,降低城市书房对市民的吸引力。如何利用城市书房有限的资源满足市民不同的需求,这对城市书房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线上线下缺乏融合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线下公共文化空间的开放时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不同于公共图书馆在疫情期间能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抖音、互联网等多种形式进行云讲座、数字阅读等线上服务,城市书房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线上平台,“纸质图书”的阵地服务在一段时间内基本中断,读者难以通过其他途径准确获得服务信息和阅读资源,从而影响相关服务的开展。在后疫情时代,如何维护城市书房服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是各公共图书馆在规划城市书房服务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4城市书房创新发展愿景
4.1优化阅读推广活动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要加强云服务平台建设、数字资源建设、数字文化服务场景应用和平台合作[7]。城市书房作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对书房内的设施设备有着更高的数字化、智能化要求,以便增加阅读推广活动的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E664AFBE-E97F-4350-86FA-827FA0F8AE6E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新技术赋予了城市书房更生动、更高效、更便捷的打开方式,阅读与VR、AR等技术的融合也已不再是一个新课题。在城市书房的布置中,可以利用相应技术打造沉浸式阅读场景,适用于数字阅读、空间导引、古籍保护等多领域,使平面的人和物“动”起来,虚实结合,让读者体验“文化+科技”的独特魅力。
4.2加大线上资源供给
城市书房阅读服务的提升还可以借助飞速发展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通过挖掘、整合、分析不同群体读者阅读的偏好数据,实现数字资源的科学配备和精准推荐,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面对疫情时期城市书房服务停滞的问题,应整合资源,打造城市书房微信公众号,加大公共阅读数字资源的供给力度,实现资讯发布、数字阅读、互动评价等线上功能,并做好日常更新维护。以公众号为纽带搭建共享平台,优化线上服务,促进全市阅读领域的资源共享与文化交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4.3绘制城市书房地图
公共图书馆可与当地大数据研究机构合作,以已收集的官方数据为起点,从大众点评、百度地图、网友评论等渠道采集全市范围内的城市书房区域位置、开放时间、书房主题等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找寻出每个城市书房的风格与故事,绘制成“城市书房地图”。地图旨在展现城市书房文化特征,应注重表达上的严谨和形式上的创新,要把分析整理所得到的书房信息与书房主题文化,通过文创设计的手段进行有机融合。
城市书房地图可通过小程序的形式,在线上提供书房详情、点亮地图、活动预约等多项服务,鼓励每一位爱书人在地图上标记去过的书房,点亮自己的“城市文化地图”。以城市书房地图为媒介,为市民提供更丰富的阅读讯息,为全社会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阅读服务。
4.4创新社会管理格局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城市书房建设的首要目标,而社区则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目前,绍兴城市书房建设以图书馆与社区共建模式居多,通过图书馆、社区、群众多元互动,力求服务效益最大化,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共建、共治、共享。城市书房入驻社区,可为社区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多样的主题活动和舒适的交流空间。除了享受传统的借阅服务和不定期的主题阅读分享活动外,社区、物业和居民也可在书房就社区公共问题进行协商和处理[8]。
另一方面,志愿服务也是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实践,而城市书房为更多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了平台。在日常运营中,可招募志愿者从事秩序维护、图书整理、阅读推广、活动组织等工作,并建立公共文化志愿服务系统,志愿者可将服务时长存入“个人文化志愿服务”账户,用以兑换文创产品、演出门票等回馈激励,形成文化志愿服務的良性互动。通过城市书房进一步推动志愿者队伍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格局。
4.5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并开始实施。在此背景下,公益托管类服务可成为城市书房的一个新亮点。相比其他机构,城市书房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第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文化活动的主要举办地;第二,与社区合作的城市书房选址多位于社区内,与周边居民小区距离近,便于学生自行前往;第三,城市书房的托管服务具有公益性质,能大大减轻家长负担。同时,城市书房由政府主导,学生和家长群体对其有着深厚的信赖,使得书房成为家长在校外托管孩子的最佳选择[9]。
立足自身优势,城市书房在托管中可提供多样的课程选择、完善的配套服务和丰富的阅读资源,将作家、名师等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升级,通过走读、研学、沙龙等活动方式,打造生动有趣的第二课堂和一站式素质培养青少年成长中心。
5结语
当前,绍兴城区形成了覆盖中心城区、分布合理优化、群众使用便捷、公益性与经营性互补的城市书房布局。城市书房将不断探索新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引领城市阅读空间的发展方向,助力塑造有活力、有品位、有温度的城市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1]胡海荣.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新模式——温州“城市书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杂志,2016(5):4-8.
[2]赵斯霞.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研究,2020,50(2):22-26.
[3]陈诺,洪秋兰.城市阅读空间创新发展研究——以“莆阳书房”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20(11):123-128.
[4]浙江省文化厅. 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浙江之路[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87-92.
[5]金武刚,王瑞芸,穆安琦.城市书房:2013-2020 年——基层图书馆建设的突破与跨越[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1(3): 1-9,21.
[6]绍兴市人民政府.绍兴首个“阳明文化”主题城市书房来了[EB/OL] .[2021-11-02].http://www.sx.gov.cn/art/2020/11/2/art_1228998361_59018265.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指南[EB/OL].[2021-11-08].https://www.mct.gov.cn/whzx/bnsj/ggwhs/202104/t20210408_923613.htm.
[8]刘昱,张振,王永菲.城市书房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以济南市泉城书房为例[J]. 河北科技图苑, 2020,33(2):3-7.
[9]搜狐.“双减”新政下书店“寄娃”服务攻略[EB/OL].[2021-11-03]. https://www.sohu.com/a/487610121_
121124748.
作者简介:平嘉捷(1990),男,绍兴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务、阅读推广。
(收稿日期:20220112责任编辑:马玉娟)E664AFBE-E97F-4350-86FA-827FA0F8AE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