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2022-06-02李梦兰
【摘要】 信息化时代下知识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而知识的广泛传播也加快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给当代教育领域带来了很多新生事物,例如“微课”“教学平台”等。这表明当前的教育领域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应用在各个环节当中提供辅助资源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小学语文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对成熟的学科,也可以利用这一手段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本次研究也将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讨论分析。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信息化教学 优化策略
引言:
提升工程2.0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的稳步推进,使得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工作更加关键,国家出台的各类政策文件也明显地反映了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能力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标准当中强调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旨在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也直接关系到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过程,因此在新的环境之下促进信息化手段和小学语文的深度融合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信息化教学策略的主要特征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融入,多媒体和信息化模式在小学课堂当中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直接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课堂教学方案的实施,教师在教学当中也会应用更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模块,其中,信息化策略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完成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凭借着交互性的优势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1]
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广泛关注的热点内容,而基于教育信息化2.0等行动计划的要求,帮助教师提升大数据环境下的教学能力和评价能力至关重要,选择一体化方案之后,也能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发展,给其他地区存在相同情况和问题的教育环节提供借鉴。目前信息化教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信息集成与交互
信息化手段下各类音频、视频文件、动态静态画面等都可以被整合成为课件或是教学资源,多种元素共同地发挥作用构成了完整的多媒体体系。由于信息化系统的多样性特征,可以有效地转变传统教学手段的单调性,将一些内容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同时还有效地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选择不同的设备和设施,一些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和平台也能全方位地实现人机互动,这带来了教学方法的优化创新,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将得到增强。
(二)感官性
感官性指的是通过更加直观的内容增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相关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对于自己所阅读和理解的内容只有一部分能够掌握,但是在交流过程当中却可以记住很多关键的信息,这表明在课堂教学环节要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如视觉、听觉等)就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信息化环境之下课堂内容会以多种方式来呈现,多重视听模式在改善学习成果上的效果稳定,将音视频文件、动静态画面等以新的组合方式呈现之后,信息的传递变得多元化,教师和学生展开沟通时也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让课堂走向更加丰富。[2]
(三)情境化内容丰富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同时还具有人文性,是两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在小学的特殊阶段,语文内容的学习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基本的识字学习和阅读学习,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当中的基础内容,即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境应用已经学过的语文知识。不过当前的语文学科知识当中有很多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较远,例如文言文、古诗词等,学生在理解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但借助信息手段之后,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创设情境,以视频播放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完成阅读过程和理解过程,最终进行内容的总结和分析。
二是进行口语交际和协作,然后让学生能够在合适的教学情境下与其他同学完成交流和沟通,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并且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将课文内容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分析,并且在信息环境下实现教学工作的推进,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观点等内容进行整合,最终转化为教学资源。
二、当前的信息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过度依赖课件
虽然当前的信息化手段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小学语文学习工作的推进,但使用课件仍然是一种最为普遍且最为典型的应用模式,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在课件应用方面往往存在着过度依赖的问题,在整个课件制作完毕之后,还要提前进行预操作等。即便可以在网络上下载课件,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其中包含的资源作出调整,或是根据教育目标对课件进行修改等。[3]
虽然课件已经被广大师生所广泛接受,学生对于课件教学也持肯定态度,希望每一节语文课都能以这种华丽的课程组织方式进行,但教师往往会因为过度注重课件忽视了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得注意力无法被集中于教学内容的讲解方面,从而产生了本末倒置的情况。
如在学习到《富饶的西沙群岛》、《日月潭》等涉及地理环境的课文时,教师会将一些精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但小学生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往往会沉迷于精美的场景而忽视了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反而加重了學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还无法达到成年人的水准,过度应用多媒体课件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形成,反而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阻碍。
(二)交流互动不足
虽然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在内容深度上比较有限,但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在小学语文的语言和情感方面仍然体现得比较明显,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文章是值得反复阅读,从而感知到文章当中的“美感”。对此,这些内容如果可以通过系统化的平台或是其他信息手段完成理解,那么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价值也比较突出。
信息化教学的作用显著,不过也需要教师和学生围绕内容和交流,从而让学生产生正确的认知和体会,在脑海当中完成想象和创造,正确地理解某些文章当中的含义,例如通过画面的想象去感悟到文章的意境和思想感情等,不断地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展开个体化与内化,缺乏交流互动也会影响到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
(三)评价制度缺乏科学性
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时会以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作为主要判定依據,从而让多媒体设备可以得到广泛应用。但基于考核标准来看,这一方面的内容还需要得到完善和优化。
例如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时很难确定一个具体化的量化标准,更多时候对于教学成果的考核只针对教师“是否”应用信息化手段,而非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取得的“成果”。对此,未来的教学评价制度应该基于现实要求做好改革和完善,在多个方面完成内容的深度拓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策略
(一) 重视多种信息化手段的融合应用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之下,要想有效地改进现有的教学策略,就需要将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改变过于依赖教学课件等方式的局面。在目前的语文教学阶段当中,文字依然是教学的基本载体,所以充分利用文字信息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将成为后续阶段的主要教学模式。
例如微课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并且微课资源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需要学习的部分,然后围绕这部分内容提前地做好准备,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将存在的问题留在课堂上进行解决。[5]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篇文章就来源于经典的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将这一童话故事以音频资料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先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然后在课堂上对文章的重点进行讨论和分析,或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让学生感悟文章主人公的道德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微课资源不需要消耗学生过多的时间,因此在开展教学时也能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和拓展的空间。在课程的结构设计方面,各种资源当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地调整不同的教学元素。但无论如何,教育手段和多媒体工具等都是为了辅助教学而存在,即便是微课也不能完全地代替传统教学模式。未来的教育实践工作当中,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身心发展水平,合理地利用教学内容来选择更加合理的教学资源,调整信息化教学策略。在进行新课讲解时,信息化渠道和信息化平台的利用价值和发挥空间将更大,而某些复习课程的学习则可以不过分依赖信息化手段,而是将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相互结合,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则提升教学有效性。
教学设计方法可以体现出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时的载体。从教学资源的把控到后期的教学环节设计,每一项工作当中教师都应该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将需要展示的内容以信息化途径展现在学生面前。对于一些看似与学生距离较远的文言文和古诗文学习,可以将经典片段涉及的视频资料、纪录片或是影视片段等展现给学生观看,并且让学生在观看时进行同步思考,防止学生过度沉迷这部分内容。综合而言,信息化手段的合理应用是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点,也是教师开展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的关键内容。
(二)信息化教学背后的交流和互动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使得未来的信息化手段必然成为各个学科重要的辅助工具,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也应树立更加先进的理念,从而在教学过程当中选择现代化手段来突破传统教学的缺陷。教学理念伴随着技术发展而革新,各类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也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身份完成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如果个体在自主学习或是在和他人交流沟通的前提下能够获取知识,并且更新完善自己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就能够培养思考能力和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这一方面的内容也是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是语文学科学习时的要点。作为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思想,以信息化手段来完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交流,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6]
如在学习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就可以将文章写作时的社会现状以视频资料的方式让学生观看,并且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当时的中国在国际地位上低下,又为什么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国民受到压迫呢?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地进行讨论分析,然后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当时的社会现状,之后让学生在课后自行地查阅相关信息,最后将收集到的资料全部在课堂教学阶段完成整合,得出问题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内容讲解结束之后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如果“你”处于当时的背景之下,认为怎样的措施才能改进“中华不振”的状态呢?诸如此类的内容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教育行为,也是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这一方面开展交流沟通对于学生的现实意义也非常突出。
总体而言,信息化手段始终是一种辅助功能,而学生的思考过程不应该被外在条件所限制,应该在丰富学生感悟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形成语文观点和语文素养。
(三) 针对性教育评价机制
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改革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更加关注教学设计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必须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应用能力和创新分析的能力。例如,学生是否能够通过信息化教学培养自身的交流沟通能力、是否能够通过信息化教学培养创新思考的习惯等,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教师而言,如果教师可以全面地提升个人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应用能力,就可以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提升对于学生教学的质量。未来的教育评价工作还可以从教师的能力评价入手,充分利用资源对教师开展针对性培训以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准。如教师参加的培训重点应放在学科知识讲解以及学习方案制定等,目的在于对教师进行高水准的教学技能培训,让教师拥有课件制作能力、资源应用能力等以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未来教育成果的评价方案,也可以从学生的反馈方面入手,了解学生在课程参与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等,然后以此为基础确定下一个阶段的教学计划等,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树立全方位保障机制。
四、结束语
课堂当中的信息化手段能够有效地起到教学辅助功能,并且该方案也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发展的关键趋势。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于丰富教学的现实意义非常突出,而要想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改进现有的工作体系,就需要以实际的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发现教学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后续的教学阶段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不断地完善现代化教育教学水平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给小学语文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教学经验。
作者单位:李梦兰 东营市东营区英才小学
参 考 文 献
[1]李婷婷.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44).145.
[2]连忠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9).37-38.
[3]汪忠平.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构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 文渊(小学版),2019(11):133.
[4]张瑞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及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0).128~129.
[5]朱雪.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构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1).0089.
[6]汤丽君.基于核心素养提升,数字化助力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索[J].课外语文(下),2020,(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