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研究生培养中隐性动态思政教育的探索

2022-06-02戴绍仕倪宝玉张石梅

关键词:构建途径研究生教育新工科

戴绍仕 倪宝玉 张石梅

摘    要:当今国际形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对新工科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工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的心理素质建设不够、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耦合不足以及良好行为的养成能力薄弱等问题亟待解决。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文章提出将隐性动态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新工科研究生的培养中,探索隐性动态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旨在完善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为新工科研究生培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新工科;研究生教育;隐性动态思政教育;构建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5-0065-02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对提高国家科研水平、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作用[1]。“新工科”建设、“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提出,不仅为中国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2-3],也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高层次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研究生培养中构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新工科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有针对性的心理素质建设不够

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影响下,研究生的压力显著增大。虽然各高校已启动了研究生心理健康工作,但重视程度远不及本科生,有针对性的心理素质教育还有待加强。一是专业指导欠缺。在新工科研究生培养中很少有心理素质方面的指导和活动,研究生道德规范不足,缺乏信念。二是学术指导欠妥。多数导师更重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易忽视他们的心理状态。研究生科研信心不足,缺少动力和追求。三是导师认知欠佳。只有少数导师把心理素质培养狭隘化为心理教育。

(二)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耦合不足

研究生专业教育主要包括专业课程、专业实践和科研培养三个重要环节。专业课程教学是研究生知识积累和转化的主渠道,但专业性强的课堂教学缺少蕴含精神内涵的知识,研究生求知热情不高,主渠道的实效性不强;专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平台,但专业实践中缺乏价值引导,研究生钻研精神欠缺,专业实践效果不显著。

(三)学生个体差异性强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个体差异日益显现。他们很多方面能力有待提升[4]。一是自我管理能力。部分研究生时间观念不强,不善于充分利用时间,学习和生活上自我约束和调节能力弱。二是沟通与交流能力。研究生常因学业繁忙而与他人交流机会少,沟通中个人意识强,缺少包容和理解,沟通与交流能力薄弱。三是制度执行能力。部分研究生不能严格遵守各类管理制度,在科研工作中暴露出缺少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的问题。

二、隐性动态思政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可行性

为了解决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并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5],将隐性动态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研究生的培养中势在必行。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最早源于20世纪西方的“隐性教育”。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隐性教育的探讨[6]。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间接和渗透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主动接受的效果[7]。隐性动态思想政治教育更突出“隐性”和“动态”的特点,具体体现在:1.在专业课程中,无声和随时地把价值引导渗透到研究生内心,激励他们树立崇高理想,提高内在素质。2.在专业指导中,用真行、真才、真情感染研究生,因人而异、因事而为地传递科研精神,激发他们潜心研究的内在动力。3.在日常行为中,发挥隐性动态思想政治教育跨时空、互动的优势,润物无声地规范研究生行为,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

(一)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

受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影响,研究生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部分学生抗压能力弱、心理素質较差。隐性动态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情、意、信等非智力因素方面无形地感染研究生的修养、信念、理想和情怀,益于研究生心理素质提高。

(二)专业教育的实效性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研究生专业教育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强,易缺少亲和力,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共鸣。隐性动态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和动态性易给予研究生正确的价值引导与塑造。它的融入会与专业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增强“敢闯会创”的探索精神,让专业教育更接地气、更有实效性。

(三)养成良好行为能力是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根本要求

隐性动态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正能量思想和动态渗透的优势,更容易触动研究生内心深处的认知,促进他们自我反思、自我调节和自我行为的完善,进而养成良好行为的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三、隐性动态思政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的构建途径

培养研究生成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使命[8]。本文以研究生培养为中心,从心理素质、专业教育和行为能力三个角度总结出隐性动态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的核心思想(见图1),并阐述其构建途径。

(一)融合“微”教育,完善心理素质建设

针对新工科研究生培养的新要求和当下的新环境,研究生的心理素质建设不容忽视。在网络信息的覆盖下,研究生培养要重视“微”教育(细微之处的教育),它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化的沟通交流手段,并且与隐性动态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能够更好地聚焦研究生的个体差异,完善他们的心理素质。首先,导师要发挥辞微旨远的“微”交流作用。导师要提高自身学术造诣和人格修养,身先力行地做人、做事。如开展微型交流,教导导师如何开展自我修养的完善和研究生价值塑造的培养。在无微不至的微交谈中关注研究生的思想和行为,潜在地激发他们的内在修养和科学信念。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的“微”技术,如微会议、微信等平台,树立积极正面的热议话题。通过定期的研究生身心保健介绍等微视频,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倾向,在真情怀中随时随地补充“正能量”,引导他们要有真信念、真追求和真本领。最后,导师要积极携手辅导员和心理专业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增强专业的隐性动态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联合育人的力度。通过“微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缓解学生的压力,放松他们的心情,同时培养他们的竞争与协作意识,正视成功与失败,促进健康人格形成,进而形成张弛有度、螺旋推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融入“专”教育,提升育人育才成效

在研究生专业教育中,坚持价值引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维一体”的培养理念[5],并有机地把隐性动态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专业教育中,整体思想见图2。在融入过程中,我们要全力地抓好“3P+3C”的培养方式。

在专业课讲授中要把握好切入点(Point of penetrat-ion)、知识点(Knowledge point)和难点(Difficult point)。通过不同的切入点勾起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并穿插短小精炼的爱国学者故事,激起研究生的传承感恩之心和报效家国之情;结合多层次的知识点,把课堂讲授与经典应用相结合,夯实研究生的理论基础;把课堂讨论与探索未知相结合,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钻研精神;归纳总结难点,教导学生查阅文献,增强培养研究生获取信息能力和探知能力。

在专业实践和科研培养中,要重视“3C”的培养方式,即以科研问题为牵引,以拓展性实验和工程实践为平台,结合科研过程训练,提高研究生的创造创新能力(Creativity)、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和合作能力(Cooperation)。对研究生而言,导师要把握好科学问题和科研攻关中的关键难点,成为研究生创新的后盾,大胆地放手让研究生独立承担实验设计、测试等工作,为他们创造锻炼机会,通过理论—實践—创新—理论的闭环训练让他们收获专业创新与合作交流能力,实现研究生培养由学科情景向应用情景的转变,提升专业育人的实效性。

(三)融进“行”教导,促进良好行为养成

新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还要以传承为纽带,把思想政治教育融汇于传承与奉献的实际行为中。首先要重视隐性动态思想政治知识的转化。在研究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发挥隐性动态思想政治教育“吃盐不见盐”的作用,结合“传帮带”的方式,把其转化成内在能量和良好行为,让研究生认识到修身修为是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其次要搭建实验室管理平台,完善管理制度。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把安全管理制度和实验操作方法分门别类地制成微视频放到建立的平台上,可以随时地进行培训和介绍,便于规范研究生操作行为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最后要树立整理清洁意识。建立材料库、设备库、文件库,养成库库有人管的习惯,从而降低杂乱无章甚至物件丢失的概率,形成正循环。此外,要在人文关怀中渗透保持清洁、规矩的实验室环境和个人生活环境的思想,做到爱护环境人人有责,进而增强研究生的整理和责任意识,无形地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09-03-19)[2021-10-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0903/t20090319_82629.html.

[2]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通知[EB/OL].(2016-12-27)[2021-10-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702/t20170214_296162.html.

[3]顾佩华.新工科与新范式:概念、框架和实施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

[4]彭波.高校研究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

[5]贾丽华,马初,申川.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4).

[6]鞠丹,强欣.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

[7]班华.隐性课程与个性品德形成[J].教育研究,1989(12).

[8]董迪.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

猜你喜欢

构建途径研究生教育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中国小说英译译介模式构建探究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