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际型外贸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2022-06-02尤立杰张凌志
尤立杰 张凌志
摘 要:新疆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区,是国家向西开放和面向欧亚国家的重要窗口。要实现新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快国际型外贸人才的培养,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历史需要。文章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背景,在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现阶段国际型外贸人才培养优势及现状的基础上,寻找新疆高校在国际型外贸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新疆高校国际型外贸人才培养的路径及措施,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国际型外贸人才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国际型外贸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5-0008-0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深入及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的“桥头堡”。这是边疆地区加强与沿线国家商贸往来的重要平台,也是边疆地区培养外贸高级人才的重大历史机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西北边陲,面向欧亚大陆,与中亚国家和俄罗斯接壤,是中国通往欧洲的重要门户,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贸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各高校应抓住历史机遇,立足于自身地缘优
势,大力培养国际型外贸人才,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这既是新疆高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责任,也是助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一、新疆商贸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要求每个国家都应具有应对经贸合作多元化的能力,而外贸人才是实现经贸合作多元化的重要工具。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认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意识活动,历史的每个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事物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通过与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实现互联互通,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的。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涉及国家众多,语言、文化多样性给倡议实施带来诸多挑战,这就要求国际型的外贸人才在具有深厚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具有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能力,国际型外贸人才无疑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重要媒介。因此,培养大批精通外国语言和文化的外贸人才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任务。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门户和核心区,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优
势,扮演着重要角色。2015年国家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明确将新疆定位为核心区,并成为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前沿”。要推动新疆核心区和向西开放的“前沿”建设,需要更多面向欧亚国家的外贸人才。欧亚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虽然各国语言差异较大,但俄语是这些国家共同使用的语言,这一特点为我国特别是边疆区外贸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便利。对此,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新疆高校责无旁贷。
二、新疆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优势及成效
(一)人才培养优势
在政府层面:2016年教育部与自治区签署“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备忘录,为新疆大力培养符合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建设需要的人才,使新疆成为面向西亚、中亚及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基地。2017年发布《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科教中心(教育部分)建设规划(2016—2020)》中进一步强调,未来将新疆打造成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在政府层面为新疆高校开展面向欧亚国家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新疆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阵地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高校层面:为了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新疆各高校积极调整办学定位。各高校将“建设成为中亚一流大学”作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辐射中亚国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各学校的教学定位体现了国际化教育理念[1],为培养“欧亚通”国际型贸易人才提供了方向。
(二)取得的成效
“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和中国与欧亚国家之间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使新疆高校清楚地认识到国际型人才培养在经济合作中的重要意义,面向欧亚国家培养专业人才成为新疆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和特色,各学校均要求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掌握一门外语(以俄
语为主)[2]。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建立中亚研究中心培养平台,申请了自治区创新、创业类重点专业——国际贸易专业,并实行“3+1”的培养模式,设立中亚商务技术、中亚市场营销、中亚金融三个专业和一个特色课
程——商贸俄语,着力培养中亚贸易紧缺人才。此外,其他高校也积极开展人才国际培养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后续国际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新疆外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型贸易人才培养资源分散、体系不健全
目前,新疆高校面向欧亚国家的国际型人才培养具有自发性、随意性和分散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缺乏全局谋划。各高校对外贸人才的培养工作主要由不同学院来进行。在各培养单位之间,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培养模式。如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分布在交通类学院,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分布在经济类学院,而语言专业的培养分布在外国语学院。在发展
中,形成各自为营的局面,并且外贸人才培养计划存在着专业偏差,不能很好地进行资源统筹。此外,存在职能重合现象。因此,要提高外贸国际型人才培养質量和效率,必须进行全局谋划、整体布局。二是外贸人才培养专业较为集中且单一。目前,在新疆培养外贸国际型人才,专业多数集中在国际贸易上,而涉及外贸的其他专业如物流、检验检疫等相关专业较少,专业相对集中也造成了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使得国际型外贸人才和传统的外贸人才培养差别并不明显。
(二)国际型贸易人才培养师资力量有限
舒尔曼(LeeS.Shulman)认为在教学中具备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以及教育情境知识是一名教师的基本条件[3]。而张静、张俊豪认为在民族院校的教育中,教师应该对自身专业发展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将一般教学法和学科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4]。在现阶段人才培养中,师资力量匮乏是新疆国际型外贸人才培养的主要障碍。第一,缺少语言类教师。新疆各高校在国际贸易专业培养计划中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外语,但承接该门课程的教师大部分来源于外国语学院,不但师资力量有限,而且存在专业知识与语言教学割裂的现象。第二,缺少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语言专业与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存在本质上的差别,而对国际型外贸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既能够掌握国际贸易知识,又会用语言解决实际贸易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国际贸易与语言上都具有相应的能力,并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
(三)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
在实际应用中,新疆高校中校企联合培养进行得并不顺利。校企联合培养并未真正落实,导致国际型外贸人才供给与需求错位。现阶段,虽然新疆各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设立了相应的实习基地,但仅停留在参观调研、知识讲座等浅层上,并没有实现学生真正走进企业进行实践的目的,也沒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造成需求与供给不匹配,阻碍了毕业生就业。
四、新疆国际型外贸人才培养路径及措施
(一)统筹资源,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各高校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机遇,做好国际型贸易人才培养的学科规划,深入研究新疆在历史机遇下区域发展战略与人才需求[5],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已有优势,面向欧亚大陆,制定国际型贸易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整合教学资源,进行课程优化。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培养计划。根据企业需要,以校为单位,制定国际型贸易人才的培养计划,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优化专业课程和特色课程。
(二)加强师德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6]。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师德建设尤为重要,要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需要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仁爱之心的教师。因此,在师资素质培养中,高校应完善师德规范培训机制,依托学校构建分层、分类、分级的培训体系,提升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7],培养一支在政治思想上“又红又专”,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国际贸易师资队伍。
(三)打造校企“订单式”联合培养机制
新疆高校在国际型贸易人才培养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供需不配等现象频发。要解决供需矛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校企“订单式”培养可解决此问题。学生在入校之初,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学生就业意向,与高校签订培养订单,在三个方面解决国际型外贸人才培养问题:第一,解决学生实习与就业问题。第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根据企业需求和专业培养特点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梁焱,张延成.论新疆高等教育国际化里面的定位取向与阶段特征[J].民族教育研究,2018(3).
[2]张健.“一带一路”倡议下新疆高校外语教育多元化发展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0(7).
[3]LeeS.Shulman.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new reform[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7(1).
[4]张静,张俊豪.民族院校优秀教师实践性知识内容的叙事探究[J].民族教育研究,2020(1).
[5]李海东,黄文伟.奥港澳大湾视阈下区域产业学院发展若干思考[J].高教探索,2020(3).
[6]吴英策,周海涛,朱泽峰.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基于7所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调研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
[7]宁滨.新时代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