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发展
2022-06-02董晓梅
董晓梅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是所在地区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人才及智力保障,因此,新时期“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发展,对促进大学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依据“一带一路”倡议对教育改革开放的要求,提出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教育输入输出互动阶段,以及在此阶段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初步探索和成效。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新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5-0001-03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向沿线各国提供大量的工程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具有工科专业优势,培养各类工程人才,为所在地区的技术进步以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工程技术方面的交流合作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教
育创新空间,成为新时期大学教育改革和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我国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借此契机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度融入世界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以提升自身发展能力拓展其教育功能,推动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国际化发展。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新时期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我国开始正式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2016年4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
若干意见》,强调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服务“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开创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1]。2016年7月教育部牵头制定《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地方要紧密对接国家总体布局,突出地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主体性、支撑性和落地性,要求各地发挥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制定本地教育和本地区经济携手走出去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地方调配资源优势,积极搭建海内外平台,促进校企优势互补、良性合作、共同发展。多措并举,支持指导本地教育系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合作交流,打造教育合作交流区域高地,助力做强本地教育[2]。要求各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支持东部地区整体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率先办出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支持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引导沿边地区利用地缘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教育合作交流[3]。因此,各地区的教育要密切结合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教育规划的要求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涵盖范围广泛,覆盖欧亚非65个国家和国内29个省市及地区,连接“东亚经济圈”和
“欧洲经济圈”,涉及教育、医疗、旅游、生态环境、能源开发等诸多领域。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顶层设计,是中国教育逐步走向世界教育中心的路线图,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抓手。[4]”“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
国际教育舞台和世界学术资源,高等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期。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应该和部属重点院校一同担负起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交流合作的职责,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促进所在地区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二、我国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发展机遇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为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开
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平台建设,拓宽了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领域和合作方式。“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各具特色,我国与沿线各国的合作互补性强、前景广阔。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應主动抓住这些机会,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化发展,利用学校工科专业的优势,探索并拓宽新的合作领域和模式,积极与各国的文化教育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第二, “一带一路”倡议为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自身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升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教育质量是打造国际工程教育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教育合作和交流时,必须要找到本校与沿线国家教育领域多元化需求相契合的点,并深入挖掘、拓展双方合作的空间。因此,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要借此机遇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深入开展工程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培养出符合“一带一路”倡议需要的各类国际化人才。
第三, “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区域高等工程教育平衡发展提供了契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通过整合政府机构、高校、行业、企业、民间团体等一系列教育资源,开展大规模、深层次的国际教育项目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调整进而缩小我国区域间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差距。
第四, “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提高我国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国际影响力。“一带一路”倡议为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输出我国优秀的工程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促进教育科技合作,在国际教育舞台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增强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声誉和竞争力,进而提升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二)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面临的挑战
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教育交流合作的历史、发展水平和层次均与部属重点大学有一定的差距,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调整和发展才能逐渐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部分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学校的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缺乏二级学院的协调与配合,并未形成实质上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致使已经开展的国际交流工作深度不够,合作项目不多,高质量的核心伙伴较少,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对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的促进作用有限。第二,国际认证体系待完善,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有待于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匮乏,国际化课程不足,合作项目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第三,语言教育是我国地方工科院校的短板,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历史和宗教迥异,并且官方语言有60余种,因此,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与沿线各国大学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相对比较困难。第四,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服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大学国际交流合作的需求和水平不同,部分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整体规划落实不到位,有的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化办学目标和保障措施不明确,使其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缺乏内部发展动力,外拓资源也有限。
三、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的新阶段:教育输入输出互动阶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高等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跨入了以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为主的“教育输入”阶段。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教育进一步对外开放,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是发展中国家教育国际化和科技人才培养的范例之一。“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了我国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由引进教育资源向输出教育资源转变的进程。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更加注重选择性地引进国外教育资源,迈入“引进”和“输出”双向交流互动频繁的教育输入输出互动阶段。
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在教育输入输出互动阶段充分发挥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新使命和新作用。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应密切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认真梳理学校教育输出的目的和目标,重新规划和定位输出的内容,利用自己的工科优势和特色,将优质工程教育、优质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同时将汉语和中國文化同工程教育向沿线国家输出,在工程教育特色项目和人文交流两方面携手走出去,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品牌项目。
四、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
初步探索和成效
第一,我国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正处在教育输入输出互动阶段,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我国有一定的实力在基础工程设施的开发、修建等方面帮助一些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普遍制定了国际化发展规划,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逐步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第二,我国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优质工程教育、优质工程技术资源,使之第一次发展成为“反哺式”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加速学校自身内涵式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地方工程教育的全面改革和发展,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办学能力和水平。
第三,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不断探索和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模式。“一带一路”倡导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理念,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沿线国家的大学开展多边合作,多所地方高水平工科大学联盟的形式应运而生。例如,2017年3月在北京市教委和重庆市教委的支持与指导下,由北京工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和波兰的奥波莱工业大学共同发起,中波23所工科院校共同组建了“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联盟秉承“自愿平等、开放共享、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波兰乃至中东欧大学的全面交流与合作。在今后的国际交流合作中,我国的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可以联合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学,面向热点需求,共同围绕某个专业领域、某个区域等来组建大学联盟,共同开展专门合作,为区域合作和人文交流提供合作平台,不断深化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和学术机构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第四,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积极推动区域和国别研究院建设,即智库建设。高校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和发展空间[5]。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5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独立设置了“一带一路”研究机构,有近100所高校开展了“一带一路”研究[6]。相对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来说,我国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智库数量较少。新时期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在建设新型智库的过程中,通过整合资源、凝练智库建设目标、多方位对接国家及地方政府需求,搭建新型区域内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工科类院校建设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道路。例如,有色金属产业是江西省优势,江西理工大学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依托江西理工大学传统的有色金属工程技术领域的学科优势,致力于有色金属产业,尤其是对稀土、铜、钨、锂等有战略价值的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问题展开研究,为区域有色金属产业提供了发展建议。厦门理工学院“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厦门发展”研究中心是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该研究中心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立足和服务厦门,通过实地调查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现已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厦门发展”相关研究领域较为重要的学术研究与决策咨询机构,被纳入厦门市政府“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智库建设提升了学校服务国际问题、服务国家战略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第五,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国际学生发展前景广阔。我国与沿线国家在人才培养、国际学生交流等方面取得良好的进展。至2017年,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我国高等院校学习,其中学历生24.15万人,占总数的49.38%,同比增长15.04%;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约7.58万人,比2016年增长18.6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31.72万人,占总人数的64.85%,增幅达11.58%[7]。
五、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正努力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开展实质性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促进自身改革,提高实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外交政策,这也是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在新时期应该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6-04-29)[2021-04-08].http://www.gov.cn/home/2016-04/29/content_5069311.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EB/OL].(2016-07-15)[2021-04-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s7068/201608/t20160811_274679.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7-01-19)[2021-04-0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
[4]陳宝生.“一带一路”是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顶层设计[N].中国青年报,2016-11-28.
[5]赵可金.建设高校智库,完善“第五职能”[EB/OL].(2017-04-06)[2021-04-08].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7-04/06/content_40567221.htm.
[6]杨林.开放合作 集成创新 努力开创高校“一带一路”研究新局面[EB/OL].(2019-03-18)[2021-04-08].http://edu.yunnan.cn/system/2019/03/14/030225549.s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规模持续扩大 生源结构不断优化 吸引力不断增强 来华留学工作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EB/OL].(2018-03-30)[2021-04-08].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803/t20180329_331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