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02刘志方

天津教育·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法初中语文文章

刘志方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与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设置问题,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更能帮助其深度感受文章的内在情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包含多个环节,问题的设计也多种多样,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特点,结合班级学情,促进问题教学法的完善与落实。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效果,根据其面临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阅。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现如今,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各个学科都在进行方向的调整和策略的创新,学生的主导地位逐渐得以重视,这也意味着传统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此时的教学需求,以往的教学方案也应该及时得到改进并创新。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有待更新。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讲解应试技巧、答题思路和总结阅读规律上,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固化,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一味地参与到阅读分析的过程中,难以感受到文章的创作意图、写作思路和深层情感。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问题教学法的提出为教学注入了活力,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问题的提出形式,如果只是教师问学生答的状态,就无法发挥问题教学法的实践价值,更会使学生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下产生抵触的情绪和畏难心理,抗拒思考。最后,教师的教学范围较为局限。语文的各个模块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将其作为独立的模块,缺乏对写作教学的铺垫和文学素材的积累意识,分析文章的角度也过于单一,限制了学生的语文思维。只有积极拓展教学范围,才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问题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初中时期的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此时开展问题教学法,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意义。首先,将问题教学法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文章主旨,理清写作意图。结合文本内容,教师能够提出多种探究问题,在问题的情境下,促使初中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当中,跳出以往的思维模式,主动参与到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过程中,促进学生思想意识和理性思维的形成,对待文章内容具备个人的独到见解,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其次,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问题的提出形式多种多样,包含的內容也丰富多彩,初中时期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利用这种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积极开展阅读教学的方法,更能满足学生智力的发展需求,使其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当中,全面启发个人思想,挖掘自身潜力,发挥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最后,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就是为了锻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促使其在思考、探究的模式下形成自身的分析思路。期间问题的提出和解答,都需要师生之间反复沟通,在高频率的互动下师生距离逐渐缩短,形成轻松、和谐的探究氛围,促进教学发展。

三、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设计问题,把握阅读主旨

阅读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科学、合理,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从而帮助学生对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做出一个正确的理解。过于简单的问题,无法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思考的惰性,形成对问题答案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环节设计得较为生硬,为了使问题教学法在阅读课堂上发挥更大的教学价值,教师应该科学设计问题,摆脱以往的教学误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同时,每篇文章表达的情感和运用的写作手法都需要逐步分析,问题的设计也应该注重层次性,促使学生的探究和思考具有良好的缓冲过程,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引导,顺利找到问题的答案,提升学习成效。比如,在进行文本的初步预习阶段,教师的问题设计应该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便可以在原文当中找到答案的问题,如人物描写主题文章,“本文中哪些句子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本文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有哪些?”借助这些初级层次的问题帮助他们大概了解文章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经过思考从而得出结论的问题。如景物描写类文章,“本文对……的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本文借助景物描写衬托了作者怎样的深层情感?” 让学生对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形成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帮助。

(二)创设问题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初中阶段的学生常常对未知的事物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如果教师在问题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更多趣味元素,将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更乐于配合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完成学习任务。在创设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描述应体现出一定的情境感,以充分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情景的回顾,使学生的感性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转化问题的多种提出形式,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内容,找到问题答案,更能在这种具象的情境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当中,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写作意图。比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感受到不同描写手法对文章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素材,结合视频资料创建学习情境,引导大家分析“该素材当中运用了哪种或哪几种描写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在好奇心理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被新鲜的教学手段吸引目光,被信息技术资源创设的情境深深感染,触发多种感官参与阅读理解过程,全身心地融入其中,在多样化的资源辅助下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提升个人语文能力。

(三)积极解决问题,深化学科思想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借助丰富的教学元素完善活动方案、落实活动策略、优化活动过程,取得活动实效。教师不能将教学的思维局限于课堂上,而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促进学生语文视野的不断拓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法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课堂实际操作中,教师应针对学生之间思维发展情况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设定相同的活动目标,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合作共进、交流研讨、求同存异的氛围中,形成有效的思维碰撞,反映问题的不同侧面,体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渠道,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完成本次阅读活动任务。比如,在进行“传统文化”主题的课后活动时,教师应该组织相应的经典朗诵活动,让学生可以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内涵;还可以利用演讲比赛、板报绘画和知识问答等多种探究活动,或者以传统节日为主题,让学生探究节日的来历,文化背景和现实意义,让学生带着“请每个小组确定传统文化主题,并展示该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这一问题走进活动当中,积极解决问题,通过查找有关传统文化的文章和资料,把握主旨,促进学科思想的不断深化。

(四)完善难易标准,分层提出问题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了解班级学情的基础上,注重问题的接受对象,不断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储备以及思维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由此形成的语文素养也有所差距,为了使问题教学开展得更加具备针对性,让不同的学生在阅读中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教师应不断完善问题的难易标准,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分层提出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在适宜自身水平的问题情境下都能获得解题的成就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得到思维的锻炼和完善。在分层提问的过程中,一是对提出的问题要根据难易程度划分层次;二是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情况区分层次。相应的问题要对应同等次的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避免畏难情绪,使其产生思考的欲望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文章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不同能力设计难易适宜的问题,在布置课后的阅读任务时,也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如果学生学习能力比较一般,那么在让其阅读文章时,应当着重于表面知识的学习,完成有关文章结构、写作手法、文章概括等问题的探究,注重打好阅读的基础。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较高,那么其在学习了基础知识之后,对阅读相关知识也要进行拓展性学习,并且还要对文章情感、主旨把握等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探究,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使其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完善个人语文素养,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同时,在进行最后的评价总结时,教师也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对比每个学生以往的学习情况,及时感受到他们的阶段进步,根据答题情况给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发挥问题教学法的教学价值。

(五)联系生活实际,优化问题细节

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联系生活实际为手段,引领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来,到生活实际中去,不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初中语文阅读学习阶段,教师应以问题为抓手,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丰富情感体验,促进思维发展。语文阅读当中涉及的知识丰富多彩,每个模块都对初中生的行为和思想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此时开展有目的和针对性的教学,可以使其在初中阶段树立正确的学科认知,避免他们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科发展和自身的健康成长。因此,除了开展有效的阅读实践活动之外,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还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全面优化问题的细节,对问题的内涵进行全方位的展现,使问题更加贴近学生的思维认知,更能发挥问题的多面效应,从而帮助学生总结阅读规律,在问题的处理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阅读能力。比如,在进行说明文的文章分析时,说明文包括两类:第一,事物说明文,第二,事理说明文。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完成文章分类;其次明确说明的对象以及对象的特征;最后点明主题,深化主旨,写出该事物的价值。结合这样的分析顺序,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如“分析说明文中每个小标题的作用?”在解题的同时,也让学生对说明文的结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联系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就身边的某一事物展开说明,结合自己了解的建筑,如石拱橋、不同风格的民居等,书写社会科学说明文;根据自己的了解的自然现象,如雷电的产生、雨雪的形成等,书写自然科学说明文,仿照文本内容列出相应的小标题,加强写作练习,全面突显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六)转化课堂角色,调整解题方向

在教授语文阅读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践行问题引领、自主阅读、以读代讲、重读轻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阅读,真正将读书与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过去,语文教学的展开通常以教师作为课堂主导,将自身的知识观念强行融入课堂当中,未考虑到学生具备的主观能动性,也未关注到学生在思考以及探究的需求,课堂教学缺乏创新的理念和策略,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师生的角色也较为固定,由于教师对学生主导地位的忽视,也使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课堂失去了探究的活力,无法生成富有创新价值的学习成果。学生难以感受到自己的课堂价值,也不再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阅读上。基于此,语文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课堂角色,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通过不同的角度开展问题教学,促进解题方向的调整和学生多元思维的构建,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和解题思想,为语文课堂注入活力。比如,教师应用实践问题教学法教授语文知识时,提出问题的主体应该多元化,不能只局限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还可以采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提问、学生解答等多种方式。主体之间的思维发展情况不同,产生疑问的地方也有所区别。就“本文当中××词汇的使用作用?”这一问题,不同学生的理解方向都各有差异,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难易程度,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提问的初衷可以是解除自己的疑问,也可以是求同存异,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此掌握不同的学习和解题的方向,在提问和解答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阅读能力,丰富知识储备。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具有多种实践途径,良好的探究思维和问题意识可以促使学生逐步深化语文素养,为日后更深层次地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内容和班级学情探究出更多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更好地完成学科任务,促进初中生语文思维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进步。

(吴淑媛)

猜你喜欢

教学法初中语文文章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