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材施教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2022-06-02张普刘梦

天津教育·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分层班级数学

张普 刘梦

传统的“大班授课制”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可观的成绩,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地变化发展,教育条件、社会环境与从前大不相同,面对不同环境下长大的学生群体,再采取以往的授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初中“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亟须改革。随着学生身心的不断发展,个体之间的差异化相较于小学阶段更加明显,教师若还是按照“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讲授知识,不利于班级全体学生的发展。与此同时,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丰富且复杂,随着不理解的知识不断累积,学困生跟不上学习进度,对数学学习感到气馁,最终导致班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差异化发展,有利于学生身心与个性的全面发展。现就基于因材施教理念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分层教学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积累,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有目的差异化地进行教学工作。

(一)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需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为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教师需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班级全体学生在日常数学学习中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生产和经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社会急需综合实用型人才,这类人才身心和谐发展且具有独立的人格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对社会改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学需要以挖掘学生身心发展的潜能为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信息化的知识经济社会。

(三)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初中数学大部分知识难度增加,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课本知识概念更加抽象,题目中数据的逻辑联系更加复杂。进入初中后,学生会明显感觉到思维方式与學习习惯的改变,部分学生小学时成绩还不错,步入初中就感到学习非常吃力,并且随着年级往上升学生间差异变化更加明显。为避免打击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保证学优生得以提升与发展,教师实行分层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基于因材施教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一)将全体学生分层,优化教学

在现阶段的初中教学中,教师面对的班级人数较多,而整个班集体中的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如下:

1.生活环境的差异。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身处的家庭环境、文化氛围、周边生活环境以及自身的生活经历和个性喜好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人生阅历。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不同,对于知识教学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教师想要发挥分层教学的价值,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分层教学活动。

2.接受知识的能力差异。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比较好,在教师讲授新知识时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很快就可以掌握新知识,构建自身知识体系。但是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其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需要更多时间进行理解和掌握。因此如果教师实行统一教学,就无法按照接受能力区分学生,致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一。

根据以上所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师采取分层教学方式时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教师可以在年级课程开始前对班级学生进行摸底测验,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的大致情况。以掌握的情况信息作为分层教学的重要参考指标,以基础好坏、学习能力强弱、学习态度好坏三个标准逐层归类,一类为最优,其他两类依次递减。由于学生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人,所以在后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观察,以及新的考试或练习反馈的结果,对学生重新进行分层,确保分层的科学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本班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应从促进学生发展进步的角度出发,而不是抱有狭隘的认识,即为了分层而分层。

(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解决难题

为实现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数学课堂教学计划的顺利实现。教师在备课时,需面向全体学生备课,在常规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再结合该层次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比如,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进行新课概念的讲解时,可以就这类学生群体展开提问,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主动思考问题,从而逐渐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而对于相似概念之间的比较,教师可以交给第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回顾旧知识,建立与新知识的联系,夯实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而对于新知识的推理论证可以交给第一层次的学生,让其通过自主探索推理,获得新知,增强数学学习能力。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除保证教学原本的一致性外,还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第一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外,还需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教学中实现自我突破,端正学习态度,不骄不躁;第二层次的学生要掌握本节课重难点知识,同时具备利用公式或定理解题的能力,保持学习的积极性,适当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层次的学生要基本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对于拔高部分可以滞后教学,主要以培养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习惯为主,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以“有理数”这一部分的教学为例,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将有理数的运算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项问题;针对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借助于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的作用;针对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仅仅掌握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即可。

(三)将教学过程分层,强化知识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如何指引学生完成精彩的课堂学习,是其教学魅力的关键所在。部分有经验的教师会采取分层教学的形式,将课堂难度逐渐提高,采取缓坡度、多层次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教学氛围,强化每一层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讲授《多姿多彩的图形》时,由于学生个体间抽象思维存在着差异,教师可以根据抽象思维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借助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导入,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这些图片对应数学哪些立体图形?这类简单的问题可以交给第三层的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随后,教师引出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关概念,让第二层的学生来回答,巩固其基础知识。接着,再让第一层次的学生利用空间想象力将立体图形尝试拆开画出,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引出“三视图”的讲解。通过这种方式来授课,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升,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四)分层总结与反思,优化评价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心智发展还处于半成熟状态,极易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认真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基于此,教师在分层教学中,对于自尊心较强,却又敏感脆弱的后进生,要及时予以肯定性的鼓励,充分给予他们一定的关注与引导,促使其数学学习得到一定的提升。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予以鞭策,鼓励其进一步提升,当取得好的成绩时,切记骄兵必败。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后,学生整体会得到提升,教师在对其进行分层时,学生之间变动会比较大。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教师需及时予以表扬;而对于退步的学生,教师在尊重其自尊心的前提下,指出其问题,并及时予以引导,促使其下一阶段分层时向高层次的转化,确保班级数学学习的整体水平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细化教学目标,强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班级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左毓红)

猜你喜欢

分层班级数学
班级“无课日”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