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让阅读教学更有效

2022-06-02邵瑞娟

天津教育·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对话交流文本

邵瑞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校的挑战》一书中也提出,“真正的学习是一种对话与修炼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对话”是指参与对话各方互相作用、互为因果的互动过程,包括三个范畴,即“同新的世界对话,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我对话”。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建议的“对话”相对照,学生学习文本即展开了与“新的世界对话”;生生、师生之间交流即开始了“同他人的对话”;学生从不懂到通过交流与思辨得到启悟、新旧自我在心灵深处发生碰撞即产生了“同新的自我对话”。在阅读教学中,这三种对话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如何组织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经历对话的实践过程,从而实现“真正的学习”呢?

一、整体交付,保障“对话”空间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围绕一段文字,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继续问、学生接着答……表面看似乎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中,学生的回答越来越接近标准答案。实际上,一段文字被剖析得支离破碎,学生的思维完全被教师的问题牵着走,并未体现出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感悟,更未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要想改变这种状态,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教师要整合教学环节,通过整体交付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整体交付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俯视整个文本,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行走于文本之间,留给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空间,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学有所获。

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时,我给学生整体交付了学习任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留心哪些描写令人感动?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体会”。学生以一种相对自由的心态去学习,细细地与文本对话,慢慢地感悟文本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同自我的对话,为后面的同他人对话留下了空间。

二、独立思考,奠定“对话”基础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与他人对话是最常见的途径,也是最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但是要保障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真正能够实现,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要讨论的问题。有了个人学习所获才能为与他人对话奠定基础,否则就如同打一场无准备的遭遇战一样,使学习主体处于被动的状态,慢慢失去学习的兴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做好自我对话。

教学中,我一般让学生经历两次独立思考、自我对话的过程。第一次是指导课前研究。一节课之后就将下节课阅读交流的整体交付问题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就对下节课的学习重点有所了解,如同教师“备课”一样让学生“备学”,教师通过具体指导、激励评价、检查反馈等方式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研究。第二次是指导当堂思考。学生自我对话能力不同,课前研究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课前研究并不能代替课堂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还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保障其能“自得”。课堂上自我对话的时间是教师关注学生的绝佳时机,在学生思考时教师进行指导,教学生如何紧紧抓住整体交付的问题去读文本、抓重点、画语言、批注心得,甚至如何说清楚自己的想法等,让学生也做好准备,拥有与他人对话的能力與“谈资”。这一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我对话的习惯,而且是学生逐步产生多元对话的积极性,形成相应能力的关键环节。

三、互动合作,指导“对话”实践

阅读教学中常见的互动合作学习的方式就是小组合作,这是一个能够实现所有人都参与的重要方式。如何保障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真正实现与“他人的对话”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四个方面。

(一)小组组成是关键

小组构成了学生与他人对话的基本单位,能不能实现所有人都参与,小组的组成是很关键的。分组的方式较多,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差异搭配式,按照“互帮互助、合作共赢”的原则,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储备、基本能力、学科特长、性别等因素,将学生组合为对话小组。往往小组内要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的任务是带动整个组的对话形成,这种小组组成是课堂对话的常规形式。第二种是自由组合式,从学生情感态度角度出发,根据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等自己组合对话小组,小组里的成员大多爱好一致,感情和谐,有利于学生对话的深入。在这种灵活的分组方式下,学生将随机组合、不断变化,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空间与性情各异、兴趣不同的人交往,这是课堂上较为灵活的随机性对话组成。

(二)明确分工是保障

对话小组组内要有分工,小组长可以定期轮换,教师要培训小组长,让其真正发挥作用。按照课堂上整体布置的任务要求,组长组织大家阅读、交流、互动、合作。组内分工要明晰,合作要充分,学习成果可以由“发言人”向全班学生展示,也可以由全组共同进行。在大家信任的目光中,“发言人”会力求做得更好,心中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会让他们继续积极表现。对其他学生来说,共同支持发言人的准备,也能充分参与其中。另外,因小组的不断变动,“发言人”也不断变化,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小组的“发言人”,也就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认同感。

(三)巧妙指导促成长

学生分组交流时,教师要穿梭于各组间,抓住时机及时了解情况、予以指导,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对话方式,以促进其成长。学生常用的对话形式有三种:一是交流式,小组长安排,大家依次谈看法,提出各自的见解,互相交流,如结合整体交付的问题抓住词句谈感受、赏析好句佳段等;二是互补式,指定一位学生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适当的补充,在互相补充中得以共同提高,如概括主要内容等可采用此法;三是辩论式,由小组长主持,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见,并说明理由,经过讨论、比较,共同综合归纳,如文中一些可能会存在分歧的核心性问题的对话交流等。尽管结合阅读教学的具体环节所采用的对话方式不同,但在对话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彼此思维碰撞,听、说、读的能力均得到了有效提高。

(四)师生对话共发展

在保障生生充分对话的同时,师生对话在此环节中也可得以充分体现。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借机了解学生对话的准确、深入的程度,阶段性地对学生加以指导:怎样让自己的思路更清晰、如何让自己的表达更准确以及怎样听取他人的意见、如何整合大家的意见以及代表小组进行集体交流时要注意什么等。教师耐心细致辅导,或示范、或点评、或激励,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对话中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独特见解,使讨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豁然开朗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作为其中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经历与文本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往往也会产生新的认知,与学生实现共同发展。

四、集体讨论,扩大“对话”的效益

在小组合作学习后,我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讨论,这是展示学生小组内对话成果的时候,也是为学生创造与他人对话机会的时候。集体交流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展示学习体会,组内每个成员都发表自己的看法。集体交流更多的情形是全班学生自由发言,为创建“和而不同”的学习共同体,学生的发言要紧紧围绕教师整体交付的学习任务,也应与其他学生的发言相联系,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对话氛围。学生在彼此的对话中取长补短,修正、丰富、深化自己的认识,使思考有新的角度和思路,从而具备与他人交流的信心。这样,学生间的对话既是个性的、多元的,又不至于互不相干、各说各话,从而达到学习共进的目的。

以《慈母情深》为例,在整体交付的问题“文章中哪些描写令你感动”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小组对话之后,在此环节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作者家境的困难到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从作者对书籍的挚爱到母亲深明大义、通情达理等多角度深入文本,牵前引后,纵观全文,深刻的认知、新颖的角度、清晰的表达。在这畅快淋漓的对话中怎能感受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呢?

在阅读教学对话的过程中,学生钻研了文本,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更重要的是,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发挥了主体作用,其教学效果是教师单纯传授所不能及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丁东先生所言,“思想的闸门打开之后,彼此相互启发,相互碰撞,许多新的观点就会跳跃出来。”这种“新观点跳跃出来”就是学生真正学习实践的最佳证明,也是我们提升阅读教学效益的最好体现。

(焦  佳)

猜你喜欢

对话交流文本
如此交流,太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