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本科高校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困境与出路

2022-06-02陈鹏

职教通讯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

摘 要:普通本科高校作为教育体系链条中的一环,通过承担或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举办职业师范教育和提供理论智库服务等方式,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但也存在体制机制不畅、师资培养不充分、理论研究针对性不足的困境。为此,建议普通本科高校通过理顺体制机制、完善师资培养、强化理论研究,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体化体系,提升培养的层次和质量,并以高质量师资和高水平研究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普通本科高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应用本科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2021年度一般项目“江苏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1JYB003)

作者简介:陈鹏,男,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普职教育融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2)05-0038-07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期待,是未来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有其自身的办学规律和制度模式,相异于培养高等专门人才的普通本科高校。然而,按照教育系统论的观点,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处理好职业教育内部各要素间的关系,还需要处理好职业教育与外部其他类型教育之间的关系。但在与“教育界”相关的研究中,无论是相同层次的普职融通中的“普”,还是普职跨界交叉衔接中的“普”[1],更多的是指普通高中及其以下阶段的普通基础教育,涉及到普通高等教育之“普”的研究不多,有限的研究多是关于普通本科高校应用转型发展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将以普通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总结梳理我国普通本科高校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进而分析合作过程中的困惑,最后提出普通本科高校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普通本科高校赋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

作为教育体系链条中的一环,普通本科高校在培养高等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助推高等教育普及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同时在助力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发挥了独特的价值。经过文献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本研究总结出我国普通本科高校赋能职业教育发展的四种基本模式。

(一)应用本科模式:直接培养高技能人才

普通本科高校只是相对于职业本科高校而言,在管理归口上属于高等教育部门,区别于归属于职业教育部门的职业本科高校。但就目前我国普通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而言,其内部也有不同的类型分属。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要“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潘懋元将我国高等学校分为学术性研究型大学、专业性应用型大学和职业性技能型院校三类[2],其中,专业性应用型大学即应用本科高校,旨在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其在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升级的过程中必然要发挥重要作用。早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就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同时鼓励转设后的独立学院定位于应用技术类高校。此后,关于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本科高校转型的呼声逐步高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成功转型为应用本科高校,并成立了由100多所高校组成的应用技术大学联盟。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专业或课程。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强调,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至此,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教育逐渐得到正名。

在实践领域,目前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有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和地方学院两类。其中,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定位明确,特色鲜明,成为引领地方乃至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风向标。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國普通高校名单显示,全国共有3所应用技术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和7所独立设置的应用技术/科技学院,其中,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不仅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还在硕士和博士层次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引领了职业教育高层次发展的未来方向。此外,部分地方学院也在探索凸显自身特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3]。相对于高职专科院校而言,应用型本科高校因其培养定位的应用型和培养层次的高端性成为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尽管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归口上属于高等教育部门,但其在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定位上却与职业教育高度一致;同时,其所具有的本科层次性为职业本科教育现实存量的不足与理想增量的追求架起了“稳步发展”的阶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因其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被国内部分学者认定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4]。因此,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本质上也是职业教育,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承担了时代赋予的责任。

(二)贯通培养模式: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应用型本科高校不仅独立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责任,还通过不同的方式与各层次的职业院校合作贯通培养高技能人才。《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完善应用本科教育对口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制度,探索中高职衔接的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皆强调,在学前教育、护理、健康服务等领域,扩大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中高职贯通招生规模;《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吸引更多中高职毕业生报考,同时支持相关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培养。贯通有连接、沟通之义,就应用型本科高校参与职业教育贯通培养而言,既可以包括一贯制的培养模式,也可以包括升学意义上的间断式贯通,此处主要探讨一贯制的培养模式。为贯彻教育部关于中高职“协调发展”“贯通培养”的意见,各地通过创新改革探索出多种形式的贯通培养模式,主要有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高职与本科“3+2”或“5+2”分段培养和高职与本科“4+0”联合培养等。这些模式充分利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资源与学历优势,通过弹性的“注册入学”“专转本”考试等形式为职校生提供了向上进阶的“直通”路径,推动了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从具体的实践来看,各省逐渐探索出凸显本省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贯通模式。以江苏省为例,该省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为依托推进职业教育贯通项目的实施,直接将应用型本科高校参与的贯通培养项目视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2年开始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以来,根据省教育厅历年公布的数据信息显示,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参与的试点项目共有1 923个,其中,中职与本科“3+4”项目680个,高职与本科“5+2”项目29个,高职与本科“3+2”项目980个,高职与本科“4+0”项目234个,自2014年以来各项目共招生7万余人。围绕不同项目,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中高职院校在合作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一体化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体系,形成了一些典型的贯通培养模式,如:基于中本贯通项目形成的“共建·共享·共融”模式、“三向三接”模式;基于专本贯通项目形成的“整体设计·课程互嵌·优势互补”模式、“多元协同·交融渗透”模式、“多轨驱动·多元协同”模式、“能力导向·课程贯通·思政赋能”模式、“五衔接·四融合”模式;基于4+0联合培养项目的“送智赋能·内生贯通”模式等[5]。在这些模式中,应用型本科高校除了赋能自身的“学历”优势外,还包括其所拥有的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行业共同体资源、高层次师资资源等。这些贯通模式弥补了职业教育本科层次存量不足的缺憾,实现了高技能人才的连续性培养。

(三)职业师范教育模式:培养职业教育师资

基于不同的行业面向,普通本科高校可分为工、农、林、医学、师范、综合等类型,而师范类院校又分为普通师范院校(中小幼)、特殊师范院校和职业师范院校三大类型,除此之外,部分综合性大学也在举办各类师范专业。因此,除了直接承担或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外,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还通过举办职业师范教育,为职业院校(主要是中职学校)培养专业化师资,进而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职业师范教育的承担者主要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工科大学两类主体。其中,职业师范院校拥有曾经辉煌的“老八所”,但是随着大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部分院校已经没有“师范”的痕迹,职业师范教育一度进入式微阶段。近几年,由于国家政策红利的激励,部分职业师范院校开始异军突起,实现了从“学院”到“大学”的蜕变,培养层次也从最初的本科逐步提升到硕博层次。此外,部分综合性工科大学还依托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基地,通过建立职业技术学院承办职业师范专业,助力行业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振兴职业师范教育,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支持高水平大学参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要“引导一批高水平工科类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新一轮的职业师范教育改革开始酝酿并初见端倪。

在国家积极推动职业师范教育的大背景下,各地通过出台政策推动区域职业师范教育发展。例如,山东和教育部联合出台的《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提出,“支持1—2所院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分专业支持一批高水平工科院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探索有条件的优质高职院校转设为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或开办职业技术师范本科专业”。职业师范教育政策在各地的落地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业师范教育的新发展。根据教育部2021年发布的最新高等学校名单显示,目前全国以“职业”或“科技”命名的师范院校共有10所,其中,有5所属于原“老八所”,5所为新建院校,后者分布在江西、广西、云南、福建四省。

职业师范院校除了在规模上取得一定的增加外,有关高校在内涵上也逐渐探索出特色化的师资培养培训模式,携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例如:江苏理工学院(前身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联合省内多个中职学校和行业企业探索出“校企校协作、职前后贯通、研训教融合”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中职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助推区域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同时,还通过指导职校教师的内涵性发展,形成“高校—职校协同培育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模式,成为区域职业师范教育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5]如果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那么也可以说“强国之梦,职教为本;职教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职教师范为本”。高质量师资关系着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发展,而高质量职教师资取决于高质量职业师范教育,因此,职业师范教育成为普通本科高校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种中介模式。

(四)咨询服务模式:提供理论智库服务

社会服务作为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将大学的知识生产与社会各领域的实践问题相联系。时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查尔斯·范海斯认为,“服务应该是高校唯一的理想”[6]。因此,普通本科高校应在立足本身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之外,进一步拓展社会服务职能,将其延伸至社会各领域,当然也包括其他类型教育领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支持,正如《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所强调的,要“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及时总结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制度模式”,以便更好地推进实践领域的发展。在当前职业教育内部研究机构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普通本科高校的研究智庫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支持。

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是指大学将其产生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活动的总和[7]。当前我国普通本科高校为职业教育提供理论智库服务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协同开展理论研究,攻关重大技术或实践难题。这种方式一般通过官方招标或院校委托的方式进行,往往聚焦在某一专业领域,充分利用了本科高校的理论研究优势和职业院校的实践优势,最终服务于职业院校实践问题的解决。二是提供理论指导赋能科学研究。这种形式一般是出于职业院校理论研究的需要,如课题申报、论文写作等,由普通本科高校职业教育理论专家在学术思想、学术规范等方面提供指导,引导职业院校科学研究的高水平发展。三是提供理论指导赋能教改研究。这种形式主要是出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需要,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成果奖提炼等微观实践领域,由普通本科高校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提升职业院校专业实践的内涵式发展。四是培养与输送理论研究型人才。这主要是依托相关普通本科高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位点,为职业院校培养和输送硕士、博士学位层次的研究型人才,助力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团队的强大,进而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普通本科高校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困惑

普通本科高校通過不同方式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质量和层次的提升,促进了职业教育实践领域的内涵式发展。然而,普通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相比,毕竟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二者在合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成效。

(一)应用本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仍存在异质性冲突

应用本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尽管在定位上都指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但由于二者分属于不同的教育类型,前者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后者属于职业教育,同时又源于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归属不同的教育管理部门,引致应用本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仍存在很多的隔阂。尽管相关职业教育政策积极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教育,而且很多省市也通过不同形式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职业教育,但基于此类人才培养在招生、注册、就业的归口上仍属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范畴,计入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和各项指标,这既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本身的生师比等基础性数据以及日常的办学秩序,也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上移乃至职业本科教育招生目标的实现,造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吃力不讨好”的现象。因此,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核减进而停滞了相关贯通培养项目。在理论研究领域,也不乏应用本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不同质的声音,认为二者面向不同的职业类型和岗位层次[8],应用本科培养工程型人才,职业本科培养技术型人才[9]。这些观点仍按照层次的高低划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位次,将职业教育降为低层次的教育,并没有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类型上区分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类型特质,因此,不利于指导职业教育实践领域的高层次发展。

(二)职业师范教育仍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师资需要

相比于普通师范教育,职业师范教育饱受了更多的诟病。其一是职业师范教育在数量上不能满足职业院校师资发展的需要。根据教育部最新的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有中职学校7 294所,在校生1 311.81万人,专任教师69.54万人,生师比为18.86:1。尽管生师比满足低于20:1的标准,但是不少中职学校仍存在师资结构不均衡、专业课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以及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研究生学历教师严重不足等问题。这一方面源于职教师范生培养的总体规模不够,另一方面也与大量职教师范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工作的动力不足有较大关系。其二是职业师范教育在质量上不能满足职业院校师资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部分职业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将职教师范生培养等同于同专业领域的普通本科生培养,师范类课程严重缺失,培养出的毕业生普遍缺乏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不足,怕进职校,怕上讲台,进而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其三是现有的教师准入机制不利于职教师范毕业生进入职校工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只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这在无形中封堵了职教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出路,一方面不利于职校师资的补充,另一方面也浪费了职业师范教育的培养成本。

(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难以高位引领实践发展

理论研究往往在实践面前饱受诟病,尤其是面对实践性强、政策导向变化快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常常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主动引领职业教育实践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普通本科高校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整体水平还不高。这可能是源于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分属在两个不同的场域。不同于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场域的同一性,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主要在普通本科高校,而实践探索在职业院校,这必然会导致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出现“理论研究自说其话,实践探索如火如荼”的现象;同时,可能还存在一种“过度包装”的现象,即普通本科高校在指导职业院校开展理论研究、课程开发、教学成果提炼的过程中,往往有越俎代庖、过度包揽、形式大于实质的现象,难以对实践领域有真正的指导和高位引领作用。此外,普通本科高校培养的理论人才也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实践领域的需要。尽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专业领域的研究生培养已有较大规模,但是在目标定位、课程建设、培养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培养的学生问题意识不强、实践敏感度不足,其毕业后难以有效指导职业院校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因此,部分高职院校更愿意在具体专业领域“本土培养”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人才。

三、普通本科高校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优化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能没有普通本科高校的参与,普通本科高校应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面对现有的合作不顺畅、机制不完善、研究针对性不足等问题,有关部门以及普通本科高校应不断改革创新,理顺体制机制,探索实践路径,主动引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理顺体制机制,构建应用型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

就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类型而言,不外乎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种类型,职业教育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建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都应划入职业教育轨道,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体化建设。这首先需要理顺教育管辖归属,将应用型本科高校从高等教育部门划归到职业教育部门,在国家层面归属于职成司,在省级层面归属于职业教育处。在此基础上,应用本科教育直接承担或合作承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的学生指标应归属于职业教育系列,以扩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规模,助力实现职教本科招生规模10%的目标;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应继续提升人才培养层次,指向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以培养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供需的结构化均衡。此外,不仅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归属于职业教育系列,学术型大学培养的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等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同样应属于职业教育系列。至此,中职—高专—本科—硕士—博士一贯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得以形成,满足了社会发展对各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总之,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归属的转变将进一步赋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层次的升级将进一步赋能高技能人才供给。

(二)完善师资培养,以高质量教师引领职教高质量发展

職业教育师资培养关系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主要依托普通本科高校,因此,应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普通本科高校培养职教师资的规模和质量。一要加强职业师范大学建设。职业师范大学与普通师范大学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面对当前职教师资培养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建议每省应至少拥有1所职业师范大学,没有的省份应尽快通过新建、整合或转型成立新的职业师范大学,拓展普通本科高校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宽度。二要引导高水平工科大学举办职业师范教育专业。高水平工科大学拥有丰富的行业企业合作资源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延展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广度,弥补职业师范大学培养力量的不足。三要加大职教师资培训力度。广大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师范大学和高水平工科大学应主动承接职业院校教师国培、省培、地培项目,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增加职教师资培养的厚度。四要完善职教师资准入机制,取消“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准入规定,将职教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环节纳入企业工作经验范畴,通过职业资格+技能资格的方式,为职教师范毕业生对口就业保驾护航,增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温度”。

(三)强化理论研究,以高水平研究赋能职教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的引导,提高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要壮大研究队伍,增强研究动能。相关普通本科高校应积极整合资源,聚合研究团队,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增强职业教育研究的动能。二要聚焦主攻研究方向,服务重大实践问题。普通本科高校的职业教育研究人员应积极响应政策要求,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要,走出“书斋式”研究,围绕职业教育实践领域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开展跟踪式、实地式、循证式研究,用事实说话,避免大话空话,以实际行动指导职业教育实践的改革发展。三要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培植后备研究力量。相关职业教育学科点应依托单位,围绕职业教育研究人员的核心素养,精准把握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实践导向的理论研究型人才培养范式,与职业院校联合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合作培养“临床型”职业教育研究人才。四要完善理论研究人员聘用机制。广大职业院校应在建立和优化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专业化的理论研究型人才,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通过专业化的理论研究赋能本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鹏,肖龙.跨界与衔接:普职教育衔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8.

[2]潘懋元,周群英.从高校分类的视角看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9(3):4-7.

[3]谢学,闫飞.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共同体构建——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20(8):62-64.

[4]徐涵.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兼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J].现代教育管理,2021(8):97-104.

[5]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知[EB/OL].(2022-03-18)[2022-03-25].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2/3/18/art_58320_10383316.html.

[6] CURTI M E,CARSTENSEN V R,CRONON E D, et al.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 history 1848—1925[M].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49:70-75.

[7]刘硕硕.对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理性认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8-31(8).

[8]伍春杰.高职教育与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的功能定位区分[J].教育与职业,2017(4):50-53.

[9]杨欣斌.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1):127-133.

[责任编辑   贺文瑾]

Gener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Enabl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 Dilemma and Outlet

CHEN Peng

Abstract: As a link in the chain of education system, gener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abl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undertaking or participating in the training of high skilled talents, holding vocational normal education and providing theoretical think tank services. However, there are also difficulties such as poor system and mechanism, insufficient teacher training and insufficient pertinence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o straighten out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improve teacher training, strengthen theoretical research, construct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improv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training, and enabl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high-quality teachers and high-level research.

Key words: gener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