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心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2022-06-01谢威士左训雅
谢威士,王 玉,左训雅
(合肥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亲社会行为尤为受到重视。“团结就是力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等一系列俗语都形象地反映出亲社会的观念。然而,在多种负面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如“老人摔倒不敢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社会负面现象。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亲社会行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社会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好处或对社会有正面影响的行为[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责任心、移情以及性别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由于社会责任心具有利他性,研究者在考察亲社会行为时更注重社会责任心的影响。社会责任心是指个体对自己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合理认知[2]。社会责任心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密切。社会责任心对于个体的帮助、合作、谦让等亲社会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加强对个体社会责任心教育,将有助于提升其亲社会行为[3]。Mary[4]指出,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与社会责任心彼此影响,即个体的社会责任心能够预测其亲社会行为,同时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也能预测其社会责任心水平。综上所述,社会责任心对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不容小觑。
移情对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移情是指个体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知觉到他人情绪体验后,从而产生的情绪反应[5]。一方面,移情能力与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存在相关,移情能力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即个体具有越高的移情能力,其亲社会行为水平也越高[6]。此外,移情可分为状态移情和特质移情,研究发现状态移情与个体亲社会行为存在相关[7]。另一方面,个体的社会责任心越强,其移情能力也会越高。已有研究发现,大五人格中责任心因子与个体的移情能力具有较高的相关[8],个体的一系列责任行为与移情相关性较高[9]。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心、移情和亲社会行为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社会责任心和移情均能够显著预测亲社会行为;社会责任心与移情关系密切。故此推测,移情在青少年的社会责任心和亲社会行为关系中可能起中介作用。
另外,男生和女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分工,从而导致他们的亲社会行为、社会责任心以及移情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已有研究发现,女生的亲社会行为[10]、移情[11]和社会责任心[3]均高于男性。然而,男生在亲社会行为、移情、社会责任心方面是否具有优势,存在疑问。故此,本研究将性别作为调节变量,考察性别在其中的影响力,并且认为性别可能在“社会责任心—移情—亲社会行为”这一中介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以移情为中介的亲社会行为和社会责任心的结构模型,以此来考察移情在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和社会责任心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差异性。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社会责任心对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移情在青少年社会责任心和亲社会行为中存在中介作用;性别调节“社会责任心—移情—亲社会行为”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518名安徽省中学生为被试。获得有效问卷505份。被试年龄为15.70±1.95岁,年龄范围12~19岁。其中,男生206人,占总人数40.90%,女生299人,占总人数59.10%。调查对象涵盖了初高中各个年级,其中初中242人,高中263人。
(二)研究工具
1.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采用寇彧等[12]修订的亲社会倾向量表,量表共26个项目,分为六个维度,公开的、匿名的、利他的、依从的、情绪的和紧急的。采用Likert5点计分,即从“完全不符合”(1分)到“完全符合”(5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亲社会倾向水平越高。原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 0.71、0.78、0.76、0.74、0.73、0.56。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
2.青少年学生责任心问卷。采用程岭红[13]编制的青少年学生责任心问卷,问卷共23个项目,分为三个维度,一般责任心、个体责任心和社会责任心。采用 Likert5 点计分,即从“完全不符合”(1分)到“完全符合”(5分)。原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本次施测仅采用社会责任心分问卷,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
3.基本移情量表。采用夏丹[14]修订的基本移情量表,量表共20个项目,分为两个维度:认知移情和感情移情,采用 Likert5 点计分,即从“完全不同意”(1分)到“完全同意”(5分)。得分越高表示移情能力越好。原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7。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
(三)统计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 22.0和Process 3.3对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在对可能存在的共同方法偏差进行程序控制(如匿名填写、部分项目反向计分等)的基础上,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对所有变量进行未经旋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有13个,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9.78%,小于40%的临界值,表明研究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社会责任心、移情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亲社会行为、社会责任心、移情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表1)。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三)移情的中介作用检验
采用Hayes编制的SPSS宏中的Model4(Model4为简单中介模型),在控制年级的情况下对移情在社会责任心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表2),社会责任心对亲社会行为预测作用显著(β=0.82,t=29.41,p<0.001),且当放入中介变量后,社会责任心对亲社会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依然显著(β=0.76,t=27.50,p<0.001)。社会责任心对移情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30,t=6.77,p<0.001),移情对亲社会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也显著(β=0.20,t=7.56,p<0.001)。此外,社会责任心对亲社会行为的直接效应以及移情的中介效应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均不包含0(表3),表明社会责任心不仅能够直接预测亲社会行为,而且能够通过移情间接预测亲社会行为,该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92.68%和7.32%。
表2 移情的中介模型检验
表3 总效应、直接效应以及中介效应分解表
(四)性别的调节作用检验
采用Hayes编制的SPSS宏中的Model8(Model8假设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受到调节,与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一致),在控制年级的情况下对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表4),性别对社会责任心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β=-0.22 ,p<0.001),且性别对社会责任心与移情之间的调节效应也显著(β=0.17,p<0.05)。因此,性别对从社会责任心到亲社会行为的直接效应以及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起调节作用。
表4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为了更清楚地揭示性别是如何调节社会责任心通过移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绘制简单斜率分析图,图1、图2可以直观地显示性别在社会责任心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以及性别在社会责任心与移情之间的调节作用。简单斜率分析显示,在社会责任心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方面,随着社会责任心的增加,女生的亲社会行为增加(β=0.39,p<0.001),男生的亲社会行为也增加(β=0.22,p<0.001),但与女生相比男生的亲社会行为增加幅度更大;在社会责任心对移情的作用方面,随着社会责任心的增加,女生的移情增加(β=0.62,p<0.001),男生的移情也增加(β=0.85,p<0.01),但与男生相比女生的移情增加幅度更大。
图1 性别在社会责任心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图2 性别在社会责任心和移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综上,青少年社会责任心通过移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这一中介过程受到性别的调节。女生在社会责任心与移情之间的调节作用更显著;男生在社会责任心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更显著。
三、讨论
(一)社会责任心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责任心正向预测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这一研究结果与以往的相关研究一致[4-5]。社会责任心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十分重要,青少年社会责任心水平越高,越容易表现出帮助、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反之,低社会责任心的青少年则更容易表现出冷漠、无视等行为[2]。并且,不论男生女生,个体的社会责任心与其捐赠行为存在密切相关关系[15]。因此,青少年社会责任心应重点培养,进而有利于其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和发展。
(二)移情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在验证了社会责任心对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后,引入了移情这一中介变量,结果发现,移情在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和社会责任心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社会责任心既可以直接预测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移情间接预测。此研究结果与李辽[16]的研究结论相一致,个体的移情、社会责任心与亲社会行为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青少年社会责任心和移情能力的提高,对于其亲社会行为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一方面,社会责任心作为一种道德准则,对道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移情对道德发展具有动机作用,因此社会责任心水平的提高,对于青少年移情的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移情对于道德发展具有强化作用,帮助个体进行道德判断,进而展现出亲社会行为。由此可见,社会责任心较高的个体更加具有责任感,对有需要的个体能够提供更多的帮助,同时,当自身移情能力提高时,也更倾向于展现其亲社会行为。因此,应该注重提高青少年的社会责任心和移情能力,进而提高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
(三)性别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性别调节了青少年社会责任心通过移情影响亲社会行为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即性别调节了青少年社会责任心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青少年社会责任心与移情的关系。一方面,随着社会责任心的提高,女生的移情能力高于男生。这一研究结果与丁芳[12]、刘明[13]、李丹[14]及赵欢欢[17]等研究结果一致,女生的移情明显高于男生,可以解释这一结果的是,男女生在移情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不同,女生主要使用大脑右半球,其移情能力能够被镜像神经元系统更好的激发[18]。此外,由于中国人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女生所表现出来的一般是温柔、顺从、谨慎和感性,男生则表现出刚正、果断和理性,所以女生的各种情绪更容易被唤起,更容易表现出高移情能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责任心水平的提高,男生的亲社会行为会高于女生。这与之前的研究结论存在分歧,针对上述的不一致可以解释的是:男女生在亲社会行为的风格以及团体上存在差异,女生的亲社会行为一般局限于小团体内,而男生交往范围更广,进而亲社会行为会展现在大团体中,更容易被大范围接受。女生一般给别人的帮助都是情感上的支持,而男生则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实质性的帮助,这种实质性的帮助可以有更加显著的视觉效果,从而感觉男生在亲社会行为方面表现得更多。综上,面对上述男女生在亲社会行为、移情上所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分别教育,必要时可分别开设男生课程和女生课程,多训练男生的移情能力,提高男生的移情水平;让女生多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女生的亲社会行为。
四、结论
1.社会责任心正向预测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
2.移情在社会责任心和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3.性别调节了社会责任心通过移情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