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殖胚胎移植术后腹膜后异位妊娠1例
2022-06-01李小芳黄晓晖李智敏吴歆怡乐珍曾俐琴
李小芳,黄晓晖,李智敏,吴歆怡,乐珍,曾俐琴
1 主持人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曾俐琴主任医师
2 病例汇报人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李小芳住院医师
3 病例摘要
患者37岁,G4P1A2,因“胚胎移植术后48 d,未见孕囊10+d”于2016年5月13日入院。既往:2012年因“不孕”行宫腹腔镜检查,术中切除双侧输卵管。术后于2013年行辅助生殖后足月剖宫产1次,人工流产1次,药物流产1次。无家族遗传病史及其他遗传病史。患者于2016年3月26日在外院行胚胎移植术,予移植2枚冻胚,移植后30 d血hCG:10 477 U/L,移胚后48 d血hCG: 88 165 U/L,多次复查超声提示:宫内无回声区。遂外院考虑“稽留流产”,于2016年5月3日行药物流产(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自诉阴道有血块排出,但未予送病理检查。药物流产后动态监测血hCG水平仍上升,且阴道流血持续不净,无腹痛、腹胀等不适,至我院进一步就诊。妇科检查:无特殊,子宫及双附件均无压痛,未扪及异常包块。辅助检查:2016年5月8日血hCG:79 094.00 IU/L,2016年5月12日血hCG:11 1645.00 IU/L,2016年5月13日血hCG:88 165.17 IU/L,孕酮59.9 nmol/L。超声提示:宫内膜厚5 mm,宫内未见孕囊声像。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包块。
初步诊断:1.异位妊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2.胚胎移植术后;3.瘢痕子宫。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扩大搜查范围,于2016年5月16日完善全腹MR提示:左肾静脉前方腹主动脉旁囊性病灶,考虑腹腔妊娠可能,病灶毗邻左肾静脉,推压横结肠及胰尾部,由腹主动脉供血。腹部包块超声检查(见图1):左肾下极前方混合性包块声像42 mm×42 mm,可见胎儿回声长约26 mm,考虑异位妊娠包块,胚胎存活,如孕9+周大小。
注:左肾下极前方混合性包块声像42 mm×42 mm,可见胎儿回声长约26 mm(横线为胚胎长度),胚胎存活,如孕9+周大小
4 多学科病例讨论
曾俐琴(妇科,主任医师):患者为育龄期女性,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受孕后,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影像学检查异常,盆腔MR提示孕囊病灶毗邻左肾静脉,由腹主动脉供血,根据病史、辅助检查,考虑腹膜后异位妊娠(retroperitoneal ectopic pregnancy,REP)可能性大,该患者孕囊位置毗邻大血管,处理棘手,手术风险高,现邀请各相关科室(妇科、超声科、放射介入科、外科、生殖科)就该病例进行讨论,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经验,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提高REP的早期识别和治疗。
黄晓晖(妇科,主任医师):REP是指胚胎或胎儿位于腹膜腔以外的部位,是极为罕见的特殊类型异位妊娠,并且倾向于沿着腹部和骨盆的主要血管着床。异位妊娠占所有妊娠的1%~2%,腹腔妊娠的发生率在所有妊娠中为 1∶10 000~1∶30 000,仅占异位妊娠的1%,也有报道占所有异位妊娠的0.6%~4%[1],死亡率是输卵管妊娠的7.7倍,是宫内妊娠的89.8倍,而REP更为罕见[2]。REP临床无明显特异性,超声诊断亦十分困难,漏诊率较高。目前REP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输卵管切除术后、既往子宫穿孔史、多次异位妊娠史、多次人工流产史、输卵管炎及机械性损伤、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但也有病例报道无明显高危因素的REP[3]。本病例中患者有明确高危因素,既往曾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且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推测可能为输卵管末端与腹膜后间隙形成瘘管,则宫腔与腹膜后直接相通,胚胎有可能由宫腔自发转移至腹膜后而发展成为REP。
王丽敏(超声科,副主任医师):本病例超声图像没有特异性表现,包块位置高且深,毗邻大血管,经阴道及经腹部超声检查均极易漏诊。一开始行阴道超声检查的医生,未结合患者的病史,轻易放弃了对病灶的寻找,因经验不足,未扩大腹部扫查范围,陷入特定部位超声的局限性。这也提醒我们,对于病史提示妊娠而超声检查不能找到宫内、宫外妊娠证据者,需警惕特殊或罕见部位的异位妊娠,应扩大扫查范围,并需结合患者病史,有更早发现的可能性。如在本病例中,超声结果明显与hCG的变化不相符,在早期就应该扩大搜查范围,超声医生亦未详细向临床医生追问患者病史,使得在第一次超声检查中未发现REP。我科将加强对REP的科内学习,另外,对于超声检查不能发现明确病灶的患者,应建议其行CT或MRI检查,重点观察腹腔其它部位及腹膜后部位有无异常肿块[4]。
王芳(生殖科,主任医师):异位妊娠是孕早期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原因,ART的流行导致其发病率急剧增加,接受ART的患者中大约1.5%~2.1%发生异位妊娠。然而,关于体外受精后REP危险因素的报道很少,最近的研究试图确定体外受精后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5],包括由于输卵管因素导致的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胚期移植、移植胚胎数量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减少、培养基变化和新鲜胚胎移植。许多研究提出由于输卵管切除术后微瘘管的发生,胚胎移植期间的子宫穿孔也被认为是腹腔异位妊娠的一种机制,并且胚胎移植技术与ART后的总体异位妊娠风险有关,可能增加异位妊娠风险的移植方面包括大量的移植介质、异常子宫收缩的诱导以及与子宫底相关的胚胎移植位置,这些因素都与转移介质和胚胎向输卵管的逆流有关[6]。本病例充分说明了REP诊断的困难和挑战,患者的hCG 值比大多数其他类型异位妊娠高很多,并且患者在诊断REP前无明显临床症状,直到血hCG值达到9万多后,完善全腹的MR才发现,多次行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这远远超出了通常的鉴别,这种异位妊娠的非典型表现突出了在ART后任何位置不明的妊娠鉴别诊断中需要考虑REP。
江魁明(放射科,主任医师):由于罕见性和复杂性,REP的诊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多数异位妊娠诊断基于超声检查和hCG检测,但对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诊断正确性不高。超声检测异位妊娠的特异性影像标志是卵黄囊或胚芽,但其敏感度仅15%~20%,且异位妊娠的β-hCG常常远低于正常值,易致误诊,使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间[7]。MRI能直观显示孕囊特点和解剖位置,且对出血病灶敏感,已成为异位妊娠的重要诊断手段,特别是对REP有一定优势。REP的诊断和治疗通常会因影像学上的不典型表现和发现而延迟,即使在没有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如妊娠部位不明且有腰痛的女性也需要高度怀疑。如本病例,患者无临床症状,直到孕囊9+周才发现腹膜后孕囊,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临床上的处理方法,未能在早期妊娠就及时考虑到REP,直到行全腹MR及通过临床病史提醒才发现异常信号,这也再次强调辅助影像检查一定要结合临床病史,提高对罕见病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胡婷(护理部,副主任护师):REP极为罕见,临床表现可以从无症状到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死亡,该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在护理期间,更需要我们警惕患者的突发临床症状,患者辅助检查提示孕囊邻近腹主动脉,可能出现突发性大出血,需做好绿色通道及急救物品的准备。同时,患者本次妊娠为ART,生育愿望较为强烈,鉴于心理压力大加上治疗的不确定性,应该做好患者心理安抚,注意心理动态变化。
李智敏(妇科,主任医师):REP除诊断困难,治疗也较为棘手。目前REP的研究以个案处理为主,从目前病例报道显示,REP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开腹探查术为传统的方法,既可明确诊断,又可清除妊娠组织和彻底止血,故临床应用较多;相对于开腹探查手术,腹腔镜手术的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创伤小,但因为REP常沿大血管旁生长,出血风险极高,术前应充分评估,如血流动力学稳定、包块未破裂、术前影像学评估腹膜后肿物与周围血管界限清楚、就诊医院的腔镜技术成熟者,可行腹腔镜探查术[8],目前多采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因REP常发生于血管周围,手术可能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从而限制了腹腔镜在REP治疗中的广泛应用[9],故也有学者尝试保守治疗。本病例中,孕囊与腹主动脉及肾血管关系密切,患者血hCG提示滋养细胞活性非常高,选择手术可能发生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病情平稳下,也可选择药物杀胚治疗,可选择单纯全身用药,或经腹腔镜下病灶部位注射药物治疗,或行CT监视下病灶部位注射用药。
梅世伟(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患者腹部MR显示孕囊病灶毗邻大血管,进一步完善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进行三维成像了解孕囊的具体血供,考虑左侧椎后动脉分支参与血供。患者超声已提示孕囊如孕9+周,病灶较大,活性强,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活动性出血,可充分考虑药物保守治疗,如CT介导下孕囊局部注入甲氨蝶呤(MTX)杀胚治疗,有研究显示将MTX 直接注射到非输卵管异位妊娠的妊娠囊中进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大概7%的失败率,大大低于先前报道的类似病例中全身MTX的失败率(25%),虽然药物保守治疗观察时间长,但即使在不复杂的病例中,治疗后血清hCG的消退也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10]。
乔平进(成人外科,主任医师):如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发生失血性休克,往往需急诊手术治疗,我科将积极联合处理。鉴于REP倾向于沿大血管植入,多学科协作、充分暴露和准备大量输血是必不可少的,建议选择开腹手术治疗,但手术面临大出血风险,建议术前放置双J管,可考虑行腹主动脉阻断术。
胡祖荣(麻醉科,主任医师):若本病例拟行手术治疗,术前需充分评估麻醉风险,建议术前充分备血,术中需行颈动脉穿刺置管,准备好术中大出血急需的补液通路,术中将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血氧、出入量等指标,做好循环支持,术后做好镇痛镇静。
曾俐琴(妇科,主任医师):感谢各科室的协助诊治和建议。由于罕见性和复杂性,REP的诊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接诊停经合并腹痛的患者时,务必行血hCG检查。当阴道超声检查阴性时,需完善腹部CT或MRI检查排除REP。腹腔镜不仅是REP的确诊工具,也是治疗的重要手段。采用腹腔镜治疗腹腔后妊娠的妇科医生应该接受良好的培训,熟练掌握腹膜后解剖,并准备在出现大出血等并发症时改为开腹手术,必要时多学科协同手术[11]。如药物保守治疗要向患者交代风险,若药物保守治疗过程中发生活动性内出血,仍需中转手术治疗。
5 后续报道
经多学科病例讨论,患者于2016年5月17日行CT监视下经背部孕囊穿刺注射MTX 100 mg杀胚治疗,穿刺点位于第2腰椎左旁4.5 cm,沿第2腰椎横突下缘进针,进针深度9.5 cm;术中注射器可抽出清亮的液体约3 mL,送检病理提示:涂片见渗出物,偶见羊齿状结晶状物,符合羊水成份。羊水hCG:3 288.81 IU/L,此后动态监测血hCG/腹部CT等相关检验检查(详见表1),患者于药物杀胚治疗后第7天(2016年5月25日)血hCG对比药物杀胚前值下降>50%,患者无腹痛、腰痛等不适,遂予当日出院,2016年10月首次血hCG<1.2 IU/L。
随访:定期随访及监测血hCG,出院后(2016年7月)2个月患者恢复月经,随访至2018年7月血hCG均阴性,腹部CT提示:左侧肾门前下方、腰大肌前方、腹主动脉左旁见一稍高密度影,大小约1.03 cm×0.99 cm×1.60 cm(2017年11月2日大小约1.14 cm×1.11 cm×1.63 cm),无明显血供。
表1 药物杀胚后hCG及腹部CT变化
通过本病例报道,提高临床医生对REP的认识,应促进多科协作和讨论,不仅对患者有益,更加强了各相关科室对本病的认识,以最合理的治疗方案获得最大的益处,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