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探讨

2022-06-01杨宗其

科学与财富 2022年3期
关键词: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突发性

杨宗其

摘  要:城市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对外界的依赖性比较高,使我国很多城市面临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形势日益严重。我国城市遭受突发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气象灾害(包括洪涝灾害、台风、风暴潮、沙尘暴,以及大风、冰雹、暴风雪、低温冻害、巨浪、海啸、赤潮、海冰、海岸侵蚀等)、地震、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塌陷等)等。近年来,形形色色的城市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呈现频繁多发态势。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城市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城市;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

1、城市突发自然灾害特点

1.1、突发自然灾害种类繁多

近几年影响我国城市突发自然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雨洪涝、泥石流、低温冷冻、强降雪、地震、大雾等灾害。其中地震、暴雨洪涝灾害对我国城市影响较大,大雾造成城市交通困难。

1.2、致灾因素交叉影响

城市自然灾害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交叉作用的结果,既与当前复杂多变的灾害形势密切相关,同时受到当地城市地理、经济能力、城市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和城市居民防灾减灾意识紧密相关。

1.2、城市災害连锁反应

现代城市就像一个大系统,不同工程之间互相影响和牵制。当自然灾害对某一环节造成重大毁坏时,因连锁效应引发的次生灾害不可忽视。一般在较大的地震中,次生灾害比直接损害更严重。

2、城市突发自然灾害应对困难

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社会基础条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部分城市基础设施陈旧、公共设施发展未跟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未能适应经济迅速增长的需求。由于城市产业链复杂,相关致灾因子和承载体相互影响,灾害一旦发生,其具有触发、联动、蔓延、扩散效应,灾害直接损失逐渐放大,灾害间接影响持续时间长、影响面广,脆弱性较高。由于城市人口集中,社会经济运转对电力、交通、通讯条件高度依赖,一旦发生灾害,难以快速建立替代系统。同时作为公共服务的政府机构、医院等机构受损,造成社会系统紊乱,救灾指挥系统难以有效运行,灾区支持系统相对较弱,救灾工作难度相对较大。

3、城市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策略

城市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需要对城市的社会经济状况有详细而准确的了解,首先要建立城市矢量地图。本系统选用1:25万城市遥感正射影像图,经过辐射矫正、特征提取和选择、数据压缩和消除噪音等预处理后,进行屏幕解析提取道路和河流网,消除其他无用信息,最终把提取的图像作为地图背景,再通过数字化手段得到所需GIS矢量图。

分层技术有利于对数据对象的更新和维护,在系统运行时把这数据调入后叠加生成城市背景图,根据监测结果把灾害发生地点显示在地图中,进行距离、区域、面积、路径、选址、缓冲区等空间分析,对突发性自然灾害进行应急管理。利用分层技术建立专题数据图层,并对其属性进行编辑:

1)居民点、企事业单位等为对象的点状图层;

2)医疗机构、公园、学校、救助中心、救助资源配置点等为对象的点状图层;

3)道路、河流等为对象的线状图层;

4)建成区、建筑物、绿化区、工厂等为对象的面状图层。由于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各地物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因此必须要保证短期更新,以达到地物的准确定位。

此外,城市人口密度、财产分布情况、应急救援车辆、设备、物资等非空间数据以及突发性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灾情评价模型等也需录入系统建立数据库,以进行应急指挥调动。

根据上述数据的特点,系统利用SQL,ORACLE等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后台数据库进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实现部门内部数据共享、数据处理、系统维护、结果输出等,如遥感影像的采集与压缩入库、影像分析与结果输出,应急管理模型库维护,灾害风险评价、灾情评价,应急救援方案生成等,并将城市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数据库划分为四个:空间图形数据库、非空间属性数据库、模型库及临时数据库。

系统从功能上设计为八个模块:数据收集模块,分层显示与专题查询模块,城市突发性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模块,城市突发性自然灾害实时灾情评价模块,城市突发性自然灾害动态模拟模块,应急管理与资源配置模块,应急信息发布模块,统计、报表和专题制图模块。用户视图上模块功能相对独立,但从逻辑结构和数据基础角度却是统一整体,密不可分。

该系统是城市应对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综合系统。通过建立城市突发性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实时灾情评价和动态模拟技术体系及应急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缩短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响应时间,提高应对效率,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及时、快速、准确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系统立足于实际应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对于系统数据库和功能模块的建设可做进一步的探讨,对其进行完善,并配合软硬件配置、机制保障等条件建立实际应用性比较强的城市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为社会服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是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地区,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产业关联度高、价值高度集中,城市灾害脆弱性也相对比较突出。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突发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城市电力、通讯、供水中断,交通受阻,城市进水受淹,居民房屋财产受损,影响了城市正常经济生活秩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城市是一个复杂体,城市自然灾害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自然、人口、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情况,加强城市自然灾害管理应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社会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成功经验。各城市必须建立适合本地灾害特点和管理现状的城市灾害应急体系,将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关切城市灾害风险,从法律制度、体制机制、人才队伍、技术装备等方面,整体提高城市灾害应对能力,才能不断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更加安全的城市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宋泽蕙.我国县级政府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9.

[2]贾少罡.我国突发自然灾害公共危机管理研究[D].东南大学,2019.DOI:10.27014/d.cnki.gdnau.2019.000050.

猜你喜欢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突发性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