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崩塌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016-04-25马丹
马丹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建设,我国越来越注重民生建设。自然灾害对于人们的伤害是非常大的,随着科技与技术的发展,我国对自然灾害的预防能力也在逐渐增强。本文将会介绍山体崩塌的成因及其相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山体崩塌 自然灾害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331-01
前言:山体崩塌在我国的一些山脉地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山体崩塌给人们的生活与健康甚至生命都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那么山体崩塌是由于什么因素形成的呢?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更好的去防治山体崩塌呢?本文将会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1.山体崩塌的含义
什么是山体崩塌,大家或许对这方面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掌握的知识不够专业,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科学上山体崩塌又称之为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会给施工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工程建设山体滑坡的防治和预防工作。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目的是更好的去抵御自然灾害。
2.山体崩塌的成因分析
2.1 地理因素
为什么会发生山体崩塌?发生这种自然灾害的因素有哪些方面的因素呢?其实引发山体崩塌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种是地理因素,另一种是诱发因素,还有一种就是人为因素。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引发山体崩塌的地理因素有哪些,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岩土的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第二方面是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1]、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容易发生滑坡;第三方面,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第四方面,水文质地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上面这四方面的因素就是形成山体崩塌主要的地理因素。
2.2 诱发因素
诱发因素通常是指那些不直接造成山体崩塌的、但是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山体崩塌的因素。从诱因上看,地震、降雨、冰雪融化以及河流对斜坡坡脚的冲刷和浸泡都是诱发滑坡的自然原因。我们了解到,发生地震的过程中,地址版块会发生大规模的运动,而降雨量或冰雪融化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使得短时间内水质大幅度增加,从而改变土壤结构。此外,经常发生地震的地区,震动使山体变得破碎、松散;当出现暴雨和长时间降雨时,雨水在斜坡上渗入到土体或岩石缝隙中,岩石或土体的强度降低,从而导致滑坡的发生。增加了山体崩塌的发生率,从而对人们的生活财产造成一定的威胁。
2.3 人为因素
人为的因素也会使得自然界发生山体崩塌这种自然灾害。从人为因素上看,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堆载、水路蓄泄水等都可能诱发滑坡。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时,如进行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会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滑坡。使得岩土或土体的结构遭到严重的破坏,更加容易或直接引发山体崩塌。
3.山体崩塌的防治措施
3.1 消减水害
有的时候,山体崩塌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预防,当无法阻止山体崩塌这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也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它带来的伤害。其中消减水害就是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水平钻孔疏干、垂直孔排水、竖井抽水等。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消减水害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山体崩塌发生的频率与概率,更好的保护了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3.2 加强边坡的修筑
加强边坡的修筑也是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边坡的坚韧程度对山体崩塌发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2]。可以加强边坡修筑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第二种方法是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修筑挡土墙、护墙、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等作为阻滑支撑工程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的对边坡进行人工加固;第三种方法是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此外,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镶补沟缝等方法也是常用的加强边坡修筑的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
4.山体崩塌有效的自救与互救的措施介绍
4.1 人工呼吸
上面给大家介绍了关于山体崩塌的防治措施,但是当这种自然灾害真的发生的时候,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进行自救呢?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发生山体崩塌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的自救措施有哪些。其中人工呼吸就是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施行人工呼吸前,应首先清除患者口中污物,取去口中的活动义齿,然后使其头部后仰,下颌抬起,并为其松衣解带,以免影响胸廓运动。人工呼吸救护者位于患者头部一侧,一手托起患者下颌,使其尽量后仰,另一手掐紧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气,然后深吸一口气,迅速口对口将气吹入患者肺内。吹气后应立即离开患者的口,并松开掐鼻的手,以便使吹入的气体自然排出,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进行最及时的救治
4.2 心脏按摩
心脏按摩也是在进行互相救治的过程中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如果患者心跳停止应在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立即施行心脏按摩。若有两个人人抢救,则一人心脏按压五次,另一人吸气一次,交替进行。若单人抢救,应按压心脏十五次次,吹气两次,交替进行。按压时,应让患者仰卧在坚实床板或地上,头部后仰,双手重叠,指尖朝上,用掌根部压在胸骨下三分之一处,垂直、均匀用力,并注意加上自己的体重,双臂垂直压下,将胸骨下压三到五厘米厘米,然后放松,使血液流进心脏,但掌根不离胸壁。从而使得受伤的人员及时的接受救治。
结语:以上内容就是本文介绍的关于山体崩塌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虽然山体崩塌给人类带来了不可预估的伤害,但是通过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还是可以降低或减少这种伤害的。因此,相关的人员应该加强防治措施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的保障人们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贾洁海.山体崩塌的成因与防治[J].自然灾害的危难.2014(6).
[2] 李鹤.我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之山体崩塌[K].科技的力量.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