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探究
2022-06-01蒲丹
蒲丹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教育已经从以前的侧重于传授知识转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用正确的方式思考数学,并适当尝试解决抽象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数形结合思想是中学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师系统地训练学生数形结合思想,不仅有助于增加数学教育的有效性,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在数学领域的能力和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改革探究;趣味教学;学习环境
现今的教育已经不同于以前只是简单的灌输学生大量知识,现在的教学要求是要给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是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根据教材的基本知识进行教学的。相对于小学的数学,中学的数学教育知识要比小学丰富得多,对学生来说难度也大得多。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研究新思想、新教育方法,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教育,为学生提供数和空间之间的关系,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和应用的理解。
一、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学习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育中,学生们往往会因为学习时间的长而昏昏欲睡,或者因为内容枯燥而导致效果不理想。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获取一些容易引入课堂的数学例子,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可以理解,当然也可以举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趣例子。老师把数学概念放在生活情境中,可以帮助学生在广阔而直观的社会生活中体验到对抽象的数学有一种理解的欣快,久而久之,他们会钦佩数学,习惯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导“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节时,老师可以设计几个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例如:已知这个班有8个人参加春游,老师们一共花了34块钱办理门票,其中成人5块钱,学生门票3块钱,求解参加春游的成人人数和学生人数。问题中存在两个变量,我们需要引进两个未知数x和y,根据问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我们可以列出x + y = 8,x + 3 y = 34方程组,通过上文中提到的消元法将方程组中的x消去,然后二元一次方程组就变为我们常见的一次一元方程的问题了。通过开展这样的数学应用题练习,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有了直观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及时获得关于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必须增加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机会,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同时提高数学课堂教育的有效性。
二、教师开展趣味性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许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数学老师意识到,中学生的认知技能还需要提高,学生对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理解,因此,应该积极使用有趣的学习方法,老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讲解知识点,并将生活与教育内容联系起来,创造激励学生积极思考的生活环境,这使他们能够在思考过程中快速理解生活化的数学知识点。
例如:教师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这一类较难理解知识点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利用洋葱数学等软件课下提前观看对应课程,让学生对于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与理解,之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现场画图,利用经典的数形结合的方法讲解,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更加容易地理解一元二次函数的根与坐标系下二次函数之间的紧密关系,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巧妙设计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
中学生可以在热情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学习的状态,调动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有效性。教师教授数学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是个别的,影响了中学教育的有效性,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相应地,为了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小组教学来指导高中生。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主动做出转变,挑战传统教学,这已成为当前教师的首要任务。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社会的教学目标,数学本来就是一门注重思维创造的学科,我们更要开放思想,要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例如:在复习概率等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的形式分别给组内其他成员出题的形式,这样可以让学生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也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思考与解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动力,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
四、结合新课标要求,开展层次教学法
教师在课堂之中往往只关注于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中理解这样抽象概念的知识点是很困难的,这样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蕴藏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这样既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抽象的知识点。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例题的讲解也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讲完知识点时,此时学生对于知识点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这是教师再通过一道经典例题一步步带着学生做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点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会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引申思考,既教会了学生解题的思路,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许多教师教导九年级学生复习“三角形的全等判定”这一知识点时以及对应的题型时往往将知识点一带而过,只注重于题型的讲解。事实上,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相比于题型的讲解更加重要,学生缺乏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只背题型是远远不够的。而在讲解“三角形的全等判定”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利用A,B两处村庄隔河建村,想要求两个村庄之间的距离,就要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这样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很自然地引入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再通过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忆起以前讲过的所有的全等判定方法,以及将对应的典型例题再次讲解一遍,加深印象的同时也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五、总结
中学数学教师应该跟上数学教学和创新的步伐,这有助于学生获得扎实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并从总体上提高数学学习质量。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组织应用数学教育内容,将教学艺术提升到极致,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内容的特点进行科学安排,将抽象的概念扩展为积极有趣的故事,促进理论与应用的有机融合,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参考文献:
[1]应建军. 新时期实施初中数学改革与创新的若干探索[J]. 中學数学杂志:初中版, 2002(3):1-3.
[2]蒋华. 初中数学教育素质教育和数学改革之我见[J]. 读书文摘, 2017, 000(02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