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文化旅游信息供给研究
2022-06-01张华
张华
摘 要: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转变为物质生活满足基础上的精神文明需要,文化旅游业正在成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的快速增长,安全、便捷、舒适的智慧旅游必将成为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需求的主要路径之一。游客出游前,从不同渠道获得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旅游信息,制定旅游攻略,在线预约购票成为常态。游客获得文旅信息的便捷性、实用性和真实性等都将直接吸引或改变其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文化旅游信息供给不但为游客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而且影响文化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文化旅游信息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1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GY-196)。
信息技术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基础,“互联网+”融合发展下的文化旅游信息化建设,不仅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且有效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文化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关键。政府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应把握行业管理特征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拓展功能角色,丰富文化旅游信息供给服务内容,逐渐形成聚合式、立体化的综合信息服务模式,既服务于产业发展大局,又为游客提供需要的公共服务,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和市场消费的需要[1]。本文立足行业管理视角,结合文化旅游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探讨文化旅游信息的供给策略。
文化旅游业如何抓住“互联网+旅游”的发展机遇,革新落后的传统模式,迎合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优化文化旅游产品及服务,扩大文化旅游消费等方面的问题都非常值得关注[2]。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四大引擎将助力文化旅游的信息化创新,现代文化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在线文化旅游市场占旅游产业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提高,在线博物馆、美术馆不断涌现。文化旅游业态正在向综合型和融合型方面转型。信息技术将文化旅游产品和游客市场需求对接起来,不断涌现的旅游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实现了“手机在手、畅游全域”,成为驱动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可见,文化旅游正在不断深度融入互联网,加快行业发展步伐[3]。
尽管文化旅游信息化成效显著,但在文化旅游信息供给过程中既面临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又存在一些总体信息过载和有效信息稀缺并存的问题。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许多文化旅游目的地发展基础薄弱,文化旅游信息供给水平整体较低,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职责不清晰,信息孤岛情况依然严重,数据和信息的利用率和共享度较低,区域间文化旅游信息化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制约了文化旅游业的信息化进程。二是文化旅游信息服务部门的定位模糊。政府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及其文化旅游信息服务部门的权责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厘清,由于文化旅游业具有产业和事业的双重属性,信息服务部门既需要承担营销推广的职责,又需要担当公共服务的任务,其中一些职能与其他部门乃至地方政府、旅游企业有许多交叉。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做好文化旅游信息供给工作,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行业管理的角度,文化旅游信息供给部门应从服务发展大局、服务游客需求两个方面,面向政府、企业、游客3类客体做好信息供给工作。
一要围绕产业发展大局推进文化旅游信息供给。文化旅游信息供给工作包罗万象,任务纷繁复杂,需要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找准各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并紧紧围绕国家、地方所关注的焦点聚集信息资源、调配力量,做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心”在什么地方,文化旅游信息供给工作的“焦点”就聚焦在哪个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边界“延伸”到什么地方,文化旅游信息供给工作的辐射范围就“布局”到哪个地方。
二要圍绕游客的需求布局文化旅游信息供给。游客需求既有迹可循,又不断变化。文化旅游信息供给要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游客需求的普遍性规律,以便科学应对变化中的趋势,及时针对游客的需求提出应对方案,在出行决策、交通住宿、文化旅游消费、旅游安全等方面做好服务。政府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及其文化旅游信息服务部门提供的文化旅游信息应该以非营利性的公共服务信息为主,与文化旅游企业提供的消费信息有所差异。
在职能定位明确之后,可以从问题导向、技术、管理、可视化4个方面提升文化旅游信息供给质量。
(一)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文化旅游信息供给精准化
文化旅游信息供给要以解决政府、企业、游客在文化旅游发展和文化旅游消费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为导向,围绕游客的需求制定信息供给发展规划、设计信息服务流程、定位岗位角色和职责,并严格以需求为导向进行职能分工。
(二)以技术为工具,确保文化旅游信息供给网络化
提升文化旅游信息供给质量要利用各种互联网技术、方法、手段,推动文化旅游行业内部和行业间的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加快形成以互联互通为特征的“互联网+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互联网”运行模式,通过主动作为激发内生动力,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对于文化旅游信息资源的需求。同时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建设开放式、可升级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后续的技术升级预留足够空间。
(三)以扁平化管理为原则,实现文化旅游信息供给效率化
传统的信息传导模式基于“金字塔”式组织结构,让信息需要经过层层管控,最后由领导层决策,实现信息自上而下链条式逐级传递。这种信息传达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快速”“精确”等基本要求。因此,要以扁平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对传统的层级结构进行技术变革,实现即时的信息联通,在信息量大量增加的同时,有效地压缩信息处理层级,从而提升快速处理信息能力,实现快速、准确发布交通、天气、节庆等时效性很强的文化旅游信息的目的,避免失真失效现象的发生,使文化旅游信息供给体系更高效准确。
(四)以信息可视化为目标,促进文化旅游信息供给内容可视化
图片、视频的信息含量远远大于文字,也更容易被游客接受,信息的可视化可显著改善理解、对话、探索和交流的效果。因此,应将文化旅游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图片或视频,提高传播效果。具体来说,要将图片和视频天生作为最好的信息供给载体,抓住互联网时代“一图胜千言”的特征,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全面推动文化旅游信息的图像化和视频化,用视觉语言将难懂的文字信息变得易读、易懂,从而让游客更直观和全面地接收文化旅游信息。
(一)立足于文化旅游大数据处理,实现信息服务增值
文化旅游信息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数据、文化旅游消费数据、文化旅游资源数据、文化旅游管理数据、文化旅游营销数据等,其共同形成了巨大的数据库;文化旅游信息数据最重要的价值是通过对数据的二次处理实现数据的增值,从原有的巨量、繁多数据中,通过专业分析找出其特征和规律,为政府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的决策服务。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统计数据的可用性、可信性,促进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可以采用服务外包等形式,鼓励引导文化旅游公共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挖掘文化旅游信息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利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等技术增强游客的愉悦体验,从而激发“到此一游”的动机,既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又为传统景区增添新鲜“血液”。
(二)把握文化旅游发展任务重心,调整文化旅游宣传方向
行业管理视角下的文化旅游信息供给要与当地的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切实营造有利于文化旅游产业从粗放低效向精细高效转型升级的浓厚氛围,把握文化旅游主题宣传的基调变化。文化旅游发展正在发生一个重大变化,即由过去的注重传统“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向“康、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转变,文化旅游应针对于此,及时调整宣传方向,加大相关方面的信息宣传力度。
一要灵活巧妙地做好网络文化旅游宣传。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文化旅游作为前景乐观的综合性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正在发挥巨大的带动作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赋予了文化旅游业空前的社会责任,因此,要抓住社会各界聚焦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大好时机,主动工作、积极作为,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联系协调行业内外各类媒体,提高全民传播力量,全面宣传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充分展示各地文化旅游的区位优势、创新特点,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文化旅游交流活动,努力营造众志成城、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
二要突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网络上要着重宣传中央和地方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着重强调国家和地方对文化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深入宣传各地文化旅游机构、景区落实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效;深入宣传各地文化旅游产品创新的生动实践和典型案例,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发展文化旅游的信心和决心。
三要增强文化旅游负面新闻的应急处置能力。随着文化旅游活动的不断增加,负面的文化旅游信息应急处置工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宣传工作。宣传的工作成效,影响着整个处置工作的最终成败,甚至有可能影响着一个区域旅游市场的形象。文化旅游信息平台要第一时间发布事实真相,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取得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传播效果,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化解文化旅游形象危機。
(三)熟悉大众的信息传播方式,提高文化旅游信息供给水平
一要善于运用通俗、流行的网络语言。要考虑公众的认知能力和接受习惯,用其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方式进行网络推广,在繁多的信息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4]。文化旅游信息供给要建立一套通俗、流行的传播话语系统,并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抓实抓好。要克服学院腔、理论腔,摒弃口号式、说教式的宣传语言,更多运用紧贴生活、紧贴时代的网络话语方式,以获取更好的宣传效果。
二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在网络时代,大众的求乐、求美意愿空前强烈,图片、视频等成为更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微信、微博、抖音等应用程序也极大地激发了受众主动传播优质信息的意愿。因此,文化旅游信息供给要特别注重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围绕重大宣传主题,组织创作一批兼具艺术性、观赏性的多媒体宣传材料,在传播信息的同时给受众留下入脑入心的印象。
三要善于塑造引爆市场的典型形象。典型形象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所树立的典型形象,只有被大众真正地认同和接受,才具有广泛传播的基础,才能够发挥教育作用。要提高文化旅游宣传工作的水平,改变过去那种空洞浮华的传播套路,着力塑造类似于“冰墩墩”的可爱可亲、打动人心的典型形象,进一步增强旅游目的地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只有推动典型形象的传播从“点对点、点对面”向“面对点、面对面”转型,才能体现文化旅游信息供给工作的落地性和实效性,才能让相关城市和景区成为“网红城市”和“网红景区”。
(四)丰富文化旅游信息基础来源,构建文化旅游信息基础体系
一要利用多方资源,丰富文化旅游信息基础来源。政府文化旅游主管部门要把文化旅游信息平台建设好,关键是要把文化旅游重点县区及景区的文化旅游信息队伍建设好。切实做好文化旅游信息员的选配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技术培训,进一步强化机构设置和经费保障,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干事、有平台干事”[5]。
二要优化地方文化旅游信息供给体系。提高地方文化旅游信息供给能力,关键是要在“便民”上下功夫。相关部门要广泛利用互联网思维,借助电子商务进农村等活动,优化宾馆、停车场、饭店、景点、博物馆、传承场馆等文化旅游服务设施的网络布局,力争让广大游客和当地居民在移动互联网的帮助下,便捷地享受文化旅游信息服务。
文化旅游业是我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它承担着文旅融合发展、文化交流传播、经济转型升级、民众生活质量提升等重要战略任务。文化旅游信息供给服务直接面对游客,必须跟上时代发展、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需求,只有“接地气”“有生气”地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把文化旅游特色展现出来,才能催生智慧旅游的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让文化旅游信息供给服务真正成为推动大众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
[1] 赵川.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典型案例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149-152.
[2] 曾文诗.互联网+旅游营销体系建构研究[J].当代旅游.2021(36):43-45.
[3] 程剑,宋云,冷秀娟.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研究[J].西部旅游,2021(5):81-82.
[4] 马鑫艺.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品牌形象传播探究[J].当代旅游,2020(36):69-70.
[5] 陈岩英.新时代旅游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内涵与路径[J].旅游学刊,202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