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2022-06-01许涵
许涵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凝结了中华民族顽强生生不息的精神要求和人类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厚实基石,也是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庭的重要基石。传承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最光荣的任务和应尽的社会责任。在信息化高速蓬勃发展的现代社会,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使学生领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与智慧,并指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传承、创造,挖掘他们所具有的现代化能力,是当代信息化教师崇高的使命与责任。本文就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含义与重要性,及怎样在现代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进行探究。
关键词:信息化 信息技术课堂 传统文化 融合 创新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5.040
近年来,学校信息技术课堂的变革凸显了以学生为主导、以培育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专业核心素质为目标的新教学思路。教师们应按照最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的特点,在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着力培育学生的信息认知意识、统计逻辑思维、信息数字化创新能力等。所以,在优化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应用新型教学方法,并融合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充分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他们可以在复杂的互联网世界中做到明辨是非。而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发展史,也始终使每一位国人都觉得光荣,无时无刻不在熏陶着广大中小学生。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虽是是一门技术性课程,但是若能在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知识,那么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就会变成传承知识的主阵地之一。
一、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由一个多民族共同组合而成的国家,并且每一个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这种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根源与血脉;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内涵一般都是复杂多元的,从一定历史坐标和一定评判准则出发,其内涵又有先进和滞后之分。而中华优秀传统社会历史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精髓之根和中国民族社会发展之魂,中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渊博精深。站在当今时代发展的新高度,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念和方式,对中华优良传统社会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涵,也就能够做出先进和滞后的划分。
可以概括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优良思想传统历经沧桑而沉淀流传至今的精粹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基本元素和宝贵结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较大程度上有着突破时间限制、体现中华社会发展的特点,与中国经济、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相贴近,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权益与幸福相符合,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一系列重大成果的基本精髓相照应。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争鸣文化传统灿烂生辉,儒释道和谐共存,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浑然融为一体。我们应该毫不夸饰地说,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精髓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技术中有大真,在伦理学中有大善,在文艺中有大美。在中华民族伟大的发展历史中,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精髓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一直在给国人带来各种文化艺术精神支持与心理安慰。至今,中华民族经过千年未有之巨大变局,而中华传统文化不但弦歌不绝,而且正在浴火重生,日渐承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思想资源,成为中华民族共享的精神家园的主要支柱,也日渐成为新世纪激发人们奋勇前进的巨大力量。
二、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策略
1.巧用教材,找寻传统文化
计算机技术是实用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课程中,也有不少学习者感兴趣的主题,但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理论部分的内容却很单调,如初中第八期课程中的“动画基础”“计算机网络是把双刃剑”等。所以平时教师们通常采用基础理论课的方式介绍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但相比上机实验课程来说,理论教学在形式上难以被学生接受,教学成绩往往不太理想。假如仔细分析教材就会发觉,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就能找寻到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转变为丰富多彩的现代教育素材,就能使学习者们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比如,为提高中小学生的打字速度,教师每节课都会在课前布置类型化训练作业,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打《三字经》《千字文》等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名篇。学生在与计算机打字的训练中,能够对这些书籍加以了解、欣赏,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教育。又比如,在课堂中教授“搜索引擎”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在实际活动布置学生进行搜索本地区“历史文化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内容,使中小学生在掌握相应技能的同时,体验本地历史文化的魅力。再比如,在讲授“WPS文章编辑排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古诗词和名画等,让学生能在进行编辑排版的时候,也享受传统诗词书画的美妙。当然,诸如此类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但不管哪一类,教师都需要仔细分析课堂教学效果,确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带领学生发现传统文化的踪迹,从而将之纳入技能课程之中。此类的教学方法不但有助于使中小学生了解专业知识、学会技能,而且还有助于让其进一步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陶冶。
2.巧设环节,展示人文底蕴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更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教育过程,而课堂上教学环节的合理设置对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活动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要想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全面展现民族文化的内涵,教师就需要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合理地设定课程。
因此,在《动漫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在基本技能教学目标工作方面,笔者原本要求,学员可以做出常简单的动漫。由于是上机作业,所以学习者往往很轻松地就可以学会,而对课文内容中动漫原理等部分知识的教学则变得相当乏味,而且课堂形式较为单调,学习者往往无法掌握。透过剖析课本内容和分析光碟中的动画制作原理程式,笔者发觉,以“传统文化”为主线,更易于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和。所以,在这节课程的教学原理导入部分,笔者就选取了以甲骨文的发展为切入口,让学生跟随文字的发展感受甲骨文的神秘魅力,让学生带着猜想与困惑走进课程学习,然后笔者就把甲骨文的发展重点自然地转移到教学原理的讲解部分。在整个教學过程中,笔者先后以传统汉字“夏”、成语、经典古诗词为主要素材,透过“夏”字形的一笔一画,逐渐阐述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使学习者感受汉字的吸引力,从而了解由夏王朝人开始的我国四千多年的人文思想发展史。在最典型的古代成语动画重现环节,教师透过成语猜谜,使学生体会一字一词的智慧内涵。最后让学习者在逐步掌握动漫制作原理的基础上尝试“经典古诗”的动漫制作方法,并通过动漫联想古诗词。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媒介载体,可以使学习者更进一步地领悟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这些环节的精心设计,环环相扣,逐步深化,在引导学习者在感受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达到让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也使教师们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全面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人文内涵,从而实现了提升学习者人文素质、全面体现素质教育、造就发展型人才的教育目的。
3.巧用文化,播撒德育种子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理想的教学必须保证在教师的控制之下,才能最大化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不是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教学方式、是不是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文化教学素材,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但其实,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够运用传统信息技术培育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喜爱,而且还能够借助对传统文化教育素材的精心筛选,通过播撒传统德育种子,提高教学的感染力。
因此,在上《动漫基础》这节课时,笔者选取了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主线,而如何巧借中华文化、进行品德教学也是一项必须考虑的教学重点。在不断琢磨教育素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该将引导学习者领悟中华美德当作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因而借用汉字“夏”,让学习者领悟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进而激起学习者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而在成语动漫环节,“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两个成语典故能让学习者在形象的动漫里领悟中华民族“诚实”的优良传统品德;课程结尾,利用古诗“慈母手上线,游子身上衣”,使学习者切实地体会到尊老爱幼、尊重家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品德。所以,巧用信息技术,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素材,既能够使德育教学形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主题有所升华,又能够使学生在课后实践的过程中,更容易地接触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巧。
新《课标》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文化財产的一个累积形态,一切科学技术在表现科学研究的时候,都带有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内容、表现特定的人文科学特征,教师要用科学技术所蕴藏的文艺感、历史文化性、道义责任去打动学员的心灵。”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们要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教育所具有的传统人文主义内容,从而激起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探知欲。所以,信息技术教育并非单纯的“信息技术”教育,而是依托传统文化底蕴、发掘人文内容,对中小学生进行精神培养。教师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寻找德育的突破口。
4.挖掘教材,介绍传统节日
信息技术课程中引用的案例通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导入时无法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课堂的教学素材主要来自日常生活,而每逢快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导入阶段讲述即将到来的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使学生知道人们怎么过这个节日,以及传统节日中都有什么习俗。
比如,在端午节,中国南方各地都要划龙舟,而这种风俗也能够和Flash动漫中的“动作补间动画”联系起来。在上课之前,教师播放龙舟比赛的录像,让每个学生看到龙舟是沿直线运动的,然后利用动画补间动画展示出来,这样学员们既熟悉了学习内容,也知道了民族节日的由来,教学效果极大增强。
由于中华民族的节日是历代流传至今的,有着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多元的特征。因此,教师在讲授“网络搜索引擎”的这部分内容时,学员们利用互联网就能了解一些节日。这时,教师可让学生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让每个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这些节日的由来,包括文本、图像、音乐、录像等相关素材,还要收集有关这些节日的风俗习惯、相关诗歌等,并存储在每个学生自己建立的文件夹中。收集资源的主要目的是使每个学生在搜索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并真正运用,然后再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搜索到的信息互相交换、互相补充,最后实现所有学生都对传统节日有所了解的目的。
5.利用特色资源平台,促进传统文化全面融入
利用传统文化特色资源平台引导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可提升教师在传统文化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课后个性化辅导等方面的素养,打造“随时随地随需”的终身教育平台。教师可实时从平台中获取满足课程需要的各种类、各形式、各载体的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对课堂中的重难点内容,运用图片、音乐、动画、电影等各种多媒体形式进行丰富补充,实现直观形象的教学。利用传统文化特色资源平台开辟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能创新教学体制,培养学生多元化获取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的能力,能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处世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利用传统文化特色资源平台探索学生自主化、终身化学习模式,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便捷的传统文化资源获取服务。学生自主利用特色资源平台,学习和掌握兴趣内容,推动学生利用自由时间学习和探究传统文化,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构建良好的信息环境。利用传统文化特色资源平台形成覆盖全地域的教育网络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构建传统文化特色资源平台,最终实现数字化远程传统文化课堂,为偏远、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和学校提供多媒体远程教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教育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计算机技术是日益发展的新兴技术,因此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应该具有先进性和引导性。同时信息技术的教育也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孕育。身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时时注意中国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也要学会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结合传统文化进行教育,给学生以科技的引导、人文的滋养,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日益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而重新流行开来。
参考文献:
[1] 徐晗《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问题研究》,《美术教育研究》 2019年第16期。
[2] 于华忠《传统与新兴相得益彰——融中国传统文化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研究》,《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年第4期。
[3] 成祖秀《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以家园共育为主要方式》,《动漫界(幼教365)》2021年。
[4] 林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课例研究》,《中学课程资源》2020年第2期。
[5] 马晓燕《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信息化课堂——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为例》,《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9年第1Z期。
[6] 李秀亭《信息技术课堂应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