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读赏实践彰显人性理念

2022-06-01张雨秋

民族文汇 2022年21期
关键词:高校

张雨秋

摘 要:读赏实践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既强调读法,也强调鉴赏方法。外国文学作品随着国家、社会历史环境与人文风俗等不同,在文学主题的表达上也具有较大差异。高校文学教学工作中,如何通过读赏实践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外国文学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点,还需要教学人员在鉴赏方法指导、阅读角度讲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读赏实践的角度上,对文学教学工作进行不同角度探究,旨在通过相关研究成果促使文学教学彰显任人性理念。

关键词:高校;文学教学;读赏实践

引言

外国文学属于高校中文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外国文学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理论教化的倾向,即重视理论层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学术视角上归类外国文学、探究外国文学。该种教学模式忽视了文学艺术的鉴赏视角,学术界对于“文学”的定义目前还存在一定争议,在教学角度上可理解为人类反映客观世界、情感、理念、思想的一种文字作品。英国教育理论经典著作《教育论》中谈到,教育的储备应是指导人们如何生活,教学方法也在于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对于文学主题、艺术派别多样的外国文学,仅从客观的学术分析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指导,难免影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自主赏析能力提高,并且也容易造成文学研究趋向于同质化的情况。读赏实践的方式可以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个体的情感差异、思维差异与鉴赏视角差异等,丰富不同层面的外国文学艺术解读,这也是文学教学彰显人性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基于文学史实施作品研究指导

文学艺术在不同时代与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其主题思想与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也具有较大差异。通过文学发展史的脉络阐释与讲解,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环境,使其从根源探究角度分析文学作品诞生原因。外国文学发展史具有代表性的专题内容较多,如文艺复兴,这一阶段的文学作品大都体现出浪漫、朦胧的特点,文学作品的主题倾向于爱情、道德、友谊等方面的表达。与文艺复兴阶段不同的启蒙文学活动,则更多倾向于社会制度的反思与探究。另外,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期间内兴起的现实主义文学,其文学特征与艺术特点与后续的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明显差异。外国文学史在不同时代与社会运动中,其所描绘的文学主题思想往往具有较大差异,通过阶段式文学作品探究的方式,可以带领学生从时代背景与社会发展环境中构建文学鉴赏的“世界观”,进而为后续的外国文学读赏实践活动做好相应的理论支撑。[1]

二、基于人文精神开展文学教学

在《现代德国文化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这一行为并非只是简单的文化传承行为,而是在于人类心灵上的教化。所谓的“人类心灵上的教化”可理解为人文精神教育。外国文学种类繁多的作品中,不乏人民反抗、宣扬抗争精神的作品,这些文学作品的内涵上都体现出“人”这一自我精神。在读赏实践的人性化教学转变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文学作品的人文属性解读,通过人性惡、人性善、自我、本我、真我等方面人性探究,使学生能够从文学阅读与文学艺术赏析中体会读与赏的趣味。在人文精神的文学教学工作上,教师可先从作者的生平境遇进行引入,带领学生从旁观者的视角上审视作者的生平境遇,再连同作品特点进行文学视角上的艺术探究与人性光辉思考等活动。比如,莫里哀的生平较长一段时间内郁郁不得志,为了实现个人理想而放弃成为富商,后续虽然历经入狱等遭遇,但其最终通过自身的勤奋和勇于和命运抗争的精神,成为了一代戏剧大师;狄更斯在早年的创作生涯中,也经历较多困境,对其后续的作品也产生较大影响。狄更斯的作品大都从小人物的遭遇、视角出发,用以反映人性、社会环境与自我追求等;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一生,都主张道德救世,这一理念既“固执”,也“幼稚”,这也是其作品富含人性的原因之一。[2]

这些文学巨匠的精神追求以及对社会历史环境的反思,在文学教学工作中可拟定相应的教学专题,通过作者生平讲述与作品赏读指导的方式,使学生可以连同文学史学习、作者生平概况了解与文学艺术赏析的整合视角上,体会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比如,在《安娜·卡列尼娜》的作品赏读中,教师可带领学生从作品中的不同主人公视角上进行评价,并引入现代爱情观念的问题。部分学生在该部作品的阅读中,会认为安娜的所作所为并不符合现代婚姻观念,指责安娜为了实现个人的幸福而背叛家庭。教师对于该种赏析视角,可导入新的观点,如“一个人坚守无爱的婚姻是否合理?”。在引入新的观点基础上,带领学生往更深层次的文学主题与人性追求出发,结合文学赏读反观现代社会的爱情观念与婚姻观念。随后,再带领学生从作者的创作角度与社会历史环境出发,思考“安娜”所处的时代背景,最终从人性的思考角度上品读这一作品的人文思想、叙述特点与文学表现形式等。

三、改革成绩评定方式

赏读实践在外国文学的品读和学习中,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阅读基础。学生对于外国文学的学习积极性与阅读兴趣都影响到阅读基础的积累,在贯彻人性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教师应从不同环节帮助学生积累阅读基础,并在后续的成绩评定方式中进行改革,以此通过制度保障的方式彰显人性理念。

首先,教师在开展文学教学之前,应制定相应的阅读数目,使学生能够按照数目的内容进行重点外国文学知识积累。虽然从文学鉴赏的自主性出发,学生对于外国文学的阅读兴趣应给予相应的重视,但是为了更好提升学生对外国文学的赏读水平,必要的文学书目积累是必要的。在设置数目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与教学目标等,合理引入阅读书目。

其次,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赏读实践这一教学模式的本身主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并且文学作品的品读、奖赏、思考等都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在后续的文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在文学鉴赏指导与阅读方法指导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其能够结合教学指导内容自主探究外国文学。

结语

综上,在当前高校的外国文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还应注重人性理念的不同实施途径拓展,在为学生做好赏读实践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拟定完整的文学教学模式,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高建华. 高校外国文学教学中思政教育理念的探讨[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10):3.

[2] 王惠.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外国文学教学困境与改革探索[J].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3FEEDAA8-1D6A-4998-90E7-C874607A3D30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