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的探讨
2022-06-01张旭文
张旭文
摘 要:我国历史发展悠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巨变。科技快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人们逐渐遗忘了民族文化在时代发展中的起到的重要作用,忽视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对促进学生思想进步,培养学生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语文学科的语言性和人文性特点决定在教学中教师要融入民族文化,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高中语文;民族文化;融合策略
引言
语文学科在教育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和引导作用。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以不同的形式记录并保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史上。高中语文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融入民族文化,引导学生学习和吸收优秀的民族文化,形成正确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民族归属感。面对外来思想的侵略,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与民族文化的结合中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立足语文教材,发掘民族文化元素
民族文化的内容十分宽泛,是一个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特点的物质、精神文化的总和。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也是本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所在。物质文化包括饮食、衣着等,精神文化包括语言、文学、艺术、节日等。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在学习和鉴赏民族文化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感受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
比如在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翻译》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李煜的《虞美人》时,教师着重为学生介绍了李煜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的背景故事。李煜的作品虞美人也算是李煜的一首绝命词了。李煜读完虞美人这首诗词才短短的两三天,就被宋太宗知道了。宋太宗知道以后,就派人把李煜给毒死了。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走进李煜的人生,了解他在创作时的所思所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分析古诗的大意,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教师从民族文化角度引导学生把握《虞美人》的情感基调,从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经历中感受严明君主和治理国家的正确策略。
学生从教师介绍的背景中了解到李煜在创作这首虞美人诗词时候,是被俘虏在宋朝以后的第三年的正月时的一个月夜里,夜晚时的李煜,非常思念自己在故国时那豪华奢侈的贵族般的生活,而对眼前牢里囚徒的生活很是愤恨,然后就写了虞美人这首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李煜这一生沉迷温柔乡,不顾朝政,最后沦为阶下囚。被囚禁的生活与他之前的奢华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从李煜写的这首虞美人的诗词句子中,可以看出李煜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宋太宗害怕李煜会有造反的心思,因此下令结束了他的生命[1]。
二、丰富教学形式,巧妙植入民族文化
在常规高中语文教学中,因为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内容,忽视了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作用,忽视了正确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关注教学方式的转换,借助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将民族文化更好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比如在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十四课《荷塘月色》教学中,常规教学思路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重要句子,鉴赏文章的意境,分析朱自清的思想情感。在民族文化渗透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文章的延伸。教师可以围绕“荷花”主题,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梦之旅合唱组合演唱的《荷花颂》和王思思演唱的《荷花盏》,并且让学生观看视频,从两首歌的歌词与朱自清描写的荷塘景色进行对比,感受不同的人面对荷塘美景产生的不同感情和心态。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其他与荷花有关的文章和诗句。比如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再比如北宋周邦彦的《苏幕遮 燎沉香》中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让学生在吟诵诗词中感受荷花的品质与美好。教师还可以引出周敦颐的《爱莲说》,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赏析作者的品质和心境。
三、结合文字语言,加强民族文化渗透
文字和语言都是记载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形式,通过阅读和学习文字语言,学生可以了解到在某个时期或者情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背景,感受时代的变化。我国的民族文化中包含着不同时代和地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场景,记录着人们的思想情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教材引导学生穿越时空,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2]。
比如在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三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边城》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节选内容了解到边城人们庆祝端午节的盛况。沈从文在文章中描写了大量的风俗和景物,塑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教师以端午节为主题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端午节风俗的相关内容,对比现代生活中的端午节庆祝方式,思考我们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丢失了什么。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介绍云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庆祝端午节的方式,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当地少数民族的特色服饰和庆祝特色。其中佩戴红绳的习俗与现代人佩戴五彩线都有着美好的寓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植于民族文化精神内涵,融合语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了解民族文化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分析语文知识中的民族文化过程中吸收優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
参考文献
[1]邹金晶.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J].散文百家(理论),2020(02):191-192.
[2]宋琪.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33):10.0527410D-4BF3-4E9E-A6CA-20EB71C7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