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德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策略
2022-06-01买琳燕何嘉晖
买琳燕 何嘉晖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在國际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就在于其变革性和创新性,“塑造未来:卓越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计划”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该计划包括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质量和同等性,从传统工艺到未来技术,适应工业4.0时代,在合作网络中取得更多成就,增强创新思维,让实践能力与理论学习内容理想互补等六个方面,具有创新性、行业性、灵活性和数字化等特征。德国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通过开发课程等提升职业教育的同等性,基于行业企业需求开发创新服务,塑造数字化变革并挖掘其潜力,建设新型培训学院等深化产学研合作内涵,综合提升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以及探索混合教育模式等策略,打造德国面向未来发展、具有吸引力的职业教育。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创新;课程开发;数字化;产学研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5-0085-05
为应对数字化、新技术、全球化和人口发展趋势等因素带来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重大变化,与时俱进地提高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质量以确保其对入学青年和企业的吸引力,德国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改革创新,近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做法就是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简称联邦教研部)发起的“塑造未来:卓越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计划”(Shaping the Future-Innovations for Excell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简称InnoVET计划)[1]。通过InnoVET计划的实施,德国采取一种竞争的方式,将适应时代需求的改革创新策略上升为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
一、德国InnoVET计划的六大目标
InnoVET计划是德国联邦政府国家培训策略的一部分,旨在创新职业教育与培训,开发与其他学历教育项目相当、在就业市场上被广泛接受、具有吸引力的高质量职业培训。为此,联邦教研部面向社会征集具有创新性的职业教育项目提案。经过概念征集、初步遴选、第二轮遴选等,对176个提案进行初筛,最终确定了17个项目,在4年内计划投资8 200万欧元(约6.42亿人民币),以发展和推广这些职业培训创新项目。
InnoVET计划设立了诸如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质量和同等性,从传统工艺到未来技术,适应工业4.0时代,在合作网络中取得更多成就,增强新思维,让实践能力与理论学习内容理想互补等六个方面的目标。具体包括: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质量和同等性;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招聘和培训未来的专家、管理人员和企业接班人;扩大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形成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的高质量体系;针对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特别是德国国家资历框架(Der Deutschen Qualifikations-rahmen,简称DQR)5级以上部分开发基于企业需求的创新服务,并提供激励举措促进青年参与职业培训;通过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将大学、研究机构的知识和新发展转移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业务实践中;及时将新的技术发展如人工智能纳入职业培训,并为职业培训制定相应和合适的资格概念。同时,根据目标设立了六大项目群组[2](见表1),包括创造同等性、强化行业性、塑造数字化变革、扩大产学研合作、提高培训质量以及测试混合教育模式等,每个项目又相应归属于2~4个群组。
二、德国InnoVET计划的基本特征
根据项目群组及项目内容,InnoVET计划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面向未来和职业社会,具体表现在创新性、行业性、灵活性和数字化等四个方面。
(一)创新性
InnoVET计划的创新性贯穿始终,从计划目标对创新性的主旨明晰,到内容的新颖与个性化,再到测试方式的混合多元等,均反映了德国联邦政府对塑造适应未来发展的职业教育的重视。为使职业培训理念处于最前沿,项目创意支持多样性且没有限制,从人工智能到系统网络以及微米和纳米技术,项目为学生和从业者提供了高质量和有吸引力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格[3]。
(二)行业性
InnoVET计划除了项目内容上与行业企业的直接相关和对接,17个项目中有9个项目是基于行业需求开发服务,解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人才流失、熟练工人短缺等困境,同时计划的行业性还突出表现在针对国家资历框架5级以上的项目服务,即无缝对接相应行业甚至是具体的岗位(见表2)。多个项目发起了广泛的社会行业合作,推动了中小企业及行业协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通过合作培养的高质量技能人才来支撑德国产业的未来发展。
(三)灵活性
InnoVET计划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项目的灵活适应性、课程模块组合的灵活方式,以及课程学习的灵活选择上。17个入选项目特色鲜明,针对特定群体、专业、行业、地域及国家资历框架5~7级开发并测试新的高质量职业教育课程或继续教育课程。职业技能与理论内容的结合,线下教学与线上学习的融合,个性化学习内容的打造,不同学习场所之间的协作及学分转换系统和学习成果记录系统的开发,均增强了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灵活适应性。如基于DQR-5平台、面向工业4.0的灵活培训项目课程作为跨教育领域联合开发的融合教育,使职业培训与大学课程间的互相转换变得更容易。课程设计让商务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够灵活地获得资格,他们除了提升自身岗位的知识与能力,也可选择学习与其他岗位相关的知识。如商务人员除了学习企业资源规划课程,也可以学习为商务人员设计的机电知识课程;技术人员除了学习物联网或机器人技术方面的课程,也可以学习工商管理课程。此外,商务人员与技术人员可以共同参与运营能力发展和项目管理的课程,培训包括200小时面授和200小时数字媒体支持的个性化自学等。
(四)数字化
InnoVET计划的数字化主要体现在项目内容打造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将人工智能知识引入职业教育课堂以及推进数字化及人工智能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等。如为了使职业院校教师、进修机构教师和中小企业内部培训师更好地适应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化,运用数字媒体的个性化学习项目、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向他们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项目学习数字媒体教学法,受训人员能够利用数字媒体搭建个性化学习环境,为学生创建个性化学习课程,创造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学习机会。受训人员将按照指导员制定的学习路径设计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具备技术支持、互动的在线学习环境中进行个性化学习,获得满足个人需求的知识和合适的学习策略。
三、德国InnoVET计划的创新发展策略
以InnoVET计划为例。德国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策略主要是通过系列的创新性项目来探索的,通过开发课程等措施提升职业教育的同等性,基于行业企业需求开发创新服务,塑造数字化变革并挖掘其潜力,建设新型培训学院等深化产学研合作内涵,综合提升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及探索混合教育模式等策略,打造德国面向未来发展、具有吸引力的职业教育。
(一)采取开发课程等措施提升职业教育的同等性
提升职业教育的同等性,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本次计划的主要目标。“创造同等性”群组是拥有项目数量最多的一组,共有13项。其中,手工业专业化与网络化、以化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路径和优秀手工艺资格项目较有代表性,主要举措包括开发与大学学历教育水平相当的高质量高级职业教育课程;开创灵活的教育路径,为学员提供获取本科学位或双学位的选项;在职业教育中创设遵循大学等级制度的学位。
教育路径项目主要应对化工和制药行业面临的挑战,如缺少熟练技工、技工与岗位要求不匹配等,通过3个子项目的针对性策略,强调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的同等性。子项目1为“扶持策略”,主要针对能力较弱的学员开发循序渐进的培训模式,帮助他们开始接受职业培训。通过两年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学员可成为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专家。子项目2为“学术培训联盟”,主要针对能力较强的学员开发灵活的教育路径。学员先接受12个月的基础水平IT专家培训和学习,随后在以下3条路径中选择1条:继续完成应用程序开发或系统集成的IT专家专业培训;继续攻读本科学位;或同时选择以上两条路径,通过完成IHK(Industrie-und Handelskammer,工商业联合会)结业考试及本科课程获得双学位。子项目3针对企业培训师资开发资格培训,使他们具有培训不同类型学习者的能力,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工人。完成培训将获得IHK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和社会上具有与学术教育一致的流通性和认可度。
手工业专业化与网络化项目的课程模块可以根据需要和时间灵活完成,或与其他课程结合以获得学士资格。参加DQR7级高级培训需具有DQR6级的学位,通过培训可成为硕士级别的专家,有资格规划和执行更复杂的建设和扩建项目,能够领导施工现场的跨学科团队。计划将在所涉及的手工业商会中设立考试委员会,并颁布相关全国高级培训考试条例。
优秀手工艺资格项目开发了DQR 5~7级的“智能建筑技术和系统网络”高级培训课程,并包含“企业间培训+”的综合实践。当地手工业协会与大学开发和讲授课程的附加模块,以期学员可以在大学学习专业技能,并促进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之间的交流。项目颁发的学位遵循大学的等级制度,并与国际接轨。此外,该项目还打造了具有学习管理系统的在线学习环境。课程灵活的混合教育模式使职业和学术教育与能源、电气工程、IT、智能生活和智能家居的最新发展紧密对接。
(二)基于行业企业需求开发创新服务
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经常面临人才流失、熟练工人短缺等困境,同时技术进步及技术革新令岗位要求更新变化快,使招聘合适的职工变得更具挑战性。为此,面向未来的创新型职业培训、促进农业与工程机械技术和灵活的数字化实验性继续教育项目基于企业需求开发创新服务,如为行业设立附加资格证书和高阶的资格认证,通过分析和监测行业变化调整岗位技能要求,开启新的资格认证程序,规范转行人员的准入以及为从业人员研发行业学习平台等。
创新型职业培训项目的具体举措包括开发、测试、评估基于DQR5级开发的继续教育“衔接资格”,帮助学员做出与企业特定需求对接的个性化学习和职业规划;为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设立附加资格证书,如工业清洁技术人员资格;为化学家、药剂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设立DQR5~7级的资格认证;研发数字化能力测量程序,帮助学员对学习内容及获取的能力进行自我评估;设计并测试将技术创新转化为业务实践的培训课程。再如LBT项目通过分析农业和工程机械行业工作流程、市场和相关活动来确定技能资格要求,修改职业概念,设计职业培训的选项,开发DQR 4~7级的创新模块教育课程,并开启新的资格认证程序。此外,项目还建立了职业监测,帮助将职场的变化更快地带入职业培训。为了测试教育模式,项目还发起了大学、制造商、中小企业、教育机构、社会合作伙伴和行业组织之间的广泛合作。(三)塑造数字化变革并挖掘其潜力
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加速发展,对劳动和就业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将催生新的岗位并推动许多职业的现代化。为及时将新的技术纳入职业培训,帮助学员参与到数字化发展中,基于DQR-5平台、面向工业4.0的灵活培训将人工智能引入职业教育,通过运用数字媒体的个性化学习实现结构性变革项目,将工业4.0和人工智能知识融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相关资格证书及附加资格证书,并利用数字媒体及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个性化线上培训和继续教育。将人工智能引入职业教育项目的中心任务是确定哪些人工智能教学内容与职业教育相关,然后打造数字化学习模塊。计划将开设人工智能系统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软件工程以及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模块,研发人工智能支持的个性化学习软件,并设计3个新的可独立进行的期末考试。此外,项目将为完成考试和获得职业培训技能者开发一种“货币”,使其完成考试获得的学分更容易转入更高层次学位的使用。
(四)建设新型培训学院等深化产学研合作内涵
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衔接,还能将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知识和新发展及时转移到企业的业务实践中。在技术高速发展、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的今天,低层次、流于形式的产学研合作难以满足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需求。为此,东巴伐利亚州职业教育和培训联盟项目、东威斯特法伦—利普地区教育桥梁项目及微米纳米技术职业培训项目通过构建教育联盟及合作网络共享教育设施,利用数字化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合作建设新型培训学院、向企业提供咨询与培训等途径深化产学研合作。
为提供适应企业需求的微米纳米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产学研合作打造有吸引力的微米纳米技术职业培训项目,打造跨区域、去中心化、开放式的高科技职业培训学院,构建由企业、院校及研究机构组成的合作网络,并开发支持学院运行的数字学习平台。项目开发的跨学科培训模块既可以作为附加资格证书的课程,也可融入新的或现有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中。模块可以基于个人资格要求及模块化原则进行调整,包含以下要点:具有动态的技术模块,回应学科中的技术进步;提高现有继续教育质量,帮助专家和管理人员保持就业能力;调整职业资格,扩大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范围;强化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培训负责人的适应能力。此外,项目还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与培训,帮助企业提升培养技术人员的能力。
(五)综合提升培训质量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是提升其同等性的重要前提。与此同时,技术进步使岗位要求发生变化,从业人员需要掌握更进阶的职业技能。因此,与劳动就业联系密切的职业教育有必要同步提升质量,并纳入与时俱进和面向未来的内容。为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含金量”,卓越电力移动职业培训、重新思考职业生涯及优质资历证书项目测试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纳入混合式学习元素,融入数字化学习内容,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开发工具辅助更新课程内容以及打造附加的综合性能力提升课程。重新思考职业生涯项目的具体举措,包括与合作伙伴建立区域性的职业能力培训中心,优化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管理流程,并引入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营销形式;设计各种职业培训模式并在区域性教育市场上测试,使它们得到进一步的阐述、应用和确立;在农村地区进行参与职业培训的理念宣传;使用勃兰登堡州学校云解决方案、数字工具和虚拟培训室,使学员可以不受地点限制的学习,用更短的时间获得晋升和附加资格;对教学和培训人员进行如何开展数字化教学的培训等。
(六)探索混合教育模式
通過职业教育培养的学员时常面临技能较熟练但理论基础薄弱导致技术应用能力不强的困境。开发混合教育模式有利于联结实训与学习,能够让实践能力与理论学习内容较理想地互补,从而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此,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的学与训融合项目开发以理论内容为基础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将大学的理论课程内容整合到职业培训课程中;而混合式培训课程的质量保障项目则侧重于研发管理系统,保障混合式培训课程的质量与效率。
混合教育模式融合了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的优势,涉及职业院校、大学和企业等场所。目前,由于职业和学历教育有其自身的法律法规、功能逻辑和文化,有着不同的质量保障方法和程序,且基本上相互独立。为此,质量保障项目希望为混合教育模式开发全面的质量管理系统。项目为三维质量管理系统开发工具,监管职业院校、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课程衔接减少内容重复,促进学员跨领域能力发展,并为学员和考试提供相关建议,从而提高混合教育模式的效率。
从2019年4月德国联邦教研部向社会征集具有创新性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提案,到2020年2月将概念性提案完善为可实施的项目方案,再到经过评估于2020年秋季由职业院校、企业、企业职业培训中心、培训机构、咨询机构和大学等89个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联合对获选项目进行为期48个月的实施测试,若17个评估后的InnoVET计划项目能够通过测试,形成的概念、结构性知识和成果将进一步转移到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德国职业教育在未来世界提升吸引力、竞争实力及地位,助力德国产业转型升级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 Bekanntmachung[EB/OL].(2019-01-08)[2021-07-01].https://www.bmbf.de/foerderungen/bekanntmachung-2217.html.
[2]Bundesministerium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 Die Projekte[EB/OL].[2021-07-02]. https://www.inno-vet.de/innovet/de/die-projekte/die-projekte_node.html.
[3]武兴华.卓越职业培训创新竞赛如何塑造德国未来?[EB/OL].(2020-07-15)[2021-11-03]. https://www.sohu.com/a/407799596_284449.
[4]Bundesministerium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 Liste der zugeordnetenQualifikationen[EB/OL].(2020-08-01)[2021-07-01]. https://www.dqr.de/media/content/2020_
DQR_Liste_der_zugeordneten_Qualifikationen_010820
20.pdf.
(责任编辑:张维佳)
Innov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ermany: Analysis of "Shaping the Future-Innovations for Excell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AI Lin-yan, HE Jia-hui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83, China)
Abstract: The key to maintaining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the world lies in its reform and innovation.“Shaping the future-innovations for excell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s a typical example. The plan includes six aspects: improving the attraction, quality and e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dapting to the industrial 4.0 era from traditional technology to future technology, making more achievements in the cooperation network, enhancing the new thinking, and making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academic learning content complementary. It is innovative, industrial, flexible and digital.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ermany are improving the e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developing courses, developing the innovative services based on the needs of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shap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o excavate its potential, constructing the new typical training colleges to deepe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Cooperation,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explores mixed education modes, to create an attractive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 in Germany.
Key words: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digitization;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