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旅一体化视角下富泉村美丽乡村规划策略研究

2022-05-31毛燕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0006

中国房地产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风貌民居村庄

文/毛燕 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6

引言:

“美丽乡村”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由于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遭遇规划、建设、运营、资金、人才等等方面重重阻力。

以富泉村为载体,挖掘村庄特色资源,通过保护、融入和培育等产业手段,将乡村资源转化为乡村经济;同时提升环境和景观、提升乡村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构建四位一体的乡村运营模式。探索一条环境美;产业美;景观美;设施美;运营美的富泉村美丽乡村建设路径。

1、项目概述

临沂市柏林镇的富泉村,村域面积约为12000 亩;由两个自然村组成,分别为池家寨村和城泉村;全村共有318 户,946 人。其中池家寨共153 户,454 人;城泉村共165 户,492 人;村庄内70%面积为山地;30%为耕地和居民建设用地,属于沂蒙山区普通的村庄;富泉村途经大洼,是蒙山大洼景区门户,百花峪、大洼、钻石小镇和云蒙小镇一同构成了蒙山旅游区内的重要旅游节点。

2、村庄现状及问题

富泉村的自然、人文、物产、气候等资源均处于未开发状态,导致可用资源无端浪费、有用资源过度开发。富泉村存在典型的“三农”问题。首先,村庄老龄化严重,属于空心村,就业以外出打工为主,经济对外依赖性强,自主发展力不足。由于青壮年外流严重,导致村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隐性失业问题明显。其次,受产业调整、规模经济、集约经济等影响,产业结构失衡,小规模粗放型生产紧缺,产量低、价格低等现象明显,同时旅游产业聚焦程度不足,存在零星旅游接待现象。最后,受农民综合素养影响,由于留存人口老龄化严重,住宅扩建、危房加固、风貌改造、人畜不分、粪污处理等能力均不足;道路崎岖泥泞、排水设施不健全、垃圾回收处理系统紧缺、生活排污随意等常见农村问题富泉村同样存在。

3、规划理念

规划整体以自然生态、产业融合、人本宜居、特色休闲为理念对富泉村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政府主导、村民参与,以富泉村整体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保护为前提,依托绿色、人文、品牌、链条化发展等手段打造精致特色农业产业;并通过农旅一体化的产业融合思维,实现农业与旅游产业的契合;通过特色文化的主题化、生态环境的自然化、乡村设施完善化,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通过特色化、差异化、休闲化的旅游产品,构建新型乡村休闲生活方式;最终将富泉村打造成为环境美、景观美、经济美、设施美、运营美的“五美”乡村,成为美丽乡村的齐鲁样板和典范(图1)。

图1 富泉村鸟瞰图

4、农旅一体化视角下富泉村美丽乡村规划措施

4.1 富泉村环境美的规划措施

4.1.1 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开发

通过对富泉村790 公顷村域范围内山、水、林、田、村等资源的梳理,明确各个自然资源要素的保护和开发界限;通过相关上位国土规划、村庄规划及自然资源的开发适应性综合分析,将村域分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的三大管制空间;对于坡度大、生态比较脆弱的山体林区、基本农田等区域设为禁止建设区;对于满足村庄产业发展需求和村民生活需求且没有环境污染、坡度小的区域设为适合建设区。

4.1.2 村庄环境整治措施

村庄环境整治是通过采用蒙山地区当地的建筑材料、本土的农业植物和采用新能源(比如沼气、太阳能等)来提升村庄环境;并融入富泉村的历史文化于建筑外立面和景观小品中,来凸显和提升富泉村的气质(见图1)。

主要环境整治措施如下:村庄入户道路利用当地石材,不规则铺砌;挡土墙延续传统风格、毛石干叉式砌筑;排水渠用干插式毛石自然堆砌,周边种植水草、植被,体现生态自然;在村庄公共空间增加茅草亭、石凳座椅等符合乡村环境的休憩设施;村庄水系采用自然生态驳岸护坡,周边种植水草、花灌木等;以本土果木树种为主,结合花灌木,营造有花有果的乡村自然环境;村庄集中区设置垃圾收集点,严禁村民垃圾私倒乱排,环境卫生设置专员清扫。

4.2 富泉村经济美规划措施

通过对李家石屋、大洼、百花峪等周边村庄的调研和发展模式比较,认为产业是富泉村发展的突破口;需要与周边村庄进行差异化发展,走农旅一体化的发展之路,构建富泉村由“输血体系”向“造血体系”的转变产业体系,实现富泉村产业升级。

结合富泉村实际情况和人口现状,制定“产村一体,一区一业”的产业发展战略。并结合村民聚集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形成“两轴四组团”的产业空间体系。

4.2.1 四大产业组团:通过组团化发展,实现一区一业

(1)池家寨北组团:形成一二三产融合示范组团,以一产养殖业和二产加工业,和凸显沂蒙当地的民俗文化旅游业的三产为主;

(2)池家寨南组团:耕地比较集中,一产以花生等特色有机种植为主,并结合林果业开展农业采摘旅游;

(3)城泉东组团:村庄比较集中,而且民居保护良好,适合开展家庭农庄和沂蒙山区特色的农业手工坊业;

(4)城泉西组团:靠近大洼,可以服务于艺术写生的游客,形成艺术写生群落,发展乡村文创产业。

4.2.2 产业发展轴:通过两轴串联,实现组团互动

(1)特色产业发展轴;

(2)特色旅游发展轴。

4.3 富泉村景观美规划措施

4.3.1 自然景观整治规划

富泉村自然景观的规划和提升主要通过对山景、水景、林地、农田、村庄和风景道等六个方面进行。最终将富泉村打造成为山水相依,林田相映,绿廊相连,村景相融,彰显蒙山特色的生态、自然和美丽的山村。

(1)山景:以自然山体为背景,保护山体自然风貌,通过由近及远的景观手段,将农田、村庄、森林、山体,形成层层递进和错落有致的景观,凸显山的伟岸景观;

(2)水景:富泉村的水景主要是农业的渠道景观和小型坑塘的点缀式布置为主,通过将农业生产和旅游景观融合的理念来利用、提升水景,形成山水相依的富泉特色;

(3)风景道:规划中通过将农业生产道、绿色景观道、生态廊道三位一体,形成绿廊相连的廊道景观;

(4)田景:富泉村的田以斑块状分布,是彰显乡村特色的重要景观载体,通过种植不同花期的经济作物,打造四季分明,花果飘香的农业景观;

(5)林景:林地占富泉村总村庄面积的70%,且以落叶林为主,在保护林地中,可以适当的改变林相,形成常绿点缀,林田相映的景观。

村景:以蒙山元素为核心,以富泉村历史文化为特色,以自然为基底,以便于村民生活生产为主要功能,将村庄打造成自然与人文相辉,村景相融的沂蒙山村。

4.3.2 风貌特色保护规划

为满足富泉村的旅游,形成农旅一体化,对富泉村的风貌需要进行整体保护和规划。根据不同空间的景观风貌进行梳理,并通过与文化主题、功能相结合,形成六大风貌区:山林生态涵养区、综合旅游服务区、池家寨南农田景观区、城泉东手工坊区、城泉西传统村落风貌区和遗址旅游区。

对各大风貌区的不同模块采用针对性提升手段。限于篇幅,此处仅列示综合旅游服务区保护措施。对地域文化分析研究加以提炼,使用生态材料,建筑高度不宜过高,控制在四层12 米以内,采用组团式布局。在设计手法上应尊重地域特色、体现自然生态。绿化部分利用游步道开敞空间营造绿色生态环境与绿化景观,主要以果木为主要绿化树种,临近水面区域游步道要加强湿地景观营造。水系空间景观建筑应不高于2 层6 米以内,景观应保护水环境,适当设计休闲节点或凸出水面的平台,以供游人欣赏和摄影,注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行车路和步行路要兼顾外部道路交通快速通行需求与游览需求,优先选择当地生态材质作为路面铺装材质。设施采用天然木材结合石材,注重功能与环保并重,造型简洁美观,禁止使用不锈钢、铝合金、亚克力等新型材料。

4.3.3 民居景观化提升规划

传统民居它既保留了村庄的传统特色及历史脉络更留住了生活的记忆,为旅游接待提供休闲体验农耕文化的场所。富泉村除了自然风貌以外,最大的特色就是民居,从原生态的干插式民居到六七十年代的半砖半石到现代简约风格民居,构成了富泉村独特的民居景观;因此本次民居景观化提升是重点内容之一,并坚持如下原则:

其一,对富泉村整体保护、就地改造,民居改造坚持保护优先,杜绝大拆大建,结合建筑现状特性进行就地改造。

其二,局部保留、功能置换,划定传统村庄范围,保留传统建筑形式,进行修缮加固,内部功能植入旅游业态。

其三,重点修缮,点线相连,沿着主要的风景道、绿道和廊道,对利于凸显景观特色的民居进行重点修缮,统一风貌。

通过对富泉村民居的实际分布情况和实际风貌特点,提出了六大提升路径:

(1)保护路径:对于具有艺术价值的传统村落,以保护为主,只对房屋结构加固,内部微改,外部保留的原貌;

(2)保留路径:干插式建筑是富泉村的特色,房屋结构稳定,以保留特色,彰显艺术为主;

(3)重建路径:对于没有修缮价值的少部分民居,以拆除重建为好;

(4)改善路径:对于仍有村民居住的八十年代左右房屋,以屋面换色,庭院景观提升为主;

(5)整饬路径:九十年代房屋为本次修缮的重点,由于结构性好,可塑性强,可以形成特色的风貌;

(6)拆除路径:对于影响富泉村景观的,且不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的小型牲口棚和旱厕等临建予以拆除。

通过对村庄民居系统的梳理,本次民居提升主要工作内容是,扩建功能用房,增加洗浴、卫生间等设施,同时利用粪便及生活垃圾作为沼气原料以及太阳能热水器开发清洁能源,解决民居旅游接待的需要。

村民可将改造后的民居(图2)出租给从事艺术创作和养生度假的人士,房屋作为从事旅游服务的资本,以休闲接待为主要功能。既解决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图2 改造后民居立面图

4.4 富泉村设施美规划措施

4.4.1 基础设施规划

富泉村通过组团布局、重点集中的方式来布局基础设施。

重点对给水、污水、雨水、电力、电信、能源和热力等七大基础设施工程进行了系统化提升。

4.4.2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也是制约富泉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因素之一;本次规划充分考虑村民生活的服务设施诉求,对幼儿园、村委会、文化活动中心、邮局等村民日常生活设施进行了提升;同时也考虑游客的旅游诉求,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诉求,对游客服务中心、医务室、公共厕所、停车场等设施进行了设计。

5、农旅一体化视角下富泉村美丽乡村运营措施

美丽乡村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乡村运营,本次规划构建了政府政策扶持、绿维智力支持、社会资金支持、村民积极参与的乡村运营模型;构建蒙山富泉山居旅游有限公司平台,处理好政府、村民、投资者和智库四方利益,实现富泉村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本文以富泉村为例,立足农旅一体化背景,梳理美丽乡村规划编制要点及实施方案。在乡村规划和实施中,需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特色及优势资源,以产业发展为乡村经济突破口,以环境、景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为提升重点,以乡村运营为核心,探索一条富泉村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风貌民居村庄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我的小村庄
包裹的一切
村庄,你好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