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ET/CT结合血清CEA、VEGF诊断胃癌的价值

2022-05-31侯先存张研菊许雪宁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灵敏性淋巴结胃癌

侯先存,周 青,刘 莉,张研菊,许雪宁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江苏 徐州 221004

胃癌死亡率一直居于高位且是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胃癌早期症状隐匿,确诊时已多为中晚期。病理学检查是临床肿瘤疾病诊断的传统方法,但该方法具有创伤性,患者不易接受[1]。故而,探寻胃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和分子标志物对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重大。影像学是临床检查的重要方法,其中计算机断层扫描(CT)已被证实具有肯定的临床价值,但无法对转移灶和病灶的本身性质进行判断。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PET/CT)将PET代谢影像和CT解剖影像有效融合,提高了诊断效果。实验室血清标志物是诊断癌症的重要指标,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被证实与多种恶性肿瘤具有相关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具有调节成熟淋巴管的生理功能和胚胎组织淋巴管生成的作用,进而参与和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转移[2,3]。故而,本研究探讨了PET/CT结合血清CEA、VEGF诊断胃癌的价值,旨在为临床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提供数据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疑似胃癌患者10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50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2.50±9.93)岁;体质量指数19.20~23.50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1.50±1.40)kg/m2。纳入标准:年龄超过18周岁患者;纳入研究前未行放化疗等治疗。排除标准:胃转移瘤;未明确诊断者。本次研究均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使用我院飞利浦PET/CT(型号ASU800)设备及加速器,静息状态下注射5.55 MBq/kg的18F-FDG,1 h暗室静卧并排空膀胱后静息,以股骨中段至颅顶为扫描范围,必要时PET发射扫描、CT平扫双下肢扫描行PET/CT显像;PET发射扫描行3D采集,2 min/床位;CT扫描条件:电流为自动、电压为120 kV、螺距为0.8 mm、球管单圈旋转时间为0.5 s、准直宽度为1.2 mm;延迟显像在常规扫描显像后口服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10 mL,10 min后行PET/CT检查,以自膈顶向下扫描1~2个床位为扫描范围,需覆盖全胃。影像学检查后将PET和CT图像根据OSEM迭代法重建,CT透射扫描数据衰减矫正PET图像,CT机附带软件工作站对CT图像和PET图像融合。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EA、VEGF,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有限公司相关试剂盒,试剂盒货号20190102。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病理确诊情况

108例疑似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确诊胃癌患者69例,良性病变患者39例。胃癌病理类型中:腺癌48例,印戒细胞癌13例,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癌4例,乳头状腺癌4例;胃癌患者中伴淋巴结转移30例,不伴淋巴结转移39例。良性病变中:浅表性胃炎22例,糜烂性胃炎9例,胃溃疡8例。

2.2 PET/CT诊断胃癌的价值

PET/CT诊断与病理结果Kappa值为0.764(P<0.05),一致性较好。见表1。从表1可知,PET/CT诊断胃癌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51%、89.74%、88.89%、93.85%和81.40%。

表1 PET/CT诊断胃癌的价值

2.3 胃癌伴和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CEA、VEGF比较

胃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CEA和VEGF较高(P<0.05)。见表2。

表2 胃癌伴和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CEA、VEGF比较

2.4 血清CEA、VEGF诊断胃癌伴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EA、VEGF诊断胃癌伴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5和0.739(P<0.05),截断值分别为2.05 ng/mL和4.10 ng/L,灵敏性分别为67.00%和60.00%,特异性分别为81.00%和80.00%。见图1。

2.5 PET/CT结合血清CEA、VEGF诊断胃癌伴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PET/CT结合血清CEA、VEGF诊断胃癌伴淋巴结转移的灵敏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和90.32%,高于PET/CT单独诊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PET/CT结合血清CEA、VEGF诊断胃癌伴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3 讨论

胃癌发病机制较多且复杂,遗传、环境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等因素均可诱发胃癌,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胃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但早期能够给予准确的治疗,可有效延长5年和10年生存率[4-6]。因而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提高治疗效果尤为重要。胃镜活检是传统临床胃癌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操作过程及创伤性而导致患者的接受程度较低,错过早期筛查的时机[7]。

PET/CT具有无创、高灵敏度等特点,是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的分子生物影像技术,可以判断出早期的肿瘤位置以及肿瘤细胞的活跃性,肿瘤的性质判断疼痛,等等,能够在肿瘤尚未恶化的时候,发现微小病灶,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效果和预后判定、随访监测等[8]。有研究[9,10]提示PET/CT可准确划定放疗的肿瘤生物靶区,显示病灶存活肿瘤,不仅可避免遗漏照射,还可避免对周围组织不必要的损伤。本研究中胃癌通过PET/CT诊断展现出较高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PET/CT融合技术的应用不仅可发现胃部异常的F-FDG摄取灶,还可区分胃壁内外病灶及病灶周围受累情况及确定病灶与胃壁的关系,提高胃癌诊断及分期的准确率。

血清标志物检测因其快捷、简便和较高特异性等受到了待检者和临床医师的认可[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胃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CEA和VEGF明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患者;血清CEA、VEGF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血清CEA、VEGF动态检测,对胃癌患者随访期内肿瘤转移和监测十分重要,短期内血清CEA和VEGF异常升高,提示患者出现远端转移可能性大。但血清CEA和VEGF对胃癌患者治疗后的复发、转移判定灵敏度较低,仅60%左右,因此可能无法在早期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PET/CT结合血清CEA、VEGF诊断胃癌伴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显示联合检测诊断胃癌伴淋巴结转移灵敏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和90.32%,均高于PET/CT单独诊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相比,PET/CT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好、图像清晰等特点,PET/CT最大优点是患者接受检查时,只需静脉注射微量的显像剂,便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可以明确脏器、病变组织的解剖学结构,此外有研究[13]提示PET/CT可以从分子水平更加直观地显示病灶组织功能、代谢及肿瘤细胞增殖情况,使临床医生对恶性肿瘤等全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更加准确,且整个检查过程安全、无创伤、无痛苦。因此PET/CT可发现多数亚临床肿瘤病例,再联合与胃癌转移高敏感的血清CEA、VEGF指标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进而提高诊断的灵敏性,临床价值更高。但也有研究提示单纯的PET/CT仍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微小淋巴结转移的检出仍有限,可能是由于原发灶离淋巴结转移灶距离较近,无法在原发灶图像上区分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或黏液腺癌,淋巴结转移灶一般代谢不高而无法在早期发现[14,15]。

综上所述,PET/CT诊断胃癌有较好的价值,其结合CEA、VEGF诊断胃癌伴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灵敏性淋巴结胃癌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UBE2C基因沉默表达对人胃癌AGS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基于继电保护状态分析的电网故障诊断
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研究
血清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