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麻醉在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2022-05-31樊军晓

医药与保健 2022年5期
关键词:疝囊动脉血饱和度

樊军晓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麻醉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小儿疝气从外形上看局部会出现一个鼓包,对患儿消化系统影响较大,还会导致情绪不稳﹑乏力﹑免疫力下降﹑疼痛﹑腹胀等。疝囊高位结扎术可改善腹股沟管壁损伤,有效修复腹股沟管前壁﹑后壁等薄弱﹑损伤部位,避免复发。但是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麻醉问题也是国际较难掌握的,需考虑手术内容﹑患儿体质﹑麻醉药物机理等。腰方肌阻滞(QLB)是近年国内临床逐步开展的一种区域性阻滞方式,其在多种腹部手术中的辅助镇痛与镇静效果已得到初步肯定。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84例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QLB麻醉的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处理的84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8岁,平均(5.27±1.14)岁;ASA分级:Ⅰ级32例,Ⅱ级1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7岁,平均(5.18±1.06)岁;ASA分级:Ⅰ级31例,Ⅱ级11例。两组患儿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经触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单侧腹股沟斜疝;②符合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指征;③年龄在2~8岁;④ASA分级在Ⅰ级和Ⅱ级。

排除标准:①穿刺感染者;②皮肤缺损者;③合并外周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问题者;④伴严重先天性疾病及脏器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操作。对患儿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01 mg/kg,用咪达唑仑(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872,规格:1 mL∶1 mg)(0.1 mg/kg)和丙泊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842,规格:20 mL∶200 mg)(2 mg/kg)做麻醉诱导;观察患儿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若稳定,在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继续让患儿吸入浓度为3%的七氟烷(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72,规格:120 mL),并静脉推注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2,规格:2 mL∶100 μg)0.2 μg/kg,维持麻醉。

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QLB麻醉。患儿取侧卧位,消毒穿刺部位,调整好超声仪探头,在超声引导下找出腰方肌后缘,将探针向下倾斜穿刺,针尖在腰方肌前外侧和腹横筋膜交界处,单侧注射浓度为0.25%的罗哌卡因(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107,规格:10 mL:100 mg)0.5 mL/kg。

1.3 观察指标

(1)麻醉相关指标:主要记录手术平均时间﹑麻醉平均时间。(2)生命体征:统计患儿麻醉前﹑麻醉后15 min呼吸频次﹑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心率。(3)术后镇痛效果:以面部表情评分法(FLACC)为评价工具,评估两组患儿术后12 h﹑24 h的疼痛状况,FLACC包括面部表情﹑腿部活动及哭闹等5个项目,各项计分0~2分,总分10分,得分与患儿疼痛状况呈正向关系。(4)不良反应:记录两组出现的术中知晓﹑应激反应﹑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比较(± s )单位:min

2.2 两组生命体征比较

麻醉前,两组呼吸频次﹑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麻醉后15 min,观察组呼吸频次﹑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麻醉后15 min,对照组呼吸频次﹑动脉血氧饱和度较麻醉前降低,心率较麻醉前升高;观察组呼吸频次﹑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命体征比较(± s )

2.3 两组术后不同时段镇痛评估结果比较

术后12 h﹑24 h,在FLACC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不同时段镇痛评估结果比较(± s )单位:分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与对照组(33.33%)相比,观察组(11.90%)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 论

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手段,若术中疼痛较大﹑时间过长,患儿在术中的稳定性下降,肢体乱动﹑哭喊等会扰乱手术进度,因而需要加强麻醉。全身麻醉虽然能起到镇痛﹑镇静效果,但对生命体征的影响较大。超声引导麻醉能观察患儿腹横肌﹑腹斜肌等具体情况,通过超声回声可准确区分腰方肌内部结构,穿刺针能保持水平操作,针尖位置合理,麻醉药物能正常推入。此外,从超声视角还可观察到麻醉药物在腰方肌中的扩散情况,如扩散是否均匀﹑扩散速度等,麻醉师在手术中对阻滞麻醉可进行具体观察,掌握麻醉剂量,从而维持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

超声引导阻滞麻醉是现代医学较推崇的一种麻醉方式,较适合在腰腹部手术治疗中使用,在高疝囊高位结扎术中使用,能尽快达到麻醉目的,缩短患儿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超声引导阻滞麻醉在手术开始前使用,将麻醉药剂类型﹑穿刺方式等都能计划得更周详,操作过程一气呵成,手术麻醉更有保障。利用超声引导阻滞麻醉可以减少药物剂量,且能真正做到用最少的药剂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患儿在麻醉后的呼吸频次﹑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指标较稳定,麻醉药剂在胸腰筋膜间均匀扩散,筋膜等镇痛效果较好,患儿不会在手术中感受到疼痛或提前醒来。超声引导阻滞麻醉不会影响机体循环﹑呼吸系统等,术中不良反应较少,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更安全。

超声引导下QLB麻醉可延长麻醉效力,手术结束后患儿能尽快苏醒,且术后疼痛感较少,患儿尽快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手术部位愈合;而且利用筋膜﹑肌肉﹑肌肉间隙﹑神经等功能对麻醉进行合理设置,发挥超声回声成像作用,可保障穿刺﹑固定效果,让麻醉药剂顺利推注,减少麻醉药物浪费等情况,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麻醉操作更有技术含量。本研究发现:麻醉后,观察组麻醉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手术及麻醉平均时间更短,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率及呼吸频次)更稳定;且观察组术后12 h﹑24 h FLACC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占比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超声引导下QLB麻醉在疝囊高位结扎患儿中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对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施以超声引导下QLB麻醉,能够在保障术后镇静效果的基础上,有效维持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缩短其手术与麻醉用时,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麻醉有效性与安全性均较理想,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进一步应用。

猜你喜欢

疝囊动脉血饱和度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糖臬之吻
TEP中应用U型缝合法关闭腹股沟直疝假疝囊的效果研究
动脉血与静脉血相互转化的演示方法
急诊患者动脉血与静脉血清血钾的相关性分析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柔情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