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推动清单化贴近式村级监督
2022-05-31李翱伶张燕霞
文 李翱伶 张燕霞
“2020年期间,我们5个人在树堡村3组李子基地务工的工资共6万多元到现在还没付清,我又带病在身,家里正是花钱的时候……”此前,在会理市树堡乡树堡村“流动接访”活动现场,树堡村2组村民秦定付向树堡村监督委员会主任周礼谦反映了这一问题。
活动结束后,市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和周礼谦马上了解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上报,多次上门督促用工单位尽快支付拖欠尾款。截至目前,5个工友被拖欠的工资陆续得到了解决,秦定付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这是会理市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积极主动履职,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
基层治理,清廉为基。2021年来,会理市纪委监委紧盯“小微权力”运行监督,全面规范村级纪检组织建设,完成了全市163个村(社区)纪检组织建设全覆盖。通过“清单式”管理,明确村级监督重点,便于村级纪检干部照单履职;通过“贴近式”监督,着力把监督力量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在回应民生关切中展现监督效能。
紧扣基层实际 开展“清单式”监督
村(社区)集体“三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村级公告公示进行监督督促,是村级纪检组织的监督重点之一。
为更好发挥村级纪检组织贴身监督作用,会理市纪委监委出台《村(社区)纪检组织和村(居)务监督机构日常监督工作办法(试行)》,明确了村级纪检组织、村(居)务监督机构日常监督的“十八式”,清楚解答了“监督什么、如何监督”的难题,让基层监督有章可循。
同时,该市还要求各乡镇(街道)纪(工)委结合村组工作实际,制作《村级纪检组织运行情况自查表》,将村组“三资”管理、村务监督工作等10项内容纳入自查表,每月各村监督委员会根据本村工作完成情况开展自查,并将清单填写后报当地纪委审核。
“这笔购买临时垃圾桶的支出账未收到正规发票,不符合报账规定,不能进行开支。”在日常监督中,该市小黑箐镇白鸡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发现报账凭证不全不规范后,立即要求经办人员到销售地点开具正规发票。
“自查工作开展以来,小黑箐镇各村通过村级监督,发现村务公开不及时、办公用品采购无发票、少数村组干部工作进度缓慢等方面问题10个。”小黑箐镇纪委书记周以汝介绍,除了每月各村监督委员会自查外,镇纪委还定期到各村督查,通过查看账务、公示栏、会议记录等方式了解村级纪检工作开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反馈,并督促指导各村进行整改。
今年以来,通过每月的自查反馈,全市村级纪检组织共发现问题24个,均已完成整改。
聚焦民生关切 推进“贴近式”监督
近期,彰冠镇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正在各村有序开展。该镇大发村监督委员会干部每天都会到工地查看道路建设情况,通过实地查看、向施工方了解情况,确保工程正常有序推进,在今年雨季来临前能如期竣工。
贴近群众、“接地气”,是村级纪检组织发挥作用的一大优势。会理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基层纪检组织的力量,构建起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立体监督格局。
“我们依托村级纪检组织,把监督覆盖到所有的村干部、延伸到群众身边,积极把发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163名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熟悉乡情民情,接触群众面广,容易掌握第一手信息,方便第一时间解决群众难题。”会理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同时,为进一步拓宽问题反映渠道,会理市纪委监委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流动接访室”,利用赶场集会、开坝坝会等人员相对集中时间,全覆盖到20个乡镇(街道),组织当地村级纪检组织积极开展流动接访活动,近距离听民声,及时受理群众反映问题和举报。
“以前我们反映问题总感觉很难,现在好了,就在家门口,特别方便。”在树堡村走访时,村民刘安勇向市纪委监委的工作人员说道。
截至目前,会理市纪委监委指导乡镇(街道)、村级纪检组织开展宣传巡访114次,接受群众咨询378次,帮助化解群众关切问题1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