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不可忽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2022-05-31杨建梅杨余群
杨建梅 杨余群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的原因:学科的特质注定需要我们担负使命,复兴的时代要求我们应当扛起重任,成长的节点警示我们必须牢记使命,舞台的提供助力我们定当不辱使命。
【关键词】初中语文;三观;使命
近年来,个别年轻人的言行屡屡挑战道德底线甚至法律权威:许某拿着国家给的奖学金到美国留学,疫情期间却在自媒体上大肆诋毁祖国,谩骂前线的医务人员;中印边境冲突后,网民潘某在网络诽谤戍边战士;某些流量明星不是努力出好作品,却不断被爆出偷税漏税、吸毒、代孕、私生活混乱等不道德甚至违法的丑闻。种种令人三观尽毁的思想和言行,提醒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对学生三观的培养。笔者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深知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在此领域做出更大努力。
一、学科的特质注定需要我们担负使命
“语文”一词最早是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不管是口头的“语”还是书面的“文”,都是当事者思想的表达,进而还落实为具体的行为。历代美文无不以其闪光的思想引起人们的认同共鸣而流传千古,一部《古文观止》就是最好的佐证。刘勰的“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韩愈的“文以贯道”、周敦颐的“文所以载道也”中的“旨”“道”讲的都是这个意思。由此可见,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都是具备了正确的“道”。同样,要写成一篇打动人心的文章,必须融入作者“真”“善”“美”正确的“道”。而这里所说的“道”,也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观”。
由此可见,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过程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性,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更应在“教”的过程关注“传道”,否则,就是韩愈所说的“小学而大遗”了。
二、复兴的时代要求我们应当扛起重任
如果说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而大遗”是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认识的局限而导致的失职,那么放在我们民族复兴这一时代背景下来看,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不只是失职了,说得严重一点就是犯罪。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认同。台独分子、港独小丑们玩弄的去中国化,不就是在否认文化认同吗?欧州和中东地区的动荡除了外部势力的介入,不也是文化认同出了问题吗?一个民族的强大必须要有强大的物质财富和先进和科技作支撑,而物质财富的创造,先进科技的掌握不都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作指引吗?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以及当今在航天、军工等科技领域引领祖国走在前列的当代中国科学家,任正非、曹德旺、董明珠这些优秀的企业家,哪个不都是怀揣报国理想正确“三观”的人。至于说在保家卫国战斗中涌现出那些舍生忘死的人民英雄,哪个不都是“三观”耀眼的人?世事无常,人品才是根基。没有优秀的人品,注定做不了大事。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让每个中华儿女都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从这点来说,我们每个教育工作都肩负着这一神圣而不可推托的使命。
三、成长的节点警示我们必须牢记使命
初中阶段是养成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摆脱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世界,开始用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行为,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案例都在警示我们,切不可忽视在这一阶段对孩子的正确三观的培养。“站直了,别趴下;走直了,别歪了。”这个阶段的毫厘之失,都会造成“千里之谬”的严重后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重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这一颠簸不破的真理,指出了在孩子正确三观养成中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作为。作为成长的主体孩子,先天的因素我们难以干预,但我们可营造“近朱者赤”的那个“赤”的环境氛围,确保孩子们在这一阶段不“趴下”不“歪了”。人的思想行为跟计算机有某些相似,都有个输入、处理、输出的程序。要让一个人三观不歪,信息的“输入”就必须正确。这一点,孟母的作为就给了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良好的环境对一个形成正确的三观起着重大作用。初中阶段的孩子读什么书,向什么人学习,怎样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等,教师可以作出正确的指引。除节假日外,初中学生在校时间几乎点据了他日常时间的一半。因此,我们必须把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打造成孩子正确三观培养的主阵地。孩子成长过程中,初中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阶段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教师肩负的这一使命就尤显突出。广大初中教师切不可辜负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期望。
四、舞台的提供助力我们定当不辱使命
现代教育认同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之后,更赋予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鼓励广大教师大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不少学校和个人(初中阶段)都已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的成功经验还得以宣传推广。当然,那些改革和创新更多的是侧重于应对升学考试的传授文化知识的课堂学习改革。但是,笔者前面讲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肯注定比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它不只是我们民族振兴的需要,更关乎着我们这个民族的存亡。初中语文教师要完成好这一重要使命,就必须充分用好自己的讲坛这一舞台,真实履行起教育书育人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培训孩子正确的三观,内容是明确的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途径和方法有千万种,这里无法也无需一一赘述,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从信息的输入、加工、输出角度加以关注,即可巧妙融入。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听”“读”是信息的输入,“说”“写”是信息的输出。把好信息输入关,是培养孩子正确三观的首要任务。大教育家孔子早就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语中语文教师要把好“听”“读”关,坚决不让不良读物流入孩子的视野,坚决不让不当言谈流入孩子的听闻。其次是把好信息输出关,言为心声,孩子不良心理不良认知总会流于言谈,流于笔端,初中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一经发现就要及时加以疏导纠正,真正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不良三观的形成绝非一日之為,及时的引导才是教育工作者在孩子正确三观养成的着力点。做好这一工作要细——细心,细致;要实——实际,实在。要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标杆形象,让孩子学有榜样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自身三观要正,这才可能引导好孩子,教育好孩子,即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反之,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对教师三观的考量,要将三观不正且屡教不改的败类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社会舆论要坚持正确的三观导向,各类媒体特别是自媒体要担负时代责任,坚决不让三观不正的言论流入媒体。
社会道德伦理崩塌的民族注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华民族要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构建起向真、向善、向美的正确三观,构建民族正确的三观必须从孩子抓起。基于生理、心理阶段及课程等的特殊殊性,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初中语文教师定然是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何江.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 语文课内外, 2019.
[2]石殿臣. 用中小学语文教学铸就学生的"三观"基座[J]. 新课程:下, 2014(3):1.
[3]杨昊.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 教育界, 20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