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开启古诗词大门
2022-05-31柳曼
柳曼
由中央电视台举办、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家喻户晓,开播后热度经久不衰!全民读古诗词已然成为流行,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也每期必看。节目中有一位16岁的小才女让我印象最深刻,她就是武亦姝!作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她满足了我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披肩长发,柳眉凤目,一身汉服惊艳全场。出口成章、信手拈来,脱口而出的“飞花令”让现场评委拍案叫绝。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曾说:“我特别希望,古诗词之美,我们和孩子都能慢慢体会,一代代传承……”
近年来入学的中小学生已然迎来了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此次教材最受关注的就是《语文》。“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几乎换了三分之二的课文,古诗文篇目大幅提升。古诗文走进了小学一年级课本,小学六年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分配到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约30%,增幅达80%左右。”
由此看出,学好古诗文,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自我修养的内在需求。那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教好古诗?学生如何才能学好古诗词呢?“综合性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语文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科学、充分地落实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和发展,这和“综合性学习”也是密切相连的。“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积极提倡。同时,部编本教材十分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而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最杰出的代表,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是我国古典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结晶。所以学好古诗词也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
二、实践性
没有实践,思维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就不会有创造性的思维。
(一)走进大自然,看“柳”学“咏柳”
统编版第四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二首》里有首耳熟能详的诗《咏柳》(唐·贺知章),课后的要求之一是:“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这一要求对当下缺乏生活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怎么办?笔者发动家长利用周末带着孩子开展了“玩《咏柳》”综合实践活动。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寻柳、赏柳、拍柳、玩柳,回家后又用彩纸、铁丝、彩泥等做柳树,于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成了孩子们的生活体验;无需想象,孩子们就能说出诗中的美景。从任务的布置、安排、建议到活动结束共历时三个星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更加深刻感受“碧玉妆成”“二月春风”这一橙黄好景,应诗应景……
(二)吟诵编花环,实践出真理
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要从生活走进课堂,又要从课堂走向生活。活动中,有学生爸爸现场教孩子们编织花环,学习知识的同时,又掌握了生活技能。从古诗词出发,在实践中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学生对柳树又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更深厚的感情。
三、自主性
“玩‘柳’”活动中,教师规定范围,制定大方向,学生根据要求自行观察、记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生活技能,制作自己心中的柳树,写出自己独有的文章,“听、看、读、想、说、写、练”在活动中,逐渐被学生掌握。所学的这些知识和技能,又會应用于课本上,回到课堂学习中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那么“综合性学习”便是有效方法之一。
四、合作性
(一)多学科联系,“咏柳”兴致高
以“玩‘柳’”这一学习活动为例,体现了多学科的融合。在“玩‘柳’”活动中,学生将卡纸涂成绿色,用铁丝作为枝干,动手剪贴柳叶,即是语文学习,又接触了美术、数学、手工等学科,动口、动手又动脑,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家长来参加,亲子学“咏柳”
活动中虽然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但家长们也热情高涨,能够放下手机,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一起完成。笔者亲眼见证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在了生活之中。如“七朵花组”在柳树下欢快的吟诵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xxx同学拿着剪刀比划着燕子的尾巴,孩子爸爸用柳条编织成花环,亲手戴在孩子头上,双方那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一刻,相信他们都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不知不觉中,已经爱上了这首《咏柳》。通过这次活动,充分感受到了利用“综合性学习”来学习古诗,服务语文,是十分有效的。
五、综合性
语文教学首先应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那么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诗人的审美情趣呢?在《咏柳》这篇课文中,课标要求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以及学习古诗的兴趣。我们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上的学习始终是有局限的,故让孩子去理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中柳树的样子;让孩子去想象很难,但是带他们到河边,指着柳树说,这就是柳树,一目了然,记忆深刻。此次进行的综合性学习“玩”柳,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走进大自然,通过观察、简说、规划、制作、记录等一系列过程,动口、动手又动脑,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听说读写”相融合,也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第一次活动由学生个人完成;第二次活动学生自由分成小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活动中,孩子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及时记录,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当然还有更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成效。而作为他们的老师,我的收获也是十分丰厚的。得到家长的认可,学生的喜爱,也让我开启了学习古诗词的大门。得到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我认为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孩子们将终生热爱经典。
总之,教育不只有眼前,更需要诗和远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综合性学习”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用它来“玩”古诗,是“学”,也是“问”,希望学生能够从古诗中领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