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思考
2022-05-31吴荔
摘 要:后疫情时代对我国图书馆来说既是重要的转型期,又是艰难的探索期。图书馆在打造智慧资源平台、完善智慧服务体系、加强智慧领域交流等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同时在资金、模式、受众等方面面临较大困难,需要从融合科学技术、推进品牌建设、搭建科研框架、抓好顶层设计等方面解决困局。
关键词:图书馆;智慧化转型;后疫情时代;智慧图书馆
近些年,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加工和利用方式,引发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催生了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等概念,形成智慧理念,即利用高新技术革新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形态,使社会要素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观念和理论体系。
在国家方针、智慧理念和公众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图书馆行业迎来新的时代变革与转型挑战,智慧化成为发展方向。但是,我国智慧图书馆的系统框架尚不完整,理论体系尚不成熟,受疫情影响,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外部条件更加不利。图书馆行业迫切需要从长远化、全局化的高度审视图书馆智慧化转型。
一、疫情防控背景下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经验
疫情发生后,我国图书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智慧化发展方向,采取多种措施服务社会机构和公众。这一过程中形成的诸多宝贵经验,与智慧理念的内涵相似,对建设智慧图书馆具有启示意义。
1.打造智慧资源平台,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疫情初期,图书馆闭馆不停工、服务不打烊,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推动馆藏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推出诸多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智慧资源平台。
一是专题数据库、在线阅读等查阅平台。一些图书馆汇集防疫、抗疫有关的期刊论文、图书文献、知识百科等,建立智慧数据库,建设在线阅读网站,方便读者检索和利用防疫知识。
二是在线展览平台。为了实现珍贵文献保护和展示之间的平衡,一些图书馆基于全景视频、人机交互、三维复原、融媒体等技术,将馆藏古籍善本、碑帖拓片等文献数字化,推出虚拟展厅或线上展览,让观众借助互联网终端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展览,了解展品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丰富而宝贵的历史记忆、知识体系和思想智慧。
智慧资源平台基于海量的数据资源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打破传统平台体验效果不佳的短板,更加系统化、整合化、人性化,向公众传播知识,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为建设智慧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经验和重要参考。
2.完善智慧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知识需求
为了满足疫情防控期间公众的阅读需求,一些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智慧服务体系。
一是创新服务方式,将一些线下服务移植到线上,推出互联网借阅、归还等功能。基于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建设智慧咨询平台,提供功能实用、内容宽泛的个性化服务,让公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相关业务。根据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借阅方式、借阅流程、借阅期限等规定,扩大线上平台的互联网访问权限,打破传统书籍借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便,为公众的阅读生活提供便利,举办线上讲座、培训、直播等,传播防疫知识。
二是完善服务渠道,构建线下智慧阅读空间,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为特定地域或单位的读者提供针对性服务,最大限度发挥其空间价值,提升社会教育成效。
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拓宽知识服务的地理范围,扩大知识服务的受众群体,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智慧图书馆提供了保障。
3.加强智慧领域交流,发挥行业合作优势
疫情防控期间,图书馆之间积极沟通,基于各自特色馆藏和业务重点,在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平台、规范智慧流程等领域进行合作,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相互交流、分享各自优势领域所形成的经验,充分发挥行业合作优势,在实践中探索智慧图书馆的理念框架、方式方法等。
图书馆在智慧领域的合作,既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扩大社会教育成果,又节约社会资源,避免出现各自为战、重复建设等现象,对推动文献共建共享工作高质量发展,建立全国图书馆馆藏资源联动机制,制定智慧图书馆顶层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转型期我国图书馆面临的困局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已取得阶段性胜利,社会从复工复产转向稳产增产。但受全球形势影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呈现常態化、复杂化特点。疫情对图书馆行业的影响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图书馆智慧化转型面临诸多困局。
1.资金困局:拨款与营收纷纷下滑
疫情防控期间,我国一系列增长目标基本实现。但从整体看,我国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面临较大经济下行压力。受此影响,政府部门对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拨款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一些图书馆的年度预算甚至缩减50%以上。同时,图书馆各项营收在疫情防控期间受到重挫,场地服务收入、文创收入等大幅下滑。
经费缩减导致图书馆在疫情前规划的一些项目被迫推迟或取消,各项业务萎缩,尤其是对需要较大资金支持的在线阅读、智慧展厅等数字化平台影响更大。另外,财政拨款和营业收入下降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薪资待遇,许多图书馆发生大批员工离职现象。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图书馆智慧化转型。
2.模式困局:内容与技术融合困难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新技术对智慧图书馆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图书馆中具备相关技术背景的人员较少,受到体制机制的限制,现阶段难以大规模招录专业人员。因此,对于高新技术能与哪些图书馆业务相融合、如何融合等命题,单靠图书馆界力量,很容易出现目标不明晰、措施不具体、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另外,数据库、客户端等平台的开发通常包含结构设计、模块设计、编码、调试、联调、测试等流程,需要开发人员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当前的开发模式一般是图书馆人员提供数据资源和内容,外包公司人员负责平台设计和开发。在很多情况下,前者缺乏系统设计、软件编码、平台调试等知识,后者缺乏文献学、目录学、历史学等知识。CEFFAA79-01E1-4DFC-B361-968BD0CCBBD1
3.受众困局:读者群体的不断流失
疫情直接导致图书馆读者数量下滑,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读者阅读习惯的转变,进一步造成读者群体流失。
首先,随着数字出版技术进步和行业宏观政策趋好,读者的阅读方式和平台发生了改变,从整体化阅读、纸本阅读向碎片化阅读、客户端阅读转变。而在线上领域,图书馆面临着各类阅读软件、电子书网站等商业性平台的竞争。这些平台以盈利为目的,具有较强的资本支持和先进的发展理念,资源体量、更新速度、用户体验等往往更具优势,也更吸引读者,从而出现版权资源和用户资源向这些头部平台加速集中的现象。其次,读者在互联网上的主要浏览内容发生了改变,从文字转向视频,互联网流量中短视频、在线视频等流媒体的占比不断攀升。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和预测,2020年上半年,视频流量占全网数据流量近70%。至2022年,这一数据将达到82%,文字、音频、社交媒体、游戏等非视频流量占比将减至12%,这意味着公众花费在数字化阅读上的时间会大大缩短,图书馆各类线上平台的读者数量也会相应减少。
读者数量是考察图书馆建设水平最关键的指标之一。从长远来看,读者群的减少意味着图书馆打造的各类平台将面临“少有人用”,甚至“无人使用”的困境,影响知识和文化传播,阻碍图书馆整体事业的发展。
三、后疫情时代图书馆转型的发展路径
后疫情时代对我国图书馆来说既是重要的转型期,又是艰难的探索期。图书馆既没有现成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模板来参考,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又需要推进各项业务工作平稳有序发展,适应智慧化发展趋势。可以说,后疫情时代对图书馆行业来说是大变局的时代,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代。如何确保图书馆在后疫情时代成功转型,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是整个图书馆行业面临的问题。
1.融合科学技术,推动图书馆智慧化转型
图书馆与电子信息、网络科学、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智慧技术具有紧密联系。随着图书馆行业转型升级,这种关系会愈加密切,智慧技术的作用也会愈加重要。借助各类智慧技术,图书馆将呈现网络化、智能化、人性化等特征。
为了吸收借鉴科学技术界的最新成果,更好地建设智慧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密切关注相关行业,尤其是这些行业消费者分支领域的动态。因为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和技术往往更符合读者的实际需求,也能够直接应用到各类平台之中。还应对智慧技术可以与哪些图书馆业务相结合、如何结合、结合效果等命题与科技人员充分沟通,不断研究,以科学完善的理论指导图书馆业务转型和实践发展。
另外,图书馆工作人员与智慧平台开发人员应加强联系,建立良性的、稳定的沟通协调机制,由前者深化平台内涵,后者实现平台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用户各项使用体验。当前,互联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打破了人们在地域上的隔阂,也为图书馆和开发公司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技术支撑。依靠远程视频通话、屏幕共享等方式,两者之间可以随时保持联系,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探讨、解决,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促进技术和内容融合,推动图书馆智慧化转型。
2.推进品牌建设,服务图书馆智慧化转型
图书馆发挥各项职能是通过提供知识服务来实现的,这种知识服务应基于自身特色,构建区别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品牌。近些年,欧美图书馆纷纷布局智慧品牌建设,以馆藏文献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依托,通过传统产品型开发、数字化开发、创新型开发,提升品牌效应,创造经济效益。相关经验、模式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推进智慧品牌建设需要工作人员认识到品牌效应对图书馆的重要意义。品牌效应是指由品牌带动产品而产生的效益和价值,具有很强的资源统合能力。强有力的品牌效应能够帮助图书馆引入优质资源,为图书馆转型奠定更加稳固的人才和资金基础,而这些资源可以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品牌影响力,从而形成优质资源和品牌效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局面,推动图书馆事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近些年,全球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部分图书馆的财政拨款不断下滑,而图书馆智慧化转型需要比以往更多的资金。外部环境和内在需求的改变,迫切需要图书馆告别只依靠财政拨款的时代,自力更生,谋求自身更好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收盈利已成为各个图书馆的必然选择。盈利产品或服务往往能很好地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与馆藏文献相似的知识属性和教育价值。因此,创收盈利不仅不会削弱图书馆的公益属性,反而是促进图书馆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维持图书馆公益属性的重要手段。
增强品牌效应需要工作人员以馆藏资源的价值和内涵为基础,通过具体有效的措施,以良性的品牌发展局面服务图书馆行业转型升级。
其中,开发文创产品和开展研学旅行服务是重点。成功的文创产品往往既能向公众传播知识文化,传递价值观念,成为补充馆藏文献的载体,也能让公众自发进行宣传,成为现象级产品,为图书馆带来经济收益和品牌效应。研学旅行是一种以馆藏文献为基础,通过体验式阅读和研究性学习来满足公众文化求知的服务。在文化旅游融合的背景下,研学旅行服务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也能充分开发图书馆文化和旅游资源,对图书馆品牌的建设、营收模式的创新等具有重要意义,是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上述两种方法,举办公众喜闻乐见的讲座、展览,推出内容丰富有趣的文章、视频等,也是推进智慧品牌建设的方法。
3.搭建科研框架,支撑图书馆智慧化转型
图书馆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在于内容,而丰富多彩的内容建立在科学翔实的研究之上,这就需要搭建智慧科研框架,以高水平科研成果支撑图书馆智慧化转型。图书馆智慧科研框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建设科研智慧管理平台。以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为依托,建立科研量化体系,为科研激励、项目统计、成果评价、效率计算、信息共享等提供支撐,促进统计及分析等科研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科研提供制度保障和平台支撑。
二是明确研究内容。图书馆不是封闭的领域,它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密切相关。在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过程中,这些领域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对图书馆会产生不同程度新影响,需要图书馆人深入研究,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图书馆发展走向和业务问题找出适合客观形势的方案,为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
馆藏文献研究也是图书馆研究内容中的关键部分。研究工作需要图书馆人员对书籍进行编目、分类,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社会情况、公众需求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更好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另外,古籍善本、金石拓片、舆图档案、名家手稿等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对这些珍贵文献的研究除了从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等视角考察文献的历史文化价值外,还应该深入挖掘文献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文献流传过程中的故事性内容,通过线下陈列、线上展览、影印出版等方式,以文献里的知识体系启迪公众,以文献中的思想智慧感染公众。
四、结语
社会环境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图书馆智慧化转型也是一个动态的命题。当前,图书馆需要总结疫情防控期间的经验,以多行业、多领域的技术融合,高质量、高水准的品牌建设,长远化、全局化的顶层设计,综合化、系统化的研究成果,打破在资金、模式和受众等方面的困局,推动图书馆行业在后疫情时代智慧化转型,更好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饶 权.面向智能化时代的图书馆事业转型发展[N].新华书目报,2020
[2]管卫东.图书馆线上阅读空间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
[4]潘杏仙,康 琳,王会梅.论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的品牌效应[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
(作者单位:国家图书馆)
作者简介:吴荔(1984—),女,汉族,四川简阳人,硕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美术学。CEFFAA79-01E1-4DFC-B361-968BD0CCBB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