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当代社会语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

2022-05-31曹荣

南北桥 2022年2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 作者简介 ]

曹荣,男,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 摘要 ]

对于高校教育而言,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同样重要。深入分析当前高校影响思政教育推行的因素,探析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思政教育的可行方式,是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践行的必然选择。要在中国梦理念的指导下,为学生树立正向的价值取向,融合传统教育与新媒体平台,使思政教育作用最大化,使思政教育的价值和效果进一步加强。

[ 关键词 ]

思政教育;高校教学;当代社会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2.025

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带动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对高校辅导员来说,思政教育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各种新的思想认知不断出现,不同类型的价值观也在增多,这些都不利于新时期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也影响着高校的改革进步,只有抓好了思政工作,将各个层面的思想认知统一到党和国家的基本要求上,这样才能让高校改革发展与人才培养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让各个层面的工作都更能经受历史实践的考验。基于此,高校辅导员应当正视当前思政教育的不足之处,积极尝试转变原有的教育方法,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效果,对学生的实时动态、思想动向有所了解,在和谐沟通的基础上开展思政教育。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本质上而言,竞争都是围绕着人才展开的,谁拥有的人才多、素质高,谁就能够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位置。在人才培养上,高校是关键所在,每年由高校培养和输送的年轻人才不断增多,对深化落实党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各种技术创新研发,更好地推动社会层面矛盾问题的解决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现代人才而言,思想政治是重要的衡量与评判标准,只有思想过硬、素质过高,才能坚定地同党站在一起,才能坚守好初心,践行好使命,如何抓好年轻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怎样应对不同层面的冲击挑战,成了高校必须要关注的发展重点。

1.1 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手机、电脑、智能手表等新媒体设备随处可见,并在高校中广为流行,这些设备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

1.1.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受到冲击

不同于小学和中学的教学,抛开了巨大的升学压力,高校对学生的教育更重视“立德树人”,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未来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大量的社会发展实践证明,高校年轻人才只有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更好地认识自身角色,才能更加清晰地把握人生方向,这对于保障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年轻人才树立正确的“三观”都有着重要作用。原本的思政教育课堂需要师生面对面展开交流,而在信息技术的渗透下,多数高校已经开展了网络课程,采取线上授课的模式,经过特殊时期的检验,这样的授课形式灵活性更强,但实效性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1.2 高校辅导员能力素养面临挑战

教育的实质决定了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性。高校辅导员作为教育工作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更应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及时学习新时代的新思想、新理念,以及信息设备的应用。以期能够把现代教学和原有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开展多功能、多种类、多形式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从实际来看,不少高校由于传统思想认知不够,或者将主要精力都用到了日常教学管理等方面,导致对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给予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实际配置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无论是经验还是学历水平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不断提高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1.2 市场经济变动的影响

受市场经济变化影响,不少大学生迷失了人生的方向,缺少人生目标。理想是人生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明确的人生方向和远大的志向是人们奋斗努力的动力源泉,对于大学生而言更是这样。大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青年时期,如果能在这一阶段明确自身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努力进取,对自身人格、性格修养和思想品德的建设都大有裨益。但市场经济的浪潮不断翻涌,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横行,利己主义蔓延的氛围下,许多学生自甘堕落,轻视学习,不少学生甚至在内心当中产生了知识无用的错误认知,没有非常好地利用宝贵的学习时间,在大学浪费了大量时间,这既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也是对宝贵教育资源的浪费。个别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无视法规要求,做出了一些违规违纪的行为,从而给自己的一生带来巨大影响。有些学生则对道德品质不屑一顾,没有非常好地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没有自觉向身边的先进榜样学习,自身的德行修养比较低,既没有为之奋斗的理想,也没有憧憬未来的图景,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不小的阻碍。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的影响巨大,急功近利、金钱至上的思想受到许多学生追捧,原本学习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也日渐被物欲所侵蚀。在这样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开始荒废学业,放弃通过长期努力和提升获得回报,变得浮躁,追求其他发财的途径,以满足暂时的物质需求和虚荣心理。学生的精力有限,顾此失彼最终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使思政教育举步维艰。更有甚者受物欲诱惑,深陷校园贷款,走上歧路,甚至还会蛊惑周围的其他学生一起自毁前程,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无疑是重大打击。

2 新时代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措施

当前,我们国家已经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历史阶段,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只有坚定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让年轻人才更好地坚守初心和践行事业,这对于國家实现年轻人才资源的整合优化有着重要影响,更是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为此,高校在改革发展中,必须要坚定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不同层面来引导年轻人才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学习成长。

2.1 重视中国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响应建设伟大祖国的号召。中国梦的概念人们并不陌生,其实质是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这是所有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梦想。中国梦概念的提出,为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带来了可供参考的正向指引,实践已经证明,把这一概念与大学思政教育相结合,取得的效果非常巨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应当继续不断深入挖掘中国梦的深刻内涵,采用多种方式,把中国梦引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也能对中国梦有新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向的价值观念和理想抱负,把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并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此外,中国梦的引入,还能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使其获得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并最终赋予学生强烈的使命感,为建设祖国做出贡献。

中国的美,美在许多方面,既有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壮阔自然风光,又有国富民强、精神富足、文明平等、安居乐业的清平图景。这些美好,最终凝结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中国梦的内在含义中可以了解到,自然环境的美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是一致的。把中国梦的理念移植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可以在增强思政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吸引学生主动践行正向价值观念,抛弃浮躁心理,摒弃虚荣观念,勤学多问,提升成绩,为中国梦的征程和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发光发热,实现人生理想。

2.2 融合新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使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便捷的网络带来大量的碎片化信息也干扰了思政教育的进行。不过技术从来都具有两面性,科技发展为思政教育带来困扰的同时,也为课程的创新带来机遇。当前形势下,原有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新性地融合新媒体技术到传统课堂中,或许能够带来积极效果,帮助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难发现,信息设备已经逐步渗透到学校和课堂当中,实时更新的信息,让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同时互联网也带来了更为丰富广阔的资源。作为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授者,高校辅导员应当更为有效地利用新兴的网络技术,意识到其在教学中的巨大潜力。借助学生对互联网络的兴趣,探索更多更新奇的教学活动,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抵消学生对思政课程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

2.3 推行情感教育,提升教学效果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重视学生情感,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显著。一方面,良好的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从学生的情感角度入手,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想法,更能让学生放下对思政教育的偏视,使教师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务必注意要讲道理摆事实,用道理说服学生,用情感感化学生,真正让学生接受教师的教导,并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情感教育还可以把教育者本身放到与学生同样的视角下,从学生的角度理解问题,再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讲解问题,使学生认同教师,营造良好的授课氛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从课堂活动入手,通过活动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拉近彼此间的关系,建立情感联系。作为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更是学生成长中的指路者,结合自身经验,融合思政理论,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困惑,使学生意识到思政教育的真正意义,主动学习应用,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

2.4 建设校园文化,创设良好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的文化氛围最直观的体现,鼓励学生投身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让学生践行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更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反思自身,积累更多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共筑校园文化,构建缤纷校园。而学生踊跃参与技能大赛、发明大赛、社团活动等,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对创新思维发展也是良好机会。对于年级、班级、寝室等小范围群体,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多方位多途径地开展思政教学,比如可以引导学生为创建文明班级、文明集体而共同努力,收获正向思想道德理念熏陶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能力。

2.5 建设教师队伍,提升专业素养

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也是必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已经难以承担高质量的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在具备渊博的专业课理论的同时,兼顾教学技能和相关学科的知识积累。这既要求教师纵向拓展知识理解的深度,又要求教师横向拓展知识的边界,唯有大量地累积知识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为了更有效地提升思政教育成效,辅导员自身应当重视授课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对现行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纲领路线有所了解的同时,积极充电学习,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积累。同时,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也能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渗透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设备,搜寻更多教学资源,还可以利用微信群为学生实时分享课程最新动向,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知识库存。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不仅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更需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有充分的了解,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充分认知,在教育教学的经验基础上,积累一定的心理学、哲学知识储备,并在课堂实践当中,把所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为学生呈现出来,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要想增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增强自身专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正向价值观念,在因材施教的同时,积极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提升课堂质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祖国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陈雪莲. 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21(9):124-125.

[2]郑金鹏,习近平“人民美好生活观”的逻辑阐释与现实启迪[J]. 山东社会科学,2020(4):115-120.

[3]李靖. 美术考前教育与人才培养[D]. 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4]张洪侥. 提升干部领导力目标下的干部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创新研究——以公共关系型教育模式为视野[D]. 南昌:南昌大学,2014.

[5]马莉. 我国县级政府社会管理体制碎片化问题及对策研究[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