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022-05-31王爽
[ 作者简介 ]
王爽,女,辽宁大连人,大连育明高级中学,中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 摘要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本教学设计以建党百年为热点切入,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个性发展”为核心理念,遵循“真实情景引导—议学情境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知识体系生成—家国情感深化”五位一体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逻辑、问题逻辑以及情感逻辑展开活动设计,使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 关键词 ]
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2.013
1 教材分析
内容定位:本课是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框第一目的内容,是第二课辩证唯物论的延伸,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也是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重要基础,是马克思主義哲学的重要内容。
逻辑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之一,它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2 学情分析
学生特点:高二学生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处于思维发散,对新的事物充满好奇且具有一定辨别能力阶段,学习积极性容易调动。经过三个学期的政治课程培养,已经具备深入思考的能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洞察能力。教师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在具体案例中加强学生的政治认同与公共参与,在明理辨析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课标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以问题引领教学,在设计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因此需要教师创设典型复杂情境,以思导学,以生活逻辑贯穿知识逻辑,最终在情感逻辑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情境中构建知识、情感升华,以达到知情融合。
3 教学目标
第一,结合建党百年的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在党的百年伟业中分析党史、学习党史、体悟党史。分析学习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在观看视频、讲述实例、讨论辨析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烈认同,在活动中参与公共生活。
第二,结合当下备受关注的建党百年的热点,引导学生在生活情景中主动分析、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面对百年未有大变局之际,就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的问题进行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第三,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请党放心,青春有我》以及参加“强国有我”的宣誓活动,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感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成长,明晰对待党史的态度,感受中国在党的领导下的沧桑巨变,并能够结合自身实际谈感悟、践理念、促成长,积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4 教学重点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5 教学难点
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
6 教学理念与思路
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个性发展”为核心理念,遵循“真实情景引导—议学情境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知识体系生成—家国情感深化”五位一体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逻辑、问题逻辑以及情感逻辑展开活动设计,使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7 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情景探究法”与“问题导学法”,在情景设置中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
8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素材、板书。
9 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指引下的教学过程
9.1 教学流程
课堂导入——知识新授——知识逐步深化——知识深化——情感深化——总结升华——板书设计。
9.2 教学过程
【环节一·重温党史守初心,百年党史话联系】
「设疑激思·情感导入」
教师引导活动:上课!同学们好!
2021年7月,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一百年的上下求索,一百年的艰苦卓绝,回首过去,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7月1日当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一群青少年也为党的生日献礼,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的心声。并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学生探究研学:学生调动历史的知识储备,侧重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课堂,思考问题,探究事物本质。
设计意图:从社会热点出发,创设真实的课堂情境,以设问激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教师引导活动:视频素材展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青少年献词,激发学生思考,为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教师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过渡性提问:我国的成就与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都属于生活中的联系,什么是哲学中的联系呢?它有哪些特点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的研究内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请同学们翻开教材27页。
学生探究研学:问题引领,激趣生智。
设计意图:在对学生的归纳中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巨大成就。在时政基础上拓展知识,引出哲学中的联系。
「问题引领·获得新知」
教师引导活动:四位青年意气风发,诉说着与祖国的情怀,哪位同学想继续带领着大家感受百年征程呢?请同学们在分享中思考,这里有哪些联系呢?
「教师引导·知识概括」
同学们要找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如经济实力、民族凝聚力、体育能力、科技力等就是中国发展的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刚才同学们所找到的属于人类社会的联系,回顾我们所讲的知识哲学中的世界包括哪些呢?分析联系具有普遍性的特点,進而概括出联系普遍性的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学生探究研学:学生结合导学案分析,得出“江山与人民、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抗美援朝、科技与国家实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民族与国家……”的联系。
设计意图: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较为开放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分析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核心素养的养成。
【环节二·初心不改梦归处,看中国百年奇迹】
「议题引领·知识深化」
同学们思考一下,既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那是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呢?拓展联系的条件性:事物是与其周围事物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着联系,进一步分析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是客观的,世界普遍联系是一种状态。
学生探究研学:学生温故知新,回顾哲学中的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的思维,在知识迁移中深刻理解联系的内涵,体会联系的普遍性。
设计意图: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将抽象的哲学与具体生活相联系。
【学生活动】
上一位同学带领我们领略了国家巨变,哪位同学再来带领大家感受祖国的伟大成就呢?
学生探究研学:激发思维,思考是否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设计意图:设计温故知新的环节,注重学生的知识迁移,加深学生对联系普遍性的理解,进而分析出联系普遍性的方法论。
「引导拓展·层层深化」
嫦娥五号、祝融号以及神舟十二号出征太空,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成绩斐然,放眼于宇宙,联系普遍存在,有哪些联系呢?
通过宇宙间的联系,引出自在事物的联系,进而拓展人造卫星、巡航系统、空间站的建立都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
学生探究研学: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感受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充分肯定。
设计意图:拓展知识,激发学生思维,培养思辨精神,培育科学精神。
「辨析探究·科学精神养成」
议学探究: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可以随意改变吗?
学生探究研学:在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调动相关知识储备,细化知识,拓展思维。回答例如:天体运行、卫星与轨迹等。
设计意图:坚持一脉相承的设计思维,在领略祖国成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
议学情景:观看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出仓的视频,探究:自在事物的联系客观的和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还是主观的呢?
「深入分析·知识拓展」
因此我们可以概括出来:主观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不能主观臆造联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探究研学:开展合作探究,小组辩论,拓展思维,在不同观点的激荡中提升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宇宙间的联系,引出自在事物的联系,进而拓展人造卫星、巡航系统、空间站的建立都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
【环节三·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青年如何身践力行】
我们何其有幸,见证这伟大的时刻,刘伯明又何其有幸参与这一历史壮举。介绍刘伯明人生简历。
教师引导活动:分析究其个人发展而言需要哪些条件?可以看出联系还具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探究研学:知识理解,方法论概括,联系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设计意图:注重哲学思维的培养,开展辩论类的学生活动,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养成。
「总结升华·思想教育」
这就是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联系观给我们无限启示,我们与祖国之间是联系着的,这种血脉联系是客观的,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尤其是身为青年的你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学生探究研学:拓展知识,理解联系丰富多样,那我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中就要既注重客观条件,又要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内部条件,又要关注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不利条件。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形成哲学体系,深刻理解联系这一总特征。总结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案例,将哲学生活化,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联系时政,将政治素养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请同学们起立!作为青年学子的你们将在第二个百年到来之际,庄严宣誓!
期望你们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中国!
下课!同学们再见!
学生探究研学:深受触动,激发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
设计意图:注重哲学体系的构建,注重知识的连贯性。教学案例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家到个人,在讲解哲学过程中要从小切口切入,在时政中汲取有益素材,在知识延伸部分注重拓展。
10 板书设计
11 教学理念与思路
本课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个性发展”为核心理念,遵循“真实情景引导—议学情境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知识体系生成—家国情感深化”五位一体的教学思路。
理论逻辑:本课以建党百年为切入点,创设多个递进关系的二级情境,从宇宙中存在的联系入手,分析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区别;通过思考思辨性议题,引导学生分析联系的客观性;根据宇航员刘伯明的成长经历分析,揭示联系多样性的特点。使学生深刻把握本节课知识的理论逻辑,全面增强学生认识联系特点的辨析能力,使学生掌握联系特点的方法论,加深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力。
问题逻辑:本课坚持问题导向,问题“为什么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使学生产生兴趣,以生活联系对比哲学联系的概念,在课堂中通过思辨性的议题引领教学,在问题引领下,逐步启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重难点。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思辨性,培养了学生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逻辑:本课从建党百年的社会热点入手,在真实情境中激发情感,通过情感激发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中,通过中国三次伟大飞跃引出联系的概念以及联系普遍性的特点;运用大国重器的瞩目效果分析联系的客观性;剖析航天员刘伯明的成长经历,体会联系的多样性;最后通过宣誓活动呼唤学生在第二个百年到来之际的责任与担当。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逻辑、问题逻辑以及情感逻辑展开活动设计,使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赵欣.“抽象与具体”辩证思维法在高中思政课的应用——以“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2021(25):47-49.
[2]黄秀琼. 学科素养的落地:课堂教学情境的结构化设计——以“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为例[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8):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