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驱动下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技术路径与动力机制

2022-05-31姜红

旅游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碳文旅旅游业

姜红

随着碳达峰与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低碳发展已成为各行业重要的转型方向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旅游业是由食、住、行、游、购、娱等多要素组成的综合性产业,与工业、农业及服务业等具有较强的联动效应,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高敏感行业。旅游业作为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凭借其较强的综合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成为绿色低碳产业的新引擎。“双碳”目标对实现旅游业低碳餐饮、低碳住宿、低碳交通、低碳景区等产业链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双碳”目标驱动下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

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当务之急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同时提出要提高旅游行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旅游业结构升级,促进旅游业生态优先、绿色低碳,是“双碳”目标驱动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1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我国当前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以及旅游产品的供求匹配不足,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旅游业应当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成为碳排放洼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绿色发展相得益彰。

在当前高质量发展要求指引下,中国旅游业要实现“双碳”目标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1)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游消费不断升级,旅游业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规模均可预见;(2)全球气候变化风险和自然灾害加剧将增加旅游业碳排放,为旅游业低碳发展带来威胁和挑战;(3)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在旅游需求多样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下,一些新增旅游项目或业态将导致碳排放增量的不可控性;(4)旅游企业低碳发展理念不强,信息化程度低,同时缺乏绿色、低碳发展相关的技术及经费支持,也是旅游业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面对的挑战。

二、“双碳”目标驱动下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技术路径

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推动下,旅游业将迎来全面的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结合当前旅游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增长的现实困境,可以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发展低碳智能技术、引领消费升级、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5个方面促进旅游业双碳目标的实现。

1. 区域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下,旅游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相关性。一方面,旅游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拉动地方经济低碳增长的综合效益明显;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符合配第-克拉克定律,即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不断调整,倒逼落后、高能耗高污染的产能淘汰或者技术升级,服务业占比不断攀升。经济需要高质量发展,也要注重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使企业充分竞争,不断提高效益。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带(群),加强国家级文旅产业创新实验区(示范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引导区域内结对帮扶,辐射带动区域文旅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加强区域间、城乡间旅游业发展的统筹协调。鼓励各地发挥区域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建立比较优势,确保旅游资源要素得到合理配置,使区域间旅游业均衡发展,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生态方面,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文化和旅游空间布局,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自然风景线和文化旅游廊道;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强文化和旅游资源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促进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强化区域垂直产业链协同

以全局视角审视文旅产品供给的空间格局,对区域性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扩大旅游产品覆盖面。实现旅游产业链的垂直整合,集聚旅游业上中下游优势资源,打破制约要素畅通流动的藩篱。统筹行业发展布局,创新金融产品、盘活旅游资产、统筹域内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出台土地政策,创新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和建设规划是解决旅游供给侧不足的有效举措。

发展全域旅游,制定涵盖食、住、行、游、购、娱的全产业链提升方案,形成产业合力。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满足深度游精品游需求。实施品牌战略营销,依托文旅融合,创新市场联合营销方式,实现资源与市场的共享。以推动旅游业绿色发展为主线,延伸生态农业旅游价值链条,推动生态旅游产品的价值实现。

3.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低碳智能技术促进产业升级

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推动旅游业能源转型,实现能源的电气化、清洁化、零碳化。大力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加快建立智慧出行体系,建立健康和环境友好的旅游餐饮体系,探索基于生物降解、装配式建筑、暖通系统、电动汽车、垂直农业、碳捕获等技术的旅游业解决方案。

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总部基地聚集发展。加快发展新型文旅业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如大力促进音乐、舞蹈、动漫、游戏、演艺、影视、纪录片等产业延展,强化价值引领,改善民生福祉。推动旅行社信息化转型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行业影响力的标杆旅行社和一批特色化、品牌化中小旅行社。

4. 引领文旅消费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构建促进文化消费的有效制度,尊重群众消费选择权,加强需求侧管理。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便捷程度,完善消费设施,改善消费环境,不断提升文化消费水平,培育文旅消费增长点。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推动试点城市建设成为示范城市、区域文化和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实现文旅消费在各类消费场所的嵌入,建设集合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鼓励各地制定促进文旅消费的优惠政策体系。

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细化产品业态,增强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与参与性,例如,吉林市充分利用冰雪、温泉、雾凇、民俗冬季旅游产品“四大宝藏”,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充分提升东北区域冰雪+温泉产业的竞争力。对于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禀赋优异、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的区域,宜大力發展温泉康养、气候养生、休闲度假、自驾旅居、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新兴业态,创新深度文旅体验。

5. 加快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

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发布的《2019年度经济影响报告》显示,2019年旅游业对全球GDP的贡献达到10.3%,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亚太地区就业增长率高达5.5%,为全球表现最佳的地区,其中,中国在GDP和就业规模方面居亚太地区之首。然而受全球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旅游业对GDP的贡献度几乎减半(下降49.1%),2021年同比增长30.7%,总值恢复到2019年66.5%的水平,主要由内需推动。可以预见,随着全球疫情的不断好转,未来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十四五”以来,国内旅游产品更加优质丰富,文化旅游持续快速发展,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国内疫情稳定之后,要抓住国际旅游发展机遇,打造具有浓郁民族风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际民俗旅游胜地。聚焦健康、绿色重点方向,发展健康养老、旅游康养、文旅服务等新兴业态,打造一批国际康养旅游胜地,实现生活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此外,依托城市和区域文化禀赋,大幅升级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城市文化和旅游地标集群,推动一系列历史文化街(景)区、商业购物示范商圈等具备影响力的示范项目建设。

(作者系该院院长、教授;收稿日期:2022-02-28)

猜你喜欢

双碳文旅旅游业
“双碳”目标下清远建筑陶瓷低碳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