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幼小衔接”问题的三方联合教研

2022-05-31牛瑞丽薛丽娜

山西教育·幼教 2022年4期
关键词:幼小小学教师幼小衔接

牛瑞丽 薛丽娜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这始终是家长关心的问题。2021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幼儿园与小学要协同合作,双向衔接。为更好地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我园围绕《指导意见》提出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开展了家、园、校三方联动的系列教研活动,共同探索科学实施幼小衔接的方法与策略。本文以“幼小衔接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为例,呈现教研过程。

一、研前“真”准备

(一)健全共育机制

我园以自身为支点,组建了家、园、校共育共同体,与城关小学建立幼小联合教研互访制度,旨在加强双方间的了解,合力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提供帮助与支持。

(二)厘清焦点问题

借助调查问卷、现场采访的方式,收集幼儿园教师及家长、小学一年级教师及家长关于幼小衔接入学准备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我们将调查结果中涉及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罗列问题清单,三方共同研讨教育策略,真实聚焦幼小衔接期儿童在社会领域表现中存在的焦点问题。

(三)设计教研活动

第一步:确定教研主题(幼小衔接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第二步:梳理教研流程(观看案例,聚焦话题——问题切入,深度剖析——三方研讨,共话策略)

第三步:邀请教研人员(1—2年级小学教师6名、幼儿园小中大班教师6名、幼儿园家长代表6名)

第四步:布置教研现场(家、园、校三方自由结合,分成三个教研小组)

二、研中“真”对话

b

(一)案例分析,聚焦话题

小学教师分享一年级学生视频案例片段。

丁零零,上課了。有的孩子匆匆忙忙在抽屉里翻来翻去,寻找本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前5分钟,大多数孩子坐姿端正、认真听讲。渐渐地,有的孩子在书本上画起了奥特曼,有的孩子举手要上厕所,有的孩子和小伙伴说起悄悄话,甚至还有的孩子举手告状:“老师,×××打我”……

主持人:请大家从专业的角度对刚才的视频进行分析,说一说幼小衔接期孩子社会性发展存在的典型问题都有哪些。

小学教师:任务意识薄弱,表现在不能独立完成生活和学习任务,做事拖拉,时间观念不强,不会管理和安排课间10分钟。

幼儿教师:孩子规则意识不强,不能自觉地遵守班规和校规,上课说悄悄话。

幼儿家长:孩子不会与人交往,不会处理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会主动结交新朋友、不敢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不会主动帮助他人……

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他们发现孩子在交往合作、遵规守纪、任务意识等方面的能力还相对薄弱,但这却是孩子能否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的关键素质。

(二)问题切入,深度剖析

主持人带领参研人员对问题进行了梳理,并从三大问题框架出发,引领大家进行深度剖析。

问题一: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呢?

小学教师:会与同伴交往,比如愿意结交新朋友,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一起克服。

幼儿家长:同伴之间不打架,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

幼儿教师1:有自信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愿意学,遇到困难能够坚持,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幼儿教师2:能礼貌地与人交往,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关心帮助别人。

主持人: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懂得关心尊重他人,这些都是幼小衔接期幼儿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应该达到的要求。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有利于幼儿入学后结交新朋友,认识新老师,更快适应小学新的环境及人际关系。

问题二:对于幼小衔接期的孩子来说,必须遵守的规则有哪些?

小学教师1:学习规则,比如上课认真听讲的规则,有时间观念,知道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

小学教师2:文明礼貌行为规则,如见到老师要问好,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等。

幼儿教师1:还有生活规则,比如安静有序进餐,喝水如厕要排队,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幼儿教师2:群体活动的规则,如遵守游戏规则。还有基本道德规则,如诚实守信等。

幼儿家长1:安全规则,比如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

幼儿家长2:要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比如不大声喧哗、不乱扔纸屑等。

主持人: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清楚了对于幼儿来说必须遵守的规则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引导、帮助他们去自觉遵守。

问题三:幼儿应该具备哪些独立完成任务或事情的能力呢?

幼儿教师1:学会自己整理床铺,玩完玩具能够物归原位。

幼儿教师2:认真做好每天的值日生工作,比如进餐时分发餐具,饭后整理餐具等。

小学教师:会自己整理书包,能主动和爸爸妈妈表述老师布置的“小任务”。

幼儿家长1:能独立洗漱,还能认真清洗自己的小内裤、小袜子。

幼儿家长2:愿意承担家庭中动植物的养护工作。

主持人:树立任务意识,培养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是幼儿顺利进入小学状态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我们要适时为幼儿创造条件,给予他们独立完成事情的空间,使他们在成长中学会自立自强。

(三)三方研讨,共话衔接

社会领域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主持人引导小学、幼儿园、家庭三方代表围绕“人际交往”“遵规守纪”“任务意识”三个核心点,借助真问题、真解决的方式,在教研讨论后以“小组合作共绘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解决的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那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做好社会准备,逐步适应小学新的人际关系、规则要求呢?通过教研,大家共同得出以下結论。

1.榜样引领,正面激励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成人的榜样、同伴的榜样,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比如,父母、老师答应幼儿的事一定要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为他们树立尊老爱幼、爱护公共环境、节约水电的良好榜样,还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机制来督促幼儿,并及时肯定他们正确的社会行为。

2.注重体验,及时引导

《指南》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和发展中,“体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幼儿教师及家长可以经常和幼儿一起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鼓励幼儿和不同年龄的伙伴、成人交往,用尊重、接纳的态度与幼儿交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参观学校、讨论班规等方式,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

3.创造条件,明确任务

成人要创造条件,帮助幼儿树立任务意识,并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幼儿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一些与入学准备相关的任务,如整理书包、学习用品等,家长可以引导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扫地、擦桌子、购买简单的物品等,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三、研后“真”反思

(一)以调查研究生成教研主题

本次教研活动以调查研究为起点,通过现场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锁定核心问题,既体现了问题导向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二)以三方联动搭建协同平台

本次开放、合作、共享的联合教研活动,给三方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平台,架起了“纵深式”学习和交流的桥梁,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

(三)以教研成果指导教育实践

教研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验证结论——再研究的螺旋上升过程,本次教研探讨出的具体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在实践中验证反馈,修正完善,从而真正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最好的幼小衔接,就像竹子的生长规律一样,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衔接好才能后劲足。相信家、园、校通力合作定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为孩子自然、快乐、自信地迎接小学生活做好扎实准备。

(责任编辑:牛丽真)

猜你喜欢

幼小小学教师幼小衔接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刘辉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苦恼的“幼小衔接”
甜蜜欢颜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