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熄灭的缪斯微光

2022-05-31钱滢舟

音乐爱好者 2022年3期
关键词:萨尔茨堡奈尔利奥

钱滢舟

十九世纪,欧洲女权运动兴起,呼吁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声浪越来越高,女性开始拥有接受正规系统教育的机会。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第一所欧洲的大学终于对女性敞开了大门。

然而,在十七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方兴未艾,人人平等的理念还未渗透至整个社会,此时欧洲音乐界的制度也仍旧按照社会地位与性别的不同而制定。在这段历史长河中,曾有无数女性音乐家尝试在音乐界取得一席之地,只可惜这些原本闪耀的“缪斯新星”都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中不幸陨落了。

缪斯的“诞生”

1829年一个盛夏的夜晚,英国音乐家文森特·诺韦洛(Vincent Novello)和他的妻子急匆匆地驾着马车来到萨尔茨堡的一栋房子前,他们要探望一位名为玛丽亚·安娜·莫扎特(Maria Anna Mozart)的女人,为他们即将撰写的传记收集材料。而这位玛丽亚·安娜·莫扎特正是大名鼎鼎的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姐姐。

那时,家中只有玛丽亚一人,她虚弱地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她的双目已经失明,屋里的陈设也十分简单,仅有一架陈旧的古钢琴,还有几摞莫扎特生前的手稿。由此可见这位老妇人晚年生活并不富裕。诺韦洛夫妇很快结束了采访,并送上了他们从英国带来的礼物。三个月后,这位七十八岁的老妇人便离开了人世,最后陪在她身边的依旧是那一架姐弟二人童年时期弹过的古钢琴……

时间回到七十八年前,利奥普·莫扎特(Leopold Mozart)是奥地利萨尔茨堡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宫廷乐师。1751年,他的家中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利奥普认为这一定是上帝赐予他的“缪斯”,于是便给她取了一个可爱的小名——娜奈尔(Nannerl),这也是后人较为熟悉的称呼。五年后,娜奈尔的弟弟,被世人誉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降生了。那时的欧洲仍未允许女性过多地从事音乐职业,她们依靠音乐演出获取劳动报酬的方式也并未得到社会的认可。但由于利奥普希望孩子都能继承自己的音乐事业,于是在娜奈尔七岁时,他就迫不及待地给她上了人生中的第一堂音乐课。从此,娜奈尔走上了刻苦练琴的道路。

缪斯的“神童”时代

娜奈尔没让父亲失望,小小年纪的她十分热衷于练琴且天赋异禀,父亲曾多次惊讶于她学琴的速度。于是,为了娜奈尔的音乐学习,利奥普专门制作了一本《娜奈尔的乐谱集》(Nannerls Notenbuch)。乐谱集中记录了许多利奥普安排的教学内容:如基本的乐理知识,一些抄录的前人的作品,还有他自己为孩子们创作的钢琴曲(大部分是小步舞曲)。但这本乐谱集的出名还是要归于娜奈尔的弟弟莫扎特,这本乐谱集也是他的音乐启蒙教材,同时乐谱集中还收录了他孩童时期创作的许多不成熟作品,当然大部分是由他父亲记谱的,利奥普会在每首作品下记录莫扎特练习或者创作的时间。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关于这本乐谱集的研究的中心基本都围绕着莫扎特,孩童时期的娜奈尔是否也在乐谱集中留有“创作的痕迹”却无人在意了。

1762年,利奥普按捺不住地想要向欧洲人民展示娜奈尔与莫扎特高超的钢琴演奏水平,于是带他们踏上了欧洲巡演之路。这几年或许是娜奈尔童年中最美好的时光,却也是她音乐生涯最后的“高峰”。不出所料,这对天才姐弟搭档的演出受到了欧洲贵族的热烈追捧,他们被称为“神童”,其中娜奈尔女孩的身份更引发了大众的好奇。

利奥普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娜奈尔不用再忍受和男孩的对比了,因为她弹得如此优美,以至于每个人都在谈论她,欣赏她对音乐的处理。”隔了一段时间,利奥普在信里又说道:“我的女儿演奏了舒伯特和埃卡德等人最难的作品,埃卡德是最难的,但是她演奏得非常精确。”从这些字里行间中,不难看出父親对女儿音乐才华的欣赏并不亚于莫扎特。于是,年仅十一岁的娜奈尔与年仅六岁的莫扎特成了当时欧洲炙手可热的童星,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他们跟随父亲到欧洲的各个国家演出,属于女性音乐家的荣光似乎将要到来了。

缪斯微光的“熄灭”

好景不长,十八岁的娜奈尔已到了适婚的年纪,此时莫扎特一家的经济状况十分堪忧,家人认为她不适合再到公开场合进行演出了,她只得回到了萨尔茨堡。娜奈尔与弟弟的感情十分要好,她曾写过一首歌曲送给弟弟,莫扎特拿到后十分开心。他也曾鼓励姐姐继续创作,只是娜奈尔的创作并未被保存下来。回到萨尔茨堡的娜奈尔凭借着出色的演奏水平,成了当地颇有声望的钢琴教师,每天来找她学琴的孩子络绎不绝。就这样,年轻的娜奈尔承担起了养家的重任。

所幸娜奈尔继承了父亲的优点,她迅速成长为一名认真负责的老师。与此同时,她对自己的要求也仍未放松,依旧坚持每天练琴。1778年,他们的母亲不幸离世,娜奈尔一夜之间成为整个家庭的支柱。当弟弟在欧洲以作曲家的身份声名鹊起时,她只能在家中料理一切,或许“成为一名音乐家”这件事已化为她心底的一个秘密。

一晃多年过去了,娜奈尔已经年近三十,她将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庭。最终,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意中人,嫁给了一位有钱的鳏夫——约翰·贝希托尔德(Johann Berchtold)法官。约翰比她年长十五岁,并在之前已经有了五个孩子。娜奈尔收起了少年时代的光芒与追求,和丈夫一起定居在奥地利的圣吉尔根小镇,期间为他生育了三个孩子,只可惜由于当时医疗条件的落后,只存活下来两个。

而另一边在维也纳的弟弟也并不令她省心,尽管他有着举世无双的才华,但是对于金钱的挥霍时常使他入不敷出,娜奈尔只能经常贴补弟弟。弟弟也经常将创作好的作品寄给姐姐,如一些非常有名的钢琴协奏曲。弟弟离世以后,娜奈尔将这些作品都细心地保存了起来。不幸的是,1801年娜奈尔的丈夫也去世了,已经五十岁的她只得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家乡萨尔茨堡。曾经热闹非凡的家中仅剩她一人,坚强的娜奈尔继续以教钢琴为生,并且尝试着四处寻找弟弟生前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手稿。

当1829年英国音乐家文森特·诺韦洛敲响这栋房子大门之时,只有娜奈尔一人在家。她的眼睛已经完全失明,此时虚弱的她心心念念的还是继续收集和整理弟弟的乐谱,这俨然已经成为她余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几个月后,这位默默为家庭奉献了一辈子的女性就这样走向生命的终点,或许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脑海中回想的依旧是第一次因为音乐而获得的赞美吧!

娜奈尔身处启蒙运动盛行的时代,年少的她执着于音乐,也是个狂热的读者和戏剧爱好者。她接受了启蒙运动自由解放的新思潮,享受过鲜花与掌声,有着一份教书育人的工作,在孩子的陪伴中安享了晚年,无疑她是幸运的。然而,只因她在所处时代中女性意识并未真正觉醒,她只得为了家人的生活停滞了自己追求音乐梦想的脚步,将一生中大部分的光阴都尽数奉献给家庭。莫扎特曾对别人说,姐姐确实弹得比我好多了。那些曾在她身上燃起的无数个如缪斯般的微光,均淹没在了时代的洪流中。

猜你喜欢

萨尔茨堡奈尔利奥
奈尔宝
奥地利古城萨尔茨堡
“黑鹰”之路——“UH-60的成长故事”(下)
变形记
乱丢狗粪丢官位
音乐之声——萨尔茨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