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2022-05-30安红锦
安红锦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存在心理问题的老年人数量不断攀升,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已迫在眉睫。国家卫健委日前印发《关于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行动的通知》,提出2022-2025年将在全国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行动。
那么,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对应对呢?
孤独是我国老年人最普遍的心理问题
人到老年,随着生理上的变化和社会、家庭地位的改变,以及社会环境的变迁,会产生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变化。在导致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原因当中,孤独是首要因素。
有调查发现,我国城市老年人有孤独感的高达80.1%,11.7%时常感到孤独。孤独感的产生与老年人的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性格,尤其是收入密切相关,收入低的老年人孤独寂寞感较强。而在农村,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二代、农三代相继离乡出村,使得农村家庭“空巢化”现象越来越明显,留守老人精神空虚、孤独感严重成为普遍现象。由于居住分散、社会组织发展不充分,老年活动辐射有限,特别是深山区的农村独居老年人,极易陷入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安全感和幸福感显著降低。
除了孤独,老年人群常见的心理问题还包括焦虑、抑郁、失眠,以及认知障碍等。这些都会加速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新加坡选取了3449名年龄大于60岁的参与者,他们分别在2011年、2012年和2015年接受了访谈,并通过填写调查问卷,报告了健康状况和孤独感。分析结果显示:在60~70岁人群中,有时或总是有孤独感的人,比感到不孤独的总预期寿命短了3~5年;70岁以上有孤独感的老人总预期寿命缩短了3~4年,80岁以上有孤独感的老人总预期寿命缩短了2~3年。
多举措化解老年人的社会隔离感
家庭、社区和社会机构是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的三大主阵地,所以,我们应该将这三方的力量合在一起,推进健康老龄化,切实保障和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安度晚年、健康长寿。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子女多提供情感支持 一直以来,子女承担着老年人长期照护的主要责任。子女应该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相关研究发现,子女每天与老年人的沟通时间越长,老年人的孤独感及自杀率则明显下降。子女還应该定期关心询问老人的近况,鼓励老人参与到家庭的运转和社区活动中,使其生活充实丰富起来,进而降低孤独感。
创建多元化养老模式 除了让传统的养老模式继续有效发挥作用,还要创建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比如,集中养老、居家互助养老、结伴拼房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困境,更为农村养老保障不足开辟新的途径。
完善相关规定制度 为确保老年人心理健康,可以从完善现有制度和放宽收养制度两个方面来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保障。现有制度包括完善老人就医条件、建立专项救助基金、设置专项养老保险等。
加强社会服务理念 在广泛的社会调研基础上,深入了解老年人的需求特征,以此推进针对老年人的社会服务。比如:开展专业的老年人特色家政服务,服务内容可以涵盖为老年人购买生活用品、整理日常基本家务、与老年人沟通聊天等。同时,根据老年人的生活条件、生理状况、性格特征等,制定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方案,从而保证干预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