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岭南画派美术名家杨善深艺术特色的成因

2022-05-30陈雪颖

东方收藏 2022年10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笔墨

摘要:杨善深为广东江门台山人,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岭南画派画家、华侨华人美术家。其画风兼有国画的意趣与西画的技法,既有工笔画的灵动和谐,又有西洋的色彩与空间感。他在继承和发展岭南画派风格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本文以杨善深的艺术特色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和分析其艺术特色的形成因素。笔者通过名家的教导、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画家的主观努力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寻找形成杨善深艺术风格的内在联系、所起的作用,望能够给予业界同行、美术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杨善深;艺术特色;岭南画派;笔墨

杨善深(1913—2004),江门台山人,我国岭南画派杰出画家之一,与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并称为“岭南四杰”。他自幼酷爱绘画,1933年起开始从事绘画。1936年留学日本,在京都堂本美术专科学校攻读美术。1941年与高剑父等人在澳门成立“协社”。1945年与高剑父、陈树人等五人在广州成立“今社”。1949年定居香港。1958年在国外举办个展。1970年在香港成立春风画会,传授画艺,并于同年获我国台湾学术研究所颁发的哲士衔。其先后在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在哈佛大学、纽约城市大学等高校讲学,实属享誉海内外的华侨华人美术大家。他的绘画艺术融汇古今,兼取东西方技法之长。其运笔沉稳雄厚、遒劲有力、意兴飞扬,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韵致以及细腻唯美的意境,透露出岭南淡雅的文人气息。其绘画题材广泛,走兽家禽、花鸟翎毛、山水人物均能灵活驾驭,画路宽广,不拘一法。他在继承岭南画派传统的基础上,以丰富的笔墨技法、博大的人文情怀,打破局限、开拓创新,对岭南画派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杰出的贡献。此外,他的书法艺术入古创新、姿拙气逸,篆隶、行草、甲骨文皆善,在用笔、结字和章法上风格独特,形成别具一格的“杨氏书法”,同时创作出一大批受到业界高度评价的美术作品,树立艺术典范,对我国的艺术界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此巨大的艺术成就并非偶然,杨善深艺术特色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纵观其活动轨迹,与良师益友、社会环境、个人因素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它们与其艺术特色之间的联系,并阐述其对画家艺术特色形成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良师益友对杨善深笔墨、技法、构图等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一)杨善深继承和发展了岭南画派艺术

岭南画派始于晚清时期,它是岭南文化当中最具特色、影响深远的一个民族绘画流派。岭南画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高剑父的重要理论著作《我的现代绘画观》,对其艺术革新思想进行全面的阐述,被看作是岭南画派的理论纲领。该著作以中国优秀绘画传统为基础,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道路,以形神兼备、雅俗共赏为理想,以兼工带写,彩墨并用为特色[1],在大胆吸收国外绘画优秀技法的同时,师法自然,注重写生,选择有时代气息与前人未曾表现的题材,对原有的国画创作体系进行改革,使中国画朝着现代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1933年,高剑父到香港传艺、访友,年轻的杨善深与其结识,并得到他的悉心培育,他们一同研讨画学、成立画社、联袂办展、雅集挥毫。在各种艺术活动中,高剑父将其艺术观念和技法传授给杨善深,杨善深用心学习,受益匪浅,继承了岭南画派的优秀传统,岭南画派艺术观渐渐地根植于他日后的创作生涯中。这个时期,杨善深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岭南画派特点,例如横幅作品《山水》,青山间讲究远近距离,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墨色浓淡变化丰富,以石青晕染,色调明快,衬托出云雾苍茫、磅礴大气的自然景观。

坚守传统固然可贵,突破创新更是让人敬佩。杨善深作为高剑父喜爱的门生、岭南画派的传承人,他不但没有止步于鲜花和掌声,固守单一的绘画风格与规律,而是跳出框架、打破束缚,对岭南画派的艺术技法和理念进行探索,注入主观精神,进行个性表达,为岭南画派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杨善深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画家,更是一位博学多思的文化学者,他重视作品中的人文因素。追寻杨善深写生脚步我们发现,其钟情古贤的足迹,每到一处写生,他都特意了解当地的历史事件或民间传说,并在题跋中进行详细的叙述,写下个人的感受或看法,因此画中的一堵城墙、一棵古树、一座古庙,都带有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作品《孟良梯》正是他人文主义情怀的代表作之一,在题跋中他对杨家将忠贞爱国的事迹进行详细叙述,表现出作者不卑不亢的民族气节和伟大的爱国精神。杨善深善于发挥题跋的优势,一方面弥补绘画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让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起到美育、教化的作用,彰显杨善深鲜明的艺术特色。在继承岭南画派风格的基础上,他在笔墨、用色、构图等方面进行创新,融入自身特点,造就了其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

(二)日本近代画坛巨匠竹内栖凤对杨善深早期绘画产生深远的影响

1934年,弱冠之年的杨善深从高剑父那里吸收了富有日本风格的绘画气息,心驰神往。1936年,在高剑父、鲍少游的教育及父亲的支持下,他东渡扶桑,入读京都堂本美术学校,接受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开始了留学日本的生涯。当时,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后,打开门户,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掀起改革的浪潮,倡导学习西方文化。日本政府选派留学生到英美等国家留学,大量吸收欧美国家的各种美术文化和艺术思潮,让日本画坛呈现出各种艺术流派技法、思想相互碰撞、融合与发展的局面。

1900年竹内栖凤作为视察员先后考察英、法、德、意等国的绘画,参观当地的历史古迹、美术馆,吸收欧洲流行的绘画风格。回国后,他对日本画进行革新,其作品融合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和西方远近透视、写实主义、明暗光線等技法,并大胆吸收摄影的优点,表现出清新动人的风格。他画路宽阔、题材广泛,人物风景、动物写意均能轻松驾驭,被誉为“几乎是当时日本画坛的师首”“进入20世纪日本画的回折点” [2]。当时,关于竹内栖凤的绘画技法、艺术思想在日本的教学、画展、社团活动中广泛传播、流行,渴求知识的杨善深毫不例外地受到竹内栖凤艺术的影响。回顾杨善深早期的写生作品,不难发现他重视观察,动物形象逼真,比例准确,凸显物象的体积和空间感;风景画则讲究远近透视,光影深浅变化自然和谐,杨善深在作品构图、写实性、焦点透视等方面打下竹内栖凤艺术的烙印。

(三)徐悲鸿对杨善深技法与构图的影响

被誉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奠基者的徐悲鸿,积极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1940年,在新加坡筹办个展的杨善深拜会了徐悲鸿,徐悲鸿平易近人、个性率直,对后辈杨善深给予热心指导。接受西方傳统美术教育的徐悲鸿主张光线明暗,讲求解剖结构、准确把握轮廓的绘画理念,对杨善深的技法与构图产生较深的影响。杨善深用心观察动物的结构、神态和生活习性,准确把握轮廓。其动物画东西兼取,既有中国绘画的意趣与工笔画的细腻和谐,又大量融入西画的表现技法,呈现出生机盎然、妙趣横生的艺术趣味。在作品《群鸡》中,公鸡轮廓准确、简洁,神态自然,动作富于生活化,光影得当,构图合理和谐,成功营造出群鸡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气息。通过相比不难发现,杨善深笔下的公鸡、麻雀、白马均依稀可看徐悲鸿艺术的影子。

二、优越宽松的环境造就杨善深中西融合、阔达典雅的个人特点

香港地处珠江口以东,濒临南中国海。20世纪的香港,地理位置优越,中西贸易往来自由,政治环境比较宽松,较少受到外敌侵略,且香港思想文化开放兼容,中西艺术交汇融合,为杨善深提供了一个稳定、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对他的绘画实践起到支持、推动的作用。在杨善深留港的25年光阴里,他尽情吸收中西艺术,集各家之所长。他热爱中国传统绘画,对岭南画派的笔墨技法、作品题材、用色构图进行学习和研究。他广泛学习不同画种,重视透视学、光影法、解剖学等西方绘画技艺,积极实践,形成了融贯中外、沉厚凝练、意境开阔、造型生动、饱含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艺术特色。《人物》则是杨善深在港时创作的作品,其所绘美人形象采用纯线条的手法,用笔灵活与拙滞,线条流畅与干涩,皴擦与留白的互动,很是精妙。他从侧面勾勒出美人挺拔的鼻尖,配以噘起的小嘴,岭南画派特点与西方技法互为巧用,增强人物的立体感,其形象情韵动人,成功传达出美人的情感状态。

三、个人的勤奋努力打下坚实的美术基础

画家艺术特色的形成,除了与名家的指导、稳定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外,个人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它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因此,画家的主观努力才是促成其艺术特色的关键因素。在杨善深近80年的艺术生涯里,他笔耕不辍,开拓进取,目标清晰,意志坚定,对艺术怀揣着无限忠诚与热爱的感情。他以写生为基础,艺履四海,搜尽奇峰打草稿[3]。为了观察白虎跳跃之情状,他数次到访顺德动物园,对白虎的动作、神态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捕捉;波斯菊是其锻炼写生能力的对象,杨善深亲自栽种,便于日常观察和练笔。创作时,他满腔热情,全身心投入,认真观察,跋山涉水,用心体会万物,获得灵感,尽情挥洒,进入陶醉的状态。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他创作了许多大众较为熟知的佳作,如《十二生肖册》(图1)、《秋山行旅图》(图2)等,其作品笔墨精湛,风格奇特清新,雄放而不失秀雅,成为美术界争相学习的榜样。

四、结语

岭南画派画家、华侨华人美术家杨善深的艺术创作,中西兼取,笔墨凝练,巧拙互用,在继承岭南画派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其艺术特色的形成跟名师的指导、稳定的社会环境、个人的主观努力三个方面息息相关。其中名家的悉心教导,让杨善深在正确的艺术理念指导下,得到正规、系统的美术教育,打下坚实的绘画根基。稳定的社会环境让杨善深保持轻松的心态,吸收各方的艺术信息,拥有大量可支配的时间、精力进行创作,上述两个方面都是画家取得成功的外部条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古人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4],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特点,还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坚持创作实践的巨大的信心。通过个人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创造条件,才能取得卓尔不凡的艺术成就,为祖国的美术事业作贡献。希望广大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受到启发,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艺术创作水平,努力形成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张素娥.杨善深对岭南派艺术的传承[J].艺术市场,2005(01):23-25.

[2]王坚.“二高一陈”及其创立的岭南画派[J].岭南文史,2011(04):58-64.

[3]石涛著.石涛画语录[M]. 窦亚杰编注,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73.

[4]王绍生,杨波注.唐宋名家文集:韩愈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184.

作者简介:

陈雪颖(1986—),女,汉族,广东江门人。大学本科学历。江门市美术馆文物博物助理馆员,研究方向:艺术展览陈列。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笔墨
笔墨童年
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
汤显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