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高考广东卷物理11题题目赏析

2022-05-30纪天舒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考物理学科素养

纪天舒

【摘 要】 2021年的广东高考卷,是高考改革后广东再次单独命题的试卷.考试的形式、时长、题数和题型对比改革前的综合卷和全国综合卷有较大的区别.本文从题目解析、学科素养和题目赏析等方面,就广东卷第11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高考物理;学科素养;试题探讨

2021年的广东高考卷,是高考改革后广东再次单独命题的试卷,距离改革前最后一次命题的2015年,已经有5年时间了.此次的考试采用“旧教材新高考”的方式,即复习基础围绕粤教版的旧版教材(包括必修一、必须二、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和选修3-5,其中选修3-5中的动量内容在2017年就定为必考内容);但考试的形式、时长、题数和题型对比改革前的综合卷有较大的区别,如表格所示:

虽然试卷有所变化,但考查的核心依旧围绕“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四层四翼”的指导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根本任务.下面就广东卷第11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 试题与解析

1.1 题目

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缓冲装置中弹簧的劲度系数,缓冲装置如图所示,固定在斜面上的透明有机玻璃管与水平面夹角为30°,弹簧固定在有机玻璃管底端.实验过程如下:先沿管轴线方向固定1mm刻度尺,再将单个质量为200g的钢球(直径略小于玻璃管内径)逐个从管口滑进,每滑进一个钢球,待弹簧静止,记录管内钢球的个数n和弹簧上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L0,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采用逐差法计算弹簧压缩量,进而计算其劲度系数.

(1)利用ΔLi=Li+3-Lii=1,2,3计算弹簧的压缩量:ΔL1=6.03cm,ΔL2=6.08cm,ΔL3=cm,压缩量的平均值ΔL=ΔL1+ΔL2+ΔL33=cm;

(2)上述ΔL是管中增加个钢球时产生的弹簧平均压缩量;

(3)忽略摩擦,重力加速度g取9.80m/s2,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2 解析

(1)根据题干中的条件ΔLi=Li+3-Lii=1,2,3,可以计算出压缩量的变化量?L3为

ΔL3=L6-L3=18.09-12.05cm=6.04cm.

所以,压缩量的平均值ΔL为

ΔL=ΔL1+ΔL2+ΔL33=6.03+6.08+6.043cm≈6.05cm.

(2)由题干中的ΔLi=Li+3-Lii=1,2,3可知,ΔL是相差3个钢球的压缩量之差,所求平均值ΔL为管中增加3个钢球时产生的弹簧平均压缩量;

(3)根据钢球的平衡条件有

3mgsinθ=k·ΔL

解得

k=3mgsinθΔL=3×0.2×9.8×sin30°6.05×10-2Nm≈48.6Nm.

2 学科素养考查点

2.1 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明确题目中涉及到的物理概念的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应用条件和方法,能够准确的应用物理所学的物理公式解题.

本题中,需要学生准确理解的有胡克定律及其应用、共点力平衡及其应用和逐差法及其应用.特别是对逐差法的理解和应用,是本题中的解题难点.将测量的物理量进行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对应项相减,再去平均值的方法,就是逐差法.这种减小误差的方法,对于处在高考环境中的学生来讲,有两个难度,一是带有小数的复杂的计算难度,二是心理上的难度,学生只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学习、运用过逐差法,在力学中几乎没有接触过,所以,对于这个熟悉的“新知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恐慌,影响学生答题.

2.2 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是学习和研究物理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已知的或观察到的现象,对其中蕴含的物理问题进行推理和论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运用物理语言准确地把推理过程表达出来.

本题中,考查的推理能力有两点:一是学生构建斜面-物块模型,利用共点力平衡得出弹簧弹力和重力的关系;二是根据逐差法的含义,推理出题目的第2个小问题,即“上述ΔL是管中增加个钢球时产生的弹簧平均压缩量”,这也是本题的难点之一.如果对逐差法不够了解,可能会被题干中表格的6组数据误导,错误的理解成是“增加6个钢球的压缩量的平均值”.但仔细分析,由ΔLi=Li+3-Lii=1,2,3可知,ΔL是相差3个钢球的压缩量之差,那么计算的平均值也是增加3个钢球的平均值.

2.3 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题是体现学科性质的必要手段.实验能力要求学生能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合理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能运用已学过物理理论解决实验问题.

本题中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即考试内容和要求中所列的、学生独立做过的实验——胡克定律.通過实验,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原理,了解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以及消除误差的方法(本题中指的是逐差法);第二层次,是从做过的具体实验中提炼出共性的知识,迁移到别处,用来解决新问题,例如逐差法的运用,就是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迁移到力学中.

3 题目赏析

3.1 综合性

作为高考题,题目的综合性是必然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这要求学生在练习中者能够将看似分裂的知识串联起来,综合解决情景复杂的问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本题结合了胡克定律、共点力平衡和逐差法三个内容.在知识点方面,突出了对共点力平衡和逐差法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对逐差法这个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才学到的知识,此题体现在力学中,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在能力培养方面,突出了综合实验题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

由上所述,本题的命题立意较好的体现了对物理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导向.

参考文献:

[1]2021年高考广东卷第11题.

[2]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9.16-17

[3]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1.12

猜你喜欢

高考物理学科素养
刍议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
全国卷与广东卷高考物理的对比与教学对策
高中物理教学与评价初探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2016年全国高考物理联系实际试题赏析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全国高考卷近年物理实验题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