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陵六骏

2022-05-30宋娇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0期
关键词:昭陵帝陵文物

宋娇

入秋以来,雨水拖拖拉拉下了小半个月,天气总不见好。空气中无处躲避的潮湿感,总惹来人生理上的不适,再加上出行的不便,心情也如这天气般变得闷闷的,甚而有些焦躁。

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只听得雨啪啪地打在窗上,夜晚也因此显得格外寂静。不由侧耳倾听屋外的雨声,以及街道上偶尔驶过的汽车声,思绪也就渐渐放空了……忽然想起前些日子朋友约我一起去咸阳游玩,说是想去昭陵看看。不知怎的突然兴起,本想着找朋友聊聊之后的旅程,结果看了下时间,才知道已近午夜了,退而求其次,也就披着衣服起床查查昭陵的资料。

位于咸阳市礼泉县九嵕山上的昭陵被誉为“天下名陵”,而昭陵北面祭坛的东西两侧的六匹骏马则是著名的“昭陵六骏”。昭陵六骏的风采是我一直想目睹的,而因为种种原因至今也没有实现。

一想起骏马奔腾的样子,无论是单骑绝尘,还是群马策奔,都让人心旷神怡,心向往之。自古以来,马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耕种、交通等;其次,马还用于征伐,充当战争中的工具,如三国第一名马“赤兔”;再者,人们还发明了“马戏”等作为人们的娱乐方式,如宋代“打马”游戏的流传。马除了作为生产生活工具以外,还常常以艺术作品的方式出现,通常涉及文学作品、绘画、雕刻等方面。譬如,现位于咸阳兴平市的西汉石雕《马踏匈奴》;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东汉雕塑《马踏飞燕》;再有唐代李白的诗歌《发白马》中对“马”的描述,“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唐代著名的《昭陵六骏》,其中四骏均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还有唐代韩干所绘制的《牧马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我们所熟知的《八骏图》。纵使我没有亲眼见过这些作品,但我仍然能感受到这些艺术作品背后的魅力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昭陵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合葬墓,花费十三年建成,而六骏位于陵墓北面祭坛内,摆放顺序是依次是东属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这六匹马均是李世民征战平定四方所用的战马,为建立大唐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贞观十年唐太宗下令修建陵墓时,特别提出:“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不仅如此,李世民还亲自写下《六马图赞》,对它们的外形和功绩进行了概括,还为它们量身定做赞语。《六马图赞》记载如下:

拳毛騧:黄马黑喙,平刘黑闼时乘。前中六箭,背二箭。赞曰: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弧矢载戢,氛埃廓清。(其一)

什伐赤:纯赤色,平世充建德时乘。前中四箭,背中一箭。赞曰:瀍涧未静,斧钺伸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其二)

白蹄乌:纯黑色,四蹄俱白,平薛仁杲时所乘。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其三)

特勒骠:黄白色,喙微黑色,平宋金刚时所乘。赞曰: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入险摧敌,乘危济难。(其四)

飒露紫:紫燕骝,平东都时所乘。前中一箭。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山川,威凌八阵。(其五)

青骓:苍白杂色,平窦建德时所乘。前中五箭。赞曰: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其六)

这段文字虽未用笔墨大肆渲染当时李世民征战讨伐的情形,但从对六匹战马描摹的字里行间中,却也能想见将士们的勇猛和无畏了。

这六件青石浮雕,每件宽2.04米,高1.72米,厚约0.4米,重达3.7吨。现如今这六件文物均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如此一来可供仁人志士瞻仰,再者,可起到保存文物的作用;而我们这些后人也可以此为途径去了解某段历史,这岂不快哉!只不过,让人遗憾的是,目前我们所看到的飒露紫和拳毛騧均为复制品,而真品早在二十世紀初就被文物贩子卢芹斋以高价卖给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们能重回故乡。

昭陵六骏的产生以文字《六马图赞》为蓝图,由大唐著名的画家阎立本绘制、阎立德雕刻而成,完美地展现了大唐高超的绘画艺术和雕刻艺术,从而把马的形与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六骏的卓越风采。阎立本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他是唐朝著名的宫廷画家,代表作有我们所熟知的《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等。

唐太宗以九嵕山建昭陵,开创了唐代帝王“因山为陵”的陵寝制度。说到 “因山为陵”的陵寝制度,这还有一段渊源呢!《九嵕山卜陵诏》中记载了太宗选择依山建陵的原因:“氛祲清殄,区宇平一,反浇弊于淳朴,致王道于中和,此朕之宿志,于斯已毕。犹恐身后之日,子子孙孙,尚习流俗,犹循常礼,加四重之榇,伐百祀之木,劳扰百姓,崇厚园陵。今预为此制,务从俭约,于九嵕之山,足容一棺而已,积以岁月,渐以备之。木马涂车,土桴苇龠。事合古典,不为时用。又佐命功臣,义深舟楫,或定谋帷幄,或身摧行阵,同济艰危,克成鸿业。追念在昔,何日忘之。使逝者无知,咸归寂寞。若营魂有识,还如畴曩,居止相望,不亦善乎!汉氏使将相陪陵,又给以东园秘器,笃终之义,恩意深厚。古人之志,岂异我哉。自今以后,功臣密戚,及德业尤著,如有薨亡,宜赐茔地一所,给以秘器,使窀穸时丧事无阙,所司依此营备,称朕意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因山建陵一方面是为了节省财力、人力以及物力,另一方面是遵从汉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历史原因,有学者认为秦始皇陵建于骊山脚下,汉代帝陵多建于咸阳塬上,因此唐代帝陵只能在渭北山上寻找自己的归宿;还一个原因在于汉代帝陵多堆土成陵,大多被盗。我想后者应该占据很重要的成分吧!贞观九年秘书监虞世南向唐太宗建议说:“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因此李世民也考虑到这一点,把帝陵建于九嵕山上,依山凭险,减少被盗的风险。昭陵因山而建,居高临下,使人观之慨然。

昭陵的宏伟、昭陵六骏的神勇都让我心之向往。历史文物留存至今,一来是历史对我们的馈赠,二来是作为我们了解历史、揭示历史的桥梁。透过这类文物我们不仅仅看到文物本身,而是文物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昭陵的存在向我们昭示的不仅是一代帝王的归宿之所,我们应当看到陵寝背后的元素,譬如昭陵六骏所蕴含的绘画艺术和雕刻艺术,以及六骏背后的大唐伟业,或是昭陵墓碑所体现的书法艺术,等等。

如此深厚的历史文物,怎么不值得我去看呢?

猜你喜欢

昭陵帝陵文物
新书速递
——《尧帝陵》
文物的栖息之地
电影中的帝陵
帝陵宝藏
文物的逝去
俊秀精劲的《段志玄碑》
文物超有料
昭陵赋
“唐昭陵杯”海内外征联大赛征稿启事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