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型主持人多元化采编方式的构建

2022-05-30薛世昌

新闻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判断力多元化

薛世昌

【内容提要】伴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各式各样的传播模式正在日益向“多元化”发展,这对电视节目的发展来说,无疑提供了更高、更远的发展空间。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本文将研究新闻调查类节目中记者型主持人多元化的采编方式的运用,阐述记者型主持人的形成与发展,对比国内外的新闻调查类节目,就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调查类节目中应有的新闻敏锐度、判断力、采编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记者型主持人  多元化  采编方式  判断力

前言

21世纪是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在这良好的契机下,电视以其鲜活、生动、直观等独特优势迅速占据传播媒介的主导地位,技术的日益精卓与创新发展成为电视发展的有力后盾,改变了观众对电视节目类型的需求和原有的传播接收方式,这就同时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不光只是坐在演播室里单一的播报新闻信息,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敏感力、出色的采编能力和优质节目策划的创新能力等,集编辑记者、节目主持人双重角色于一身,采编播合一的记者型主持人应运而生。他们在拉近新闻采编报道进程中记者与受众距离的同时,更探索出适合新时代电视节目制作发展的新模式,使电视制作的深度化和呈现的多样化越来越受到观众的认可。

一、当代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职能转型和所遇瓶颈

作为大众媒体及党和政府的喉舌,电视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宣传、组织、鼓舞群众的神圣职责,电视传播和其他媒体的传播很大区别在于:电视传播有看得见的主持人因素。而纵观所有的传播方式,有主持人元素的“人际传播”最易达到界限少、效果好的目的,使媒体与受众实现了亲近感与交流性的最大化。

在播音员主持人行业的形成初期,他们只是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在演播室里进行单一的信息播报,播读由记者、编辑采访撰写好的稿件,其本身并不参与采编工作。而随着媒体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观众对于节目质量尤其是新闻类节目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升,根据受众的需求,不同类型的主持风格也随之产生,促使主持人类型与风格走向多样化,讲究深度与广度的新闻调查节目顺势成为电视媒体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主持人朝着“采编播全能”的记者型主持人转变。

上世纪90年代央视率先创办《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有着“中国电视标志性节目”标签的节目,进一步奠定了国内主持人向记者型主持人升级转型的基础,深度调查类节目《新闻调查》则借鉴美国王牌新闻栏目《60分钟》“调查性纪录片”的形式更是被业界及观众寄予厚望。用纪实方式拍摄、叙述形式讲述、调查模式展现的《60分钟》有悬念、有冲突,情节当跌宕起伏,主持人迈克·华莱士以尖锐、辛辣的采访风格和深入独到的报道在美国新闻界极具争议性和影响力。央视《新闻调查》的问世,对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向记者型主持人转变注入一针“催化剂”,杨春、柴静等有记者经历的主持人曾先后加入这档节目。正因为有作为调查者亲赴新闻一线寻求新闻线索、探索新闻实质的过程和经历,因此他们在主持该节目时很大程度上为自己增添了阐述的愿望,新闻素养得以很好地运用和发挥。由此可见,记者型主持人是新闻类节目主持人转型发展、电视媒体行业进步的必然趋势,记者型主持人也必须经过长期的一线采编历练,才可以在每次的新闻调查过程中准确判断新闻信息的取舍、焦点问题的缩扩、事实素材的分析,达到把握得当自如的业务素质。

而随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快速融合发展使中国电视主持人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导致许多年轻主持人过度关注自身形象,催生了一批一味追求年轻化而缺少内涵的节目。

二、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一)何为“记者型主持人”

“记者型主持人”是指在节目报道过程中能够高度融入自己的意识,同时进行采访与主持,集采、写、编、播、审于一身的新型主持人,具有编辑记者和节目主持人双重的角色要求。在新闻报道时充当主持人角色,将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认识见解融入新闻报道中是记者型主持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其次记者型主持人要作为直接参与者主导新闻报道进程,结合自己的采编方式架起沟通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纽带传播信息,实现新闻传播价值。

(二)记者型主持人的“上风”

上风即优势,记者型主持人的优势在于亲临新闻前沿进行文稿撰写,实现了“真听、真看、真感受”,以便在节目主持中有效把新闻客观性和自己主观评述相结合,作为记者确保了新闻时效性原则,对自己所调查的新闻在前期采访、中期录播、后期制作、总结回顾等一系列程序中有明确的框架构造和思维罗列,在新闻事件分析判断中能够以记者、主持人两种身份、两个视角做解剖,为传播效果做好准备工作,不至于木讷呆滯的进行新闻复述,达到交流感、亲切感、对象感的同步到位,同时在采访时能发挥主持人普通话标准、表达能力优越等益处,以便更快掌握新闻线索,实现记者、主持人两种角色转换的双赢。

(三)电视新闻节目中记者型主持人的作用

1.采访执行者。记者型主持人需要作为采访执行者对遇到的新闻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其一,作为新闻事件的叙述者、参与者,通过引导作用带领观众进入、了解新闻事实;其二,他们的报道程度决定着整个新闻事件的影响程度。

2.信息传播者。当完成了新闻事件的调查研究制作等工作,记者的身份就要转变为演播室主持人的身份,主持人在播报新闻的同时就是在进行信息传播,起到讲述的作用,传播的效果影响着宣传质量的高低,可以说这时的主持人是一档栏目或某期节目的“代言人”。

三、多元化采编方式的构建

(一)什么是“多元化采编方式”

对新闻线索进行多样式、多方面的认定、采集、加工制作的过程,称之为“多元化采编方式”。构成采编的两大因素是新闻采访和素材编辑,新闻采访是具有组织计划性的对客观事件认知铺展、调查研究的活动;为确保真实、科学、规范的对新闻内容进行传播,并对已获知新闻素材进行编排制作。在如今记者型主持人采播风格凸显的大趋势下,不同题材的新闻事件所运用的采编方式也大抵不同,各类新闻事件以何种方式进行采编报道,主动权掌握在调查者手中,而调查者实施新闻采集的初衷就是为新闻的编辑播报提供可靠保障。

(二)多元化采编方式的策略技巧

1.明确采编目的,构建采编框架。采编的顺利进行要建立在明确采编目的、理清采编框架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估量采编价值。明晰的策划有利于节目的总体把关推进,为后续一系列环节提供遵循,是新闻采编工作者必备的专业技能。

2.分析受访对象,合理设计问题。受访对象是采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采访对象进行全面充分了解是采访前期十分关键的一步。记者的采訪技巧、问题拟定和语言组织是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唐突、不越界、有深度、质量高的合理表达会为采访加分,因此在采访进行时要主动引导采访进程,适时把握受访者心态,抓住细节合理追问引述出更多新闻线索。

3.理清采编思路,扎实编撰进程。采访完成后即可进行编辑进程的预期,也就是编辑计划的制定。对已知信息进行汇总,明确报道方向和主旨,扎实编辑撰稿进度,细节作为新闻事件的细微片段也不可忽视。真切、生动的新闻图像往往是表现人物、事物、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画面能够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而掌握“倒金字塔”等多种巧妙新闻写作手法会为自己在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上发挥更大优势。

四、记者型主持人新闻职业素养的夯实

(一)学会倾听与记录

记者型主持人要面对与社会上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人打交道,他们的社会地位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思想观念不同、表达能力也不尽相同,正因为这些种种的“不同”,才应该在参与每一次新闻报道时给予受访者尊重,这种尊重便体现在倾听与记录中,往往善于倾听的记者型主持人总是能够紧随受访者的思路,从话语中捕捉下一个问题的关键信息点。

(二)具备独到的见解和敏锐的新闻捕捉力判断力

独到的见解应该说是新闻的关键所在,作为记者型主持人在对新闻事件进行采访和阐述时采用独特的视角能够更好的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除此之外敏锐的新闻捕捉力判断力也是记者型主持人能力高低分化的分水岭,这两种能力也可以合称为“发现力”。

(三)做有温度、有良心、有责任感的新闻

新闻工作者是正义的守望者,要运用并发挥好媒体监督作用,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媒体人。当运用媒体利器揭发、报道、传播社会的种种公平正义、腐败丑陋现象时,才有信心说我们的电视和新闻人是有温度、有良心、有责任感的,有能力为那些弱势群体发声,这也是每一个记者型主持人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必须遵循的职业操守和时代使命。

四、结语

今天的中国,电视新闻制作理念逐渐趋向多元化并在逐步走向完善,未来电视事业发展与传播必然需要更多经验丰富的记者型主持人,具有个性魅力、激情魄力的标签是一名优秀记者型主持人应该具备的外在标准,而内在的要求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敏感力,即发现能力,还要具备扎实的采编能力和出色的表达能力,倘若把内在和外在的标准糅合在一起,这个标准就简化为:优秀的记者型主持人应该是集合魅力、表达能力、采编能力和发现能力的四位一体。他们能够运用多元化的采编方式、多样化的播报方式成为栏目和电视媒体的代表者,以架起沟通媒体与观众的桥梁,做好党和政府的“传声筒”及老百姓的“发声筒”,这就需要其不断积累经验知识、提升综合素养,才能使节目永葆青春,而不是昙花一现。

对于中国电视行业来说,记者型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良好表现不仅塑造了自身的形象、实现了自我价值,也成为媒体发展的有力加持,为该领域开拓出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约翰·皮尔格.《别对我撒谎——23篇震撼世界的新闻调查报道》[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张磊.《调查——新闻真相的深度解剖》[M].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3]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4]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组.《新闻调查》[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

[5]柴静.《看见》[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6]杨秀国.《新闻采访学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判断力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康德《判断力批判》中审美判断力与目的论判断力之关联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学习书法是培养判断力的有效途径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易错题分类解析
环境会影响判断力
镜子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