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义情境下朋辈团体心理互助 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干预研究

2022-05-30吴静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阅读材料生命教育

吴静

【摘要】生命教育是指帮助个体科学认识生命,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在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不断激发个体生命的潜能,努力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生存能力,克服生命中所遇到的困难,最终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目前大学生生命教育主要集中在理论的传授及講解。为更好地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本研究预依托朋辈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参与团体辅导更深入地开展生命教育。同时对比阅读疗法对生命教育的干预效果,以期探索更为有效、更为科学的生命教育方式方法。

【关键词】生命教育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  阅读材料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项目:“意义情境下朋辈团体心理互助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干预研究”(csz2003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8-0183-04

从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开始,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对生命教育进行了很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而在我国也是随着近年来心理学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地震、洪灾时有发生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大学生生命教育开展了多方位研究并已初具轮廓,基本上都集中在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构建及现状总结,高校生命教育主要以课堂讲授形式灌输关于生命的知识。[1]随着学者对生命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断尝试及探索,有研究表明,团体活动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最佳方式,因为成员在团体当中对人际互动的学习,可以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此外,当学生被问及“当遇到生命问题时可能的咨询对象有哪些”时,有63.8%的学生选择朋友,可见,在生命教育中,朋辈的力量不可小觑。[2]鉴于此,本研究预将团体辅导与生命教育相结合,探索更为有效的教育途径。

一、将朋辈团体心理互助用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设想

传统的生命教育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等,这样的方式使得生命教育空洞化,情景体验缺乏,而陶冶情操、触及心灵、感染灵魂则是生命教育的根本,要突出人性化、动态性、效用性、整体性的原则,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3]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更加关注学生积极向上的自我力量,自身的性格优势;并且借助学生自身的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对抗其心理困扰,建立抵御挫折、心理创伤和障碍的预防机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生命、自主创造自身价值的内部动力。根据情境认知理论,学生通过真实或似真的情景进行认知学习,才能让个体拥有“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氛围和人际互动,从而带来个体的改变。[4]朋辈互助指的是由经过一定专业培训的非专业人员(互助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人提供的心理辅导,其已经被很多学者证实为有效的助人模式。近年来关于朋辈互助模式的应用范围已经大大扩展,在高校范围内,已有学者(武洪涛,2016)将朋辈互助模式应用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还有的学者(刘海娟,2013)尝试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的朋辈互助模式等,就大学生生命教育领域,也有很多学者提出引入朋辈互助的模式,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看,都是集中在对朋辈辅导员进行知识方面的培训,进而让他们承担个体咨询、健康知识教育、心理活动开展等工作。现有的研究文献存在重复研究和相似观点等现象,与实践的结合也不够深入,并且,多数研究仅停留在定性的描述性研究阶段。朋辈心理咨询是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认为充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是一切活动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因此,将团体心理辅导与朋辈相结合,在团体互助氛围内营造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以体验-学习-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将朋辈辅导员的体验和学习放入到由心理教师带领的团体活动内,使得朋辈辅导员在体验和学习之后,带领小组成员更好地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后进入学生团体中,带领团体再去深入体验和学习,形成提升自信、抗击挫折、饱含希望的心理品质。与此同时,朋辈辅导员在带领团体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身的交际能力、促进发散思维,其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将更高,同时,也有助于自身的成长,而这也更接近生命教育的本质。[5]

二、朋辈团体心理互助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干预过程

1.朋辈辅导员的选拔与培训

我校区已经培养过一批朋辈心理辅导员,但是针对生命的意义这个主题,还需要对这些朋辈辅导员开展更进一步的培训。首先,对生命意义这个主题开展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团体辅导方式方法、步骤要求的培训;其次,相关研究表明朋辈辅导员的人格特质将会影响其团体辅导的效果,因此对其进行16PF人格测试,筛选宜人性因子分高的个体;接着,由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带领开展结构式的团体辅导,朋辈心理辅导员进入团体,在团体中体验和学习,每次团体活动后进行体验和感受的反馈,不断调整活动开展方案,进而将团体活动的方案步骤、指导语、启发总结等形成规范性操作手册;最后,由心理健康中心专职教师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考核,主要是相关理论知识点的知晓和团体辅导操作程序的掌握,最终确定达到要求并符合本次研究目的的朋辈辅导员3名。

2.研究过程中使用的量表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此量表由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情况。

(2)《大学生个人生命意义量表》

此量表由陈秀云、刘宣文于2007年编制,包含目标追求、亲密关系、接纳超越、自我肯定、人际关系、公平需求、信念7个因子,共50个项目。

3.被试的选取

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量表测试、辅导员筛查,结合学生自愿报名、心理教师个别访谈确定。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SCL-90总分>160分,及焦虑因子分、抑郁因子分>2的学生抽取出来,共计397名,接着辅导员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剔除无法完成整个团体活动的学生。之所以单独选取焦虑及抑郁因子,因为很多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的情绪体验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对生命意义的看法和感受。其次,这部分学生由心理健康中心专职教师进行访谈,介绍朋辈团体辅导的目的和意义、开展方式、具体要求等,由学生自由决定是否参与。随后平衡年级、性别、专业(均为工科专业),即大一、大二、大三年级抽取的被试人数相同(均为30人),并且每个年级抽取的被试男、女人数相同,最终确定参与正式研究的被试90人。

4.进一步明确对于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所指内容

目前研究者普遍认同生命教育包含生存意识教育、生存技能教育和生存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生存意识教育是基础,是从安全教育、生活态度教育、死亡教育等入手,而生存技能教育和生存价值一般是从加强动手能力、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救能力入手,这两个层次的生命教育在现实中更多的是依托传统的课堂教育或者社会实践完成。[6]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将本次团体辅导的主要目标集中在个体生命价值升华教育的层面。团体心理辅导的进程按时间顺序分为初创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及结束阶段,因此围绕生命价值升华的目标,将团体辅导划分为以下四部分内容:团体的成立、感悟及理解生命、提升自信直面挫折、找到资源满怀希望。其中第一、二单元帮助成员再次认识和理解生命;第三、四单元增强成员的自我效能感和对抗挫折的信心;第五单元帮助成员找到自身的资源和力量;第六单元帮助成员树立感恩生命的意识,鼓励每个人努力地实现生命的意义。

5.根据大学生生命教育内涵初步制定相应活动方案

(1)确定团体心理辅导的名称

确定团体心理辅导的名称为“生命意义探索训练营”。

(2)明确团体心理辅导目标

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寻找自我价值感,体验生命的伟大和独特性,在团体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3)团体心理辅导的性质

本团体心理辅导属于以感悟生命的意义,提高学生主观幸福感,改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为主的发展性、结构性同质团体。

(4)团体心理辅导时间及次数

团体心理辅导共六次,每周一次,持续六周。每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时间定为90分钟。

(5)团体心理活动方案示例

6.被试的分组及团体活动的开展

90名被试随机分成实验组、控制组及对照组,每组30人,所有被试均需完成SCL-90(此量表已经在筛选被试时完成)和《大学生个人生命意义量表》。将实验组、控制组和对照组的SCL-90的总分、抑郁因子分和焦虑因子分、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总分,输入SPSS检验,显著性值P大于0.05,可以说三组被试在这四个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分组合理有效。

将实验组内的30名被试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人,3名朋辈辅导员随机带领其中一个小组。接下来按照既定的团体心理活动方案开展活动,严格遵循先前讨论确定的步骤,包括导入方式方法、活动开始指导语、活动内容、各步骤,时间限制及活动后总结等。由有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背景,个体团体咨询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观察督导。对照组的30名被试将阅读与生命意义和价值有关的文字材料。具体做法是将对生命教育有关的阅读材料进行分类和整理,建立一个主要包括生命意识、人生意义、精神温暖、社会应对、自然和谐五个方面的针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读本资源库。[7]每周分发一次阅读任务,共六周分发完毕,被试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内容阅读完毕,无需反馈读后感。控制组的30名被试则不做任何处理。六周后,实验组被试的六次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全部完成,对照组被试也已完成阅读任务。所有被试均需再次完成SCL-90、《大学生个人生命意义量表》;考察实验组、对照组、控制组的SCL-90的总分、抑郁因子分和焦慮因子分、个人意义感总分及各因子分。

三、干预后统计分析及讨论

1.实验组、对照组、控制组三组之间的后测比较

将实验组、控制组和对照组的后测分值: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分、大学生个人意义感总分,输入SPSS检验,如上表所示,显著性值P<0.05,可以说三组被试在后测时,这三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过朋辈心理辅导的学生、自行阅读生命意义教材的学生和没有接受相关心理辅导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2.实验组干预前后的比较

通过对实验组前后测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分析实验组学生在接受朋辈团体辅导前后之间的差异。实验组在个人意义感总分、抑郁因子、焦虑因子3个维度上,朋辈心理辅导组在前后测试上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说明,本次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设计方案可以提升个人意义感,降低个体抑郁和焦虑主观感受,且作用显著。

3.对照组干预前后的比较

通过对对照组前后测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分析对照组学生在自行阅读生命意义教材前后之间的差异。对照在个人意义感总分、抑郁因子、焦虑因子3个维度上,对照组在前后测试上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说自行阅读生命意义教材也能提升个人意义感,降低抑郁和焦虑,且作用显著。

4.控制组前后测的比较

通过对控制组前后测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分析控制组学生在前后心理测量之间的差异。控制组在个人意义感总分、抑郁因子、焦虑因子3个维度上,得分都有所降低,但降低不显著,可以说,不进行心理干预,学生在个人意义感、抑郁和焦虑等几个维度上变化不明显。

5.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后测比较分析

猜你喜欢

阅读材料生命教育
谈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设计与安排
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探微
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有效滋养生命的德育探究
浙教版初中科学“阅读材料”教学对策初探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