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策略探究
2022-05-30杨晓玲
【摘要】教育的发展决不能与时代的发展相背离,时代对人提出的新的需求决定着教学的转向,我们迫切地需要更为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来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寻求更为高效的教学策略,做到知识教学与人文素质教学并举。
【關键词】小学语文 教育教学 高效路径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8-0133-03
语文所关乎的除了字词语法中的理论知识,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最为广泛的语言,汉语中蕴藏着我们国家发展的历史,而语文中藏着数不尽的文化财富。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所提出的素质转向,其目的正是要让教师寻求更为高效的教学策略,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利用新鲜的教学手段与更具有深度的教学内容,以课本为窗口,带领学生领略世界的风景,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与人文素养,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完善。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寻求高效教学策略的意义
教师在进行教学转向的革新过程中,不能仅仅将教学改革作为上面颁布下来的命令而机械地执行,而应该明晰这一决定背后所蕴含着的真正意义,并在理解改革根本目的的前提下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教学优化。对教学进行高效改革的价值,主要可以从学生与教师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从学生角度来说,更为高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在进行语文探索时更好地享受其中的人文魅力,并实现对于个人精神上的熏陶。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认为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有限,理解能力也不够高,对学生进行更为高级的人文教学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将字词掌握和语法应用的基础能力打牢,学生才能在今后进行更加高质量的语文学习。这种教学理念实际上是将语文教学分解成了几个互相独立的阶段,破坏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整体性与综合性。所以,教师以高效教学手段,立足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有效转变学生对于语文的态度,提高其进行语文知识探索的自主性。其次,就教师角度而言,高效的教学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并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以外的知识学习与教学经验的思考上,进而对自己的语文课堂进行优化,以此形成良性循环。由此可见,高效教学对于师生双方都能获得相应的好处,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是一项必然的举措。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高效教学的策略
(一)完善课堂引入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自学
课堂的导入与预习工作的开展一直以来都被教师所忽视,很多教师认为自己有心无力。小学生所要学习的科目很多,教学时间本就有限,讲课还来不及,哪有时间在课堂中设计出专门的课堂引入环节,至于学生在课下是否对知识进行了预习,教师也没有很好的检查手段,教师的这种态度很容易影响到学生,让学生同样对预习产生不屑一顾的心理,对其今后进行其他科目或者更有深度的知识的学习造成阻碍。教师想要建设高效语文课堂,就需要有意识地在课前增加知识导入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课堂导入就是让教师将本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运用最为简单快捷的方式表现出来,一方面让学生从宏观上对所学知识产生结构方面的印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语文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这就要求教师的引入环节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与趣味性。比如在学习《亡羊补牢》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产生更具体的理解,教师可以先将与这则故事主旨大意相近的生活化案例讲给学生听,作为课堂内容的导入。如,有一个小朋友放假了,每天都玩得很开心,当家长问及他作业是否完成时,他总是回答“快了快了,开学之前肯定能写完”。在开学的前一天晚上,小朋友才幡然醒悟开始补作业,但因为作业数量太多而彻夜没有睡觉,最后作业完成得很不好。那么学生们能够从这个小朋友身上得到怎样的教训?学生可能会说不要等到事情已经发生之后才后悔,应该早点做完作业。这就和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非常接近了,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内容时,学生就可以做到更为快速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实现高效学习。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能够在预习阶段完成的简单作业,布置作业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将问题思考得多么透彻,而是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将其转变为一种学习习惯。比如在讲解《亡羊补牢》之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不认识的字词标注出来,通过字典查询准确的读音和含义,以此引导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完成对课文的通读。
(二)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形式
如今的教师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与以往单向的板书授课相比,新的教学手段往往更加注重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引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更有效的课堂互动,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但在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同时,教师也要明白教学手段的使用是对于课堂授课的辅助,决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很多教师想要为学生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模式,便不加选择地将多媒体等手段全部应用到实际课程当中,致使学生对于课程表现形式更有兴趣,而对于形式所要呈现的知识却意兴阑珊。教师在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设计时,需要分清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关系,突出课堂重点,实现高效教学。比如在学习《落花生》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文章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运用动画的方式加以展现,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对于文章的学习兴趣与理解能力,在讲述到花生与人的关系时,可以将花生的生长过程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思考花生的生长与人的成长具有怎样的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教师还可以将实践教学的方式应用到课堂当中,为学生分发花生的种子,引导学生亲手种植花生,并将花生的生长过程写成观察日记的形式,增强学生对于花生从破土而出到收获的全过程的了解程度,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对文章所展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感同身受。运用与所要教学的内容相符合的多种教学策略,打造多彩课堂,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与深入探索热情必然能够获得提升。
(三)引导学生通过课后实践的方式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语文知识所涉及的知识层面十分宽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学内容局限在教科书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拓展知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让学生借助课外书籍弥补在教学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部分知识,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在知识传授得以完成之后,教师的教学并没有完成,课后的实践和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同样属于教师教学的一部分。而小学生还不具备自觉进行知识复习的习惯,必须依靠教师给予有效引导。在传统语文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所采取的通常是书面的习题形式,让学生通过做卷子、做课外练习册反复对同一知识点进行强化,这种课后复习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学生也容易在机械练习中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打造高效教学课堂时,必须要对课后巩固这一阶段的形式进行革新,利用课后实践代替机械练习。譬如在学习了《精卫填海》之后,学生都对这一故事所要传达出来的顽强抗争、不畏艰险的精神有所感悟,于是教师可以将课文中这一核心的精神内涵与现实生活建立起相应联系,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曾经见过哪些能够体现这一内涵的具体生活事件,并将搜集到的事件以作文的形式阐述出来,再说一说如果是自己面临相似的境况,自己应该怎样应对。借助这一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可以自发地對语文内容进行思考与追寻,使学习过的内容真正与自身相融、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由此实现对学生人文精神素养的养成。
(四)运用情景教学,理解教材知识
语文知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通过文字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恰当的形式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通过情景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该情景下如临其境,丰富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更加理解教学材料中的内容。比如,教师在讲授《夜书所见》时,可以为学生营造古诗文中的情景,不断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白在此情景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感知,不断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核心知识内容。
(五)问题引导,拓展学生思维
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结果,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思维定式带来的弊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针对学习重点为学生精心设计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合适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可以更加开阔,促进学生语文创新思维的发展。另外,教师在提问过程中需要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比如,学生在学习《蝙蝠和雷达》这部分内容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问题,如“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蝙蝠夜间是如何飞行的?”“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飞机装上雷达就能安全飞行呢?”学生会根据这些问题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并标注出相关的语句。通过问题的引导会让学生深入思考,不断深入地研究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六)融入阅读教学,丰富古诗词文化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需要学生长时间学习才可以逐渐掌握对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和学习古诗词,丰富的古诗词文化可以让学生吸收更多相关的知识内容。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能够有效扎实学生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教学材料中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和文化修养。教师可以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融入阅读教学。比如,学生可以在假期去图书馆阅读古诗词,不断增强自身的古诗词文化。学生通过阅读《唐诗三百首》可以了解李白、杜甫等诗人,提高自身对唐诗格律的认知,更好地了解唐朝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学修养。学生在阅读《宋词三百首》的时候可以清楚地了解李清照、苏轼、范仲淹等宋代诗人,了解宋代的文学典故,有效增强自身的文化知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文学气质、素养、独特的人格魅力,提高学习效率。
(七)联系生活讲解,把握知识内涵
语文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加形象而具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体会语文知识的内涵。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人物、事物、场景等,将抽象的知识转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出现抵触情绪,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比如,学生在学习《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古诗词的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营造农家景象,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小桥流水、青草满地的乡村景色。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将生活化场景与古诗文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的高效改革已经成为当下不可逆转的趋势,教师需要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寻找更多能够提升教学效率的方式,并将其应用到自身的课堂当中,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蒋怡玫.定位·入境·评价·实践——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J].新课程,2022(12):144-145.
[2]拾景玉.意义·意趣·意境:小学语文主问题教学设计的向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3):48-51.
[3]韩英.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3):8-9.
[4]姜宣敏.聚焦习作单元 筑牢写作之基——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策略初探[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3):59-60.
[5]岑芳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J].读写算,2022(6):97-99.
作者简介:
杨晓玲(1969年7日-),女,汉族,甘肃临夏人,专科学历,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副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